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宗训 温恬 顾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1期54-54,60,共2页
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于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其医学系和生物系及与生物有关的专业,都在美国名声斐然,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霍普金斯 研究生培养 约翰 美国 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系 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颌模型三维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的建立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严斌 王林 +3 位作者 胡遒生 潘林 杨奎 鲍旭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牙颌模型三维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并研究其可行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石膏牙颌模型获得其断层图像,利用Visual C6.0编制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分析软件,完成三维图形重建及测量,并采用该系统与手工方法对20...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牙颌模型三维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并研究其可行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石膏牙颌模型获得其断层图像,利用Visual C6.0编制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分析软件,完成三维图形重建及测量,并采用该系统与手工方法对20副恒牙期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其结果。结果牙颌模型三维CT系统经检测精度合乎临床要求;且系统与手工方法测量20副恒牙期模型结果比较显示,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牙颌模型三维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是一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模型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衍生物的色谱手性拆分——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萍 林保平 +1 位作者 胡濬喆 袁春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合成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对其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拆分 ;流动相中加入乙酸增加极性 ,分离效果较好 ,但乙酸含量太高 ,分离因子会降低 ,甚至会破坏柱材料 ,进样样品浓度越低 ,分离效果越好 ,色谱柱温度升高 ,... 合成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对其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拆分 ;流动相中加入乙酸增加极性 ,分离效果较好 ,但乙酸含量太高 ,分离因子会降低 ,甚至会破坏柱材料 ,进样样品浓度越低 ,分离效果越好 ,色谱柱温度升高 ,分离因子α会增大 ,温度为65℃时α为1.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相 分子印迹聚合物 手性拆分 高效液相色谱 苯丙氨酸衍生物 模板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热疗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杜益群 张东生 +5 位作者 倪海燕 顾宁 颜士岩 唐秋莎 金立强 万美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研究用于肿瘤热疗的自制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采用MTT试验评价其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研究用于肿瘤热疗的自制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采用MTT试验评价其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MTT结果显示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溶血试验中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溶血率为0.514%,远小于5%,表明实验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其LD50为7.57g/kg体重,其95%的可信区间为6.18~9.27g/kg体重,属实际无毒范畴,且具有较广的安全值范围.微核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小鼠骨髓微核形成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阳性对照CTX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该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从实验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自制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肿瘤磁流体热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FE3O4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和边界方向直方图的医学图像检索 被引量:6
5
作者 汪蕙 金丰华 罗立民 《信号处理》 CSCD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分级检索的机制,综合利用灰度及形状特征进行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灰度直方图不能充分表示空间分布信息的不足。利用边界方向直方图描述形状特征,避开了对图像进行精确分割这一医学图像处理中的难... 本文研究了采用分级检索的机制,综合利用灰度及形状特征进行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灰度直方图不能充分表示空间分布信息的不足。利用边界方向直方图描述形状特征,避开了对图像进行精确分割这一医学图像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对CT图像数据库进行的检索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检索 灰度图像 颜色特征 边界方向直方图 医学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三维图像显示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慧 杨奎 鲍旭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在医疗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中,三维显示越来越重要。文章研究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三维显示的图形平台。该平台基于场景图的概念架构,取名为SceneGraph。该平台采用OpenGL作为图形硬件接口,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该平台目前在多个项... 在医疗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中,三维显示越来越重要。文章研究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三维显示的图形平台。该平台基于场景图的概念架构,取名为SceneGraph。该平台采用OpenGL作为图形硬件接口,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该平台目前在多个项目中都获得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L 场景图 三维显示 开发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usdorff距离与GA相结合的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晓云 章品正 +4 位作者 王蔚林 曾卫明 罗立民 王立功 周正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35-537,共3页
