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儿支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芬太尼血药浓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津 杨劲 +1 位作者 赵龙德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TCI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行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并寻找适宜的芬太尼血药浓度。方法选择急诊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200例,男107例,女93例,年龄8个月~2岁,体重8.3~12.0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四组:芬太尼1μg... 目的比较丙泊酚TCI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行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并寻找适宜的芬太尼血药浓度。方法选择急诊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200例,男107例,女93例,年龄8个月~2岁,体重8.3~12.0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四组:芬太尼1μg/kg组(A组)、芬太尼1.5μg/kg组(B组)、芬太尼2μg/kg组(C组)和芬太尼2.5μg/kg组(D组),每组50例。均复合丙泊酚TCI 4μg/ml,记录给药后5min硬支气管镜一次性置入的成功例数和呼吸抑制情况,并采集此时患儿的动脉血,测定芬太尼的血药浓度。结果 C组患儿麻醉效果理想,硬支气管镜一次性置入成功率(96%)明显高于A组(20%)和B组(36%),呼吸抑制发生率(8%)明显低于D组(36%)。C组血液中芬太尼有效靶浓度是(0.62±0.23)μg/L。结论芬太尼2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4μg/ml用于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较平稳,血浆中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是(0.62±0.23)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异物 丙泊酚 芬太尼 患儿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麻醉及脾切除术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世霞 雷蕾 +1 位作者 李菁 夏江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及脾切除术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幼年雄性SD大鼠30只,15日龄,体重29~31g,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脾切除组(KS组),三组大鼠腹腔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0.3 ml、氯胺酮100... 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及脾切除术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幼年雄性SD大鼠30只,15日龄,体重29~31g,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脾切除组(KS组),三组大鼠腹腔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0.3 ml、氯胺酮100 mg/kg(10mg/ml)、氯胺酮100mg/kg(10mg/ml),KS组大鼠氯胺酮麻醉后行脾切除。2周后三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Ⅱ象限穿越次数及Ⅱ象限游泳时间。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杀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K组前3d和KS组前4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K组和KS组Ⅱ象限穿越次数明显减少,Ⅱ象限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K组比较,KS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Ⅱ象限穿越次数明显减少,Ⅱ象限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S组比较,K组和KS组Glu含量明显降低,Glu/GABA明显减小(P<0.05),KS组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K组比较,KS组Glu含量明显降低,Glu/GABA明显减小(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及脾切除均能损伤幼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且其记忆功能受损与海马区Glu含量及Glu/GABA下调有关。氯胺酮对幼年大鼠学习能力的损害只是暂时的,脾切除能延长并进一步损害幼年大鼠的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手术 认知功能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或小剂量氯胺酮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月江 李秋兰 +1 位作者 祖翠华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6-858,共3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小剂量氯胺酮对于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患者,年龄18~7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应用雷米芬太尼的同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继而5μg·kg-1·min-1静脉...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小剂量氯胺酮对于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患者,年龄18~7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应用雷米芬太尼的同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继而5μg·kg-1·min-1静脉维持至手术结束;Ⅱ组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Ⅲ组不用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作为对照。三组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用曲马多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Ⅲ组术后1、2、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术后24 h VA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患者PCIA自控按压次数及加用芬太尼镇痛的病例数Ⅲ组显著多于Ⅰ、Ⅱ组(P<0.01)。结论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或术中持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均可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不影响患者苏醒,亦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氯胺酮 雷米芬太尼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麻黄碱升压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江燕 孙永瀛 +3 位作者 袁静 陆新健 彭贞丹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时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性。方法 73例20~60岁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全麻(GA1组和GA2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SBP在90~110mm Hg时,静脉...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时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性。方法 73例20~60岁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全麻(GA1组和GA2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SBP在90~110mm 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0.1mg/kg,设置无创血压测量间隔为1min,记录注药后10min内的SBP、DBP和HR。结果与注药前比较,静脉注射0.1mg/kg麻黄碱后2min,三组患者SBP均明显升高(P<0.05)。注药后10min,GA1组SBP仍明显升高(P<0.05),GA2组明显升高持续至注药后9min(P<0.05),CSEA组则持续至注药后8min(P<0.05)。GA1组注药后DBP的变化趋势与SBP相似,但显著升压作用出现更早,注药后1min即出现DBP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药后10min(P<0.05)。GA2组DBP在注药后3min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药后8min(P<0.05)。CSEA组注药后各时点均未出现DBP明显升高。GA1组在注药后2min HR明显增快(P<0.05),GA2组在注药后3min HR明显增快(P<0.05)。CSEA组患者在注药后各时点均未出现HR显著增快。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全麻可增强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麻黄碱可更有效地逆转全麻时的术中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麻黄碱 升压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保护剂SS-31对发育期大鼠异氟醚麻醉后海马线粒体形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付群 石金云 +2 位作者 张慧 邱丽丽 吴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对异氟醚麻醉发育期大鼠海马线粒体形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鼠出生后(postnatal day,PND)第7天,随机均分为3组(n=24):氧气+生理盐水组(CN组)、异氟醚+生理盐水组(IN组)和异氟醚+SS-31组(IS组)... 