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大宛齐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索孝东 于登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49-53,共5页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 通过高密度采样,将以壤中游离烃油气直接检测技术和土壤吸附烃热释偏提取技术相结合的地表化探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大宛齐浅层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应用现代石油地质理论——成油体系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地震构造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油气预测,使钻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油田产量迅速上升,揭示了这一方法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工作 滚动勘探 大宛齐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电法三维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志刚 何展翔 +1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7,共4页
文中通过采用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套管,细铜棒模拟供电电极,高阻绝缘板代表油层,紫铜板代表水层,并利用128道网络电位记录仪器水槽模拟实验,获得单一模型、横向和纵向组合模型的地面电位异常。通过研究钢套管井中供电存在高阻或低阻异常体... 文中通过采用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套管,细铜棒模拟供电电极,高阻绝缘板代表油层,紫铜板代表水层,并利用128道网络电位记录仪器水槽模拟实验,获得单一模型、横向和纵向组合模型的地面电位异常。通过研究钢套管井中供电存在高阻或低阻异常体时,地面电位等值线异常规律,可为井地电法研究油气储层或水层提供物理依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油井中供直流电,在水(地)面测量电场分布的井地工作方式的直流充电法,对于目标油气藏能够有效地消除其上方电性不均匀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上、下几套油水层同时存在,且层与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井地电法有可能圈定出不同储层的分布范围。因此,此法有可能在油田开发和注水开采中监测以及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法 三维物理模拟 水槽模拟实验 油田开发 物理模型试验 地电法 电位异常 三维 不锈钢管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7
3
作者 何展翔 王永涛 +1 位作者 刘云祥 孙卫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2,20-21+126,共5页
近年来,重磁电综合物探技术正向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及综合方向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因此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重磁力三维勘探而言,数据采集、地形改正和三维正反演法已逐步走向实用;对于电磁三维勘探而言,数据采... 近年来,重磁电综合物探技术正向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及综合方向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因此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重磁力三维勘探而言,数据采集、地形改正和三维正反演法已逐步走向实用;对于电磁三维勘探而言,数据采集及处理在技术上可以方便地实现,现在已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方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三维正反演尚无一种比较适用和快速的算法,此外提议电磁数据三维可视化采用地震数据可视化的平台。文中在阐述重磁电综合物探技术发展时,强调不能沿用过去那种相互对比、参照的综合方式,必须建立在三维数据基础上的联合反演。现今已研究出约束外推法、异常剥离法、顺序修正法和统一修正法等联合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技术 正反演 联合反演 地形改正 地震数据 勘探 三维 综合方式 参照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勘探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长江 李志明 +2 位作者 何毅 董卫斌 何展翔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是一种人工场源瞬变(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在地形、地质构造复杂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勘探试验。试验剖面清晰地揭示了断裂、地层与构造特征,勾画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对强烈变形带、叠瓦冲...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是一种人工场源瞬变(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在地形、地质构造复杂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勘探试验。试验剖面清晰地揭示了断裂、地层与构造特征,勾画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对强烈变形带、叠瓦冲断带、反向冲断带、前缘向斜带及局部构造都有清晰的显示。这表明固定源建场测深法在地形、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前带也可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电磁勘探 地形 构造 试验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 电磁测深方法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火成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温声明 杨书江 +2 位作者 雷裕红 马德明 刘云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在分析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重磁力、建场测深、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古生界内幕岩性、岩相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火成岩岩性、岩相复杂,产状多样。既有溢流相,又有侵入岩相,还有次火山岩相和火... 在分析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重磁力、建场测深、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古生界内幕岩性、岩相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火成岩岩性、岩相复杂,产状多样。