针对医学上多模态图像的特点,给出Hausdorff距离和遗传算法(GA)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给出适当的适应度函数,寻找出全局的最优解,并得到配准结果。这为医学临床诊断多模态信息融合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 HAUSDORFF距离 遗传算法 医学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表格数据自动录入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芗芸 陈浩 +1 位作者 甘强 韦钰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3年第6期35-37,共3页
本文作者从实用角度出发,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开发研制了一套完整的表格自动录入系统,该系统可在DOS系统下对任意格式的表格进行学习和识别。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及软硬件实现,并讨论算法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字符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 表格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桡骨远端等骨折骨痂生长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伯灵 庞俊 +2 位作者 吕玉琦 刘永年 周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6-78,共3页
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骨痂生长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对桡骨远端骨折及其它四肢骨干骨折患者不同时期所摄的X线片进行骨折恢复程度、是否痊愈、骨折固定后出现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观察。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痂生长 X线微机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林农 戴怡康 +5 位作者 蒋红兵 马建宁 万遂人 赵兴群 马天河 王开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视力检测标准 ,功能齐全 ,并适用于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原理 :被检者通过手持遥控器来判断视标开口方向 ,系统自动检测并判别其正误。测试范围从 3.0~ 5 .3,方式有自动及手动。并具有自动监督检测距...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视力检测标准 ,功能齐全 ,并适用于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原理 :被检者通过手持遥控器来判断视标开口方向 ,系统自动检测并判别其正误。测试范围从 3.0~ 5 .3,方式有自动及手动。并具有自动监督检测距离功能。结果 :检测 12 6例 ,2 5 2眼 ,两种工作方式结果与传统视力检测结果对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 9(P<0 .0 0 0 5 )和 0 .975 (P<0 .0 0 0 5 )。结论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结果准确 ,检测范围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视力检测系统 临床检测 相关系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质子NMR信号强度与梯度回波中翻转角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家旺 罗立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3-547,共5页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对血流分布和血管结构极其敏感。当脉冲序列中的参数发生变化时 ,血流的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信号也发生改变。本文阐述了流动质子NMR信号强度与FLASH(fastlowangleshot)序列中的射频翻转角间的关系。并通过...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对血流分布和血管结构极其敏感。当脉冲序列中的参数发生变化时 ,血流的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信号也发生改变。本文阐述了流动质子NMR信号强度与FLASH(fastlowangleshot)序列中的射频翻转角间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此关系的有效性。这种关系对在临床应用NMR血管成像时选取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质子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NMR信号强度 射频翻转角 FLASH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对聚氨酯材料血浆蛋白吸附的实时原位动态研究
12
作者 吕晓迎 黄炎 +5 位作者 唐祖明 洪庆月 陆祖宏 钟银屏 叶卫华 刘凌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70,164,共7页
应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自动扫描式表面激元共振 (SPR)生物传感器对三种聚氨酯材料进行了血液蛋白质吸附实验 ,以传感片上的金膜作为对照材料。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金膜和聚氨酯材料的超微结构与材料表面上所吸附的蛋白质进行了表征。... 应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自动扫描式表面激元共振 (SPR)生物传感器对三种聚氨酯材料进行了血液蛋白质吸附实验 ,以传感片上的金膜作为对照材料。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金膜和聚氨酯材料的超微结构与材料表面上所吸附的蛋白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 ,四种材料对纤维蛋白原和IgG的吸附量顺序均为 :金膜 >H5 0 0 >H5 0 5 0 >H5 0 10 0。T 检验结果表明 ,金膜对纤维蛋白原和IgG吸附量与三种聚氨酯材料均有显著差别。该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明显好于金膜对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生物传感器 聚氨酯材料 血浆 蛋白吸附 实时原位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PtCl_4与细胞色素C修饰体系研究
13
作者 孙自勇 夏志成 +2 位作者 杨至灏 唐雯霞 朱德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7-13,共7页
马心细胞色素C(以下简写为Cyt·C)与K_2PtCl_4的反应混合物在Sephadex G-75上分出4个组分,对应于Cyt·C寡聚体、三聚体、二聚体及单体,此结果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下简写为SDS-PAGE)测定的各组分的分子量相一致,这揭示了K... 马心细胞色素C(以下简写为Cyt·C)与K_2PtCl_4的反应混合物在Sephadex G-75上分出4个组分,对应于Cyt·C寡聚体、三聚体、二聚体及单体,此结果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下简写为SDS-PAGE)测定的各组分的分子量相一致,这揭示了K_2PtCl_4与Cyt·C存在多位点修饰,而非如Kostic报道的Met-65为其唯一修饰位点,此结论通过分析K_2PtCl_4与His-33羧甲基化的Cyt·C修饰反应产物所证实,同时也和同样条件下游离His,Met与K_2PtCl_4的配位作用相吻合,对Cyt·C二聚体衍生物的还原电位、紫外-可见光谱以及二阶导数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血红素周围的电子环境仍然保持完整,但其二级结构有较大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 化学修饰/四氯合铂酸钾(K_2PtCl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子印章法的生物芯片压印装置
14
作者 朱纪军 王国著 +1 位作者 何农跃 陆祖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68-171,共4页
