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塔盆地复杂断块油田断层解释技术与应用
1
作者 陈国飞 石颖 +3 位作者 张世斌 高兴友 于波 王若羽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931,共11页
海塔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需要开展高精度井震结合断层识别技术研究,深化复杂断裂体系认识,指导断层区剩余油精细挖潜。针对断层地震多解性强、解释难度大的问题,从3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首先,利用谱反演−构造导向滤波叠... 海塔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需要开展高精度井震结合断层识别技术研究,深化复杂断裂体系认识,指导断层区剩余油精细挖潜。针对断层地震多解性强、解释难度大的问题,从3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首先,利用谱反演−构造导向滤波叠后解释性处理技术提高地震断层成像质量。其次,针对新老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按主频将地震资料划分为3个等级,即对于低主频资料,优选最大、最小曲率属性融合;对于中等主频资料,优选中频段30 Hz、低频段15 Hz和高频段50 Hz 3套单频数据体进行RGB模式融合;对于高主频地震资料,基于25 Hz优势频率体分别制作相干、倾角和方位角属性体进行色度-亮度-饱和度(HIS)模式融合。上述融合方法获取的新地震属性,均提高了相应品质地震资料的断层识别能力。最后,以断层分期解释思想为指导开展人工解释,解决多期交切复杂断裂系统断层解释的“切轴”问题。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有效提高了研究区复杂断裂带和小断层的刻画精度,关于断裂认识的新成果在指导断层区外扩井的部署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复杂断块油藏 解释性处理 谱反演 合成曲率属性 RGB分频属性 断层分期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TGCN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2
作者 王泽峰 赵海波 +3 位作者 杨懋新 王团 许辉群 毛伟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现今,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通常是通过低维度的时序建模,忽略了空间构造拓扑结构信息,导致反演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拓... 现今,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通常是通过低维度的时序建模,忽略了空间构造拓扑结构信息,导致反演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时空建模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拓扑结构及互相关性,使用马氏距离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邻近度的加权处理建立邻接矩阵;进一步通过切比雪夫多项式扩大空间感受野的同时减少参数量,高效地提取地震数据的空间构造特征,同时利用门控循环单元捕获其时序相关性;最后构建时空图卷积单元实现基于STGCN的地震数据与波阻抗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映射。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反演精度的同时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可以很好的体现地层的横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阻抗反演 深度学习 时空建模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缓坡湖盆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及成因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三叠系长81亚段为例
3
作者 刘迎宝 李元昊 +4 位作者 翟文彬 赵文暄 李哲 杨龙华 郭雅倩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三叠系长81亚段极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及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郝滩地区长8沉积期具有构造稳定、坡度极缓(仅0.03°)、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摆动幅度大的...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郝滩地区三叠系长81亚段极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及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郝滩地区长8沉积期具有构造稳定、坡度极缓(仅0.03°)、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摆动幅度大的特征。长81亚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3种砂体类型和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叠置河口坝等主要复合叠置砂体类型。②三角洲内前缘近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叠置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多期叠加为主,河流作用主导,测井曲线主要为箱形或钟形,单期砂体厚度(砂厚>10 m)较大,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三角洲内前缘远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形成了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叠置河口坝3种主要复合叠置砂体类型,河流与湖浪共同作用,测井曲线以箱形、钟形、漏斗形为主,单期砂体(厚度为5~10 m)较厚,平面上呈朵状展布;三角洲外前缘主要发育席状砂体,湖浪作用主导,垂向上表现为多期孤立指形砂体,单期砂体(厚度<2 m)较薄,平面上呈连片性较好的席状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 极缓坡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席状砂 河流作用 湖浪作用 长81亚段 三叠系 郝滩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演化
4
作者 张元高 潘文庆 +6 位作者 唐雨 张君龙 辛朝坤 曹彦清 柴绪兵 齐昆博 张云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普遍发育孔隙,表现为针状溶孔及超晶粒孔隙、晶间微孔,一般认为与白云石化作用相关。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应用阴极发光、包裹体、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资料,对古城地...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普遍发育孔隙,表现为针状溶孔及超晶粒孔隙、晶间微孔,一般认为与白云石化作用相关。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应用阴极发光、包裹体、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资料,对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的成因、孔隙类型及成因、孔隙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成因以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为主,部分叠加深部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缝洞充填的白云石为热液成因。(2)超晶粒孔隙在宏观上表现为针状溶孔,发育于原始组构为颗粒的细—中晶白云岩中,以中—粗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为主,多发育在单个颗粒滩旋回的中上部,形成于白云石化之前的准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晶间微孔呈孤立状,连通性差,形成于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虽未直接产生大量孔隙,但提供了抗压实的骨架,并阻碍了后期流体作用沉淀,是孔隙得以保存的关键。(3)古城地区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呈多套薄层状,其厚度与规模受多期颗粒滩叠加及其暴露程度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成因 孔隙演化 下奥陶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弹性参数测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戴世立 王力娟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花岗岩的脆性大,易形成裂缝,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属于孔隙—裂缝型储层;基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较差,以裂缝为主。目前有关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特征的实验室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压及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和饱和状态下岩石弹性参数与微裂缝密度及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应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了基底风化壳储层及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符合基底孔隙—裂缝型储层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对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33块岩性样品,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实验测试,测得的标准铝块的超声频段纵波速度(6430 m/s)与参考值(6400 m/s)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0.5%,精度较高。(2)随着围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增大,且横波速度变化不大。随着孔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在气饱和状态下纵波速度的变化量大于水饱和状态,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相似。(3)不同压力的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速度差异表明微裂隙是影响频散绝对变化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压力增加,微裂隙逐渐闭合,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减弱,喷射效应降低。(4)地震频段和超声频段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结果相同,即v_(P)/v_(S)(纵横波速度比)、ν(泊松比)、λ(拉梅系数)、λ/μ(拉梅系数/剪切模量)、λ_(ρ)(拉梅系数×密度)等参数对流体最敏感,可作为识别基底风化壳的储层敏感参数。(5)在裂缝密度为3条/m、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在含水饱和度为50%、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裂缝密度—孔隙度解释图板,为风化壳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央隆起带 基底 超声频段 地震频段 岩石物理测试 物性参数 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底风化壳综合解释及储层地震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戴世立 乔卫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2-209,222,17,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度(0.33%~2.43%)较低,岩性及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应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数据,明确基底风化壳特征,将风化壳划分为两层结构;基于岩性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应用多属性模式判别岩性识别技术,预测不同岩性分布特征。综合测井解释和岩石物理分析成果,明确不同岩性风化壳储层具有低波阻抗特征,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确定性高分辨率Z反演技术,预测风化壳储层分布,初步形成了基底复杂岩性风化壳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预测 中央古隆起带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