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4 位作者 张年明 杨明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钯X线、超声及二者组合BI-RADS分类在农村妇女乳腺筛查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洪德 王宏 +4 位作者 刘艳红 刘万花 王丽霞 杜兰香 王美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钼钯X线(MAM)、超声(US)及二者组合在农村妇女乳腺筛查中BI-RADS分类的异同,探讨其分类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乳腺筛查的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制定入选标准,954名入选。对所有受检者先行US检查,再行MAM检... 目的对比分析钼钯X线(MAM)、超声(US)及二者组合在农村妇女乳腺筛查中BI-RADS分类的异同,探讨其分类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乳腺筛查的本地区农村妇女,年龄35~60岁,制定入选标准,954名入选。对所有受检者先行US检查,再行MAM检查;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03年第4版分类标准进行US、MAM及US+MAM分类,对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分类方法的差异。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3种方法所得Ⅰ、Ⅱ类结果的受检者年龄及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A类受检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类受检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MAM组合法BI-RADS分类可增加农村妇女乳腺Ⅱ类结果检出率;对于Ⅲ~ⅣB类结果,MAM较US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洪德 王宏 +4 位作者 李传贵 何仕诚 刘稳 姜西静 李光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 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围术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默认网络的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新 黄志纯 +2 位作者 张萍萍 刘斌 张光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默认网络的活动,观察聋人默认网络与正常人之间的变化。方法选择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4例(左、右聋各17)以及17例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听力对象作为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所得数... 目的研究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默认网络的活动,观察聋人默认网络与正常人之间的变化。方法选择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4例(左、右聋各17)以及17例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听力对象作为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所得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分别以默认网络中各脑区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分析。结果同正常控制组相比,耳聋组的默认网络各脑区均呈现了增强的功能连接,并且左侧耳聋表现了更为显著的变化。结论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的异常,表明耳聋患者默认网络发生了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感音神经性聋 默认网络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原发阑尾腺癌误(漏)诊为卵巢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蔡云朗 吴迪 +3 位作者 蒋欣茹 任慕兰 靳激扬 冯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以期帮助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以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4例术前诊断为卵巢癌的阑尾癌和同期国内文献报告的7例共11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阑... 目的:探讨原发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以期帮助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以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4例术前诊断为卵巢癌的阑尾癌和同期国内文献报告的7例共11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阑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B超发现或自觉盆腔肿物为主,或伴有腹痛、消瘦等消化道症状。术前诊断均为卵巢肿瘤行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阑尾腺癌。辅助检查中B超、CT检查有一定价值,但不具有特异性,肿瘤血清学指标中,癌胚抗原(CEA)水平有所增加。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可改善预后。结论:原发阑尾癌误(漏)诊为卵巢癌的原因是发病隐匿,不具有特征性症状,影像检查鉴别意义不大,当中老年女性以右下腹包块为首发症状时需要考虑到阑尾来源肿瘤的可能,CEA水平增加对阑尾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阑尾黏液腺癌 术前误诊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稳定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梦颖 李澄 +3 位作者 陈雅筝 陈晓晖 赵登玲 彭新桂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31-636,共6页
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定位及形态学的评... 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定位及形态学的评估具有一定优势,而对动脉瘤本身血管特征的评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逐渐应用于动脉管壁结构的观察与分析,与血管壁的病理特征相结合,对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进行直接定性评估。笔者将对HR-VWI技术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指数、峰度与拉伸指数扩散成像模型的磁共振检查在预测前列腺癌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媛 侯召瑞 +3 位作者 王瑞 王玉 秦智 王远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将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的各参数... 目的:将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的各参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中的预后分组进行回归分析,评价各参数与预后分组的相关性,从而评估上述模型各参数区分前列腺癌恶性程度、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病例71例,对其术前MRI扫描中的DWI进行重建,获得DKI的参数[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SEM的参数[扩散分布指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传统单指数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扫描系统自动生成。由两位医师在各参数图上根据病理学提示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数据统计,通过Cronbach’s Alpha检验可信任度后,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相邻预后分组之间的各项参数分布进行比较;将ADC分别与DDC、MD进行Wilcoxon秩检验;对各参数与预后分组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相关系数r评价相关性强弱;对各项参数和预后分组间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以R~2评价拟合度高低。结果:两位医师的评分数据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0;ADC、α、DDC、MD、MK在各预后分组上的分布均存在差异(P均<0.05);其中ADC与DDC在预后分组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ADC与MD在预后分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DDC、MD与预后分组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1、-0.627、-0.566),且以逆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2分别为0.644、0.749、0.643);MK与预后分组呈正相关(r=0.537),逆模型的R~2为0.345;α与预后分组的相关性、曲线拟合度较低(r=0.239)。结论:前列腺癌预后分组的预判中,单指数模型仍是实际应用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法,SEM中的DDC有比ADC更优秀的表现,DKI中的MD和ADC表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拉伸指数模型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容容 陆远 +3 位作者 周建明 彭丹丹 朱晓莉 韩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12,共8页
目的:探讨1例少见的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过程,分析PGL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案等,为临床PGL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肺转移性PG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等,分析PG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 目的:探讨1例少见的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过程,分析PGL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案等,为临床PGL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肺转移性PG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等,分析PG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合近年来PGL相关文献,总结PGL规范的诊治方案。结果: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左肺结节10 d”入院,患者10 d前在外院体检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及下叶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后至本院进一步诊治,患者2018年曾在外院行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治疗,入院后完善PET-CT检查提示左肺下叶结节恶性可能,左肺上叶结节代谢不高,不除外恶性病变,胸心外科会诊后予以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左肺下叶结节楔形切除术+淋巴结采样术”,术中快速病理提示富于血窦的肿瘤。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膜糖蛋白56(CD56)(+)、嗜铬素A(CgA)(+)、Ki67(+约2%)、PanCK(-)、孕激素(PR)(-)、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散在+)、突触素(Sy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约40%的肿瘤细胞胞浆弱阳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符合PGL。手术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法(NGS)检测425个基因的外显子和融合相关内含子等,结果未提示有肿瘤特有突变及胚系突变,仅检测到药物代谢相关酶类多态性基因突变,包括胞苷脱氨酶基因(CDA)、二氢嘧啶脱氨酶基因(DPYD)、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2)、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GSTM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未检测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肿瘤突变负荷(TMB)为0个突变/100万个碱基(Mb)。患者术后恢复尚可,目前考虑至外院进一步化疗。结论:PGL是少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以转移病灶的表现就诊,并发肺部转移者相对少见,临床容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颈静脉球体瘤 肺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