既有溢流相,又有侵入岩相,还有次火山岩相和火山通道相;岩性主要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重磁电震综合解释是研究塔北地区火成岩的有效方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 火成岩 高精度重磁 建场测深 综合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黄土塬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郑莉 冀连胜 +3 位作者 何展翔 孟玉宇 郝淑娟 金玉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2,12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态位移影响。对此提出了一套针对黄土覆盖区的重力异常校正方法和压制黄土塬区CEMP静态位移的方法,通过在该区进行CEMP和高精度重力资料综合处理解释及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对优选勘探有利目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电性和密度特征 地形和黄土层校正 拟地震电阻率成像技术 重磁电震联合处理解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P勘探在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郑莉 王玉青 +2 位作者 赵俊峰 陶德强 乔春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表黄土切割剧烈,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勘探难度较大。利用电磁阵列剖面(CEMP)法,通过多项反演,认识该区的断裂特征、基底特征、盖层特征。结合其他物探资料,对该区的有利目标区作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表黄土切割剧烈,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勘探难度较大。利用电磁阵列剖面(CEMP)法,通过多项反演,认识该区的断裂特征、基底特征、盖层特征。结合其他物探资料,对该区的有利目标区作出预测。特别是对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逆冲断裂带结构的分析和推测,弥补了地震资料较差区和空白区在该区域认识上的不足。实践证明,利用CEMP法在黄土塬、复杂山区进行勘探,可以获得丰富可信的地质成果,为查明盆山接触关系、目的层构造形态及预测油气有利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P 电性特征 反演技术 前陆盆地 逆冲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精明 闫建强 王福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30-233,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Earth Gravitational Model),该模型的阶次达到2159,且提供扩展到2190阶的参数。结合国内三个代表区域实测GPS/水准数据,对EGM2008的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知各区域内EGM2008模型...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Earth Gravitational Model),该模型的阶次达到2159,且提供扩展到2190阶的参数。结合国内三个代表区域实测GPS/水准数据,对EGM2008的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知各区域内EGM2008模型计算高程与我国高程系统水准高程对比误差精度均在1m以内,可满足电法、磁法和化学勘探对高程精度的要求;对于重力勘探,则基于EGM2008模型,利用测区内部分水准点对GPS物理点高程进行平差校正或曲面拟合,即可得到各物理点的测量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M2008 重力场 GPS/水准 高程异常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勘探在柴达木盆地山前带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郝宏建 王财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1期88-92,共5页
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柴达木盆地的山前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勘探困难,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大部分还是地震的空白区。近几年开展了重磁电综合勘探,通过综合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与周围山系的... 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柴达木盆地的山前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勘探困难,柴达木盆地山前带大部分还是地震的空白区。近几年开展了重磁电综合勘探,通过综合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与周围山系的关系,在山前带发现了一些沉积凹陷和逆掩推覆构造,为地震勘探提供了有利地区,拓宽了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探 柴达木盆地 山前带 沉积凹陷 逆掩推覆 物理勘探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深部断裂体系及其对构造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财富 林存国 葛运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69-73,共5页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的综合勘探资料研究,对柴达木盆地的深部结构断裂及其对油气田分布的影响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认为该盆地存在两组深部断裂体系,即深部结构断裂及阿尔金构造系断裂,前者由柴北—油北—塔尔丁断裂、柴北缘西段南...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的综合勘探资料研究,对柴达木盆地的深部结构断裂及其对油气田分布的影响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认为该盆地存在两组深部断裂体系,即深部结构断裂及阿尔金构造系断裂,前者由柴北—油北—塔尔丁断裂、柴北缘西段南断裂及乌图美仁—鱼卡断裂组成,后者由切4—一里沟断裂、马仙断裂及甘森北断裂组成。这些深部断裂对柴达木盆地的基底岩性、构造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三分性:西段为北西向紧密的隆拗相间的构造特征,中段为宽缓的北西西向隆拗相间的构造特征,东段为宽缓的东西向斜坡带。该盆地内现已发现23个油气田,大部分分布在深部结构大断裂附近。据此认为这些深部大断裂的周边应当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断裂体系 构造样式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大地电磁地形校正方法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祖志 何展翔 +1 位作者 孙卫斌 王永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348,370,25,共8页
