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患共同决策在临床实践中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汤叶丛 庄丽丽 +1 位作者 李秀文 刘珍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3,共5页
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患治疗决策模型,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可以在诸多方面获益。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进而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例如,患者的社会属性无法配合共同决策、当代医疗工作中的时间压力、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等等... 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患治疗决策模型,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可以在诸多方面获益。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进而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例如,患者的社会属性无法配合共同决策、当代医疗工作中的时间压力、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因此,以提高医疗效果为目标,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和正确引导患者参与等方式,形成正确的医患共同决策的治疗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就医就诊服务体验感,同时也是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有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决策 医学人文 理论基础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0例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秀文 芦慧霞 +5 位作者 李凤龙 辛琪 周佳莹 刘平 刘苒 陈宝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5-1836,共2页
目的 :探讨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血型抗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依据。方法:4 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不规则抗体阴性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所属科... 目的 :探讨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血型抗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依据。方法:4 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不规则抗体阴性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所属科室与抗体种类进行研究。结果:在4 200例中有20例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8%;其中女15例,男5例。在女性患者中,孕妇11例(0.26%);妇产科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最高,但经连续性校正χ2检验表明各科室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E抗体占65.0%,抗-E抗体+抗-M占15.0%;Dufffy血型系统抗Fya-抗体占15.0%;未知抗体占5.0%。结论 :妊娠和反复输血是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率,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输血协会3个新增红细胞血型系统研究的回顾(2019)
3
作者 何克宇 徐婧 张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87,共5页
国际输血协会(ISBT)在2019年8月注册了3个全新的血型系统:KANNO血型系统、Sid血型系统、CTL2血型系统(待定)。ISBT此次更新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研究者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先后发现了KANNO血型系统(rs1800014)和Sid... 国际输血协会(ISBT)在2019年8月注册了3个全新的血型系统:KANNO血型系统、Sid血型系统、CTL2血型系统(待定)。ISBT此次更新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研究者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先后发现了KANNO血型系统(rs1800014)和Sid血型系统(rs7224888)表面抗原的重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获得了这2种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证据支持,其结果也与目前的免疫学研究结论相一致。此外,虽然研究者在2017年首次发现红细胞血影(细胞膜)上也存在CTL2抗原,但由于缺少血清学和遗传学证据,CTL2血型系统目前仍为待定状态。本文将回顾这3个ISBT新增血型系统的实验研究进程,论述相关研究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系统 KANNO1抗原 Sd^a抗原 CTL2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靶向CD47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U-DHL-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龙 李秀文 +1 位作者 王骏 陈宝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探究miR-34a靶向CD47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DLBCL细胞SU-DHL-2,随机分为对照组、miR-34a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34a mimics组,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SU-DHL-2细胞活力、凋亡... 目的:探究miR-34a靶向CD47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DLBCL细胞SU-DHL-2,随机分为对照组、miR-34a mimics阴性对照组、miR-34a mimics组,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SU-DHL-2细胞活力、凋亡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U-DHL-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qRT-PCR检测SU-DHL-2细胞miR-34a和CD4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和CD47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4a对CD47的靶向调节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34a mimics组SU-DHL-2细胞凋亡率、miR-34a表达、E-cadherin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47 mRNA表达及CD47、Vimentin、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34a mimics阴性对照组SU-DHL-2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可靶向下调CD47表达。结论:miR-34a可靶向下调CD47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其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 靶向 CD4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凝集法的IgG抗-A/B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强 施晶晶 张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26-2128,2133,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IgG抗-A/B的固相凝集检测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提取人唾液中的分泌型A、B血型物质作为包被蛋白,以抗人IgG抗体作为二抗,以IgG抗-D致敏的O型红细胞作为指示红细胞,建立血清IgG抗-A/B的固相凝集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和... 目的:建立人血清IgG抗-A/B的固相凝集检测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提取人唾液中的分泌型A、B血型物质作为包被蛋白,以抗人IgG抗体作为二抗,以IgG抗-D致敏的O型红细胞作为指示红细胞,建立血清IgG抗-A/B的固相凝集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和重复性。随机选取40例O型血孕妇(20例检测IgG抗-A、20例检测IgG抗-B),同时采用固相凝集法和试管法检测抗体效价,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包被抗原(A或B血型物质)不与无相应抗体血清反应,特异性良好。检测IgG抗-A的批内差异为2.19%~6.90%,批间差异为4.47%~8.15%;IgG抗-B的批内差异为3.03%~6.10%,批间差异为3.17%~8.80%;固相凝集法灵敏度高于试管法,其检测IgG抗-A/B的效价分别为试管法的5.86倍和9.1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A检测相关系数为0.700(P<0.05),IgG抗-B检测相关系数为0.638(P<0.05),2种方法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结论:成功建立基于固相凝集法的血清IgG抗-A/B检测方法,该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无毒性危害,具备良好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抗-A/B 固相凝集法 ABO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