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隆重召开
1
作者 梁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东南大学 高等学校 艺术教育 开幕式 春晖 杂志社 研究所 艺术学 文化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滕固构建艺术学科的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建明 徐习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滕固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由传统范式向现代转型的领军人物,他还是构建中国艺术学科的学者之一:他关于艺术学科的定位和构成、艺术学所运用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及艺术的基本理论等,对于今天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 滕固 艺术学 学科定位 研究方法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筑的艺术意蕴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建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4,共4页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民族特色等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形态 造型 要素 美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与经济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仪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5,共9页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生产 艺术消费 艺术供给 艺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梁玖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玖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113,共7页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关键词 普通 高等教育 艺术教育学 润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后现代“行为艺术”及其话语的批评——兼与朱青生博士商榷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2,共5页
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下的“行为艺术”,其中偏离艺术、偏离道德的行为及其运作方式 ,与有关后现代艺术的话语 ,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行为艺术”实质上是打着艺术的旗帜 ,进行着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以盲... 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下的“行为艺术”,其中偏离艺术、偏离道德的行为及其运作方式 ,与有关后现代艺术的话语 ,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行为艺术”实质上是打着艺术的旗帜 ,进行着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以盲目的全盘照搬国外的某种方式去与国外的所谓主流艺术接轨 ,不但是一种盲从的奴颜行为 ,也是给自己的本土文化带来灾难的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艺术 全球化 道德 话语权 后现代主义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长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2,共7页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古代艺术史、民族学、宗教学、民艺学等学科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艺术学 艺术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点成花,意韵无穷——谈蓝印花布的艺术语言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志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28-131,共4页
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它的纹样千姿百态 ,色彩清新素雅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着重论述蓝印花布以点造型的独特艺术语言。并从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
关键词 防染 羁绊艺术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艺术符号的生成与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绘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3-184,182,共3页
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人民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作为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它的产生是伴随着劳动群众自我精神理想的追求而展开的,它是同劳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民俗艺术符号又... 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人民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作为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它的产生是伴随着劳动群众自我精神理想的追求而展开的,它是同劳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民俗艺术符号又自有其自身的特征:依附性和独立性的统一;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符号 生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培秀 唐忠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电影、电视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深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时代,新科技为电影、电视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新手法、新样式。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科技 影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艺术的美学表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书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音乐与时间、音乐与表演、音乐与欣赏、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质。作者认为 ,除了人们常常论及的一些特征之外 ,音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 。
关键词 音乐 时间艺术 听觉艺术 重复性 重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存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6,共4页
随着美学研究的走向深入,在现代条件下重新思考美学与艺术的关系,并进而建立一门从中国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出发的“艺术美学”遂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有关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入手,提出“艺术美学... 随着美学研究的走向深入,在现代条件下重新思考美学与艺术的关系,并进而建立一门从中国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出发的“艺术美学”遂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有关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入手,提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即: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艺术学 艺术美学 文化心理 形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石精神——南朝陵墓石雕和陶塑艺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道一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南北朝时期在雕塑艺术方面有划时代的成就 ,北方佛教的巨大造像 ,南方陵墓的雄健石塑 ,都将我国雕塑艺术推向了高峰 ,尤其是南朝陵墓上的石麒麟 ,石辟邪 ,墓中随葬的陶俑 。
关键词 石雕 陶塑 砖石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纳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的“文以载道”——读丹纳《艺术哲学》的感想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爱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6,30,共3页
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中国的“文以载道”可延伸理解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负载着的时代精神、理念心态、审美情趣。它们分别从艺术作品产生和形成两个阶段展现了时代特... 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中国的“文以载道”可延伸理解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负载着的时代精神、理念心态、审美情趣。它们分别从艺术作品产生和形成两个阶段展现了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在艺术作品上所留下的深深烙印,因此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思考,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亦能不失偏颇地全面认识和挖掘艺术作品蕴涵的深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时代精神 文以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类基础课双语教学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53,143,共3页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类双语教学特点和性质的分析,以教学效果为依据,对艺术类双语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有关艺术类双语教学改进和设想的建议。
关键词 艺术专业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龙门石窟造像和书迹艺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10-113,120,共5页
对北魏龙门石窟艺术的研究,向来被人为割裂成了造像和书法两个联系不大的方面,各自为阵,分别为美术考古和书法艺术两个领域所热情关注,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作全面审视和探讨的情况却基本没有。本文分别从其历史地位、艺术特色及对后世... 对北魏龙门石窟艺术的研究,向来被人为割裂成了造像和书法两个联系不大的方面,各自为阵,分别为美术考古和书法艺术两个领域所热情关注,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作全面审视和探讨的情况却基本没有。本文分别从其历史地位、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入手,意在还北魏龙门石窟艺术一个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龙门石窟 造像艺术 书迹艺术 特色及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实主义”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艺术的根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雪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80,共5页
“现实主义”是西方传入的外来名词,对“现实主义”理解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上。从艺术发展规律而言,对西方“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吸收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徐悲鸿等人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倡导之下,“现实... “现实主义”是西方传入的外来名词,对“现实主义”理解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上。从艺术发展规律而言,对西方“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吸收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徐悲鸿等人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倡导之下,“现实主义”和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迅速成为当代中国绘画创作的主流,本文力图从“现实主义”主流的根源出发,从文化、历史、教育以及文化政策的角度论述“现实主义”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艺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主流 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书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书法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书法艺术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线的变奏、势能的图式,心、手、眼的妙合与情、意、形的统一。
关键词 艺术 美学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艺术范式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世主 张景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本文从范式理论出发,从技术层、环境意识层、设计理论与原则层等三个层面对环境艺术展开了讨论,意在厘清环境设计与环境艺术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事实说明,只有建成的环境上升为一种审美对象,抒发了情感,表达了的美的意境时,环境才上升为... 本文从范式理论出发,从技术层、环境意识层、设计理论与原则层等三个层面对环境艺术展开了讨论,意在厘清环境设计与环境艺术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事实说明,只有建成的环境上升为一种审美对象,抒发了情感,表达了的美的意境时,环境才上升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以环境为本 审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道一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77,共6页
艺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部门美学。本文简要探讨了艺术美学的十个方面,这些方面既可相互独立。
关键词 美学 艺术美学 中国艺术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