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电流注入在电磁兼容中的频率应用范围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加征 蒋全兴 王巍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8-491,共4页
利用点匹配法计算了直接电流注入模拟装置中高阶模的频率,给出了不同截面尺寸的模拟装置与其有效使用频率范围的关系,装置的特性阻抗与其最高使用频率范围呈反比的关系。根据理论计算和对作者研制的模拟装置内场强与频率关系的测量,对... 利用点匹配法计算了直接电流注入模拟装置中高阶模的频率,给出了不同截面尺寸的模拟装置与其有效使用频率范围的关系,装置的特性阻抗与其最高使用频率范围呈反比的关系。根据理论计算和对作者研制的模拟装置内场强与频率关系的测量,对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在电磁兼容测试中的频率应用范围进行了评估,其有效使用频率范围在400MHz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匹配法 直接电流注入 截止频率 电磁兼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兼容及其测试技术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炜峰 刘伟莲 周香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空间人为电磁能量急剧增长,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电磁兼容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及有关组织的普遍关注。概述了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叙述了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介绍了开阔试验场、屏蔽室、电波暗室、横电磁波室、吉赫横... 空间人为电磁能量急剧增长,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电磁兼容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及有关组织的普遍关注。概述了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叙述了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介绍了开阔试验场、屏蔽室、电波暗室、横电磁波室、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混波室等各种电磁兼容测试场地,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预测技术及自动测试技术将成为电磁兼容性工程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测试 测试场地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模拟器技术回顾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炜峰 陆静霞 蒋全兴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介绍了核电磁脉冲的波形、模拟器的类型及国内外典型的模拟器,简要叙述了电磁脉冲模拟器的相关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得出快前沿脉冲模拟器将成为模拟器技术研究的热点,模拟器的波形质量、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电磁脉冲 电磁脉冲模拟器 转换开关 脉冲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同轴测试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刚 蒋全兴 孔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12,共7页
电磁兼容领域中常以平板型材料屏蔽或吸收电磁能量。在100kHz~1.5GHz如何对上述材料性能测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件本。我们研制的带法兰的改进型对接同轴线可以方便地对材料的远场性能作出评价,而且数据复现好。本文最后... 电磁兼容领域中常以平板型材料屏蔽或吸收电磁能量。在100kHz~1.5GHz如何对上述材料性能测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件本。我们研制的带法兰的改进型对接同轴线可以方便地对材料的远场性能作出评价,而且数据复现好。本文最后给出材料屏蔽与吸收性能的测试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线 平板型 测试 电磁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线的传输/反射法测量射频材料的电磁参数 被引量:22
5
作者 景莘慧 蒋全兴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0-634,共5页
射频功能材料电磁参数的测量对于微波电路设计和吸波隐身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输/反射法测量原理,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夹具组成的测试系统对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甲醛、铁氧体及介电型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在10MHz4GH... 射频功能材料电磁参数的测量对于微波电路设计和吸波隐身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输/反射法测量原理,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夹具组成的测试系统对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甲醛、铁氧体及介电型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在10MHz4GHz频段内进行了测算。论证了Nicolson算法中的厚度谐振、多值性和相角跳变等问题,借助网络分析仪的扫频技术解决了多值性的问题,并对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厚度谐振问题对于高损耗型受试材料不会出现,因此传输/反射法尤其适于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反射法 复介电常数 复磁导率 同轴线 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同轴线传输/反射法测量材料的射频电磁参数(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景莘慧 蒋全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85-1990,共6页
