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被引量:19
1
作者 熊琴琴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在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艺术的传统涵义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设计意义上的“语言”,而是作为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全方位描述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全新表达。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时代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道广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都有艺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但技术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都有艺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但技术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因而,只有技术越臻完美,才能越易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自由度越大,技术也越显其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外化 相辅相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传播的两个层次——论戏曲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戏曲传播大致可以划分为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本位传播是对戏曲艺术最为直接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一个层次;延伸传播是指在戏曲本位传播基础之上对戏曲艺术各类讯息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二个层次。在农耕社会,戏曲的本位传播... 戏曲传播大致可以划分为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本位传播是对戏曲艺术最为直接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一个层次;延伸传播是指在戏曲本位传播基础之上对戏曲艺术各类讯息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二个层次。在农耕社会,戏曲的本位传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伴随戏曲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戏曲的延伸传播也在进行,并在近现代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和处理好戏曲传播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戏曲研究新领域的开掘以及戏曲艺术的保护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本位传播 延伸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约翰·罗斯金的一次演讲观其艺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须明 凌继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8-50,共3页
作为1 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不仅在他的许多巨著中宣传他的艺术思想,也在他的政治性论文中,特别是在他的多次演讲中极力宣传和推广他的艺术主张。选读罗斯金《现代生产与设计》演讲,分析和探讨其艺术主张,可发现... 作为1 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不仅在他的许多巨著中宣传他的艺术思想,也在他的政治性论文中,特别是在他的多次演讲中极力宣传和推广他的艺术主张。选读罗斯金《现代生产与设计》演讲,分析和探讨其艺术主张,可发现他的许多建议和忠告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斯金 演讲 艺术思想 英国 艺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艺术的概念范畴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凌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影像的概念包含图像和活动图像两类,现代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是艺术家的创作媒介,影像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艺术家与时代同步发展、新的审美范式三方面促使影像艺术... 影像的概念包含图像和活动图像两类,现代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是艺术家的创作媒介,影像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艺术家与时代同步发展、新的审美范式三方面促使影像艺术的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对于影像艺术有系统的认识作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提供了理解艺术史的新思路,媒介的不同影响艺术的感知和艺术作品的结构模式,与传统艺术相比,影像艺术在作品形式上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作品接受中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影像艺术 美学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凌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93-96,101,共5页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影像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已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媒介、表达...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影像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科学技术为影像的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像已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媒介、表达手段和作品形式。影像艺术致力于利用现代影像作为创作材料,表达艺术观念并进行艺术探索,先后形成了录像、多媒体、网络艺术等类型。影像艺术有深厚的美学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对影像艺术理论有重要的贡献,与传统艺术相比,影像艺术在技术性、现场感、游戏性上有自己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影像艺术 艺术类型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凌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是艺术界的新主流,在艺术媒介、记录方式、艺术审美上两门艺术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作为在现代技术的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新媒体和数字艺术都形成了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并且都以追求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是艺术界的新主流,在艺术媒介、记录方式、艺术审美上两门艺术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作为在现代技术的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新媒体和数字艺术都形成了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并且都以追求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性作为鲜明的艺术特征。新媒体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都是对现代影像的利用,因此可以使用影像艺术概念加以统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数字艺术 影像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凌继尧 季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9-73,共5页
生动、短小的“片断”是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特有的形式。解读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若干最有代表性的片断,可深入理解浪漫主义运动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征。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艺术批评 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平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3,共4页
新世纪昆曲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趋势。昆曲的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体认,并且在这种体认之下,其正在或即将经历从以自在传播为主向以自为传播为主、从保守型传播向开放型传播、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 昆曲 新趋势 开放型传播 立体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戏剧”观念与21世纪戏剧前瞻——访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廷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8-123,128,共7页
