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标准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道花 贺丽君 +2 位作者 施巧玲 张玉梅 徐露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标准对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组织全院护士理论培训,深入学习新标准,建立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工作职责,护理部依据评审新标准完善护理管理体系,运用个案追踪、PDCA循环、品管圈等质量... 目的探讨基于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标准对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组织全院护士理论培训,深入学习新标准,建立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工作职责,护理部依据评审新标准完善护理管理体系,运用个案追踪、PDCA循环、品管圈等质量促进工具与管理方法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等级医院复核评审前后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等级医院复核评审为标准的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医院复核评审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情转归预测模型及预测效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敏 王燕 +2 位作者 赵冉 章瑶 谭学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转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00例肝硬化伴医院感...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转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00例肝硬化伴医院感染CRE的SBP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病死组(90例)、生存组(11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R语言绘制预测病情转归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区分度和校准度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率的符合度。结果病死组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患者多于生存组,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均是病情转归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各相关因素,绘制预测病情转归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的C指数(C-index)为0.971,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病情转归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显示,其AUC为0.971(95%CI:0.953~0.989),灵敏度为0.8333,特异度为0.9636,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列线图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的符合度较高。结论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是导致肝硬化伴医院感染CRE的SBP患者不良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模型对患者病情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为临床防治不良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医院感染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情转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ETV6-NTRK基因融合的肺非典型类癌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郭亚骢 王龙飞 +3 位作者 魏晓莹 王铭 樊翔 张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6-658,662,共4页
目的探讨伴ETV6-NTRK基因融合的肺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支气管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蛋白表达,FISH、DNA和RNA二代测序法检测分子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 目的探讨伴ETV6-NTRK基因融合的肺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支气管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蛋白表达,FISH、DNA和RNA二代测序法检测分子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9岁,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下肺门占位伴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左侧肋骨病理性骨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n-TRK、CKpan、Syn、CgA、TTF-1和CK7均(+),SSTR2(个别+),CD56(+/-),Napsin A和p40均(-),Ki67增殖指数约15%;FISH检测ETV6基因和NTRK基因断裂重组;DNA二代测序检测发现IGR(UPSTREAM MCTP2)-ETV6融合,RNA二代测序检测到ETV6-NTRK3融合。NTRK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结论NTRK基因融合可见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晚期肿瘤常规行NTRK免疫组化标记,可筛选NTRK基因改变靶向药物治疗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典型类癌 pan-TRK ETV6-NTRK3 二代测序 FIS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s-CRP、IL-6及血浆FIB联合检测在COPD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季丰 葛明坤 叶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711-2713,27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1例COPD病例依据病程分为COPD稳定期组(65例)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116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依据肺...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1例COPD病例依据病程分为COPD稳定期组(65例)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116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依据肺功能分级分为Ⅰ级(39例)、Ⅱ级(43例)和Ⅲ级(34例),再依据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87例)和死亡组(29例),同时选择同期80例健康人设为健康组。分析比较不同组间hs-CRP、IL-6、FIB水平差异,以及这些指标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的效力。结果 :(1)COPD稳定期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健康组间血清hs-CRP、IL-6、FIB水平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健康组<COPD稳定期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2)COPD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分级Ⅰ、Ⅱ、Ⅲ级间血清hs-CRP、IL-6、FIB水平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Ⅰ级<Ⅱ级<Ⅲ级。person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分级与血清hsCRP、IL-6、FIB水平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573。(3)生存组和死亡组hs-CRP、IL-6、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FIB水平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组预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15、0.776,各指标评估为"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72.41%、65.51%、75.86%;特异度分别为:80.46%、83.91%、79.31%;准确率分别为78.44%、79.31%、78.45%。3种指标联合评估时,AUC为0.94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10%、95.40%、94.83%。结论:血清Hs-CRP、IL-6及血浆FIB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的病情演变及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介素-6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汝静 徐家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387-1387,共1页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4—2015年本院所有门诊处方调剂差错事件。通过调查分析发生出错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结果:影响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为药品摆放不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处方开具错误、...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4—2015年本院所有门诊处方调剂差错事件。通过调查分析发生出错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结果:影响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为药品摆放不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处方开具错误、药师责任心不强、药品外观相似等。