介绍了传输/反射法测量射频介质参数(复介电常数(εr=ε′r-jε″r=ε′r-jω.ε0)和相对复数磁导率(μr=μ′r-jμ″r))的基本原理;对Nicolson算法中的厚度谐振、多值性和相角跳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利用网络分... 介绍了传输/反射法测量射频介质参数(复介电常数(εr=ε′r-jε″r=ε′r-jω.ε0)和相对复数磁导率(μr=μ′r-jμ″r))的基本原理;对Nicolson算法中的厚度谐振、多值性和相角跳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利用网络分析仪的扫频技术解决了多值性的问题。文章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夹具组成的测试系统对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甲醛、铁氧体及介电型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算,对空气间隙、试样长度和S参数等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两个系列的同轴夹具(Φ16mm/Φ7mm和Φ7mm/Φ3.05mm)。对几种常用电介质材料进行了测算,对同轴传输线高次模对测试频率范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本文为研究电工电子功能材料在高频应用场合下的储能特性和损耗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线 复介电常数 复磁导率 S参数 传输/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模拟器用纳秒脉冲源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炜峰 蒋全兴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1-334,共4页
随着电磁武器的发展,电磁脉冲及其防护技术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核电磁脉冲模拟器的标准电场波形和脉冲源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论述了脉冲分压器的设计。分析显示,所研制的新型电阻分压器可以减少响应时间和上升时间3ns以上。... 随着电磁武器的发展,电磁脉冲及其防护技术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核电磁脉冲模拟器的标准电场波形和脉冲源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论述了脉冲分压器的设计。分析显示,所研制的新型电阻分压器可以减少响应时间和上升时间3ns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压器可以用于上升时间为1ns以上脉冲的测量。研制的脉冲源的输出脉冲满足设计要求,峰值电压高于26kV,上升时间小于2.8ns,下降时间约55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源 电磁脉冲 脉冲分压器 脉冲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线列横电磁波小室的场分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玉生 朱剑英 蒋全兴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金属线列横电磁波(WTEM)小室是一种新型电磁兼容试验设备。对WTEM小室的场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边界元法分析了WTEM小室的准静态场分布,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WTEM室的高次模截止频率,并与TEM小室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 金属线列横电磁波(WTEM)小室是一种新型电磁兼容试验设备。对WTEM小室的场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边界元法分析了WTEM小室的准静态场分布,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WTEM室的高次模截止频率,并与TEM小室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分析了WTEM小室的场均匀性和交叉极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线列的内导体有助于减弱水平方向的高次模;通过金属线列的优化排列可显著扩展可用测试区;场均匀性满足6 dB准则,不过,高于一定频带后交叉极化特性下降,但仍满足放松要求。WTEM小室用于宽频带电磁兼容试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EM小室 数值分析 场均匀性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探头S参数校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忠元 蒋全兴 +1 位作者 蒋宇 方耿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3,共4页
采用S参数法对电流探头特性进行校准,讨论S参数校准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并与传统校准方法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经验证,电流探头的S参数法校准结果真实可信,尤其适合100MHz以上电流探头的特性校准。在此基础上,利用注入电流探头对同轴... 采用S参数法对电流探头特性进行校准,讨论S参数校准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并与传统校准方法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经验证,电流探头的S参数法校准结果真实可信,尤其适合100MHz以上电流探头的特性校准。在此基础上,利用注入电流探头对同轴电缆的屏蔽衰减进行了测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电流探头 S参数 校准方法 转移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波室场的直接耦合分量及其测量可重复性研究
10
作者 何鹏 蒋全兴 +1 位作者 赵才军 周香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4,共4页
通过实验验证了混波室内场的统计特性。给出了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混波室可重复性的试验方法与配置。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方法对不同的发射天线方向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发射天线的方向对混波室测量可重复性有较大的影响,对... 通过实验验证了混波室内场的统计特性。给出了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混波室可重复性的试验方法与配置。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方法对不同的发射天线方向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发射天线的方向对混波室测量可重复性有较大的影响,对准混波室的角落和搅拌器时的测量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波室 测量可重复性 矢量网络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吉赫横电磁波室场强装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仕平 蒋全兴 +1 位作者 周忠元 景莘慧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根据非对称矩形同轴线原理研制了宽带吉赫横电磁波室。采用独特的异形结构,扩展了小室内的有效使用空间。应用有限元法、有限积分技术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小室的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解决了结构设计、输入转接头... 根据非对称矩形同轴线原理研制了宽带吉赫横电磁波室。采用独特的异形结构,扩展了小室内的有效使用空间。应用有限元法、有限积分技术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小室的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解决了结构设计、输入转接头阻抗匹配、吸波材料的选型等关键技术。文中给出小室在10kHz~18GHz频率范围内的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该装置具有宽频带、大功率等特点,可用于高场强辐射抗扰度试验和场强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吉赫横电磁波室 异形 场强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同轴传输/反射法测量复介电常数 被引量:31