地形会引起大地电磁数据畸变,给后期MT数据解释带来困难。本文从实测地形资料和大地电磁数据出发,设计了地层随复杂地形起伏变化的层状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疏密两种高程地形数据进行了模拟,较密的地形数据模型获得的TE、TM数据的畸变关... 地形会引起大地电磁数据畸变,给后期MT数据解释带来困难。本文从实测地形资料和大地电磁数据出发,设计了地层随复杂地形起伏变化的层状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疏密两种高程地形数据进行了模拟,较密的地形数据模型获得的TE、TM数据的畸变关系与实测资料吻合得很好。文中对现有的二维MT数据地形校正比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地层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层状模型来进行地形校正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进行地形校正和静校正的先后顺序,认为地形校正之前做静校正和之后做静校正的结果是等价的,怛在处理实测资料时,考虑到地形因素可以预测,还是以先做地形校正后做静校正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有限元 比值法 地形校正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力资料对哈萨克斯坦南部S盆地进行基底岩性填图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喜明 张碧涛 +1 位作者 贠智能 邓玉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6-138,145+196+12,共6页
在哈萨克斯坦南部S盆地,利用地震及钻井数据的控制,对剩余重力场进行分层剥皮反演,即将基底上覆的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产生的重力异常剥去,最后得到相当于基底的剩余重力异常。据此,以视密度反演结果为初始密度参数,在已知资料约束... 在哈萨克斯坦南部S盆地,利用地震及钻井数据的控制,对剩余重力场进行分层剥皮反演,即将基底上覆的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产生的重力异常剥去,最后得到相当于基底的剩余重力异常。据此,以视密度反演结果为初始密度参数,在已知资料约束下进行剖面正反演拟合,最终求得该区的视密度平面分布,并依靠深井基底岩性的密度特征和剖面特征对该区基底的岩性做外推填图,为基底岩性识别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资料 地质填图 岩性识别 基底 地震数据 钻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深潜山综合物探的潜力与展望
13
作者 索孝东 王晓凡 +1 位作者 宋群会 乔春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下第三系下部和石炭、二叠系两套主力烃源岩,蕴藏有丰富的尚未探明的油气资源,各种类型的深潜山是其主要的成藏类型。重磁电技术对潜山勘探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理论上的正反演及勘探实践都表明重磁电技术对深潜山勘...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下第三系下部和石炭、二叠系两套主力烃源岩,蕴藏有丰富的尚未探明的油气资源,各种类型的深潜山是其主要的成藏类型。重磁电技术对潜山勘探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理论上的正反演及勘探实践都表明重磁电技术对深潜山勘探是可行的、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物探是解决深层等复杂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现有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1:10万或1:20万重磁电资料网度稀、精度差,已不能满足当前目标勘探的需要;而现代采集、解释技术的进步为解决深层等复杂地质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寻找急需的后备储量,针对深层新领域新一轮的综合物探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综合物探 潜山 工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 潜力 地质问题 主力烃源岩 下第三系 油气资源 成藏类型 20世纪 解释技术 势在必行 电技术 勘探 二叠系 正反演 新领域 重磁 磁电 物性 年代 储量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的数学分类 被引量:36
14
作者 韩波 胡祥云 +1 位作者 何展翔 蔡建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7-187,201,共11页
大地电磁法(MT)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维反演步入到二维、三维反演阶段,如今大地电磁反演方法众多,但大多是利用目标函数梯度信息的线性化迭代类方法,并且基于相同的思想来改善反演问题的不适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MT反演中基本的正... 大地电磁法(MT)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维反演步入到二维、三维反演阶段,如今大地电磁反演方法众多,但大多是利用目标函数梯度信息的线性化迭代类方法,并且基于相同的思想来改善反演问题的不适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MT反演中基本的正则化思想,根据几种主要的MT反演方法所采用的不同数值优化算法,对它们进行了数学上的分类,明确了其区别与联系,并对各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MT反演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反演 正则化 数值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被引量:50
15
作者 漆家福 雷刚林 +2 位作者 李明刚 谢会文 杨书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构造解释模型。所谓分层变形是指受古近系膏盐岩层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等软弱岩层分隔,不同深度的岩层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所谓垂向叠置是指不同层次的强变形带在垂向上叠置,不存在区域性大位移的拆离断层。位于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而盐下层的中生界沉积层及盆地基底则以收缩断裂变形为主。浅部的滑脱褶皱表现出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合,背斜具有不对称形态,其核部在古近系盐岩层或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滑脱,可在陡翼发育破冲断层或缓翼发育顺层滑脱逆冲断层。深层断裂变形以向山脉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次级断层相对较少,下盘则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冲断构造。深层断层向上延伸在古近系盐岩层中尖灭,部分次级断层向下延伸并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或盆地基底面滑脱,但是主干逆冲断层高角度切入基底,向上则对应于浅层背斜的核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主干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并成为控制局部构造变形的主要构造要素。天山上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或促成先存正断层的反转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构造 构造样式 “非俯冲”模式 南天山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非线性共轭梯度拟三维反演 被引量:77
16
作者 胡祖志 胡祥云 何展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6-1234,共9页
