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在我国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书亭 王文康 +3 位作者 朱筱俊 徐义威 韩天成 董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6,共8页
为了提高大跨度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通常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耐久性和大跨度适用性,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在不显著降低承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明显减小结构自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为了提高大跨度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通常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耐久性和大跨度适用性,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在不显著降低承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明显减小结构自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板)结构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即可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需求.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我国地下大跨空间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密排框架(肋梁)结构、折板或拱形结构、变截面(加腋)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Y形柱结构6种形式,相比之下,跨度较大时宜采用预应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结构 城市地下空间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空心结构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 工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镯 邱昊 +1 位作者 徐天贵 李心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了研究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内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确定其不同耐火时刻的分布规律,利用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对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不同时刻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上... 为了研究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两端固结梁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内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确定其不同耐火时刻的分布规律,利用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对火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不同时刻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上侧纵筋配筋面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为变换因素的三组固结梁试件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了火灾过程中不同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固结梁破坏模式临界点ξ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侧纵筋配筋面积越大,ξ点对应受火时间T越提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ξ点对应受火时间T越滞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为保证梁在受火两小时内发生弯曲破坏,对梁的防火设计提供了思路。本研究方法可以简化分析钢筋混凝土梁高温中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为火灾中构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梁 破坏模式 火灾过程 简化计算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涂永明 吕志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3-576,共4页
进行了碳化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研究 ,阐述了在应力和碳化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破损机理及规律 .试件为无应力、弯曲受拉和直接受压的应力状态 ,采用加速碳化的试验方案 .分别引进kwc和 χσ 反映碳化深度与混凝土质... 进行了碳化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研究 ,阐述了在应力和碳化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破损机理及规律 .试件为无应力、弯曲受拉和直接受压的应力状态 ,采用加速碳化的试验方案 .分别引进kwc和 χσ 反映碳化深度与混凝土质量、强度和应力水平的关系 ,建立了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多因素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 :拉、压应力分别加快和减缓了混凝土的碳化速率 ,且应力越大 ;碳化速率的改变越大 ;χσ 可以反映碳化速率的变化趋势 .施加预应力能够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展、消除或限制裂缝的宽度 ,因此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应力 碳化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考虑钢筋作用的混凝土裂缝梁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慧乐 严欢 吴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47,共8页
