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滕皋军 居胜红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6期599-600,共2页
十九世纪形成并于二十世纪蓬勃发展的实验医学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实验室早已成为内、外、妇、儿科等“老大哥”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关键词 放射科 医院 实验室 能力建设 探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粒子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朱光宇 何仕诚 李国昭 刘振生 丁惠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在DSA监视下将捆绑有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植入到食管病变部位。结果在B超、CT及DSA监视下,除因操作原因造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上丢失一颗放射粒子外,所有放射粒子均准确植入到位。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局部皮肤坏死、出血、感染、放射性肺炎、食管穿孔等与粒子照射相关的并发症;手术前后连续血象、免疫指标复查未发现显著性变化。ECT复查:放射源未发现泄漏。病灶复查:15例食管癌患者1个月后胸部CT复查示13例病变厚度和体积较术前有所缩小,2例病变增大,3例随访近13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5例直接置入无膜内照射支架患者中3例术后3个月胃镜复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退缩,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15例经皮穿刺植入粒子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病变明显缩小。结论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是可行的、安全的,疗效是明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 近距离放疗 肿瘤治疗 介入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简介 被引量:4
3
作者 居胜红 宋彬 +2 位作者 张惠茅 赵心明 严福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项目背景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以及CT图像质量的逐渐提升,低剂量CT检查被列入体检项目中,导致偶然发现某种病变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偶然发现(incidental findings)是指患者在健康体检或进行针对临床阳性指征的影... 项目背景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以及CT图像质量的逐渐提升,低剂量CT检查被列入体检项目中,导致偶然发现某种病变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偶然发现(incidental findings)是指患者在健康体检或进行针对临床阳性指征的影像检查时,发现与检查目的无关的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病变 偶发瘤 胰腺囊肿 肾脏肿块 肝脏病灶 肾上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征象建立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的列线图
4
作者 李信响 刘兵 +2 位作者 江洋 赵宇飞 彭新桂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 目的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恶病质组和非恶病质组。按照随机抽样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集(n=279)和验证集(n=120)。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HCC相关恶病质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AUC值,选择最佳性能模型建立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列线图。结果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40 g/dL、血清甲胎蛋白>100 ng/mL、肿瘤直径>5 cm、门静脉癌栓、瘤内强化动脉和动脉期肿瘤边缘肝实质强化是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影像模型预测性能最好,训练集区分度AUC达0.843,验证集达0.854。结论依据MRI征象建立列线图可较临床诊断提前6个月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恶病质 MRI征象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介入放射学科定位危机和重命名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滕皋军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命名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的机遇:介入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 被引量:4
6
作者 滕皋军 卢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73-74,共2页
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现阶段生物治疗包括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肿瘤抗体或疫苗、重组蛋白... 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现阶段生物治疗包括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肿瘤抗体或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免疫药物制剂治疗,另外放射性粒子治疗及一些靶向性材料等,均可通过介入手段局部给药。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的良好结合,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势。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介入放射学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靶向治疗 介入技术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的^(99)Tc^m-TRODAT-1放射自显影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明华 贾鹏 +3 位作者 钟英 王夕海 杨天明 居胜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Tcm-TRODAT-1)用于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成三组:①正常组;②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组(颅内单侧纹状体毁...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Tcm-TRODAT-1)用于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成三组:①正常组;②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组(颅内单侧纹状体毁损);③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简称多发性腔梗)模型组(颈动脉注射自体血栓术)。观察正常大鼠纹状体内99Tcm-TRODAT-1分布情况。比较各组纹状体99Tcm-TRODAT-1的摄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纹状体明显摄取99Tcm-TRODAT-1,单侧PD模型鼠毁损侧纹状体99Tcm-TRODAT-1摄取较健侧明显减少,多发性腔梗模型鼠的结果与正常组相似。结论:99Tcm-TRODAT-1显像剂被纹状体特异性摄取,能为PD病早期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99TC^M -TROD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基础实验研究,推动介入放射学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基础实验 介入放射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骨与关节介入技术的研究,促进介入放射学的均衡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回顾骨与关节介入 微创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对经皮骨活检,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等常见介入技术作一述评。尽管骨与关节介入技术历史悠久,前景良好,但与血管介入等其他介入技术比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骨介入技术 关节介入技术 介入放射学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偶发肾脏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被引量:1
10
