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3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 被引量:59
1
作者 祝虹 潘勇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31-133,共3页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东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尹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8-139,148,共3页
案例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是促进本科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参加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对配套案例实用性有明确要求、期望通过参与案例教学提升分... 案例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是促进本科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参加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对配套案例实用性有明确要求、期望通过参与案例教学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提出:案例教学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案例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建立案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 应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经济外交政策的历史意识根源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康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77,共15页
特朗普主义是当代的一种极端保守主义,夹杂了大量的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其历史意识根源出自“美国例外论”。特朗普经济外交政策的本质是“美国优先”,加征关税和经济胁迫是其核心,功利性、交易性是其主要特征。该政... 特朗普主义是当代的一种极端保守主义,夹杂了大量的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其历史意识根源出自“美国例外论”。特朗普经济外交政策的本质是“美国优先”,加征关税和经济胁迫是其核心,功利性、交易性是其主要特征。该政策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负资产。特朗普主义即使一时褪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中国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但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轨迹不会发生变化。在特朗普主义的强势作用下,世界格局将发生新的分化,美国的软实力将受到负面影响,世界在动荡中寻找新的平衡,中国将在新的挑战中获得新的战略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主义 经济外交 “美国例外论” 世界经济 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国绿色减贫:效应检验与机制分析
4
作者 徐盈之 史修艺 沈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在实现中国绿色减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为核心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减贫发展的影响效应与... 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在实现中国绿色减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为核心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减贫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深层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减贫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度对前者的促进效果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影响效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劳动力与资本要素错配以及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传导路径促进中国绿色减贫发展;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减贫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经济水平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其影响效应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减贫 要素错配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
5
作者 刘晓星 杨化超 张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5,共15页
基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基本要素决定的内在价值成分和扰动冲击引发的周期成分,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可构建经济增长的安全边际理论分析框架及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基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基本要素决定的内在价值成分和扰动冲击引发的周期成分,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可构建经济增长的安全边际理论分析框架及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安全运行边际状态,揭示其变化规律、省际分布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价值不断提高,安全边际稳步提升,三大产业的运行态势呈现差异;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边际具有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省际层面的安全边际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在价值 安全边际 价值规律 指数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盈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27-228,231,共3页
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设置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已成为提高经济学类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对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设置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已成为提高经济学类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对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引入案例教学,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雷 龚一泓 吴登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2-128,共7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元宇宙”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监管、金融生态、“金融元宇宙”落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服务效率的机制分析与空间计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雷 宁心怡 +1 位作者 宋佳佳 张鑫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效率 空间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强国视域下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雷 王可欣 +1 位作者 宋佳佳 龚一泓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7,共13页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实体经济普惠金融需求、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作用路径已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融资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对照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丰富内涵,其在创新监管、普惠生态、数实融合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论文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培育和引进生态圈核心企业,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构建数实融合的数字金融“元宇宙”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修岩 徐邵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6,共15页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升劳动技能结构两个渠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利用税收调查数据对企业数字资本规模进行测度,并汇总到省级层面,得到了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利用随机系数模型计算了各省劳动对产出的时变贡献份额,进而对数字经济和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资本规模提升1%,劳动报酬份额大约提升0.032%。而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下滑、阶段性由降转升的深层原因在于数字经济不仅会强化资本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会促进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对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在劳动力规模效应和技能的结构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地方服务经济的影响——来自江苏酒店业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炜 张梦缘 +1 位作者 夏雯婷 苏竑予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高铁对于实现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出行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江苏省2019—2022年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实证评估高铁对地方旅游服务经济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江苏县域高铁... 高铁对于实现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出行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江苏省2019—2022年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实证评估高铁对地方旅游服务经济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江苏县域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当地酒店的总收入和客房出租量,但是对于酒店总利润无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对酒店客房出租量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疫情期间和市辖区促进效应更小,对距离高铁站较远的酒店促进效应更小,但是对不同星级酒店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基于微观视角探索高铁和酒店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高铁旅游效应研究文献,也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 江苏省星级酒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菊花 左炳琰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2,共6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非现金性薪酬的设置对二者关...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非现金性薪酬的设置对二者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其中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行政晋升则正向调节了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高管薪酬粘性 股权激励 隐性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评估——基于土地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昌一 刘修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结合微观土地交易和城市PM2.5地表年均浓度等数据,研究空气污染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通过“两步法”评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基准结果显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提高了土地价格,并估计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约... 结合微观土地交易和城市PM2.5地表年均浓度等数据,研究空气污染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通过“两步法”评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基准结果显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提高了土地价格,并估计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约为27.369元/m2。通过剔除冬季集中供暖地区样本、改变模型设定形式,以及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两期处理后,基准回归的结论依然稳健。采用城市的空气流通系数和逆温天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空气污染与城市中心地价之间存在负向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基准结论。考虑到所处区域和城市层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清洁空气的经济价值呈现出异质性。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不同层级城市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也存在一定的梯度,其中一线城市最高,四线城市最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规模是土地价格反映空气质量经济价值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微观地块 土地交易价格 空气质量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军 朱可 钱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城市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新欣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9,共11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基于1995-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基于1995-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政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创新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三条路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大中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研究结果为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基层学院思政领航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靓 黄文泽 徐鹏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24,共4页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向高校提出的育人要求。在此背景下,当前高校基层学院思政工作面临着教育理念不清晰,思政思路方法不得当;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育人主体...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向高校提出的育人要求。在此背景下,当前高校基层学院思政工作面临着教育理念不清晰,思政思路方法不得当;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育人主体协同育人效应发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带来的挑战。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挖掘培养时代新人所蕴含的育人逻辑,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层次要求的思政育人模式,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思政领航作用;坚持三维育人,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协同育人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思政领航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雷 张莹莹 邢飞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5,共8页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普惠金融、技术溢出和产融结合效应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宏观层面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普惠金融、技术溢出和产融结合效应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宏观层面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异质性,在微观企业层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路径;数字金融已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创新监管、基础设施、前沿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应用,加快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针对已有研究不足,从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指标测度体系、深化案例研究、创新研究视角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科技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吗?——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雷 应皓恬 王程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0,共16页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相关的试点项目能提升实体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苏州、上海、南京的试点项目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指数的效果较为明显;而成都、杭州的试点项目主要提高了实体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和普惠金融机制来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但是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显现。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构建“金融元宇宙”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实体企业 金融科技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冲击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守伟 伍鑫 +1 位作者 潘志磊 杨斯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3,150,F0003,共18页
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利用2008—2019年中国34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气候变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气候变化冲击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 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利用2008—2019年中国34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气候变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气候变化冲击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次,银行风险管理成本是气候变化冲击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渠道。再次,气候变化冲击对规模较大,资本化程度较低的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更大。最后,气候保护绩效的改善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冲击增加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整体效果仍然较弱。研究为气候变化冲击影响下深入理解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冲击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风险管理成本 气候保护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安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星 邱龙淼 张晨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1,147,共13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谱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安全与金融强国建设的系统论述,阐释金融安全与金融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金融强国是金融安全的基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谱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安全与金融强国建设的系统论述,阐释金融安全与金融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金融强国是金融安全的基础和目标,金融安全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条件和保障。面向国家金融强国战略,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的六大核心金融要素,从金融治理、金融标准、金融开放、金融反制等方面,提出以金融安全助力实现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为不断增强大国博弈中的国家金融安全能力提供理论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安全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