由于钢筋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梁裂缝截面的局部柔度与无筋时不同。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考虑钢筋影响的混凝土裂缝梁动力方程,基于力平衡和钢筋与混凝土变形协调对裂缝截面的局部柔度进行修正,采用无质量弹簧模拟裂缝,得到计入钢筋作用的... 由于钢筋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梁裂缝截面的局部柔度与无筋时不同。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考虑钢筋影响的混凝土裂缝梁动力方程,基于力平衡和钢筋与混凝土变形协调对裂缝截面的局部柔度进行修正,采用无质量弹簧模拟裂缝,得到计入钢筋作用的裂缝梁自振特性,通过Newmark方法求解控制方程获取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以受移动车辆荷载的简支梁为例,分析不同荷载速度、裂缝深度、裂缝位置、配筋率等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裂缝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处钢筋的约束作用可以显著地影响梁的动力响应,计入钢筋提供的刚度后裂缝梁的位移响应总体减小,且随着开裂损伤程度的增加钢筋的影响呈现变大的趋势。移动荷载下裂缝梁的共振现象较无损梁更为不利,考虑钢筋作用后裂缝梁的共振速度有所提高,共振响应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钢筋混凝土裂缝梁和无损梁的共振速度存在差异,在某些荷载速度下无损梁的位移响应大于裂缝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动力响应 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梁侧面粘贴CFRP布的结构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继文 岳丽婕 +1 位作者 吕志涛 顾明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0-765,共6页
研究采用在混凝土构件侧面粘贴碳纤维布这种新形式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 .试验研究共设计了 4根少筋梁 ,试验时 ,先通过 2个对称的集中荷载将梁预加载至纯弯段出现一道主裂缝并失效 ,然后 ,卸载并用碳纤维布粘贴于梁侧面受拉区予以加... 研究采用在混凝土构件侧面粘贴碳纤维布这种新形式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 .试验研究共设计了 4根少筋梁 ,试验时 ,先通过 2个对称的集中荷载将梁预加载至纯弯段出现一道主裂缝并失效 ,然后 ,卸载并用碳纤维布粘贴于梁侧面受拉区予以加强 ,待粘贴树脂固化后 ,再重新加载至梁的极限荷载 .试验重点研究了该种加固梁的极限荷载、变形、开裂和碳纤维布粘贴形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该种加固梁不但承载力提高显著 ,而且具有很好的延性 ,消除了原来在梁底粘贴碳纤维加固梁在极限状态时因碳纤维布突然断裂而出现的脆性破坏现象 .基于试验研究结果 ,导出了这种加固梁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该方法计算精度较好且偏于安全 ,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加固工程 ,特别是当构件底面有管道等障碍物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布 试验研究 混凝土梁 碳纤维布 加固 粘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与能量双重准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琦 孟少平 吴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了准确评估结构地震损伤,首先对能力谱法进行改进,考虑高阶模态及动力特性改变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基于能量准则的能力谱和弹塑性需求谱计算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其次,推导多自由度体系(MDOF)与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的滞回耗... 为了准确评估结构地震损伤,首先对能力谱法进行改进,考虑高阶模态及动力特性改变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基于能量准则的能力谱和弹塑性需求谱计算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其次,推导多自由度体系(MDOF)与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的滞回耗能转化关系,利用多模态ESDOF体系的概念评估结构滞回耗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同时引入结构地震变形与滞回耗能,改进模态往复pushover分析方法(MMCP),采用隐式双参数模型评估结构地震损伤。将该方法应用于两个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果表明:MMCP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地震作用,在精确的结构地震位移和滞洄耗能评估基础上,能够准确地预测结构整体和层间损伤。MMCP法还可以与设计反应谱相联系,使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滞回耗能 钢筋混凝土 抗震评估 能力谱法 多模态 往复pusho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开启 刘钊 +1 位作者 孟少平 秦顺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2-368,共7页
为了提高无腹筋混凝土梁特别是大尺寸、低纵筋率的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假定剪力主要由无腹筋梁的混凝土受压区承担,并根据其破坏模式将混凝土受压区细分为剪压区和斜拉... 为了提高无腹筋混凝土梁特别是大尺寸、低纵筋率的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假定剪力主要由无腹筋梁的混凝土受压区承担,并根据其破坏模式将混凝土受压区细分为剪压区和斜拉区2个部分;其次,通过分析剪压区和斜拉区的破坏机理,建立抗剪贡献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合理简化和理论推导,确定受压区高度、剪压区高度等主要参数的取值;最后,在考虑尺寸效应的基础上,建立无腹筋混凝土浅梁的受剪承载力解析公式,该公式具有明确的物理涵义,能够反映混凝土强度、纵筋率、剪跨比以及尺寸效应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行主要规范公式,所提公式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受剪承载力 剪压区 斜拉区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吉 石启印 李爱群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针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的跨度不大、混凝土与型钢之间滑移、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梁——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抗剪性能,进行了三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通过对构件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外包钢-混凝土组... 针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的跨度不大、混凝土与型钢之间滑移、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梁——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抗剪性能,进行了三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通过对构件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比同跨度普通组合梁具有更大跨高比及抗剪能力.基于组合梁弹性理论和简化塑性理论,提出新型组合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适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些工程构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组合抗剪性能 受弯承载力 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应力曲线梁新型布筋形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惠卓 秦卫红 +1 位作者 赵金石 王陶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1-127,共7页