目的:观察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对异氟醚麻醉发育期大鼠海马线粒体形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鼠出生后(postnatal day,PND)第7天,随机均分为3组(n=24):氧气+生理盐水组(CN组)、异氟醚+生理盐水组(IN组)和异氟醚+SS-31组(IS组)。根据分组,于氧气或异氟醚吸入前30 min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或SS-31(5 mg/kg),吸入氧气或异氟醚6 h。分别于气体吸入6 h后即刻(PND7)检测海马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ND21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形态;PND40、PND60进行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结果:与IN组比较,IS组ROS和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异常线粒体数量减少;PND60测试阶段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增多。结论: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可以抑制异氟醚麻醉所致发育期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强,具有改善线粒体形态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异氟醚 抗氧化剂 认知 发育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朱牡丹 张春兰 +1 位作者 施舟 沈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46)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插管后以2.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和MAP,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消耗量,单肺通气期间低氧发生率,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6和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术后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改善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降低,术后疼痛减轻,并且更快地苏醒和转回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疼痛管理 术后恢复质量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屋尘螨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王雨洁 李茜 +5 位作者 昂扬 龙云 张明燕 张婷 潘晗 陈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讨氢气(H_(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细胞随机分为4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HDM组(10μg/m L HDM构建AR体外模型)、HDM+H_(2)组、H_(2)组。... 目的探讨氢气(H_(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细胞随机分为4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HDM组(10μg/m L HDM构建AR体外模型)、HDM+H_(2)组、H_(2)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alcein/PI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ROS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RT-q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IL-1β的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HDM+H_(2)组较HDM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的红色荧光显著增加,标志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HDM+H_(2)组与HDM组相比红色荧光显著减少,标志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绿色荧光显著增加(P<0.01),HDM+H_(2)组与HDM组相比绿色荧光显著减弱(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中IL-6、IL-1β以及TNF-α的m RNA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HDM组相比,HDM+H_(2)组中IL-6、IL-1β以及TNF-α的m 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NLRP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HDM组相比,HDM+H_(2)组细胞中NLR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H_(2)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来保护HDM诱导的HNEPC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 氢气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用于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李娜 熊霞佩 +2 位作者 李萍 丁明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用于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纵隔淋巴结肿大择期行EBUS-TBNA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用于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纵隔淋巴结肿大择期行EBUS-TBNA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口、鼻、咽部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D组于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8μg/kg,继而以0.6μg·kg^-1·h^-1的速率维持泵入;M组以2 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羟考酮0.08mg/kg。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和术毕(T5)时的HR、SBP、DBP、SpO2,记录T1时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术毕时医师满意度和术后2 h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T1时M组SpO2低于D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时D组SBP明显低于M组(P<0.05)。与M组比较,D组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中术中不适种类个数明显减少(P<0.05),愿意接受复查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EBUS-TBNA手术,患者咳嗽少,镇静适度,呼吸和循环更稳定,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术后患者愿意接受复查的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鲁学文 刘月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GL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髋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GLB组(n=50)与CSEA组(n=5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GL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髋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GLB组(n=50)与CSEA组(n=5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主要步骤进行时(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术后疼痛VAS评分,镇痛泵追加次数;术后24 h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热、嗜睡、谵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 0. 05)。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0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GLB组在T1-T4时期心率、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CSEA组(P <0. 05),术后12 h时VAS评分及镇痛泵追加次数GLB组明显低于CSEA组(P <0. 01),GLB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SEA组(P <0. 05),而患者麻醉及镇痛满意度都显著高于CSEA组(P <0. 01)。