12
作者 赵才军 蒋全兴 景莘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5-700,共6页
推导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和微波网络理论的测量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传输/反射法。给出了半波谐振和多值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改进的校准方法消除了试样位置和夹具长度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空气同轴线,在100 MHz... 推导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和微波网络理论的测量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传输/反射法。给出了半波谐振和多值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改进的校准方法消除了试样位置和夹具长度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空气同轴线,在100 MHz~4 GHz频率范围内测量了聚四氟乙烯试样。计算值与参考值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符合得很好,最大偏差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了明该文方法能够实现宽频带的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介电常数 传输/反射法 同轴线 半波谐振 多值性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阻抗测量改进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才军 蒋全兴 +1 位作者 何鹏 邬昌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基于反射法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集总参数元件阻抗的方法,引入阻抗匹配电路,拓宽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阻抗测量范围。通过对匹配电路二端口网络模型中参量A的分析,给出相应的被测元件的阻抗计算式,消除了夹具对测量... 基于反射法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集总参数元件阻抗的方法,引入阻抗匹配电路,拓宽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阻抗测量范围。通过对匹配电路二端口网络模型中参量A的分析,给出相应的被测元件的阻抗计算式,消除了夹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测量法和该阻抗测量法分别测量了5种不同阻值的金属膜电阻,结果表明,该阻抗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测量的精度,可在30kHz-100MHz频率范围内实现几欧至千欧阻抗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阻抗测量 反射法 矢量网络分析仪 阻抗匹配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脉冲分压器的分析与误差补偿 被引量:3
14
作者 邬昌峰 蒋全兴 +1 位作者 何鹏 赵才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1,共4页
运用传输线原理,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两级高压脉冲电阻分压器。该分压器使用CuSO4溶液作为第1级的高压臂,外屏蔽罩采用指数曲线结构,高频时CuSO4溶液对集肤效应不敏感,传输性能好,分压比稳定,通过改变CuSO4溶液的浓度可以方便地调节分压... 运用传输线原理,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两级高压脉冲电阻分压器。该分压器使用CuSO4溶液作为第1级的高压臂,外屏蔽罩采用指数曲线结构,高频时CuSO4溶液对集肤效应不敏感,传输性能好,分压比稳定,通过改变CuSO4溶液的浓度可以方便地调节分压比。结果表明,在第1级和第2级低压臂可以用引线电感或串接电感线圈同时进行误差补偿,可以满足高压快脉冲的测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测量 电磁脉冲 分压器 单位阶跃响应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电流注入与自由场照射之间等价性的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加征 蒋全兴 王巍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介绍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在导弹EMC性能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文中一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及其模拟测试装置,评价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代替自由场照射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导弹自由场照射的理论计算及试验测试,评价了直接电流... 介绍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在导弹EMC性能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文中一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及其模拟测试装置,评价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代替自由场照射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导弹自由场照射的理论计算及试验测试,评价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代替自由场照射的有效性。为导弹的高EMC安全裕度测试提供了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电流注入 高场强辐射场 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磁兼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GTEM传输室接头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忠元 汤仕平 +1 位作者 蒋全兴 景莘慧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研制宽频带的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其高频输入接头的设计尤为关键。