提出了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大地电磁拟三维反演.该方法选取共轭梯度反演算法为拟三维反演的核心.在计算灵敏度(Jacobian)矩阵时,吸取近似灵敏度矩阵思想,采用一维灵敏度矩阵来代替三维灵敏度矩阵,并对非测点的灵敏度元素提出一种近似方法.... 提出了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大地电磁拟三维反演.该方法选取共轭梯度反演算法为拟三维反演的核心.在计算灵敏度(Jacobian)矩阵时,吸取近似灵敏度矩阵思想,采用一维灵敏度矩阵来代替三维灵敏度矩阵,并对非测点的灵敏度元素提出一种近似方法.在第一次反演之后,采用拟牛顿法更新灵敏度矩阵.拟三维反演法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计算时间,并且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反演试算结果表明大地电磁拟三维反演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拟三维 灵敏度 非线性共轭梯度 拟牛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大地电磁数据的二维反演解释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祖志 胡祥云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鉴于现今三维电磁反演方法尚不成熟,探讨提高二维反演方法解释三维大地电磁数据仍有必要。文中给出3D/1D和3D/2D两种模型的二维反演结果,通过对三维棱柱导体地质模型与二维长方形导体地质模型的大地电磁视电阻率与相位响应的比较发现,二... 鉴于现今三维电磁反演方法尚不成熟,探讨提高二维反演方法解释三维大地电磁数据仍有必要。文中给出3D/1D和3D/2D两种模型的二维反演结果,通过对三维棱柱导体地质模型与二维长方形导体地质模型的大地电磁视电阻率与相位响应的比较发现,二维TM模式的响应与对应的三维YX模式响应很接近,且可通过单一TM模式反演确定导体赋存位置,但反演的电阻率值要比真实值偏大;二维TE模式的响应与对应的三维XY模式响应在低频时相差较大,TE模式的反演结果能够反映导体的电阻率值,但是在垂直方向上有拉伸导体的现象。而TE和TM联合反演结果则结合了TE与TM模式反演的优点,可以较好地反演出导体的赋存位置及电阻率值。随着三维良导体埋深的增大,二维反演结果很难反映真实三维构造,若增大三维异常体的走向长度和尺度,使用二维反演仍可以有效地反映三维异常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数据 二维反演 TM模式 电阻率值 反演方法 地质模型 TE模式 相位响应 视电阻率 垂直方向 联合反演 三维构造 走向长度 异常体 长方形 真实值 良导体 3D 赋存 增大 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收缩构造变形模型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2
18
作者 漆家福 李勇 +1 位作者 吴超 杨书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界表现出以逆冲断层、纵弯褶皱为基本结构要素的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本文依据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建立了"薄皮收缩构造"和"分层收缩构造"两种模型,讨论了不同构造变形模型的几何结构...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界表现出以逆冲断层、纵弯褶皱为基本结构要素的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本文依据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建立了"薄皮收缩构造"和"分层收缩构造"两种模型,讨论了不同构造变形模型的几何结构、收缩变形量、构造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并认为"分层收缩构造模型"更为合理。"分层收缩构造模型"强调塔里木克拉通与南天山之间的侧向挤压,中、新生界受岩层能干性影响而发生分层收缩构造变形,新生界以伴生有破冲断层的滑脱褶皱变形为主,中生界以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变形为主,深层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断层和断块构造,但是不同层次的收缩变形量基本保持一致。按照平衡剖面原理测算库车坳陷新生界的收缩量为12~15 km,卷入收缩构造变形的深度在山前应该为20~26 km,因此部分逆冲断层应该切割到盆地基底中。尽管变形强度总体上是自深而浅、自造山带向前陆逐渐减弱,作为浅层强变形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深层也可能发育一定程度的收缩构造变形,构成深层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型 薄皮收缩变形 分层收缩变形 构造样式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底地形的三维频率域可控源电磁响应有限体积法模拟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杨波 徐义贤 +1 位作者 何展翔 孙卫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0-1399,共10页
为了提高海洋可控源电磁的地形响应模拟精度,探讨了三维交错网格剖分有限体积法求解频率域电磁场解的数值方法.在似稳场近似条件下,推导了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低频电磁场控制方程的离散表达式.通过对离散表达式的分析比较表明,有限... 为了提高海洋可控源电磁的地形响应模拟精度,探讨了三维交错网格剖分有限体积法求解频率域电磁场解的数值方法.在似稳场近似条件下,推导了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低频电磁场控制方程的离散表达式.通过对离散表达式的分析比较表明,有限体积法较之有限差分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同时也具有与有限差分相当的计算效率.对含地形界面网格单元电导率采用加权平均处理,通过与二维有限元程序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有限体积法对地形变化的模拟精度.应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一个三维带地形储层模型的可控源电磁响应,分析表明地形变化对电场分量影响明显,磁场分量对地形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 有限体积法 三维 地形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昌民 马德民 +4 位作者 冯晓军 敬兵 张春莲 玛丽克 李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其分布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控制。山前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相对较小,其中的含煤岩系在南天山山前和西昆仑山前局部构成比较好的烃源岩,源自下-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油气分别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初达到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针对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勘探应致力于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构造部位,或者致力于寻找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坳陷 侏罗系 沉积环境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