由于存在弯扭耦合现象,预应力曲线梁桥受力十分复杂。梁内的预应力钢束为空间曲线,其线形会对曲线梁的受力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提出一种可用于曲线箱梁的预应力钢束新型布筋方式,并对采用新型和常规预应力布筋方式的两根曲线箱形梁进行... 由于存在弯扭耦合现象,预应力曲线梁桥受力十分复杂。梁内的预应力钢束为空间曲线,其线形会对曲线梁的受力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提出一种可用于曲线箱梁的预应力钢束新型布筋方式,并对采用新型和常规预应力布筋方式的两根曲线箱形梁进行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两根梁的裂缝发展规律、破坏形态、钢筋应变特点;并通过弯扭相关方程对比研究试件的复合受扭特性和承载能力。研究表明,新型布筋方式较常规布筋能显著改善箱梁的正常使用性能,但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预应力效率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供预应力曲线梁桥设计和应用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梁桥 预应力筋线形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扭转及极限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永生 蒋永生 陈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9-723,共5页
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扭转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以开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理论为基础的扭转极限分析方法 .首先 ,对组合梁扭转问题进行了讨论 ,确定其分析方法 ;将组合梁计算截面进行等效 ,以便于利用开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理论对其进行分... 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扭转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以开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理论为基础的扭转极限分析方法 .首先 ,对组合梁扭转问题进行了讨论 ,确定其分析方法 ;将组合梁计算截面进行等效 ,以便于利用开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并示意了等效截面在约束扭转力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提出了组合梁扭转的近似上下限分析方法 ,其中 ,前者计算简单 ,适用于设计 ,而后者较为繁琐 ,可作为前者的一个校验标准 ;最后 ,通过例题将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钢 混凝土 组合梁 扭转 等效截面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腹筋混凝土梁的剪切刚度分析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开启 刘钊 +1 位作者 秦顺全 周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6-1144,共9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通常不计入剪切变形的贡献,然而对于斜向开裂的有腹筋混凝土梁,斜裂缝会显著降低梁体的有效剪切刚度,导致剪切变形值显著增大,因此在验算评估时应予以考虑.为评价钢筋混凝土梁斜向开裂后的有效剪切刚度,首先,基... 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通常不计入剪切变形的贡献,然而对于斜向开裂的有腹筋混凝土梁,斜裂缝会显著降低梁体的有效剪切刚度,导致剪切变形值显著增大,因此在验算评估时应予以考虑.为评价钢筋混凝土梁斜向开裂后的有效剪切刚度,首先,基于变角桁架模型推导了钢筋混凝土梁在箍筋屈服状态下的有效剪切刚度;与弹性剪切刚度比较发现,剪切刚度退化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材料弹模比、配箍率和斜压杆倾角.其次,基于试验剪切变形曲线表现出的刚度退化规律,提出了可用于不同开裂程度下剪切刚度计算的恒定切线刚度退化模式,并采用开裂后的剪力增量作为反映开裂程度的定量指标.最后,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得到了剪切刚度退化中两个关键参数:斜压杆倾角和剪切刚度退化系数的解析公式.通过2根薄腹混凝土梁剪切变形试验以及收集的15个受剪梁段的剪切变形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有腹筋混凝土梁剪切刚度分析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箍筋屈服状态的剪切刚度,并能反映不同开裂程度下的剪切刚度退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斜裂缝 剪切刚度 倾角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层纤维失效准则的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承载力计算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景全 李嵩林 吕志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2-956,共5页
为研究FRP型材-混凝土组合的梁失效模式与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纤维失效准则的组合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FRP材料特性、铺设方式、界面连接等对组合梁结构性能的影响,揭示了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失效模式多样性的规律... 为研究FRP型材-混凝土组合的梁失效模式与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纤维失效准则的组合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FRP材料特性、铺设方式、界面连接等对组合梁结构性能的影响,揭示了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失效模式多样性的规律.然后,基于FRP型材失效和混凝土桥面板失效,将各类破坏模式归纳为2类.最后,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各单层纤维所承受的应力计算公式.针对3片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单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承载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所提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判定组合梁失效模式,简化了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复杂度,适用于由FRP纤维破坏引起的结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 纤维铺层方式 细观力学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操礼林 石启印 李爱群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70,77,共4页