高密度生物芯片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进行疾病高通量初步筛选的主要工具之一。高密度芯片的制备一直是生物芯片研究的基本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基于光刻的工艺方法;(2)基于分子印章的压印工艺方法。根据提出的分子印章法成功研制了一... 高密度生物芯片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进行疾病高通量初步筛选的主要工具之一。高密度芯片的制备一直是生物芯片研究的基本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基于光刻的工艺方法;(2)基于分子印章的压印工艺方法。根据提出的分子印章法成功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子印章法的生物芯片压印装置。本文介绍了研制的高密度生物芯片压印装置。该装置是从研制的大面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硬件基础上改造而得。研制的精密定位的工作台精度如下:工作台尺寸为300 mm×350 mm×70 mm;分辨率为1μm;最小步进距离为100 nm;定位重复性为±2μm。为了获得相关生物芯片的合成环境,整个装置放置在大容量的手套箱中。文中介绍了相关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方法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并分析相关误差的产生和消除方法。最后给出相关实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芯片 压印 高精度定位 流体进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理论探讨
15
作者 郝玉峰 王俊生 孙啸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是用混沌系统中的状态作为密钥信号对信息信号进行编码 ,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时的抗破译能力 .信息信号在接收端系统被恢复出来 ,其中的关键在于接收端与发送端混沌系统要达到同步 .本文构造了保密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 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是用混沌系统中的状态作为密钥信号对信息信号进行编码 ,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时的抗破译能力 .信息信号在接收端系统被恢复出来 ,其中的关键在于接收端与发送端混沌系统要达到同步 .本文构造了保密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混沌系统 ,将两端混沌的同步归结为一个非线性一次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网络 混沌 保密通信 密钥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研制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黄小平 殷凯生 +1 位作者 辛晓峰 赵兴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 :研制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以探讨正常人和呼吸系疾病患者呼吸音的频谱特征 ,及其与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声电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建立起呼吸音信号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 ,对呼吸音信号进行采集、... 目的 :研制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以探讨正常人和呼吸系疾病患者呼吸音的频谱特征 ,及其与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声电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建立起呼吸音信号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 ,对呼吸音信号进行采集、储存、显示和分析处理。结果 :发作期哮喘的呼吸音频率增高 ,强度增大 ;哮喘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这些与哮喘的病理生理特点相符。结论 :呼吸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能精确采集呼吸音信号 ;能储存、显示呼吸音波形 ;对正常人和哮喘患者呼吸音的频谱特征的分析 ,反映了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音 频谱分析 频率 哮喘 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研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计算机界面与认知系统工程
17
作者 甘强 韦钰 《计算机应用》 CSCD 1989年第3期42-46,共5页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计算机界面性能己成为计算机系统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机界面技术已成为新一代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人机界面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认知系统工程,综述了人机界面研究的现状,并结合作者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计算机界面性能己成为计算机系统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机界面技术已成为新一代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人机界面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认知系统工程,综述了人机界面研究的现状,并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人机界面领域可能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人工智能 认知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腰椎间盘突出胶原蛋白多糖纳米生物学形态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同银 周士枋 +4 位作者 沈家维 童明庆 顾宁 韦其和 潘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对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出变性髓核,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髓核组织三维图像结构。结果显示,髓核中的胶原束、胶原纤维有不同排列。原胶原纤维组织及多糖的颗粒分子形态结构与正常人腰椎间盘髓核对... 对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出变性髓核,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髓核组织三维图像结构。结果显示,髓核中的胶原束、胶原纤维有不同排列。原胶原纤维组织及多糖的颗粒分子形态结构与正常人腰椎间盘髓核对比,胶原纤维形成的原胶原纤维,其网眼吸附蛋白分子及蛋白多糖、胶原组织均呈退行性改变,胶原纤维化合并钙化,原胶原纤维纵横纹64nm。同时可见,胶原纤维有断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胶原纤维 蛋白多糖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系统的颜色形状通道及颜色识别
19
作者 欧阳羲同 李德银 高树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计算机设计新的实验,研究了人类视觉系统的颜色、形状通道和识别颜色的时间。证实了视觉系统的这两个通道是独立并行的。最后,提出颜色通道与形状通道间信息相互统一的假说模型。
关键词 视觉系统 颜色通道 形状通道 色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成份的响应特性
20
作者 周卫 欧阳羲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6期7-13,共7页
本文通过测量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纹作出现、消失和反转变化的反应时间,考察了空间频率对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随空间频率的增高而呈递增的趋势。当刺激由倾斜45°的某一空间频率的正弦条纹变化为另一... 本文通过测量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纹作出现、消失和反转变化的反应时间,考察了空间频率对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随空间频率的增高而呈递增的趋势。当刺激由倾斜45°的某一空间频率的正弦条纹变化为另一空间频率的竖直正弦条纹时,RT主要由两者中较低的空间频率决定。此处,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较大的图形比较小的图形更易于识别。同一图形中的轮廊和细节不能同时识别。这说明,人类视觉系统优先于处理刺激图象中较低的空间频率成分(对应于图象的轮廊),然后再处理较高的频率成分(对应于细节),而且两者只能串行地进行。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推导,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类视觉系统内部计算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视觉系统 空间频率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