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隐蔽型圈闭识别新思路及其勘探成效
1
作者 张宏伟 庞雄奇 +3 位作者 王鹏 陈杰 杨丽丽 万照飞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2,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隐蔽型潜山具有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不清的问题,导致潜山勘探多年无法取得显著进展,亟需重新梳理勘探思路。以地质模式为导向,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高阻抗岩性体覆盖区潜山...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隐蔽型潜山具有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不清的问题,导致潜山勘探多年无法取得显著进展,亟需重新梳理勘探思路。以地质模式为导向,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高阻抗岩性体覆盖区潜山的识别,进一步深化西部斜坡带断裂解释和潜山成藏条件认识,构思了“断槽-冲蚀沟侧向遮挡”新型潜山成藏新模式。研究表明:针对局部目标攻关处理,应用速度模拟识别潜山顶面,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了潜山内幕成像质量;低通滤波处理后,其内幕断层断点更加清晰,在斜坡带潜山顶面新发现断层50多条,发现和落实奥陶系有利圈闭30多个,圈闭面积增加近20 km^(2),JG21x等多口井在潜山获得高产油流;新的成藏模式打破了早期凹陷西斜坡带潜山为勘探空白区的认识,新型潜山油藏埋藏浅、产量高,成为华北探区效益新勘探有利区。通过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得到高质量地震资料,在新地质模式指导下构思新型潜山成藏模式,这一勘探思路对高成熟探区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束鹿凹陷 西部斜坡带 潜山圈闭 成藏模式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青坡 李培明 +3 位作者 吕景峰 何永清 冯发全 赵薇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横向变化趋势,但受限于实际数据采样不足、地形剧烈起伏等诸多因素,存在反演模型精度不高、局部模型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首先,利用折射法计算延迟时和折射速度,结合表层调查、初至、近地表结构等多种信息建立一个符合地质意义的折射模型;然后,结合实际表层速度纵、横向变化规律,按照垂直时间等效原则将该折射模型离散化,用于约束层析建立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反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更合理,应用效果好于无约束层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折射模型 走时 约束层析 多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炮同步激发采集技术在塔北—塔中沙漠区的应用
3
作者 杨连刚 朱运红 +3 位作者 宋金鹏 罗新生 康婷婷 田浩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影响深层有效弱信号,通过延长激发时间间隔和轮换交替施工方式势必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为此,通过室内数值模拟定性分析及工区内大炮检距、长排列试验资料和现场录制的120 s长背景记录定量分析,综合建立数据混叠分析时间—空间图板,明确了沙漠区数据混叠的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不同距离条件下井炮激发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富满油田Ⅱ区2408 km2沙漠连片三维地震采集。生产实践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规避数据混叠,在此基础上,采集日效提高约35%,确保了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夯实了油气高效勘探开发资料基础,为大沙漠区连片三维采集提供了借鉴,也为改进防重炮装备系统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集 沙漠区 数据混叠 同步激发 井炮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浅表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翼 陈学强 +1 位作者 江民 周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3,203,共6页
人们普遍认为疏松沙丘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是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均较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沙漠区近地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对地震数据现场采集及后续处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塔克拉玛干... 人们普遍认为疏松沙丘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是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均较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沙漠区近地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对地震数据现场采集及后续处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地区为实例,总结分析了近地表疏松沙丘的特点,采用蜂窝状放置法对不同厚度沙丘进行吸收衰减调查试验,通过谱比法探讨了该区沙漠表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疏松沙丘对主频在40Hz以内的地震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吸收衰减并不严重;在沙漠地表区,若未采用检波器组合接收,即使将其埋置于疏松沙层之下的高速层中,仍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吸收衰减 浅表层 信噪比 分辨率 谱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对复杂构造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旭 刘依谋 +2 位作者 王乃建 刘新文 孔德政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2期11-16,21,共7页
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与观测系统密切相关,明确观测系统参数变化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对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利用复杂构造区三维物理模拟数据和实际采集的宽方位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观测系统参数的退化处理试验,分析了道密度、观测宽度... 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与观测系统密切相关,明确观测系统参数变化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对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利用复杂构造区三维物理模拟数据和实际采集的宽方位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观测系统参数的退化处理试验,分析了道密度、观测宽度、线距变化对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分析表明:1)观测宽度影响构造成像效果,增加观测宽度利于提高深层构造的断点、断层、断裂下盘成像清晰度和陡倾角同相轴的连续性;2)有效道密度和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影响偏移噪声的强弱,提高道密度和炮检距的均匀性利于压制偏移噪声,提高剖面信噪比;3)接收线距影响中浅层有效道密度和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采用较小的线距获得更高的中浅层有效道密度和更均匀的采样结果,利于保证中浅层成像效果。研究认识可望为复杂构造区观测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地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道密度 观测宽度 线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中薄砂岩储层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志刚 刘雷颂 +3 位作者 刘雅琴 毕利桃 尚爱晖 许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2-57,6,共6页
