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命名及其流变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基于文学传统的中国非虚构文学,是根据素材的真实性和虚构文学划清界限。非虚构文学是非虚构的一个方面,非虚构性是非虚构的最重要的性质,非虚构文学是以非虚构写作方式为主要创作和表达方式的文学文类。本文从中国现当代非虚构文学的... 基于文学传统的中国非虚构文学,是根据素材的真实性和虚构文学划清界限。非虚构文学是非虚构的一个方面,非虚构性是非虚构的最重要的性质,非虚构文学是以非虚构写作方式为主要创作和表达方式的文学文类。本文从中国现当代非虚构文学的混乱现象入手,对非虚构文学的"非"进行深入剖析,以《人民文学》《钟山》等为代表的中国非虚构文本的梳理和分析,讨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内核和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虚构文学 《人民文学》 非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告文学,作为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方式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晓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3,共8页
基于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而生成的报告文学,由其称名,可知这是一种特殊的"报告的"文学。在很长时期内,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是它基本的文体特征。文随世移,报告文学在与时应变的演化中,特别是在"全媒体"传播时... 基于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而生成的报告文学,由其称名,可知这是一种特殊的"报告的"文学。在很长时期内,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是它基本的文体特征。文随世移,报告文学在与时应变的演化中,特别是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它本有的新闻性优势明显弱化,相应地,作家注重非虚构的叙事审美,以适应新的书写对象和读者新的接受期待。报告文学已由原先的"新闻文学",转型为现在的作为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方式;由"报告的"文学,转型为"文学的"报告。非虚构性、叙事性、文学性构成了新变后的报告文学文体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叙事性 非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读《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晓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立体而体系化的小康建设的文学报告,《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当代岭南的大史记,又是伟大中国梦的华彩篇章。作品通过建构以书写对象的史诗性存在相适配的史诗结构,以大量客观详备事实的生动叙述和人物命运... 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立体而体系化的小康建设的文学报告,《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当代岭南的大史记,又是伟大中国梦的华彩篇章。作品通过建构以书写对象的史诗性存在相适配的史诗结构,以大量客观详备事实的生动叙述和人物命运史与精神史的精彩描写,大写了中国小康建设的伟大成就,再现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场景,激扬起人类创造历史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是一部主题重大、叙事饱满、具有非虚构审美表现力和史诗品格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与辉煌》 报告文学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晓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非虚构包括了报告文学但不等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类中的一种主要文体。非虚构文学以对易被忽视、遮蔽的存在的深切关注和作者亲历亲验的在场性书写,拓展写实类作品写作的时空,接通了这类文学形式与普通人生活的关联,复活了作... 非虚构包括了报告文学但不等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类中的一种主要文体。非虚构文学以对易被忽视、遮蔽的存在的深切关注和作者亲历亲验的在场性书写,拓展写实类作品写作的时空,接通了这类文学形式与普通人生活的关联,复活了作品的生活质感和个体生命气息,存真了现实的多种真实,从而呈现出了一个更为全面多样的对象世界。考察行进中的非虚构文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琐屑和偏窄,思想性与文学性不足,以非虚构之名行虚构之实,甚至有与资本合谋赚取读者对于非虚构的消费,等等。非虚构文学的逻辑存在于它的命名之中,“诚实写作”是其基本的伦理准则。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非虚构文学的逻辑,规范其写作伦理,使非虚构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信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逻辑 伦理 问题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非虚构国家叙事的审美之维--以何建明的创作为视点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晓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文学创作的价值不只是文学,与其反映的对象紧密关联;但文学创作的意义又只有通过文学的形式才能达成。非虚构国家叙事,这里主要指报告文学的主题写作,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主题的优先与审美的缺失,是其不少作品中存在的突... 文学创作的价值不只是文学,与其反映的对象紧密关联;但文学创作的意义又只有通过文学的形式才能达成。非虚构国家叙事,这里主要指报告文学的主题写作,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主题的优先与审美的缺失,是其不少作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促成宏大正大的题材主题与审美品格建构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实现这一体类作品高质量创作的关键。何建明是报告文学国家叙事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家。本文以何建明的创作为视点,全面论析非虚构国家叙事审美生成的特性、主体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对作品审美品格达成的影响。并且通过对何建明主要代表作的具体分析,论述非虚构国家叙事可资借取的审美之维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非虚构 国家叙事 审美 何建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困境与报告文学自身特殊性--兼论赵瑜的报告文学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3,共6页
近年来,报告文学呈现数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场冷遇的同时也面临创作断层、内部文体之争的困境。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报告文学有着鲜明的文体特殊性,作为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具有时代责任和... 近年来,报告文学呈现数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场冷遇的同时也面临创作断层、内部文体之争的困境。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报告文学有着鲜明的文体特殊性,作为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具有时代责任和审美意义双重品格。报告文学的"讲真话"是基于采访、文献、叙事、语言等全面的美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审美困境 文体特殊性 赵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重器》:国家叙事中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晓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5期164-171,共8页
近年报告文学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活跃期,实绩可观。但报告文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依旧,即作品的审美性建构不足,尤其在一些重大题材的写作中更是这样。如何在落实文本内存的客观真实性的同时,又能达成作品充分的审美性,这是报告文学文体建... 近年报告文学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活跃期,实绩可观。但报告文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依旧,即作品的审美性建构不足,尤其在一些重大题材的写作中更是这样。如何在落实文本内存的客观真实性的同时,又能达成作品充分的审美性,这是报告文学文体建设的自身命题,也是读者对它的重要期待。徐剑的长篇《大国重器》,以其题材题旨的重大、作品叙事重心设定的合理和结构安排的奇巧、人物形象形神兼得的塑造等,较好地处理了国家叙事的宏大和审美表现精微之间的关系,为这类作品写作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剑 《大国重器》 国家叙事 审美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现到探索——铁流报告文学创作论
8
作者 刘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160-164,共5页
报告文学创作创新,需要打破刻板印象。铁流作为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继承了几代报告文学人关切现实、书写时代、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更始终坚守“从心出发”的报告文学创作观,不断尝试文体创新。他的作品跨越城市与乡村、历史... 报告文学创作创新,需要打破刻板印象。铁流作为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继承了几代报告文学人关切现实、书写时代、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更始终坚守“从心出发”的报告文学创作观,不断尝试文体创新。他的作品跨越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实、文学与时代的时空边界,逐步形成了铁流式“发现-探索”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流 报告文学 创新 叙事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