结论:通过加强门诊药房系统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促进处方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差错,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调剂差错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缺如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成彦 邹颖 +4 位作者 李歆 汤少梁 顾宁 许蔡艳 马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心耳缺如患者因持续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同时结合患者左心耳缺如的特殊生理结构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抗凝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心耳缺如患者因持续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同时结合患者左心耳缺如的特殊生理结构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抗凝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了具有循证证据的抗凝治疗建议,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药师针对罕见病例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也为该类罕见病例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缺如 药学监护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薛尧 马静 彭万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15-2016,共2页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2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2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143例,所占比例最高(63.6%),其中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为25.49%,头孢菌素类22.4%。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29.3%),所有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了解并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汝静 徐家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探讨减少退药的途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6月住院临床退药单,根据退药原因、退药药品品种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有各种因素导致患者退药用药,原因有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退药品...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探讨减少退药的途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6月住院临床退药单,根据退药原因、退药药品品种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有各种因素导致患者退药用药,原因有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结论:严格住院药房退药制度,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加强医患沟通,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药房 退药 分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工作中的医患沟通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家兵 汝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11-1412,共2页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产生医患纠纷原因,寻找提高药学服务工作中的医患沟通的方法。方法:将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提出医患沟通的难点与患者反馈信息相结合,找出改善方法。结果: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欠科学性管理。结论:恰如其分地运用沟通技...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产生医患纠纷原因,寻找提高药学服务工作中的医患沟通的方法。方法:将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提出医患沟通的难点与患者反馈信息相结合,找出改善方法。结果: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欠科学性管理。结论:恰如其分地运用沟通技巧,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构建在药学服务中医患有效沟通的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妍 马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综述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搜集、查阅、归纳、整理有关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结果:左氧氟沙星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方面的不良反应。结... 目的综述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搜集、查阅、归纳、整理有关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结果:左氧氟沙星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应用中深刻认识及熟练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药房药品的储存及管理
11
作者 徐家兵 汝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的储存及管理方法。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药品出现储存问题的原因,明确药品储存的重要性和方法,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加强药品储存控制。结果:通过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的储存及管理方法。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药品出现储存问题的原因,明确药品储存的重要性和方法,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加强药品储存控制。结果:通过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大考核力度,可以提高药品质量。结论:合理管理药品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合格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药品储存 药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致速发型过敏反应1例
12
作者 王妍 马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85-1486,共2页
1例78岁老年男性患者,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入院,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经l周的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抗感染方案改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在初次给予该药10 min后即出现心悸、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不适... 1例78岁老年男性患者,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入院,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经l周的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抗感染方案改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在初次给予该药10 min后即出现心悸、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未伴有发热)。考虑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李永顺 韩森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对比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B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C... 目的对比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B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C组患者采用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对比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Dienst评估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A组优良率为70%,B组优良率为96%,C组优良率为68%,可见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恢复情况较差的患者均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或骨缺损.150例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患者 内固定 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正永 马明 +2 位作者 邓扬桥 徐静媛 李晓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2-1458,共7页
机械通气是重症领域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它通过全部或部分补偿呼吸做功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但是当原发病得到控制后,仍有高达25%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撤机困难[1]。因此,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肌尤其是膈肌... 机械通气是重症领域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它通过全部或部分补偿呼吸做功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但是当原发病得到控制后,仍有高达25%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撤机困难[1]。因此,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肌尤其是膈肌虚弱问题。研究显示机械通气24h后,64%的患者会发生膈肌虚弱,撤机困难人群膈肌虚弱的发生率高达80%[2]。这种虚弱改变可延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3]。目前针对吸气肌虚弱最常用的物理干预方式是吸气肌训练,即对吸气肌施加负荷,以对抗吸气肌不活动的分解代谢作用,从而提高纤维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 机械通气患者 撤机困难 机械通气时间 原发病 分解代谢 康复治疗 膈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洛拉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严重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中秋 范晓慧 +1 位作者 张艳华 张关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2-1417,共6页