针对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在理论及工程应用上存的问题,首先提出了新型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8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研究,考虑的主要参数有截面几何特性、混凝土强度、跨高比等,分析了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试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 针对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在理论及工程应用上存的问题,首先提出了新型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8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研究,考虑的主要参数有截面几何特性、混凝土强度、跨高比等,分析了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试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关系和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认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较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一般的组合梁比较,其抗弯承载能力更高,延性好,施工方便,耐久性更高,整体经济效益优良,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结构。采用三维实体模型,对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 试验研究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受弯承载力 高强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无黏结复合筋混凝土梁变形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祥 孙泽阳 +2 位作者 孙运楼 何小元 吴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26,共7页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由内芯钢筋和外侧复合材料(FRP)组成,具有高耐久、可控的屈服后二次刚度等优点。由于FRP的极限延伸率较低,SFCB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状态往往由FRP断裂应变控制。为了提高SFCB混凝土梁的变形能力,针对变化无黏结长度...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由内芯钢筋和外侧复合材料(FRP)组成,具有高耐久、可控的屈服后二次刚度等优点。由于FRP的极限延伸率较低,SFCB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状态往往由FRP断裂应变控制。为了提高SFCB混凝土梁的变形能力,针对变化无黏结长度的SFCB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测量了构件表面位移场,研究了无黏结长度对SFCB混凝土梁变形能力、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黏结长度增大,SFCB混凝土梁的裂缝高度、宽度和间距逐渐增加,受压区混凝土将更早被压溃;SFCB混凝土梁的屈服后刚度与开裂后刚度的比值比较稳定,约为22%;跨中设置无黏结段后,跨中混凝土表面平均应变依然符合平截面假定;适当设置无黏结段有利于降低受拉筋材应变,提升SFCB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无黏结混凝土梁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 数字图像相关(DIC)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协同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睿轩 徐梓栋 +2 位作者 胡峰强 茅建校 王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9,共10页
为保障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和桥面变形满足施工要求,本文考虑了被更换吊杆及周边吊杆的协同受力影响,建立了关于新旧吊杆、临时吊杆、相邻及次相邻吊杆的索力协同控制计算模型,依托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更换工程,开展了吊杆更... 为保障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和桥面变形满足施工要求,本文考虑了被更换吊杆及周边吊杆的协同受力影响,建立了关于新旧吊杆、临时吊杆、相邻及次相邻吊杆的索力协同控制计算模型,依托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更换工程,开展了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协同控制分析,对比了索力单独控制的分析结果,并将索力协同控制方法运用在实际施工当中。结果表明:索力单独控制时,控制点的最大相对位移为15 mm,造成了混凝土桥面开裂,降低了施工质量;索力协同控制时,控制点的最大相对位移为5 mm,整个更换过程共需提升桥面6次且桥面不会开裂,施工质量更高;吊杆更换后除该桥端部短吊杆外其余吊杆索力与设计索力偏差均在±10%以内,大桥长期服役性能得到了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吊杆更换 施工控制 索力优化 桥面变形 数值模拟 桥面支撑法 位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高铁连续梁施工应力监控方案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亚宁 王浩 +3 位作者 郜辉 祝青鑫 王飞球 谢以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3,共6页
