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水林 韩洋 +3 位作者 王磊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NSC)脑内移植是否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方法取E14.5d S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扩增,经Brdu、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确认为NSC后,借助脑立体定位仪移植到SD大鼠PD模型的纹状体...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NSC)脑内移植是否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方法取E14.5d S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扩增,经Brdu、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确认为NSC后,借助脑立体定位仪移植到SD大鼠PD模型的纹状体内,分别于10、21、35、60d时检测其旋转行为后分批处死,再行HE、CD4、CD8、酪氨酸羟化酶(TH)和MHC-Ⅱ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组10d时,CD4、CD8、、MHC-Ⅱ少量表达,以21d时较为明显,35d时明显减少,60d消失;10d、21d时移植区未见明显TH阳性神经元,35d后数量显著增加。阳性对照组在10d、21d时见少量CD4、CD8、和MHC-Ⅱ阳性细胞,35d时消失,各时间点都未见TH阳性神经元。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都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CD4、CD8、MHC-Ⅱ阳性细胞。PD模型移植组旋转行为35d时出现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脑移植 帕金森病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水林 王磊 +3 位作者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闫福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ARKINSON病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升 曾水林 +4 位作者 王磊 阎蓉 宋嵬 朱建宝 李凤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6,共5页
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取孕14d的SD胚鼠嗅球和腹侧中脑组织,分为OECs+NSCs共培养组和NSCs单独培养组进行培养。用p75免疫组化法,p75、BrdU/nestin、GFAP、NF(神经原纤维)和p75/nestin免疫... 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取孕14d的SD胚鼠嗅球和腹侧中脑组织,分为OECs+NSCs共培养组和NSCs单独培养组进行培养。用p75免疫组化法,p75、BrdU/nestin、GFAP、NF(神经原纤维)和p75/nestin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OECs和NSCs并观察其增殖与分化。在培养7d时,绝大多数OECs呈梭形且发出2~3个突起,少量呈扁平椭圆形,两者均呈p75阳性。在7d时,单独培养的NSCs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球悬浮生长,呈BdU/nestin阳性;14d后偶见神经球贴壁分化,球中的少数细胞呈绿色荧光标记的NF阳性,大部分呈GFAP阳性。在5d时,OECs+NSCs共培养组形成神经球;10d时球体积不断增大,球心透亮度良好;12d后神经球的体积不再增大,开始贴附在OECs上生长。可见神经球向四周伸出突起并开始分化;14d时NSCs紧贴OECs生长并同OECs广泛交织在一起,可见NSCs和OECs分别呈nestin和p75阳性,NSCs中的大部分呈NF阳性,小部分为GFAP阳性。NSCs单独培养组和OECs+NSCs共培养组中N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7.2%和69.5%,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以上研究结果提示OECs有促进NSCs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联合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改善Parkinson病大鼠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水林 李升 +4 位作者 刘钟 李凤飞 朱建宝 李涛 刘卫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为了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PD)的治疗作用,首先将6-OHDA注射至左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制备PD大鼠。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0.9%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OECs+NSC... 为了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PD)的治疗作用,首先将6-OHDA注射至左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制备PD大鼠。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0.9%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OECs+NSCs共移植组和PD模型对照组。将培养并传至第3代的NSCs、OECs和OECs+NSCs分别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于移植后7、14、30、60d检测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后处死,取脑做冰冻切片,行BrdU、酪氨酸羟化酶(TH)、p75免疫荧光和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后21d以内,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变化;30d和60d时,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和OECs+NSCs共移植组与生理盐水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旋转行为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OECs+NSCs共移植组的旋转行为改善更为显著。在移植后30d和60d,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在移植区可见少数TH阳性神经元,而OECs+NSCs共移植组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OECs能促进胚鼠中脑来源的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单纯移植NSCs或OECs和OECs+NSCs共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但联合移植优于单纯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神经干细胞 脑移植 PARKINSON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室下层细胞表达GFR-α_1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方舟 杨宁 +3 位作者 雷志年 曾水林 李涛 王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2,共4页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GFR -α1 )在成年大鼠脑室下层(SVZ)细胞的表达,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VZ细胞的作用。成年大鼠SVZ组织冰冻切片,采用GFR -α1 结合5- 溴脱氧尿苷(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与...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GFR -α1 )在成年大鼠脑室下层(SVZ)细胞的表达,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VZ细胞的作用。成年大鼠SVZ组织冰冻切片,采用GFR -α1 结合5- 溴脱氧尿苷(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与双标记方法,对成年大鼠SVZ进行观察。在成年大鼠SVZ可见GFR- α1 阳性细胞、BrdU阳性细胞和GFR- α1 /BrdU双标记细胞,且三种阳性细胞的分布趋势相似。结果提示GDNF可能参与调节成年哺乳动物脑内SVZ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脑室下层细胞 GFR-α1 免疫组织化学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治疗Parkinson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水林 郑鸿燕 +1 位作者 李涛 朱建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为了提高移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元生长,将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脑内,检测胚肾对移植DA能神经元的影响。先用神经毒剂6 OHDA损毁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PD动物模型,... 为了提高移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元生长,将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脑内,检测胚肾对移植DA能神经元的影响。