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建军 郭志宏 +1 位作者 姚茂银 苑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VP)所致电切综合征(TURS)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从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Circon汽化仪,应用汽化切割电极行TVP共1560例,发生TURS12例(0.88%),对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VP)所致电切综合征(TURS)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从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Circon汽化仪,应用汽化切割电极行TVP共1560例,发生TURS12例(0.88%),对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TURS患者手术结束时血清钠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血糖明显升高,手术时间为90—180(平均136)min,前列腺增生均为Ⅲ°(50-75g);其中8例合并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8例合并发生寒颤;高危患者中TURS发生率较高(P〈0.01)。12例TURS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TVP中仍有TURS发生,但其发生率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者低,并与前列腺包膜穿孔、手术时间、膀胱灌注压、病情危重、前列腺体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切除术 血清钠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卡介苗有效成分——罗莫肽和CpG-ODN刺激人PBMC分泌细胞因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文 王立新 +1 位作者 姚茂银 肖家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BCG 罗莫肽 CPG寡核苷酸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部分梗阻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关天 杨建军 姚茂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2-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测定肾间质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梗阻解除组96只,于梗阻后1、2、4和8周各为24只大鼠解除梗阻,分别于解除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输尿管部分梗阻后1周,肾间质ColⅠ、ColⅢ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1)。1、2和4周时解除梗阻,ColⅠ、ColⅢ逐渐恢复,与梗阻解除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时解除梗阻,胶原蛋白无显著变化。结论: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早期解除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若梗阻超过8周,则成为不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部分梗阻 肾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B超辅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华 陈明 +3 位作者 柳靖 朱伟东 许斌 陈恕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B超辅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科使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5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6岁,均... 目的:探讨实时B超辅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科使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5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6岁,均为单侧肾盏憩室结石。结石位于肾上极13例,中部2例。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留置输尿管扩张鞘,置入软镜达肾盂,B超引导下寻及憩室开口,使用钬激光切开憩室颈部或闭锁的颈口,予以钬激光碎石,结石碎屑冲出或使用套石篮取出。结果:本组15例均在术中成功置放输尿管扩张鞘,进镜成功率100%。结合B超术中寻找目标肾盏憩室,其中3例肾盏憩室开口针尖样,2例肾盏憩室完全闭锁,在B超实时定位下使用钬激光切割开狭小或闭锁的肾盏黏膜后见结石,憩室内部分结石呈鱼籽样,部分结石呈块状。Ⅰ期手术成功碎石14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 mm,无需进一步处理,1例结石负荷大,Ⅱ期再次软镜碎石成功。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后无感染性休克发生。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实时B超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憩室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B超 肾盏憩室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陶陶 沈洲 +4 位作者 项平 黄涛 陈恕求 宣强 肖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157,共5页
目的探讨HK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HK2表达后,采用细胞糖代谢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HK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HK2表达后,采用细胞糖代谢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增殖和凋亡能力的改变。结果 HK2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显著上升;抑制HK2基因表达后,前列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的早期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H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表达上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糖代谢,抑制细胞早期凋亡;其潜在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己糖激酶2 糖代谢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语 李梦婷 李国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依据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导师负责制下护理导师团队的构成,提高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经过两轮... 目的依据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导师负责制下护理导师团队的构成,提高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经过两轮咨询后,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70%、92.3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8;指标变异系数为0.077~0.241;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35(P〈0.01)。最终确定了以护理教育专家为主导师,由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专家、临床医疗人员、统计人员共同构成的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结论构建的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结构合理,可为提升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和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 导师负责制 导师团队 核心能力 护理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家族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燕强 苏昀 姚茂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蛋白激酶C(PKC)是甘油二酯依赖的PKC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信号分子。PK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和多药耐药性有关。针对肿瘤细胞中PKC亚型研制新型特异的PKC抑制剂,阻断肿瘤增殖和耐药等... 蛋白激酶C(PKC)是甘油二酯依赖的PKC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信号分子。PK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和多药耐药性有关。针对肿瘤细胞中PKC亚型研制新型特异的PKC抑制剂,阻断肿瘤增殖和耐药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肿瘤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肾肿瘤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文 张磊 +3 位作者 张光远 陈恕求 许斌 陈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采用该法处理复杂性肾肿瘤共5例。结果:除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合并巨大肾错构瘤患者因发现肾脏肿瘤广泛放弃行自体... 目的:探讨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采用该法处理复杂性肾肿瘤共5例。结果:除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合并巨大肾错构瘤患者因发现肾脏肿瘤广泛放弃行自体肾移植手术外。其他4例均完整挖除肿瘤并行成功自体肾移植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有明显肿瘤复发或者移植肾功能失功情况。结论: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肾单位,是治疗复杂肾肿瘤的一种可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VHL病 离体肾部分切除 自体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庆 陶陶 +4 位作者 苏欢 王雪晴 陈恕求 陈明 张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患者,对病理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确定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采用χ~2检验分析M2型巨噬细胞浸...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患者,对病理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确定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采用χ~2检验分析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前列腺癌组≥T2c为71.4%,发生淋巴结转移为60.0%,明显高于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组(χ~2=5.97,P=0.015;χ~2=10.28,P=0.001);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前列腺癌组的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其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巨噬细胞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LJM1-p53-GFP构建及其应用
