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23G硅油取出法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倪焰 赵培泉 栾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7-488,共2页
自1962年以来,硅油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为了避免硅油长期填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变性等严重并发症,一般硅油注入术后3~6个月取出为佳,但对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的手术时机及安全性尚无明... 自1962年以来,硅油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为了避免硅油长期填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变性等严重并发症,一般硅油注入术后3~6个月取出为佳,但对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的手术时机及安全性尚无明确的标准。本研究采用改进的23G硅油取出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填充眼 临床观察 治疗 玻璃体切割手术 取出法 继发性青光眼 硅油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屈光、角膜厚度与眼压三者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倪焰 孙建宁 +1 位作者 魏春惠 栾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近视眼的屈光、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三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年龄在 18~ 5 0岁的 2 0 3例 390眼 ,将等效球镜屈光为 - 0 .75 0~ - 14 .375D患者分为低度、中度、高度 3组 ,对其屈光、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进行统计学处... 目的 探讨近视眼的屈光、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三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年龄在 18~ 5 0岁的 2 0 3例 390眼 ,将等效球镜屈光为 - 0 .75 0~ - 14 .375D患者分为低度、中度、高度 3组 ,对其屈光、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近视眼的屈光度不同其角膜厚度与眼压均不同或不全相同。 3组的角膜厚度与眼压的等级相关系数均较大。中度组的屈光与角膜厚度的相关性均较大 ,其他 2组的相关性较小。中、高度组屈光与眼压保持了较大的相关性 ,低度组相关性较小。结论 低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最厚而高度近视的眼压最高。近视眼眼压值随角膜中央厚度增厚而增高 ,其角膜厚度随屈光度的减低而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厚度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纳米粒对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瑞 栾洁 +4 位作者 夏强 段磊 马全红 李长生 顾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3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10μg/mL、20μg/mL维甲酸纳米粒组、15μg/mL、10μg/mL丙酮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药后7、14、28d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变化,并行双眼视网膜电... 目的分析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3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10μg/mL、20μg/mL维甲酸纳米粒组、15μg/mL、10μg/mL丙酮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药后7、14、28d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变化,并行双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摘除眼球行组织学观察。结果7d时,20μg/mL维甲酸组及15μg/mL丙酮组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空泡样变,但在14d时恢复正常。其余各组视网膜无明显组织学变化。在各组实验中未发现ERG的明显变化。结论20μg/mL维甲酸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是安全的,制剂中质量浓度≤10μg/mL的丙酮残留不会对兔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纳米粒 视网膜 毒性作用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忠红 栾洁 +1 位作者 孙建宁 李长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92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失访6例7眼,余84例85眼随访7~56月,平均(24.1±12.5)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57眼;植入人工晶状体57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1眼;2次以上手术14眼;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黄斑病变。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是治疗伴有晶状体混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摘出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5
作者 栾洁 李长生 +1 位作者 孙建宁 倪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 2例 3眼中 ,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 ,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 ;1例 1眼注入硅油 ,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行眼内激光 8例 12眼 ,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 15眼中 ,视力下降 1眼 ,视力不变 1眼 ,其余 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例 2眼有视野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激光 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魏春惠 孙建宁 +1 位作者 栾洁 倪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1只(42眼)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15只(30眼)为实验组,6只(12眼)为对照组;实验组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对照组不处理。分别取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的角膜进行光镜及电...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1只(42眼)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15只(30眼)为实验组,6只(12眼)为对照组;实验组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对照组不处理。分别取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的角膜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第1周、第2周及第4周观察发现,对照组眼表面及角膜基质中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第4周表现最明显;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上皮排列较整齐,显示新鲜羊膜有较强的抑制炎症并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生长良好、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细胞间桥粒连接较多;对照组无上皮生长,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术在角膜碱烧伤治疗中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及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新鲜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爱莲 刘瑶 邓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板,加入不同浓度的MMC,分别为1×10-6g·L-1、1×10-5g·L-1、1×10-4g·L-1、1×10-3g·L-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板,加入不同浓度的MMC,分别为1×10-6g·L-1、1×10-5g·L-1、1×10-4g·L-1、1×10-3g·L-1、1×10-2g·L-1、1×10-1g·L-1,动态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增殖情况,加药22h后MTT法检测吸光度值,应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0-2g·L-1、10-1g·L-1浓度组8h后细胞部分死亡,20h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其余各组变化不明显。统计学结果显示:10-6g·L-1、10-5g·L-1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4g·L-1组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10-3g·L-1、10-2g·L-1、10-1g·L-1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MMC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纳米粒的视网膜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栾洁 张瑞 +9 位作者 夏强 段磊 马全红 顾宁 李长生 倪焰 刘君 张晓佳 蒋静娟 关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目的 了解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是否产生毒性。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的 6 0眼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2眼 ,正常组不注药 ,其余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入维甲酸纳米粒 5、10、2 0mg·L-1以及BSS(对照组 ) 0 .3mL ,以检眼镜、电生理、光镜... 目的 了解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是否产生毒性。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的 6 0眼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2眼 ,正常组不注药 ,其余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入维甲酸纳米粒 5、10、2 0mg·L-1以及BSS(对照组 ) 0 .3mL ,以检眼镜、电生理、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变化情况。