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合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小细胞肺癌5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思妮 黄洁 韩淑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23-1026,共4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的13%~15%,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容易较早出现远处转移,整体预后差[1]。尽管SCLC对以铂为基础的一线化疗非常敏感,能够取得有效的反应,但是往往在早期就疾病复发或进展,对一线化疗药...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的13%~15%,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容易较早出现远处转移,整体预后差[1]。尽管SCLC对以铂为基础的一线化疗非常敏感,能够取得有效的反应,但是往往在早期就疾病复发或进展,对一线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近年来IMpower133等多项临床研究[2-3]评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广泛期SCLC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提示多种ICIs为广泛期SCLC带来了持久的生存获益。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s,PNS)是指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由肿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或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于远离肿瘤原发部位或转移部位的器官或组织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于SCLC、妇科肿瘤和胸腺肿瘤[4]。由于ICIs缺乏选择性而导致免疫激活,使得其可以触发细胞介导的针对抗自身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ICIs介导的并发症可累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PNS加重或新发。尽管在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SOX1抗体 小细胞肺癌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静 丁明 +2 位作者 朱晓莉 陈平圣 韩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6-202,共7页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PEHE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并发COPD的PEHE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74岁,...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PEHE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并发COPD的PEHE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74岁,因反复胸闷、气喘半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桶状胸,叩诊两肺过清音,呼吸音减低,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58%,FEV1/用力肺活量(FVC)56.9%。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两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改变伴肺大泡形成。支气管镜活检见异型细胞巢,结合临床和免疫标记符合PEHE诊断。给予恩度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好转并出院。后续患者胸闷、气喘症状再发,以COPD急性加重入院对症治疗,继续采用恩度抗肿瘤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并伴有乏力和全身多处骨关节疼痛。影像学评估提示患者出现肝内转移灶和多发骨转移,改用安罗替尼口服抗肿瘤及对症治疗。此后患者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和继发感染,影像学评估两肺病灶进展,对症及支持治疗无效,最终患者死亡。结论:PEHE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COPD时更易被忽视,COPD的存在也同样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肺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许容容 张蔷 +2 位作者 韩淑华 陆远 袁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8-694,共7页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0岁,男性23例,女性2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0岁,男性23例,女性2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的18例,发病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咳嗽、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28例(65.12%)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正常,2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N)升高,32例淋巴细胞计数(L)降低;43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2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2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5例患者存在呼吸衰竭,9例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HRCT)主要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实变影,右肺多见,13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肺泡炎,分泌物少。43例患者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范围为1~21 269。40例患者接受了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病原体明确后调整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43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00 d,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以高热起病,累及肺部,有禽类接触史,mNGS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亦有效,部分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但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 衣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多西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治疗后进展肺癌重复活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翠平 黄静 +1 位作者 陆远 王西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活检对治疗后进展肺癌的临床意义,为制定晚期肺癌的后线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8例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重复活检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组织重复活检前后变化差异。结果:病... 目的:探讨重复活检对治疗后进展肺癌的临床意义,为制定晚期肺癌的后线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8例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重复活检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组织重复活检前后变化差异。结果:病理类型方面,28例肺癌中,2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治疗后重复活检结果表明,3例由腺癌转变为SCLC,转化时间为18~41个月;另有3例腺癌出现肉瘤样分化。驱动基因方面,2例重复活检后出现变化,其中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阴性患者化疗后出现EGFR 19外显子缺失,1例EGFR 19外显子缺失患者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后出现EGFR T790M耐药突变。结论:肺癌治疗进展后对病灶组织及时进行重复活检,是正确评估病灶组织病理及驱动基因变化、选择新的治疗方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重复活检 组织学转化 驱动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容容 陆远 +3 位作者 周建明 彭丹丹 朱晓莉 韩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12,共8页
目的:探讨1例少见的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过程,分析PGL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案等,为临床PGL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肺转移性PG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等,分析PG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 目的:探讨1例少见的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过程,分析PGL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案等,为临床PGL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肺转移性PG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等,分析PG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合近年来PGL相关文献,总结PGL规范的诊治方案。结果: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左肺结节10 d”入院,患者10 d前在外院体检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及下叶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后至本院进一步诊治,患者2018年曾在外院行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治疗,入院后完善PET-CT检查提示左肺下叶结节恶性可能,左肺上叶结节代谢不高,不除外恶性病变,胸心外科会诊后予以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左肺下叶结节楔形切除术+淋巴结采样术”,术中快速病理提示富于血窦的肿瘤。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膜糖蛋白56(CD56)(+)、嗜铬素A(CgA)(+)、Ki67(+约2%)、PanCK(-)、孕激素(PR)(-)、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散在+)、突触素(Sy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约40%的肿瘤细胞胞浆弱阳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符合PGL。手术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法(NGS)检测425个基因的外显子和融合相关内含子等,结果未提示有肿瘤特有突变及胚系突变,仅检测到药物代谢相关酶类多态性基因突变,包括胞苷脱氨酶基因(CDA)、二氢嘧啶脱氨酶基因(DPYD)、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2)、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GSTM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未检测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肿瘤突变负荷(TMB)为0个突变/100万个碱基(Mb)。患者术后恢复尚可,目前考虑至外院进一步化疗。结论:PGL是少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以转移病灶的表现就诊,并发肺部转移者相对少见,临床容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颈静脉球体瘤 肺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脂联素对间歇低氧所致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文筱 张蔷 +2 位作者 丁宁 张希龙 董艳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3-1529,1538,共8页
目的:探讨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球形脂联素(globular adiponectin,g APN)减轻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H9C2细胞IH模型来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用流... 目的:探讨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球形脂联素(globular adiponectin,g APN)减轻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H9C2细胞IH模型来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arkin、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Parkin siRNA抑制Parkin基因表达。采用LC3与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进行荧光共定位检测线粒体自噬。结果:IH暴露后,H9C2细胞凋亡率、Bax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明显升高,MMP下降,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给予gAPN保护后,IH+gAPN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较IH组下降,MMP较IH组升高,Bcl-2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也较IH组升高。抑制Parkin基因表达后,线粒体自噬明显下降,线粒体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gAPN通过上调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IH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球形脂联素 线粒体自噬 间歇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