“大戏剧”观念是一种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戏剧观念。“大戏剧”观念的提出对中国戏剧研究、中国戏剧的生存和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围绕“大戏剧”观念进行探讨,力图进一步阐明该观念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戏剧的生存、发展... “大戏剧”观念是一种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戏剧观念。“大戏剧”观念的提出对中国戏剧研究、中国戏剧的生存和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围绕“大戏剧”观念进行探讨,力图进一步阐明该观念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戏剧的生存、发展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戏剧 21世纪戏剧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慧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建筑活动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同其他艺术和审美活动一样,面临着抗拒人性沦落与异化,重铸人的感性生命世界的历史重任,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日益成为建筑活动新的主题和方向。当代建筑文化要回归自己的真实目标,避免无... 建筑活动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同其他艺术和审美活动一样,面临着抗拒人性沦落与异化,重铸人的感性生命世界的历史重任,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日益成为建筑活动新的主题和方向。当代建筑文化要回归自己的真实目标,避免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回归生活世界,立足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建筑艺术 建筑活动 生活世界 生命活动 人的生存 审美活动 历史重任 生命世界 人文主义 建筑文化 无意义 回归 感性 行为 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波普艺术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木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5,73,共5页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现在,中国波普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本文梳理出波普艺术的六大特征和它带有智性化的文本理念和手法,从而有助于认清这种艺术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波普艺术 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波普艺术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木子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研究有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分水岭之称的波普艺术,分析中国波普艺术带有智性化的文本理念和手法,有助于认清这段艺术的历史价值之所在,对当下的艺术实践更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因为还没有一种艺术像波普艺术那样,或通过它所产生的影... 研究有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分水岭之称的波普艺术,分析中国波普艺术带有智性化的文本理念和手法,有助于认清这段艺术的历史价值之所在,对当下的艺术实践更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因为还没有一种艺术像波普艺术那样,或通过它所产生的影响,或通过它所引起的对抗与消解,使后现代艺术领域中的一切都与它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艺术 挪用 拼贴集成 机械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14
作者 张晓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从艺术学角度重新梳理、整合我国新时期以来潜藏于各个相关学科的艺术心理学学术资源,以期对这门学科的演进、突破、发展趋势以及存在不足等有个系统认识,并由此展开学理性探讨。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审美心理 艺术创造 艺术知觉心理 学术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对唐宋文人士大夫艺术境界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玲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禅宗 唐代 宋代 文人士大夫 艺术境界 哲学境界 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报纸与戏曲信息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克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6,67,共4页
戏曲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戏曲传承、传播的历史。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传播是戏曲得以繁衍和延续的动力支持。然而,戏曲的任何传播形式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位传播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延伸传播,都不可能脱离媒介的支持。... 戏曲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戏曲传承、传播的历史。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传播是戏曲得以繁衍和延续的动力支持。然而,戏曲的任何传播形式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位传播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延伸传播,都不可能脱离媒介的支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传统的报纸适时地与网络联姻产生了网络报纸。网络报纸的出现对戏曲信息的传递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对网络报纸在戏曲信息传递中的优势与缺点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为解决戏曲在当今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纸 戏曲信息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智能:艺术发生问题的另一视角
17
作者 蓝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5,共4页
艺术智能作为一个概念被经常提及,与多元智能论的风行不无关系,但对于其含义的认定却还存在许多异议。这个概念的讨论使对于艺术发生问题的思考得以转换了一个角度。到目前为止,在思考艺术的发生问题时,总习惯性地追溯到原始艺术,拉斯... 艺术智能作为一个概念被经常提及,与多元智能论的风行不无关系,但对于其含义的认定却还存在许多异议。这个概念的讨论使对于艺术发生问题的思考得以转换了一个角度。到目前为止,在思考艺术的发生问题时,总习惯性地追溯到原始艺术,拉斯科山洞岩壁上的野牛、旧石器时代的陶盆,似乎总也绕不过去。但艺术智能的提出,使我们关注到艺术的发生与个体的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艺术发生问题的讨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智能 涂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辉 周武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211-215,共5页
本文对工业遗产地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工业遗产地的概念。归纳了近年国内学者关于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认为主要有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工业遗产地的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地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工业遗产地旅游四... 本文对工业遗产地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工业遗产地的概念。归纳了近年国内学者关于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认为主要有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工业遗产地的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地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工业遗产地旅游四个研究角度。对各角度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地 保护 利用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美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凌继尧 季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歧义和共性的分析,论述存在了几十年的浪漫主义流派和存在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浪漫主义美学的精神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流派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设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5
20
作者 季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凌继尧先生认为,从上世纪7 0年代大审美经济的萌动开始,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审美经济学的建立十分必要,这可以拓宽美学的研究领域,使美学与现实的结合更加紧密。
关键词 审美经济学 经济学 美学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