目的对洛拉替尼不良事件(AEs)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其致严重AE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FDA数据平台,收集洛拉替尼自上市至2022年3月31日所致AEs报告信息。根据严重程度分组,通过... 目的对洛拉替尼不良事件(AEs)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其致严重AE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FDA数据平台,收集洛拉替尼自上市至2022年3月31日所致AEs报告信息。根据严重程度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修正泊松回归模型,分析洛拉替尼致严重AEs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获得洛拉替尼AEs报告1986例,其中严重AEs 1468例(73.92%)。检测到AEs信号103个。按发生频次排序,洛拉替尼致水肿报告数最多(49例次),按信号强度排序,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信号最强[ROR=214.689,95%CI=(88.065,523.376)],且未在说明书中记载。修正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严重AEs的危险因素为联合使用CYP3A酶系相互作用的药物[RR=1.148,95%CI=(1.009,1.305)]以及低体质量[RR=0.997,95%CI=(0.994,1.000)],使用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为保护因素[RR=0.680,95%CI=(0.493,0.938)]。结论建议临床医师及药师对于洛拉替尼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信号提高关注度,加强对患者联合用药及营养代谢的管理,避免严重AEs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拉替尼 数据挖掘 药品不良事件 FAER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桑效应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继梅 张红芳 +1 位作者 陈玉兰 闫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了解霍桑效应对不同工作岗位人员、不同科室及五个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霍桑效应,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不同科室同类人群选用常规调查法和隐蔽型调查法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 目的了解霍桑效应对不同工作岗位人员、不同科室及五个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霍桑效应,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不同科室同类人群选用常规调查法和隐蔽型调查法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统计调查同期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为26.9、27.5 mL/床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9.7%(985/1236)、49.8%(646/1298),两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66,P<0.01)。其中护士最高,医生在隐蔽型调查组和常规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6%和82.6%,常规调查组提高了161.4%。常规调查组无菌操作前、内科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6.5%、88.7%),隐蔽型调查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重症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69.2%、78.5%)。接触患者前常规调查组较隐蔽型调查组依从率提高了127.0%(分别为81.5%、35.9%)。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不同科室间两调查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蔽型调查结合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能较真实反映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常规观察组因霍桑效应手卫生依从率偏高,实际工作中可利用霍桑效应持续刺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率 霍桑效应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戴建刚 吴永丰 李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22-2825,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及hs-CRP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浓度,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乳腺癌组,按照临床病理分为Ⅰ、Ⅱ、Ⅲ及Ⅳ期,另取40例良性乳腺病者和35例健...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及hs-CRP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浓度,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乳腺癌组,按照临床病理分为Ⅰ、Ⅱ、Ⅲ及Ⅳ期,另取40例良性乳腺病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良性乳腺病组和对照组。检测并对比所有受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TNF-α及hs-CRP浓度。结果: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IgG和IgM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并且随着乳腺癌Ⅰ期到Ⅳ期病情严重的增加,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体液免疫和炎症反应被不同程度地激活,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它们可能涉及调节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调控患者病理生理功能,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及评估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免疫球蛋白 炎性因子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miR-153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成友 杜阳 +1 位作者 赵静 李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miR-153和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子宫颈癌和4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153和Survivin在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子宫颈... 目的探讨miR-153和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子宫颈癌和4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153和Survivin在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意义。结果miR-15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子宫颈组织,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33,t=6.407,P<0.01)。通过散点图及相关性分析,在子宫颈癌组织中miR-153和Survivin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53、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455,χ^2=5.937,P<0.05)。通过散点图及相关性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淋巴结受侵数目与miR-153表达量呈负相关,与Survivin表达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生存分析发现,miR-15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Survivin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0,χ^2=27.921,P<0.01)。结论miR-15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与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miR-153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鲁学文 刘月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GL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髋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GLB组(n=50)与CSEA组(n=5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GL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髋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GLB组(n=50)与CSEA组(n=5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主要步骤进行时(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术后疼痛VAS评分,镇痛泵追加次数;术后24 h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热、嗜睡、谵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 0. 05)。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0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GLB组在T1-T4时期心率、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CSEA组(P <0. 05),术后12 h时VAS评分及镇痛泵追加次数GLB组明显低于CSEA组(P <0. 01),GLB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SEA组(P <0. 05),而患者麻醉及镇痛满意度都显著高于CSEA组(P <0. 01)。结论:喉罩全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全麻 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髋部手术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静 冯雅建 丁惠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 目的分析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露醇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和14天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复方甘露醇 甘油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