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1 位作者
张贤芳
王志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受精细胞学
雌雄原核结合
受精膜外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唇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被引量:
21
2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9-487,共9页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 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 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 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 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 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 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 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 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皮层小泡
皮层反应
引发斑
引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与ROS水平
被引量:
13
3
作者
黄学文
赵琪
+1 位作者
陈道桢
张丽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探讨ROS水平与突变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D Loop区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进行测定。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D Loop扩增后测序。组织内ROS的水平采...
为了探讨ROS水平与突变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D Loop区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进行测定。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D Loop扩增后测序。组织内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在20对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8对mtDNAD Loop突变,突变率为40%,共发现突变位点53个,包括2个插入,11个缺失,40个点突变,其中T C,C T的转换占75%,4个属于微卫星结构。癌组织突变一般伴有癌旁组织突变,癌组织突变位点高于癌旁组织。发现一例标本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大片段丢失。原发性肝癌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P<0.01),同时发现在D Loop区发生突变的患者的组织中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肝癌组织标本(P<0.01),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1)线粒体DNAD Loop区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率较高。(2)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异常,提示肝癌的线粒体DNA发生的点突变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ROS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区
原发性肝癌
突变
活性氧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张贤芳
王志坚
机构
东南大学遗传中心
西南师范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基金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No.2001-6630)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No.03121)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No.2004A106)资助
文摘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关键词
唇(鱼骨)
受精细胞学
雌雄原核结合
受精膜外举
Keywords
Hemibarbus labeo
Fertilization cytology
Conjugating of the pronucleus
Outspreading of fertilization envelopes
分类号
Q24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唇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被引量:
21
2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机构
西南师范
大学
生命科学院
东南大学
遗传
研究
中心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9-487,共9页
基金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No.2001-6630)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No.03121)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No.2004A06)资助
文摘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 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 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 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 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 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 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 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 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关键词
唇[鱼骨]
皮层小泡
皮层反应
引发斑
引发机制
Keywords
Hemibarbus labeo
Cortical alveoli
Cortical reaction
Solicitation speckle
Solicit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Q242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与ROS水平
被引量:
13
3
作者
黄学文
赵琪
陈道桢
张丽珊
机构
上海华东疗养院检验科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中心
实验室
东南大学
医学
遗传
中心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文摘
为了探讨ROS水平与突变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线粒体DNAD Loop区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进行测定。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邻近的癌旁组织,用PCR方法将线粒体DNAD Loop扩增后测序。组织内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在20对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8对mtDNAD Loop突变,突变率为40%,共发现突变位点53个,包括2个插入,11个缺失,40个点突变,其中T C,C T的转换占75%,4个属于微卫星结构。癌组织突变一般伴有癌旁组织突变,癌组织突变位点高于癌旁组织。发现一例标本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大片段丢失。原发性肝癌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P<0.01),同时发现在D Loop区发生突变的患者的组织中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肝癌组织标本(P<0.01),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内ROS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突变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1)线粒体DNAD Loop区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率较高。(2)肝癌患者组织细胞内ROS异常,提示肝癌的线粒体DNA发生的点突变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ROS升高有关。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区
原发性肝癌
突变
活性氧类物质
Keywords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uta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甘光明
张耀光
张贤芳
王志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唇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甘光明
张耀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肝癌组织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与ROS水平
黄学文
赵琪
陈道桢
张丽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