10
作者 朱伟东 辛婧 +4 位作者 周苏明 沈捷 杜新丽 张日华 刘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56-1660,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p5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LJM1-p53-GFP,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小鼠3T3-L1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cDNA,扩增p53基因,经酶切纯化后的产物与双酶切后的PLJM1-NRG1-GFP慢病毒载体连接,得到P... 目的:构建小鼠p5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LJM1-p53-GFP,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小鼠3T3-L1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cDNA,扩增p53基因,经酶切纯化后的产物与双酶切后的PLJM1-NRG1-GFP慢病毒载体连接,得到PLJM1-p53-GFP慢病毒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PCR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并测序鉴定。将PLJM1-p53-GFP质粒瞬时转染到PC3细胞中,提取RNA,定量PCR鉴定p53高表达水平,采用细胞侵袭实验观察高表达p53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及划痕试验研究p53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53插入完全正确且无任何突变;高表达p53的PC3细胞的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小鼠p5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LJM1-p53-GFP,为深入研究肿瘤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慢病毒载体 构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全血锌浓度的改变及诊断价值
11
作者 周志浩 姚茂银 易超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391-1393,1397,共4页
目的:研究全血锌浓度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并将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探讨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5例,前列腺... 目的:研究全血锌浓度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并将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探讨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1例,采用火焰吸收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锌浓度,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值。结果:全血锌浓度前列腺癌组(4.73±1.51) μg/mL,前列腺增生症组(6.82±1.63) μg/mL,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血清PSA值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4.0~10.0ng/mL区间,两组例数比例无显著差异(P=0.143)。以前列腺增生症组为对照,全血锌浓度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在血清PSA 4.0~10.0ng/mL区间范围,此曲线下面积为0.79。在血清PSA 4.0~10.0ng/mL区间范围,全血锌浓度取5.24μg/mL为界值时有最佳的诊断准确性,Youden指数为0.46;其与血清PSA取界值4.0ng/mL串联应用,诊断的特异度为75%,是血清PSA单独诊断时的2.34倍,Youden指数为0.51,是血清PSA单独诊断的2.22倍,并联无助于诊断,Youden指数仅0.14。结论:全血锌浓度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诊断,其与血清PSA联合应用(串联),能够显著改善血清PSA 4.0~1 0.0ng/mL区间内的诊断阳性率,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倚天 许斌 陈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无法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在很多肿瘤细胞包括前列腺癌细胞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长链非编码RNA已经被证明可影响前列腺细胞的生理过程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发挥抑癌或促癌作用,且可被多种...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无法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在很多肿瘤细胞包括前列腺癌细胞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长链非编码RNA已经被证明可影响前列腺细胞的生理过程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发挥抑癌或促癌作用,且可被多种方式调控,从而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因此,长链非编码RNA具有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靶点的潜力。文中就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调控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及外周血Th1/Th2/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多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力杰 陈明(指导) 朱伟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30-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为BPH组,采集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病理检查是否伴有前列腺炎症(PI)分为单纯...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为BPH组,采集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病理检查是否伴有前列腺炎症(PI)分为单纯BPH组和BPH-PI组。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术前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比例和IL-17A、IL-2、TNF-α、IFN-γ、IL-4、IL-6、IL-10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结果:BPH组患者Th1细胞数、Th1/Th2比值和Th17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BPH-PI组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BPH组外周血IL-17A、IL-2、TNF-α、IFN-γ、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PH-PI组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BPH-PI组患者前列腺组织中IL-17A、IL-2、TNF-α、IFN-γ、IL-4、IL-6、IL-10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结论:BPH患者存在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且合并PI时更为显著。Th2优势分化和Th17过表达与BPH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症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PC-3/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瑜 陈明 +1 位作者 朱伟东 张光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9-2635,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人前列腺癌PC-3/多药耐药(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3、PC-3/MDR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多西紫杉醇-雷公藤内酯醇组(1∶1、1∶2、1∶3)...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人前列腺癌PC-3/多药耐药(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3、PC-3/MDR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多西紫杉醇-雷公藤内酯醇组(1∶1、1∶2、1∶3),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HPLC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摄取,试剂盒法测定给药组细胞P-gp表达和P-gp ATP酶活性,RT-PCR法考察雷公藤内酯醇干预对PC-3/MDR细胞MDR1 mRNA表达影响。结果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与PC-3、PC-3/MDR细胞孵育后,IC50值均显著降低,其中3倍量前者对后者的耐药逆转指数为9. 75。联合用药组细胞所摄取的多西紫杉醇量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并呈雷公藤内酯醇剂量依赖性。此外,高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对MDR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抑制P-gp表达、激活P-gp ATP酶活性、抑制MDR1 mRNA表达等多重机制,促使多西紫杉醇在体外逆转前列腺肿瘤PC-3/MDR细胞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多西紫杉醇 PC-3细胞 多药耐药(M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