K区块沉积环境以三角洲和滨湖沼泽为主,主要沉积为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系地层,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且煤层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较大。地震资料常规反演方法及流程难以对薄砂岩储层实现有效预测。针对这种情况,文中提出了一套针对该... K区块沉积环境以三角洲和滨湖沼泽为主,主要沉积为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系地层,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且煤层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较大。地震资料常规反演方法及流程难以对薄砂岩储层实现有效预测。针对这种情况,文中提出了一套针对该区薄砂岩储层预测流程,有效实现了对薄砂岩储层分布范围及储层物性特征的预测。首先,通过对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解释岩性的敏感参数,建立岩性解释模板;其次,利用地震波阻抗贝叶斯反演遗传算法以及云变换伽马属性预测技术,得到波阻抗及伽马数据体;最后,综合利用波阻抗和伽马数据体,结合岩性解释模板,实现对储层物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敏感参数 遗传算法 云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微测井的近地表Q值调查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念民 周旭 +3 位作者 徐凯驰 王彦峰 吕景峰 段孟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基于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是一种安全、经济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在表层结构速度调查方面得到了规模化应用。但由于存在记录延迟时差、激发子波非一致性及干扰波等影响因素,它难以直接应用于近地表Q值调查。为此,在目前常... 基于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是一种安全、经济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在表层结构速度调查方面得到了规模化应用。但由于存在记录延迟时差、激发子波非一致性及干扰波等影响因素,它难以直接应用于近地表Q值调查。为此,在目前常用锤击和多级井中检波器接收微测井观测系统基础上,在井口位置增设延迟校正检波器,用于校正不同炮次记录延迟时差,在相邻炮次接收范围的交界处设置一个重复接收点,用于消除激发子波的非一致性;而且基于质心频率偏移Q值估算方法,通过不同深度点接收初至波质心频率及方差随深度变化的多项式拟合,消除干扰波对初至波质心频率及方差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提高Q值估算精度。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分析和塔里木沙漠区实际资料应用结果均表明:用上述方法求取的Q值与模型和经验公式所得结果接近;同时,利用由该方法求得的Q值对实际资料做近地表吸收补偿,可显著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吸收衰减 Q值调查 井中接收微测井 多项式拟合 质心频率偏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采集适用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学强 王彦峰 +2 位作者 吕景峰 周旭 王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6-814,I0003,I000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表及地下条件异常复杂,以往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全面总结归纳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勘探近年的技术进展及实际应用效果:一是形成基于复杂构造深度域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明确参数设计时应优先...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表及地下条件异常复杂,以往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全面总结归纳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勘探近年的技术进展及实际应用效果:一是形成基于复杂构造深度域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明确参数设计时应优先选择较小线距,其次是较宽方位,最后是适中面元;二是形成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物理点布设及变观设计技术,实现按设计精准施工,保证三维属性的均匀性;三是形成井炮与高精度可控震源联合激发及配套技术,实现在提高资料品质的基础上高效采集施工;四是形成基于节点仪器的因地制宜现场接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技术及施工方案应用的灵活性;五是形成基于多信息的“两步法”野外表层建模技术,相对准确地建立山地、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这些系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构造落实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物理点布设 节点仪器 表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山地地震资料层析静校正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方勇 罗文山 +3 位作者 姜翠苹 张思宁 郭振波 熊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3-27,33,共6页
为解决常规初至层析静校正方法因表层不均匀照明所导致的地下网格射线缺失的问题,GeoEast处理系统开发了菲涅尔层析静校正方法。GeoEast处理系统快速层析反演技术运算量小、反演速度快;菲涅尔层析反演技术反演速度精度高、稳定。在库车... 为解决常规初至层析静校正方法因表层不均匀照明所导致的地下网格射线缺失的问题,GeoEast处理系统开发了菲涅尔层析静校正方法。GeoEast处理系统快速层析反演技术运算量小、反演速度快;菲涅尔层析反演技术反演速度精度高、稳定。在库车山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处理系统 快速层析法 菲涅尔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分类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鹏 张宇飞 +7 位作者 杨丽丽 杨双涛 王芳 万照飞 贾昔东 魏一冰 姜宏宇 王永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0-1241,共12页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束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