结论: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全麻 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髋部手术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通过c-fos和神经振荡影响小鼠苏醒期恐惧记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超然 张慧 +1 位作者 蔡雪纯 高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c-fos和神经振荡在七氟醚麻醉小鼠苏醒期恐惧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雄性成年C57BL/6小鼠270只,8~10周龄,体重18~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2 h;B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6 h;C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2 h... 目的探讨c-fos和神经振荡在七氟醚麻醉小鼠苏醒期恐惧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雄性成年C57BL/6小鼠270只,8~10周龄,体重18~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2 h;B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6 h;C组吸入2.5%七氟醚麻醉2 h,连续3 d,每组90只。所有小鼠先进行恐惧条件实验训练,训练后1 d进行相应的七氟醚麻醉处理,记录麻醉停止到翻正反射出现(苏醒)的时间。于麻醉前30 min(T_(0))、翻正反射出现后5 min(T_(1))、30 min(T_(2))和60 min(T_(3))对小鼠进行恐惧条件实验测试,记录冻结时间百分比。于T_(0)、T_(1)时进行旷场试验,记录小鼠运动总路程和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A组随机另取6只小鼠于麻醉前1周在海马组织植入微电极,后将小鼠放回原来的笼子恢复1周,于T_(0)—T_(3)时记录Delta、Theta、Alpha、Beta和Gamma波相对能量值。于T_(0)—T_(3)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c-fos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记录海马组织c-fos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A组和B组冻结时间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B组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B组停止麻醉到翻正反射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T_(1)时冻结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P<0.05),T_(1)时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C组停止麻醉到翻正反射出现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_(1)时冻结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T_(1)时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与T_(0)时比较,A组T_(1)时Theta波和T_(1)、T_(2)时Gamma波相对能量值明显升高(P<0.05),T_(1)时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_(1)时海马组织c-fos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A组T_(3)时Theta波和T_(2)、T_(3)时Gamma波相对能量值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c-fos表达上调和神经振荡增强参与单次短时间吸入七氟醚增强小鼠苏醒短时间内恐惧记忆的过程,但这一效应随着苏醒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苏醒期 恐惧记忆 C-FOS 神经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患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宇 刘皓昕 +1 位作者 刘绪华 孙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患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患儿全身麻...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患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患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系统手册提供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喉痉挛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咳嗽、声嘶的发生率、MAP和HR的波动等。结果最终纳入35项RCT,共3010例患儿,其中喉罩组1502例,气管插管组15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喉罩组术后喉痉挛(RR=0.36,95%CI 0.24~0.54,P<0.001)、咽喉疼痛(RR=0.32,95%CI 0.25~0.42,P<0.001)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喉罩组支气管痉挛、术后咳嗽、低氧血症及术后声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喉罩组麻醉诱导期间MAP和HR的波动明显较小(P<0.001)。两组术后黏膜损伤、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胃肠胀气及一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全身麻醉时选择喉罩可以有效降低喉痉挛和咽喉疼痛,且对患儿的血压、心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患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鹏 雷道赟 +2 位作者 牛英俏 朱云清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并有望成为疼痛预防与治疗新靶点。本文就PPAR-γ在NP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的影响
13
作者 牛英俏 张慧 +1 位作者 袁鹏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生雄性SD大鼠96只,6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褪黑素组(M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褪黑素组(SM组)...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生雄性SD大鼠96只,6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褪黑素组(M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褪黑素组(SM组),每组24只。C组自由饮食饮水;M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接受1次腹腔注射褪黑素10 mg/kg,连续3 d,第21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S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吸入3%七氟醚2 h,连续3 d;SM组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每天接受1次腹腔注射褪黑素10 mg/kg,后吸入3%七氟醚2 h,连续3 d,第21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大鼠出生后第35天采用旷场实验记录探索总路程以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第36天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识别指数;第37—39天采用场景性、条件性恐惧实验记录僵直时间。出生后第8、40天取大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识别指数明显降低,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缩短,出生后第8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SM组识别指数明显升高,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延长,出生后第8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第40天四组间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褪黑素可以抑制前额叶皮层的炎症反应,改善七氟醚重复暴露导致的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七氟醚 炎症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β-arrestin2/STING/TBK1通路改善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14
作者 孙红 韩超 +1 位作者 雷道赟 刘金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9-1426,共8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利拉鲁肽组(L组),模型组(M组),模型组+利拉鲁肽组(ML组),每组12只。M组和ML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联合剖腹探查术构建模型。L...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利拉鲁肽组(L组),模型组(M组),模型组+利拉鲁肽组(ML组),每组12只。M组和ML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联合剖腹探查术构建模型。L组、ML组于腹腔注射利拉鲁肽300μg/kg,1次/d,连续14 d。术后采用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海马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β-抑制素2(β-arrestin2)、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TANK结合激酶1(TBK1)、IL-1β、IL-6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N组比较,M组术后自发交替率、僵直时间百分比、海马组织GLP1R表达减少(P<0.05),β-arrestin2、STING、PTBK1、IL-6、IL-1β及Iba1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增高(P<0.05)。与M组比较,ML组术后自发交替率、僵直时间百分比和GLP1R表达增高(P<0.05),β-arrestin2、P-TBK1、IL-6、IL-1β、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β-arrestin2/STING/TBK1通路改善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GLP1R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1