作者 Brian R.Herts Stuart G.Silverman +11 位作者 Nicole M.Hindman Robert G.Uzzo Robert P.Hartman Gary M.Israel Deborah A.Baumgarten Lincoln L.Berland Pari V.Pandharipande 居胜红 龙莉玲 沈文 孙应实 姚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的肾脏部分内容。肾脏亚组委员会(包括6位腹部放射学家和1位泌尿科医师)制订这份管理流程。这些建议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通过非正式的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文中每张流程图描述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随访或转诊治疗的肾脏肿块的影像特征。我们的目的是对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从而改善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脏小肿块 囊肿 BOSNIAK分级 偶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占位病变能谱CT成像中不同期相虚拟平扫替代真实平扫的效能及方案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芳燕 朱晓梅 +1 位作者 聂芳 王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9-815,共7页
目的基于肝脏病变,探讨Revolution CT不同期相虚拟平扫(VNC)与真实平扫(TNC)的等效性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4月行肝脏平扫及动脉(A)、静脉(V)及延迟(D)三期能谱增强的62例患者,测量... 目的基于肝脏病变,探讨Revolution CT不同期相虚拟平扫(VNC)与真实平扫(TNC)的等效性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4月行肝脏平扫及动脉(A)、静脉(V)及延迟(D)三期能谱增强的62例患者,测量直径≥5 mm的肝脏病灶,按TNC的CT值分为1组(≤20 Hu)及2组(>20 Hu),按强化程度分为a组(三期增强强化程度均≤20 Hu)和b组(三期增强中至少有一期强化程度>20 Hu),分别比较TNC和三期VNC组病灶的CT值、最大径及病灶检出率,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VNC与TNC CT值差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各组病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F=14.712、18.603、7.334,P均<0.01),仅1a组病灶VNCV和VNCD与T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病灶与TNC相比,a类病灶VNC偏低,b类病灶VNC偏高(P均<0.05)。各组病灶VNCA和VNCV与TNC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呈极强相关(P均>0.05;r均>0.8,P均<0.001)。4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0,P<0.001),VNCV高于VNCA及VNCD(P均<0.05)。VNC与TNC的CT值差值与增强CT值呈正相关(r^(2)_(修正)=0.209、0.142、0.062,P均<0.001)。结论对于肝脏病变,Revolution CT静脉期VNC是替代TNC的最佳期相,并能通过静脉期CT值行一定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疾病 虚拟平扫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腹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雷晶 李丹 李海明 沈亚琪 孙少凯 王良 王星皓 徐臣 薛华丹 张晓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7,共10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纪元。尽管如此,伴随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却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其中,腹部是irAE最常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纪元。尽管如此,伴随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却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其中,腹部是irAE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腹部irAE也是最常导致免疫治疗中止的原因。MRI在检测和评估腹部irAEs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早期通过MRI对腹部irAEs进行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目前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腹部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腹部学组、磁共振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腹部irAEs在MRI扫描方案、诊断报告等方面的共识。本委员会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本共识旨在规范MRI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优化腹部irAEs的评估,为临床提供坚实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腹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龚明福 黄薇园 李伟华 佘德君 唐作华 王星皓 徐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8,共10页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主要限制之一,相关死亡率超过5%。MRI在检测和评估神经系统irAEs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国内尚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等方面的规范化共识。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以及成员的内部讨论之后,本委员会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实证支持,推动MRI技术在诊断神经系统irAE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陈伟 郜发宝 李小虎 李勇刚 史河水 王冠 王星皓 温志波 徐臣 袁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ICIs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包括心血管毒性,虽然发病率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ICIs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包括心血管毒性,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心血管irAEs的病例也在增加,需要影像和临床医生的关注。MRI作为高敏感度和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检测和评估心血管irAEs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早期通过MRI对心血管irAEs进行诊断和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国内在此领域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化共识,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心胸学组与《磁共振成像》编委会合作,制订了一套针对ICIs引起的心血管系统irAEs的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的共识。这一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推动MRI技术在心血管系统irAEs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循环几何多尺度模型的TIPS术后门静脉血压预测
15
作者 王天琦 梁夫友 +1 位作者 王继涛 祁小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1-591,共1页