采用有限积分技术进行输入转接头的驻波比计算,利用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内导体过渡段、介质垫片结构和圆形到方形处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解决高频输入转接头的设计制... 研制宽频带的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其高频输入接头的设计尤为关键。采用有限积分技术进行输入转接头的驻波比计算,利用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内导体过渡段、介质垫片结构和圆形到方形处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解决高频输入转接头的设计制作难题,保证了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的整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此接头研制的传输室工作频率上限达18GHz,电压驻波比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 接头 有限积分技术 驻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对高场强辐射场的模拟与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加征 蒋全兴 王巍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24-27,共4页
本文介绍了高场强电磁兼容安全裕度测试工具的一个替代技术: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文中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分析和验证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中注入功率与产生场强的关系及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模拟高场强辐射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高场强电磁兼容安全裕度测试工具的一个替代技术: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文中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分析和验证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中注入功率与产生场强的关系及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模拟高场强辐射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直接电流注入技术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流注入 直接电流注入 高场强辐射场 电磁兼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ns脉冲测量中的分压器性能及阻抗匹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炜峰 蒋全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为研究ns级高压脉冲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压器阶跃响应性能与脉冲测量结果的关系及测量系统的阻抗匹配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阶跃响应性能不同的分压器的双指数脉冲响应的Pspice仿真和实验测量可知:当分压器阶跃响应存在过冲时... 为研究ns级高压脉冲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压器阶跃响应性能与脉冲测量结果的关系及测量系统的阻抗匹配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阶跃响应性能不同的分压器的双指数脉冲响应的Pspice仿真和实验测量可知:当分压器阶跃响应存在过冲时,波形上升和下降时间变短;当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大于被测双指数脉冲的上升时间时,波形上升和下降时间加长。基于传输线理论和Pspice仿真分析及实验测量结果可知:系统内部阻抗不匹配将导致反射和初始分压比小于稳态分压比,高压引线始端不匹配将激发振荡。因此,只有当分压器的阶跃响应无过冲且上升时间低于被测脉冲上升时间、测量系统的阻抗匹配时,才可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压器性能 脉冲测量 ns脉冲测量 高压脉冲测量 阻抗匹配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电流注入与自由场照射之间等价性的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加征 蒋全兴 王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1,275,共5页
介绍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在导弹EMC测试中的研究与实践。这项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直接电流注入,其中导弹作为同轴传输线的内导体,激励直接注入到导弹壳体上;另一方面是导弹的自由场照射。文中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测试,对直接电... 介绍了直接电流注入技术在导弹EMC测试中的研究与实践。这项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直接电流注入,其中导弹作为同轴传输线的内导体,激励直接注入到导弹壳体上;另一方面是导弹的自由场照射。文中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测试,对直接电流注入和自由场照射之间的等价行进行了评估。400MHz以下,DCI技术和自由场照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提供了高场强安全裕度测试工具的一个替代技术:直接电流注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电流注入 高场强辐射场 时域有限差分法 导弹 电磁兼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P模拟器用GTEM小室接头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炜峰 曹永娟 周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02-2107,共6页
为了提高GTEM传输室的耐高压能力,并保证良好的传输特性,对其馈电接头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建模分析,计算并讨论了一种常规小室接头的场分布和击穿电压;加聚四氟乙烯绝缘护套以提高耐压;用电磁场计算软件HFSS... 为了提高GTEM传输室的耐高压能力,并保证良好的传输特性,对其馈电接头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建模分析,计算并讨论了一种常规小室接头的场分布和击穿电压;加聚四氟乙烯绝缘护套以提高耐压;用电磁场计算软件HFSS扫频计算此接头的驻波比特性并对斧形块和电缆连接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了参数优化。计算分析表明接头圆形同轴段的最大场强为方形同轴段的3倍以上;瞬态脉冲输入时,加聚四氟乙烯绝缘护套后能承受的最大场强可提高到54kV/mm;接头的驻波比<1.3。测试表明,在30MHz到2.4GHz之间,GTEM小室驻波比都<1.6,模拟器产生的脉冲波形良好,50kV高压下未击穿,接头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赫兹横电磁波室 高电压 接头 电磁脉冲 模拟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