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
熊琴琴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2
|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
刘道广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7
|
|
3
|
戏曲传播的两个层次——论戏曲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 |
王廷信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59
|
|
4
|
从约翰·罗斯金的一次演讲观其艺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
刘须明
凌继尧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5
|
影像艺术的概念范畴与审美特征 |
马凌燕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6
|
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
马凌燕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0
|
|
7
|
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 |
马凌燕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7 |
17
|
|
8
|
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 |
凌继尧
季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9
|
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 |
吴平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大戏剧”观念与21世纪戏剧前瞻——访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 |
王廷信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1
|
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 |
赵慧宁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中国式波普艺术的若干特征 |
李木子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3
|
中国波普艺术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
李木子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4
|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
张晓刚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15
|
禅宗对唐宋文人士大夫艺术境界的影响 |
吴玲玲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6
|
网络报纸与戏曲信息传播 |
尹克诚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7
|
艺术智能:艺术发生问题的另一视角 |
蓝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 |
李辉
周武忠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7
|
|
19
|
浪漫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美学 |
凌继尧
季欣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20
|
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设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 |
季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