15
作者 夏江燕 陆新健 +2 位作者 袁静 谢珏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与单纯丙泊酚维持用于胃镜检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患者285例,男105例,女18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90kg,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与单纯丙泊酚维持用于胃镜检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患者285例,男105例,女18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90kg,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76)、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n=87)、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O组,n=71)和单丙泊酚组(C组,n=51)。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2.0~2.5mg后推注丙泊酚至受检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胃镜检查;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0~50μg、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2.0~2.5mg、C组静脉注射与其余三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余同D组。记录患者入镜前(T_0)、入镜后1min(T1)、3min(T_2)、5min(T_3)的SBP、DBP、HR、SpO_2。记录患者入镜时及入镜5min内呛咳、体动、追加丙泊酚情况、呼唤睁眼时长及胃镜检查时长。结果 T_1和T_2时D组、T_2时O组、T_2和T_3时F组SBP明显低于C组(P〈0.05),T_1~T_3时F组DBP明显低于C组(P〈0.05),T_1~T_3时D、O、F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D、O、F组丙泊酚消耗剂量、每公斤体重丙泊酚消耗剂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呼唤睁眼时长明显短于C组(P〈0.05),其中以D组呼唤睁眼时长最短,O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消耗剂量明显高于D组(P〈0.05),四组胃镜检查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镜时及入镜5min内D、O、F组需追加丙泊酚例数、发生体动例数及呛咳例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以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行无痛胃镜检查有助于减轻丙泊酚单独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丙泊酚使用剂量,缩短呼唤睁眼时间。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羟考酮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为无痛胃镜检查时的更佳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地佐辛 芬太尼 羟考酮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邱晓东 周晶 +2 位作者 叶卉 尹宁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LVT组(n=40)和HVT组(n=36)。LVT组VT6~...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LVT组(n=40)和HVT组(n=36)。LVT组VT6~8ml/kg,呼气末正压(PEEP)8cm H2O以及每30分钟进行一次肺复张;HVT组VT10~12 ml/kg,不使用PEEP及肺复张。于麻醉诱导后(T1)、机械通气1h(T2)、2h(T3)、术后24h(T4)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在T4时抽取外周血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记录术后7d内PPCs的发生情况并给予严重程度评级。结果最终有17例患者被排除,59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术中晶体量、胶体量、出血量、尿量、阿片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内,两组PPCs分级1级的比例分别为53.3%和51.7%;2~3级的比例分别为16.7%和20.6%,两组PPCs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 术后肺部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递质紊乱与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被引量:13
17
作者 雷蕾 张真真 +1 位作者 夏江燕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功能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率增加等。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手术、麻醉、药物敏感性以及伴随慢性疾病等。其发生的相... 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功能恢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率增加等。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手术、麻醉、药物敏感性以及伴随慢性疾病等。其发生的相关机制主要包括过度氧化应激、线粒体失衡、神经炎症、神经递质和受体紊乱以及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等,本文就中枢神经递质紊乱在术后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损伤 中枢神经递质 药物敏感性 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全麻药物 胆碱能神经元 受体结合 作用维持时间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23
18
作者 袁静 丁素娟 +1 位作者 夏江燕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BMI 18.5~24.9kg/m^2,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静脉顺序注射羟考酮、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4μg/m...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BMI 18.5~24.9kg/m^2,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静脉顺序注射羟考酮、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4μg/ml,BIS<60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羟考酮起始剂量0.2mg/kg。若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增加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相邻剂量比值为1∶1.1。气管插管反应阳性的标准:插管后2min内MAPmax或HRmax较基础值≥20%。采用加权概率法计算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ED_(95)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正式研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 mg/kg,(95%CI 0.175~0.249 mg/kg),ED_(95)为0.342mg/kg(95%CI 0.287~0.409mg/kg)。结论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4μg/ml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mg/kg,ED_(95)为0.34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丙泊酚 插管法 气管内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会 罗丹 +1 位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720,共4页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指大脑在没有直接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前提下,因全身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多灶性脑功能障碍[1]。SAE病情从谵妄到深昏迷,以行为、认...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指大脑在没有直接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前提下,因全身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多灶性脑功能障碍[1]。SAE病情从谵妄到深昏迷,以行为、认知、觉醒和意识改变为特征,且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长期认知功能障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脑病 ENCEPHALOPATHY 认知功能 SEPTIC SEPSIS 大脑组织 脑功能 弥漫性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月江 王臻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