先用神经毒剂6 OHDA损毁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PD动物模型,再将胚脑的腹侧中脑(A组)、胚脑的腹侧中脑和胚肾(B组)分别移植入左侧纹状体尾壳核,C组为空白对照。于移植后3d、1月、3月将动物处死,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动物移植部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状况。在移植部位可见B组较A组的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数量明显增多,C组的移植部位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A、B两组的移植针道及其周围也有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B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密度均大于A组。移植1个月和3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均较C组减少(P<0. 05)。以上结果提示胚肾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移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鼠腹侧中脑 胚肾 联合移植 治疗 PARKINSON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诱导共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7
作者 闵晓云 曾水林 +3 位作者 刘钟 姜宇 朱建宝 高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0,共5页
观察施万细胞(SCs)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分离和体外培养SD大鼠SCs和BMSCs,分为SCs+BMSCs共培养(实验组)和BMSCs单独培养(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FCM),S100、Brdu/nestin、Brdu/TH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BMSCs、SCs和BMSCs... 观察施万细胞(SCs)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分离和体外培养SD大鼠SCs和BMSCs,分为SCs+BMSCs共培养(实验组)和BMSCs单独培养(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FCM),S100、Brdu/nestin、Brdu/TH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BMSCs、SCs和BMSCs的分化情况。第2代SCs呈S100阳性,第3代BMSCs呈CD29和CD90阳性,CD45阴性。二者共培养3d后,可见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细胞,阳性率达28.3±1.3%,与对照组比较,P<0.05。7d后,Brdu/nestin双标细胞减少,出现Brdu/TH免疫荧光双标细胞,阳性率为19.2±1.6%,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始终只见Brdu单标细胞。上述结果表明SCs可诱导共培养的BMSCs分化为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 分化 多巴胺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Parkinson病大鼠腹侧苍白球对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涛 曾水林 +4 位作者 杨鹏 康学军 黄晓 萧静 刘俊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毁损腹侧苍白球(VP),观察毁损术后PD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3,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DOPAC)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结... 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毁损腹侧苍白球(VP),观察毁损术后PD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3,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DOPAC)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结果显示:直流电毁损VP可使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减少;毁损侧纹状体内DA的含量减少,DOPAC和NA的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VP毁损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此效应可能与抑制VP的异常兴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病 纹状体 多巴胺 腹侧苍白球 3 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 去甲肾上腺素 旋转行为 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α1在Parkinson病大鼠黑质区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云龙 杨宁 +4 位作者 曾水林 刘方舟 花菊兰 李凤飞 董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本文观察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在Parkinson病(PD)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变化。分别向大鼠左侧尾壳核和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部分损伤模型和完全损伤模型后,取大鼠黑质区脑组织... 本文观察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在Parkinson病(PD)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变化。分别向大鼠左侧尾壳核和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部分损伤模型和完全损伤模型后,取大鼠黑质区脑组织作冰冻切片,行GFR-α1和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在部分损伤组和完全损伤组中,GFR-α1在黑质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部分损伤组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随受损时程的不同出现差异。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的变化与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结果提示,GFR-α1的表达可能与脑内受损部位细胞的营养、修复、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PARKINSON病 黑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脑组织中MHC、CD4及CD8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10
作者 阎蓉 曾水林 +4 位作者 张建琼 李升 宋嵬 朱建宝 王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MHC、CD4及CD8分子在不同年龄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实验大鼠按胎龄和日龄分为7组:E15、E19、P0、P7、P14、P28及老年组(24月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HC、CD4和CD8分子在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脉络丛、... 目的:探讨MHC、CD4及CD8分子在不同年龄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实验大鼠按胎龄和日龄分为7组:E15、E19、P0、P7、P14、P28及老年组(24月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HC、CD4和CD8分子在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脉络丛、大脑皮质及结缔组织的表达.结果:(1)E15d大鼠脑组织未见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其他年龄组在结缔组织和脉络丛有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其中从P0 d组~P14 d组大鼠的海马和部分大脑皮质神经元上MHCⅠ类分子的表达逐渐升高,P14 d组的表达最高(P<0.05);P28 d组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老年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的表达再次升高(P<0.05).(2)E15 d组大鼠脑组织中未见MHC Ⅱ、CD4和CD8分子的表达;其他年龄组MHC Ⅱ、CD4和CD8除在结缔组织和脉络丛脉络膜表达外,在神经元上未见表达.(3)各年龄组在小脑皮质神经元上未见MHC Ⅰ、Ⅱ、CD4和CD8分子的表达.结论:胚胎后期脑内开始有MHC、CD4和CD8分子的表达,表明此时脑内已有可能出现免疫反应.在新生鼠及出生早期,部分皮质和海马神经元上有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可能与调节神经元活动和突触可塑性连接有关.老年组大鼠MHC Ⅰ类分子在海马神经元上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衰退和记忆识别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CD4 CD8 大鼠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