为保障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解决现有施工监控技术的不足,以新建连徐铁路跨沂河西大堤(40+72+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依托,借助BIM技术,开展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应力监控设计及应用研究;根据施工图纸,建立桥... 为保障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解决现有施工监控技术的不足,以新建连徐铁路跨沂河西大堤(40+72+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依托,借助BIM技术,开展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应力监控设计及应用研究;根据施工图纸,建立桥梁与监测设备的BIM模型;通过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分析BIM技术在仪器安装、线缆排布、监测数据与模型关联、监测数据自动预警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及工程实践表明:三维BIM模型可直观展示监测仪器布设,辅助决策线缆排布,通过二次开发将应力监测数据与传感器模型关联,可以实现应力监测数据的阈值预警,提升施工监控的效率;监测数据表明桥梁施工期间梁体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连续梁桥 BIM技术 施工监控 应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多点接触关系的车轨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小杰 王浩 +2 位作者 周智辉 茅建校 郜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3-431,共9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轮轨多点接触关系及其对车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基于虚拟渗透理论分析了轮轨多点接触的几何关系,采用修正的Kik-Piotrowski方法和Kalker线性理论求解轮轨接触力,并建立了地震作用下考虑轮轨多点接触关系的列车-无...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轮轨多点接触关系及其对车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基于虚拟渗透理论分析了轮轨多点接触的几何关系,采用修正的Kik-Piotrowski方法和Kalker线性理论求解轮轨接触力,并建立了地震作用下考虑轮轨多点接触关系的列车-无砟轨道系统模型;以某高速铁路为对象,研究了车轨系统的地震响应及列车的行车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轮轨之间会出现2点接触情况,次接触斑对轮轨接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轮轨多点接触关系对地震作用下的轮轴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具有重要影响,不考虑该多点接触关系会低估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车轮抬升量对地震动强度不是特别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多点接触 车轨系统 地震响应 虚拟渗透理论 Kik-Piotrowski方法 接触斑 无砟轨道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连廊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智杰 孙广俊 +1 位作者 李鸿晶 伍小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拼接法作为连廊的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案下塔楼的竖向变形、连廊处各塔楼间的变形差、塔楼与连廊连接处单元的内力。结果表明:2种施工方案均不影响连体结构整体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规律。相较于整体提升法,悬臂拼接法将导致在连廊施工期间及竣工时刻塔楼结构产生更大的竖向变形、连廊处标高差及连廊连接处单元内力。整体提升法更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连廊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超高层结构 连廊施工 竖向变形 整体提升法 悬臂拼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理论的斜拉桥拉索动力冲击系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子超 黎剑安 冯东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4,共8页
为了分析车辆荷载对斜拉桥拉索产生的冲击效应,以国内某在役斜拉桥和某型五轴重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拉索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将计算结果与国家现行规范进行比较,提出了拉索动力冲击系数的建议值。仿真案例考... 为了分析车辆荷载对斜拉桥拉索产生的冲击效应,以国内某在役斜拉桥和某型五轴重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拉索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将计算结果与国家现行规范进行比较,提出了拉索动力冲击系数的建议值。仿真案例考虑了车速(50~120 km/h)、路面等级(光滑、A级、B级、C级)以及车辆横向位置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有限元分析出的拉索动力冲击系数大于现行规范中的取值;随着路面等级的增加,冲击系数越大;边缘车道上车辆产生的冲击效应大于中间车道的冲击效应;车速变化对不同位置处的拉索动力冲击系数影响并不相同;在相同工况下,短拉索的动力冲击系数较大。研究发现路面等级是影响拉索动力冲击系数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根据路面等级对冲击系数进行取值,具体建议值为:光滑路面取0.08,A级路面取0.15,B级路面取0.25,C级路面取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 斜拉桥 拉索动力冲击系数 路面不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和Bi-LSTM网络的车辆辅助桥梁损伤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琰 冯东明 黎剑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9-1097,共9页
基于车辆辅助的桥梁损伤识别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仍难以从多源监测数据中提取损伤敏感特征,进而准确评估桥梁损伤状态。为此,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注意力加权特征融合模型(ALFF-Net)。该模型通过预置数据重构层,提高了Bi-LSTM单... 基于车辆辅助的桥梁损伤识别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仍难以从多源监测数据中提取损伤敏感特征,进而准确评估桥梁损伤状态。为此,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注意力加权特征融合模型(ALFF-Net)。该模型通过预置数据重构层,提高了Bi-LSTM单元对时间序列多尺度特征信息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注意力机制和特征融合策略,降低了深度神经网络下游分支的预测难度,进一步提升了模型对序列数据重要依赖关系的建模能力。通过车-桥耦合仿真生成了不同路面不平整度和车速下的监测数据集,对ALFF-Net模型的桥梁损伤识别性能进行综合测试。结果表明:ALFF-Net模型较经典LSTM网络在显著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损伤识别准确率最高可提升19.30%,且各级路面不平整度下的识别误差均小于3%。进一步地,通过对比ALFF-Net模型在不同监测数据驱动方案下的识别精度,验证了协同多源监测数据的桥梁结构损伤检测结果更为鲁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评估 车-桥耦合振动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