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干预在减缓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艾有琴
赵青
陈金湘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溶液在减缓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鼻咽癌患者40例,共有64耳在放射野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耳。实验组于放疗量达30Gy开始每周鼓...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溶液在减缓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鼻咽癌患者40例,共有64耳在放射野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耳。实验组于放疗量达30Gy开始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混合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预防性处理,直到放疗结束,两组病人均观察至放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放疗结束,放疗后第3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结果放疗结束时实验组1人1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32),对照组有4人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p<0.01)。放疗后第3个月末实验组有2人2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2/32),对照组中有6人共9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5,p<0.01)。第6个月末时实验组有4人共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对照组共有13人共18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8/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7,p<0.01)。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能减缓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
放射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艾有琴
李子燕
+1 位作者
付誉
王国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探讨韦格纳肉芽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3例,分析、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确诊方式、治...
目的分析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探讨韦格纳肉芽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3例,分析、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确诊方式、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例患者早期均以耳闷、听力下降,耳痛作为首发症状,其中4例患者出现面瘫,早期均误诊为中耳炎而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确诊可结合临床表现,血清血标志ANCA或c-ANCA,及典型的病理表现,免疫抑制及激素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结论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治疗,ANCA或c-ANCA作为韦格纳肉芽肿的血清学标志特异性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韦格纳肉芽肿。耳鼻喉科医生应加强对韦格纳肉芽肿在耳部表现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此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
中耳炎
听力下降
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耳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艾有琴
周宁霞
陈金湘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耳后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33例(55~76岁),分为耳后注射组(17例)和鼓室注射组(16例),分别于耳后乳突骨膜下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5 mg,隔日一次,注射5...
目的探讨耳后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33例(55~76岁),分为耳后注射组(17例)和鼓室注射组(16例),分别于耳后乳突骨膜下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5 mg,隔日一次,注射5次,两组同时应用同样的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耳鸣改善效果和疼痛程度评价。结果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6.4%(13/17),鼓室注射组为68.8%(11/1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耳鸣VAS评分下降值(4.17±1.90分)高于鼓室注射组(2.68±1.28分),疼痛程度VAS评分(3.10±2.0分)低于鼓室注射组(5.89±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耳后注射和鼓室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突聋的总有效率相似,但耳后注射的疼痛反应小,对耳鸣的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糖皮质激素
耳后注射
鼓室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干预在减缓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艾有琴
赵青
陈金湘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67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溶液在减缓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鼻咽癌患者40例,共有64耳在放射野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耳。实验组于放疗量达30Gy开始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混合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预防性处理,直到放疗结束,两组病人均观察至放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放疗结束,放疗后第3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结果放疗结束时实验组1人1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32),对照组有4人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p<0.01)。放疗后第3个月末实验组有2人2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2/32),对照组中有6人共9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5,p<0.01)。第6个月末时实验组有4人共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对照组共有13人共18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8/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7,p<0.01)。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能减缓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进程。
关键词
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
放射治疗
预防
Key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Radiotherapy Prevention
分类号
R764.21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445.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艾有琴
李子燕
付誉
王国建
机构
解放军总
医院
耳
鼻
咽喉
头颈外
科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耳鼻咽喉科
郑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
耳
鼻
咽喉
科
大连医
科
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耳
鼻
喉
科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探讨韦格纳肉芽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3例,分析、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确诊方式、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例患者早期均以耳闷、听力下降,耳痛作为首发症状,其中4例患者出现面瘫,早期均误诊为中耳炎而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确诊可结合临床表现,血清血标志ANCA或c-ANCA,及典型的病理表现,免疫抑制及激素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结论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治疗,ANCA或c-ANCA作为韦格纳肉芽肿的血清学标志特异性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韦格纳肉芽肿。耳鼻喉科医生应加强对韦格纳肉芽肿在耳部表现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此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
中耳炎
听力下降
面瘫
Keywords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otitis media
hearing loss
facial palsy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耳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艾有琴
周宁霞
陈金湘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49,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耳后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33例(55~76岁),分为耳后注射组(17例)和鼓室注射组(16例),分别于耳后乳突骨膜下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5 mg,隔日一次,注射5次,两组同时应用同样的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耳鸣改善效果和疼痛程度评价。结果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6.4%(13/17),鼓室注射组为68.8%(11/1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耳鸣VAS评分下降值(4.17±1.90分)高于鼓室注射组(2.68±1.28分),疼痛程度VAS评分(3.10±2.0分)低于鼓室注射组(5.89±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耳后注射和鼓室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突聋的总有效率相似,但耳后注射的疼痛反应小,对耳鸣的改善更好。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糖皮质激素
耳后注射
鼓室注射
分类号
R764.427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干预在减缓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
艾有琴
赵青
陈金湘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韦格纳肉芽肿临床分析
艾有琴
李子燕
付誉
王国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耳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聋患者的疗效分析
艾有琴
周宁霞
陈金湘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