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5 位作者 张年明 邓刚 方文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体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法PVP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46节重度压缩骨折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二维CT及MR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体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法PVP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46节重度压缩骨折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二维CT及MR检查。术中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注射骨水泥前摒弃椎体骨静脉造影。术后1日复查二维CT。于CT矢状面图像测量椎体高度,并比较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的高度变化。结果 36例患者采用单侧跨中线穿刺治疗全部成功,椎体前缘、中央、后缘恢复高度分别为(2.37±2.10)mm、(2.61±2.21)mm、(0.23±0.44)mm。随访1~29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效(NR)例数分别为27例、8例、1例,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改良法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可行、有效,可提高压缩椎体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粒子植入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及体内代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中宝 刘璐 +5 位作者 郭金和 朱光宇 王福安 聂琦 高海林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对正常犬肝组织损伤效应,及其体内代谢和缓释效应。方法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A组185 MBq、B组370 MBq、C组740MBq,D组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采用开腹将32P-CP-PLLA粒子植入犬肝... 目的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对正常犬肝组织损伤效应,及其体内代谢和缓释效应。方法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A组185 MBq、B组370 MBq、C组740MBq,D组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采用开腹将32P-CP-PLLA粒子植入犬肝脏内,3个月后处死。术前及处死前均行CT扫描,术前及术后1、2、4、8、12周进行血象及血清生化检查,B、C两组各选1只于代谢笼内饲养,术后1个月内每24 h测量粪便及尿液放射性计数率值(cpm),术后1、2、4、8、12周每组选1只犬行肝穿刺及SPECT韧致辐射显像,处死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犬血象及血生化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0 d的排泄物放射性检查表明粒子在体内缓慢释放;尿、粪排出的放射性计数累积百分率分别为6.34%和11.64%;SPECT显像示无粒子移位现象;3个月后解剖发现粒子体积变小、质地松脆,CT、大体标本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发现随着剂量增大,肝脏内粒子植入部位毁损灶增大。32P-CP-PLLA粒子造成的局部肝损伤呈一球形灶:纤维化组织包绕坏死灶,外周可见一圈水肿带。结论32P-CP-PLLA粒子植入犬肝脏后对肝组织内的损伤是局限的,不会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在体内无脏器迁移,并呈现缓慢释放,显示出良好体内稳定性、靶向定位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CP-PLLA粒子 内放射治疗 间质 靶向定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福安 郭金和 +3 位作者 滕皋军 朱光宇 谭中宝 刘庆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索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兔行经皮肝穿刺后植入放射活度分别为0.6、0.9、1.4mCi的125I粒子,其中1.4mCi为两枚0.7mCi的粒子紧密并排植入形成... 目的探索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兔行经皮肝穿刺后植入放射活度分别为0.6、0.9、1.4mCi的125I粒子,其中1.4mCi为两枚0.7mCi的粒子紧密并排植入形成,对照组植入1枚空粒子。粒子植入后2、4、8、16周时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4、8、16周时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粒原旁肝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凋亡检测。结果①1.4mCi粒子植入2周时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4、8、16周时降至术前水平,该组其他血液化验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其他组别的各项血液化验指标植入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变;②光镜下观察显示粒子植入前后除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外,未见明显肝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1.4mCi组4、8、16周时可见相似的肝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其他组别未见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凋亡检测显示与其他组别相比,1.4mCi组4周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而该组8周、16周时凋亡细胞指数显著升高(P<0.05),16周时凋亡与8周时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未见明显凋亡现象。结论肝脏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技术,但应避免高活度的粒子(活度大于0.7mCi)植入时出现重叠现象,以预防局部肝组织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间照射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人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晖 蔡若男 +1 位作者 何仕城 邓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了解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介入血管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09例病例通过病历查询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骨折诱因、慢性病史、手术史、药物治疗等。... 目的了解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介入血管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09例病例通过病历查询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骨折诱因、慢性病史、手术史、药物治疗等。结果 309例椎体骨折患者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83例,平均年龄为72.42±8.49岁,转移癌101例,平均年龄为60.08±12.62岁,血管瘤6例,腰椎良性病变1例,车祸、高空坠落等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胸12、腰1、腰2椎体骨折多见,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服用激素等慢性病史,骨质疏松骨折的诱因以跌倒为主。在病程中会多次发生多个椎体骨折,需多次手术。结论重视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防治,并预防椎体骨折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6
作者 姚娟 黄俊星 +3 位作者 韩高华 王勇 金丽艳 赵国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3例ESCC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33例)中的cyclin D1、C...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3例ESCC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33例)中的cyclin D1、CTGF、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在mRNA和蛋白水平,ESCC组织中cyclin D1、CTGF、VEGF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ESCC组织中,上述3个生物因子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成正相关(r=0.418、0.733、0.659;P<0.05)。结论 ESCC中cyclin D1、CTGF、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细胞周期素D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内照射支架术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芸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食管内照射支架术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