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在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置入支架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血压(PVP),是临床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常用术式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支架直径偏小无法有效降低PVP,偏大则会显著增加肝性脑病发生风险。临床共识... 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在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置入支架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血压(PVP),是临床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常用术式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支架直径偏小无法有效降低PVP,偏大则会显著增加肝性脑病发生风险。临床共识指出了TIPS术后PVP合理范围,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支架直径的选择通常基于操作者经验,尚无手段可在术前预测采用不同直径支架时的术后PVP。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肝循环血流动力学计算模型,实现对TIPS术后PVP的预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1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前后的临床数据,构建0~3维耦合的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计算模型。首先通过数值实验量化分析多种因素的影响,之后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该模型对TIPS术后PVP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分流道直径与测压导管的存在对术后PVP影响较大,肝动脉阻抗、肝血窦前后压降比、门体侧支循环阻抗也有一定影响,而门静脉上下游分支的流量分配比影响较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肝循环几何多尺度计算模型可基于TIPS支架置入前的临床数据预测术后PVP,相关成果有望在术前辅助TIPS支架直径的选择,从而促进TIPS治疗的个体化与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TIPS术 临床数据 肝循环 多尺度模型 肝性脑病 肝血窦 肝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7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王守巨 王星皓 徐臣 颜林枫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7,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这些不良反应中,以内分泌系统尤为常见,主要影响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腺体,造成机体功能紊乱。MRI在内分泌系统irAE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针对IC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联合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通过广泛阅读文献、结合专家经验以及内部讨论,委员会最终形成了此共识。本共识的目标在于为影像和临床医生通过MRI诊断内分泌系统irAEs提供指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亚实性结节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昱 李新宇 +1 位作者 吕文晖(综述) 卢光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60,共6页
持续存在的亚实性结节(SSN)与肺癌密切相关。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有助于提高医师工作效率,为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大的可能,在SSN诊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和潜力。文章对近年来AI技术在肺SSN的检出与分割、进展与演... 持续存在的亚实性结节(SSN)与肺癌密切相关。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有助于提高医师工作效率,为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大的可能,在SSN诊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和潜力。文章对近年来AI技术在肺SSN的检出与分割、进展与演变预测、良恶性鉴别、病理亚型和侵袭性预测以及数据提取、扩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肺结节 亚实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70
18
作者 邓钢 何仕诚 +6 位作者 滕皋军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李国昭 丁惠娟 沈志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 1 73例次,2 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 39例,Ⅱ级(中度疼痛) 84例... 目的 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 1 73例次,2 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 39例,Ⅱ级(中度疼痛) 84例,Ⅲ级(重度疼痛) 5 0例。术后采用WHO标准观察1周~1个月,平均2周。结果 2 39节椎体穿刺失败1例1节椎体,技术成功率99.6 %,共1 97个椎体行术前造影检查:造影剂经肿瘤破坏区向椎体外渗漏5 7节椎体,6例6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剂量颈椎1 .5~2 .5ml,胸椎为2~4ml,腰椎为2~6ml;短期内疗效显示疼痛完全缓解5 4 .9%,部分缓解39.9%,总有效率94 .8%。术后CT证实PMMA向椎体周围组织渗漏6 3例,包括9例引流静脉、4例椎管内硬膜囊外和3例渗漏入相邻椎间盘,4 7例向椎体旁渗漏,仅1例瘫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结论 PVP短期内可明显减轻脊椎恶性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术前对脊椎恶性肿瘤的准确评估,结合术中椎体内造影,严格掌握注射时机,可提高治疗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 脊椎恶性肿瘤 骨水泥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囊腔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6
19
作者 何仕诚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李国昭 沈志萍 丁惠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操作均在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所有椎体均用非离子造影剂行椎体造影。术后1dCT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测量PVP前后椎体高度,观察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 0 0 %。椎体造影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注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后呈囊状分布并滞留。PMMA平均注入量为6 .8ml。CR、PR和NR分别为6 6 .7%、1 8.5 %、1 4 .8%,总有效率为85 .2 %。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1 5mm ,平均5 .38mm ,中央高度恢复3~1 6mm ,平均6 .4 1mm ,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后缘高度恢复0~1mm ,平均0 .0 6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CT证实椎体前侧旁PMMA渗漏3例,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内合并囊腔样变的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且发生PMMA渗漏的可能性更小。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抽去椎体内囊腔积液和尽可能多地充填PMMA ;椎体造影有助于预测注射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骨内囊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栓塞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牛焕章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陈晟 何仕诚 汪盛齐 卢勤 李国昭 陈龙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24只(成功率80%,24/30);肝种植两周后CT平扫肿瘤多呈等或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MRI上肿瘤实质部分T1WI与T2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和稍高信号,DWI上瘤灶呈明显高信号,境界清晰,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影。DSA肝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栓塞时可见碘油在肿瘤部位充填、沉积,术后CT均能见瘤区有高密度碘油沉积,大部分为瘤周沉积。根据体重和超选择情况确定栓塞碘油剂量效果较好。结论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与复制成功率高。CT、MR和DSA有利于荷瘤兔的监测和筛选。暴露股动脉穿刺和用微导管超选择,可对肝脏荷瘤兔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肿瘤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