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
被引量:
30
1
作者
方李莉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艺术乡建
乡村复兴
多中心重构
时尚
生活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农业社会”:一个中国可能率先进入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
19
2
作者
方李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51,共13页
“后农业社会”概念关乎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主要是指围绕着知识和创意组织起来的文化性生态经济,其关键集团是科学家、智能化工程师、网络专家、文艺工作者与媒体人。这是一个由更加...
“后农业社会”概念关乎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主要是指围绕着知识和创意组织起来的文化性生态经济,其关键集团是科学家、智能化工程师、网络专家、文艺工作者与媒体人。这是一个由更加庞大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和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相结合所组成的队伍,其中轴原理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行创意优先,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生态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背景与科学家提出的“人类世”有所关联,如果这一概念能够成立,将会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还是一个可以实践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为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带来一个探索和讨论的新空间,或许能够成为东方人对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农业社会
人类世
发展模式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否互相包容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做到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首先要填平"文野之间"和"东西之间"的鸿沟,只有在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才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人类学要从生态研究进入到心态研究的观点,生态研究解决的是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主要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而心态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现代化改变了地球的物质结构和生物结构,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人工环境,但不同群体的人类文明并没有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至于当人类面对巨大的全球性问题时,难以聚集共同力量加以应对。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并书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美与共
东西之分
文野之分
心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
被引量:
30
1
作者
方李莉
向丽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云南
大学
文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审美人类学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研究”(19AZW004)。
文摘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艺术乡建
乡村复兴
多中心重构
时尚
生活样式
Keywords
anthropology of art
artistic intervention in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ycentric reconstruction
fashion
lifestyle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农业社会”:一个中国可能率先进入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
19
2
作者
方李莉
机构
东南大学
艺术
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5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10)。
文摘
“后农业社会”概念关乎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主要是指围绕着知识和创意组织起来的文化性生态经济,其关键集团是科学家、智能化工程师、网络专家、文艺工作者与媒体人。这是一个由更加庞大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和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相结合所组成的队伍,其中轴原理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行创意优先,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生态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背景与科学家提出的“人类世”有所关联,如果这一概念能够成立,将会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还是一个可以实践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为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带来一个探索和讨论的新空间,或许能够成为东方人对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
关键词
后农业社会
人类世
发展模式
乡村
Keywords
Post-agricultural society
Anthropocene
Development model
Village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方李莉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
艺术
研究
院
艺术
学
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文摘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否互相包容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做到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首先要填平"文野之间"和"东西之间"的鸿沟,只有在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才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人类学要从生态研究进入到心态研究的观点,生态研究解决的是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主要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而心态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现代化改变了地球的物质结构和生物结构,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人工环境,但不同群体的人类文明并没有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至于当人类面对巨大的全球性问题时,难以聚集共同力量加以应对。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并书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其意义。
关键词
美美与共
东西之分
文野之分
心态研究
Keywords
“beauty shared by all and prosperity shared worldwid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research on mentality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艺术乡建的实践与未来:与方李莉的对话
方李莉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农业社会”:一个中国可能率先进入的发展模式
方李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