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流煤粉燃烧第四类稳燃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伶玲 周强泰 赵长遂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将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现有的稳燃措施根据其稳燃原理分为3类.分类分析现有稳燃措施不能适应低挥发分煤稳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扩口、扩流锥、浓淡燃烧、齿环稳燃器等稳燃措施都没有考虑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问... 将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现有的稳燃措施根据其稳燃原理分为3类.分类分析现有稳燃措施不能适应低挥发分煤稳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扩口、扩流锥、浓淡燃烧、齿环稳燃器等稳燃措施都没有考虑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问题.在这些稳燃措施的流场中,煤粉气流进入炉膛,除脉动外,首先沿回流区外缘流动,向外扩张,与二次风混合过早,而并不迅速与热烟气混合;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动力为二者之间的横向湍流脉动,混合强度弱.因此,对于低挥发分煤不能起到良好的稳燃作用.提出了第4类稳燃技术花瓣稳燃器,该技术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间的掺混速度和前期掺混强度.花瓣稳燃器能够在其背流面形成轴向和径向多种回流区,使得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间的混合动力除横向湍流脉动外还有宏观对流混合,加大了二者之间的热质交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第4类稳燃措施 稳燃 花瓣稳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汞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立国 段钰锋 +3 位作者 杨祥花 江贻满 王运军 赵长遂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7-821,共5页
选取了我国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采用美国EPA推荐使用的OH方法,对其入炉煤、底渣、飞灰、脱硫产物及烟气进行了取样分析,并针对系统汞的排放进行了平衡计算.测量了不同电厂的除尘器灰的含碳量,以分析其对飞灰中汞富集因子的影响.... 选取了我国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采用美国EPA推荐使用的OH方法,对其入炉煤、底渣、飞灰、脱硫产物及烟气进行了取样分析,并针对系统汞的排放进行了平衡计算.测量了不同电厂的除尘器灰的含碳量,以分析其对飞灰中汞富集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的6个燃煤电厂中,底渣排汞量不到总汞的1%,煤中的汞在燃烧区域以后绝大部分以气态和飞灰吸附态的形式排放,并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气态汞的排放比例也有所增大.飞灰中的残碳对气态汞向飞灰的富集有促进作用,飞灰的含碳量与飞灰中汞的富集因子呈正相关关系.烟气中的氯元素可以提高可溶性二价汞的含量.实验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气态汞的排放量,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汞排放 汞平衡 飞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O_4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_2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沈来宏 肖军 +1 位作者 肖睿 张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4,共6页
提出基于CaSO4载氧体的串行流化床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分析了燃料反应器内水煤气反应、CaSO4以及金属氧化物载氧体还原反应热力学特性参数,表明CaSO4是煤化学链燃烧反应理想的载氧体。应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基于CaSO4煤化学链... 提出基于CaSO4载氧体的串行流化床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分析了燃料反应器内水煤气反应、CaSO4以及金属氧化物载氧体还原反应热力学特性参数,表明CaSO4是煤化学链燃烧反应理想的载氧体。应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基于CaSO4煤化学链燃烧串行流化床内各种物质的质量平衡、化学平衡和能量平衡模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反应器温度不断提高,燃料反应器气体产物中H2O体积浓度基本维持不变,CO2浓度略有降低,CO迅速上升,而H2缓慢增大;H2S随反应温度呈幂指数规律衰减,SO2显著递增,表明燃料反应器产物中SO2和H2S中的硫不全部是煤中硫,部分硫来自于CaSO4载氧体竞争反应的产物;载氧体循环倍率随燃料反应器温度升高呈幂指数级增加,随空气反应器温度呈幂指数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CaSO4载氧体 串行流化床 CO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2 位作者 武卫芳 李英杰 段伦博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2,共6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模拟空气气氛及不同O2浓度(21%、30%、40%、80%)的O2/CO2气氛下3种不同品质煤粉(龙岩无烟煤、贵州烟煤、元宝山褐煤)的燃烧特性试验,确定了3种煤粉的燃烧特征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煤粉的...