结果 注药后 7d,光镜检查 2 0mg·L-1组出现神经节细胞的空泡样变 ,电镜及电生理检查未见异常 ,14d时恢复正常 ;至 2 8d ,未发现各浓度的维甲酸纳米粒对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结论 玻璃体腔注入浓度≤ 2 0mg·L-1的维甲酸纳米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纳米粒 视网膜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春惠 魏伟 张林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2-1323,共2页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20例20只眼采用TTT作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中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在视物变形、视力、中...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20例20只眼采用TTT作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中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在视物变形、视力、中心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变化及与疗程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TT治疗后能够全面改善CSC引起的各项主、客观指标,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2周时已有明显改善,在8周的观察期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为重要的视网膜荧光素渗漏和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两项指标恢复尤其理想。未发现视力、视野损害、继发性新生血管等可能的并发症。而且TTT在进一步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口服健脾利水中药。结论:结果证明了TTT治疗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用于CS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经瞳孔温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偏高角膜曲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焰 栾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对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偏高组)34例65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正常组)34例68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 目的:对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偏高组)34例65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正常组)34例68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屈光力为46.01~48.99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75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偏高组与正常组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偏高组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偏高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且其角膜散光及SRI值大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曲率 近视眼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无虹膜一家系
11
作者 傅敏 杨庆松 栾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6-897,共2页
先证着(Ⅲ9),女,50岁,左眼视物模糊1年。既往患抑郁症5年,自幼双眼畏光、视力差,不伴眼胀、眼痛。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数指/眼前20cm,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53mmHg(1mmHg=0.133kPa),左眼14mmHg。右眼角膜全白色混浊,可... 先证着(Ⅲ9),女,50岁,左眼视物模糊1年。既往患抑郁症5年,自幼双眼畏光、视力差,不伴眼胀、眼痛。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数指/眼前20cm,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53mmHg(1mmHg=0.133kPa),左眼14mmHg。右眼角膜全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余窥不入(图1);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上方见全白色混浊晶状体,下方虹膜缺损,余窥不入(图2)。双眼水平钟摆型震颤。,眼轴:右眼28.98mm,左眼26.42mm。双眼B型超声检查:双眼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诊断:右眼角膜白斑;右眼青光眼;左眼先天性无虹膜;左眼白内障;左眼晶状体脱位;双眼眼球震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虹膜 玻璃体混浊 晶状体脱位 家系 B型超声检查 玻璃体后脱离 眼球震颤 视物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及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惠靖雯 倪焰 +1 位作者 栾洁 高大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探讨不同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8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及8株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和经典肺炎克雷伯... 目的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探讨不同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8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及8株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通过黏液丝实验、PCR扩增rmp A基因检测、细菌抗血清杀伤实验及细菌抗吞噬实验比较两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两组细菌分别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ELISA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结果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细菌的高黏液表型、rmp A基因表达水平、抗血清杀伤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两组细菌分别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MCP-1和IL-6含量分别为(1177.38±227.17)ng·L^(-1)、(118.63±40.39)ng·L^(-1),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分别为(669.50±62.01)ng·L^(-1)、(53.75±14.04)ng·L^(-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MCP-1和IL-6表达水平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分别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的1.76倍和2.2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对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黏液表型、抗血清杀伤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强的特性,且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可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毒力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在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冰 梁明明 钟祖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究虎杖苷在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亚硒酸钠建立白内障大鼠模型... 目的探究虎杖苷在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亚硒酸钠建立白内障大鼠模型。第2天虎杖苷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3 g·L^(-1)和5.0 g·L^(-1)虎杖苷滴眼液滴眼,激活剂组大鼠使用5.0 g·L^(-1)虎杖苷滴眼液滴眼外还需每天灌胃10 mg·kg^(-1)SRI-011381盐酸盐,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使用生理盐水滴眼。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大鼠晶状体混浊度;HE染色观察大鼠晶状体病理变化;检测大鼠LEC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LE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EC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2、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及其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前囊区域结构清晰,LEC与晶状体纤维细胞排列紧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前囊区域结构紊乱,晶状体纤维细胞变性、肿胀,LEC排列稀疏,晶状体后囊附近发生空泡化,大鼠晶状体混浊度分级、LEC中MDA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TGF-β、Smad2、Smad3、α-SMA、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LEC中SOD水平以及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晶状体结构明显改善,晶状体混浊度分级、LEC中MDA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TGF-β、Smad2、Smad3、α-SMA、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LEC中SOD水平以及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虎杖苷高剂量组相比,激活剂组大鼠晶状体结构损伤明显加重,晶状体混浊度分级、LEC中MDA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TGF-β、Smad2、Smad3、α-SMA、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LEC中SOD水平以及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虎杖苷可通过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白内障大鼠LEC凋亡和氧化应激,缓解白内障大鼠L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TGF-β/Smads信号通路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