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东 李文卉 +3 位作者 熊登 章晓 武威 吴晓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6-80,共5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在复杂地区的实际应用中,波动方程成像方法却没能较充分发挥出这一优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未能较好地解决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分...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在复杂地区的实际应用中,波动方程成像方法却没能较充分发挥出这一优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未能较好地解决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讨论了静校正处理中近地表模型精度、高速顶拾取以及替换速度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静校正 高速顶 替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异构集群上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长海 罗国安 +3 位作者 张旭东 王狮虎 张建磊 王成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0-1048,840,共9页
当前单个勘探项目的数据量已经超过100TB,PB级规模的项目已经可以预见。为适应地震数据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及超大规模异构集群的体系结构特点,提出了多维度成像空间分解算法。根据大规模集群系统有多个并行层次的特征,首先沿炮检距方向分... 当前单个勘探项目的数据量已经超过100TB,PB级规模的项目已经可以预见。为适应地震数据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及超大规模异构集群的体系结构特点,提出了多维度成像空间分解算法。根据大规模集群系统有多个并行层次的特征,首先沿炮检距方向分解成像空间,然后再沿Inline方向继续切分,直到成像空间小于计算节点物理内存,最后在二维地表上以面元为单位分解成像空间。该并行算法降低了任务间的耦合性,便于映射到异构集群系统的多个并行层次上,也利于异构处理器间的异步执行。相对于同时期的高性能CPU处理器,GPU版本获得了4.8倍的加速,MIC版本获得了2倍的加速,给出了两类协处理在性能、能耗和可编程性方面的对比分析。在Tianhe-1 1024节点规模下处理实际的地震数据,获得了接近线性的加速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法 叠前Kirchhoff时间偏移 并行算法 炮检距 异构 GPU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