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模拟空气气氛及不同O2浓度(21%、30%、40%、80%)的O2/CO2气氛下3种不同品质煤粉(龙岩无烟煤、贵州烟煤、元宝山褐煤)的燃烧特性试验,确定了3种煤粉的燃烧特征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煤粉的燃烧分布曲线与O2/N2气氛下有明显不同,在相同O2浓度的条件下,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速率低,燃尽时间长;随着O2浓度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偏移,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可燃性指数及燃尽指数明显提高;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基本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参数随燃烧气氛与煤质变化的不同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O2/CO2气氛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在煤燃烧初期释放特性的多元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汉春利 张军 +3 位作者 颜峥 顾璠 刘坤磊 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煤燃烧时钠的释放是造成增压流化床(PFBC)烟机腐蚀及锅炉尾部烟道结垢的主要原因。应用多元相关分析参数方法中的偏相关系数法对钠在煤燃烧初期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论为钠的各种存在形式之间在煤燃烧初期存在着线性相关性,而这种线... 煤燃烧时钠的释放是造成增压流化床(PFBC)烟机腐蚀及锅炉尾部烟道结垢的主要原因。应用多元相关分析参数方法中的偏相关系数法对钠在煤燃烧初期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论为钠的各种存在形式之间在煤燃烧初期存在着线性相关性,而这种线性相关性在不同的煤种温度和气氛下有所不同。同时应用回归方法对这种线性相关性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释放特性 多元相关分析 碱金属 回归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燃煤过程中SO_2排放特性实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传敏 赵长遂 +2 位作者 赵毅 梁财 庞克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6-550,共5页
通过沉降炉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烟气中SO2浓度升高,单位煤生成SO2的量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验条件下,不加石灰石时,气氛和温度对SO2的生... 通过沉降炉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烟气中SO2浓度升高,单位煤生成SO2的量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验条件下,不加石灰石时,气氛和温度对SO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SO2的生成量只与煤中含硫量以及煤的种类有关.当煤中加入石灰石后,O2/CO2气氛下SO2的排放量远小于空气气氛下,这主要是因为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取得的脱硫效率大大高于空气气氛下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SO2排放 脱硫 石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涤塔脱除燃烧源超细颗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露娟 杨林军 +3 位作者 张霞 颜金培 张宇 沈湘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08-1514,共7页
在填料洗涤塔中进行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燃煤和燃油超细颗粒凝结长大并高效脱除的实验研究;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SEM及XPS对两种燃烧源细颗粒凝结洗涤前后的数浓度、粒径分布、形貌和元素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考察了洗涤塔进口... 在填料洗涤塔中进行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燃煤和燃油超细颗粒凝结长大并高效脱除的实验研究;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SEM及XPS对两种燃烧源细颗粒凝结洗涤前后的数浓度、粒径分布、形貌和元素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考察了洗涤塔进口气液温差、进口烟气含湿量及液气比等对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和燃油产生的超细颗粒形貌和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别,燃煤超细颗粒主要为硅铝矿物质,而燃油超细颗粒主要为含炭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煤超细颗粒相变脱除效果优于燃油超细颗粒;脱除效率随洗涤塔进口气液温差的增大而提高,在相同进口气液温差下,增大进口烟气含湿量可显著提高超细颗粒的脱除效率;液气比的影响与填料洗涤塔内是否存在蒸汽相变有关;通过合理调节进口烟气含湿量及进口烟气与洗涤液的温差在填料塔内建立微粒凝结长大所需的过饱和水汽环境可有效脱除燃烧源超细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相变 超细颗粒 洗涤塔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燃煤过程中NO_x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传敏 赵长遂 +1 位作者 庞克亮 梁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8-741,共4页
利用沉降炉在O2/CO2和O2/N2气氛下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停留时间、燃料/氧化学当量比、温度等因素对燃煤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2种燃烧方式下NOx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NOx的... 利用沉降炉在O2/CO2和O2/N2气氛下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停留时间、燃料/氧化学当量比、温度等因素对燃煤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2种燃烧方式下NOx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量远远低于空气气氛下NOx的生成量,其主要原因是在O2/CO2气氛中高CO2质量浓度导致气氛中生成较高含量的CO,从而在未燃烧碳表面发生NO/CO/Char的反应,促进了NO还原为N2;O2/CO2气氛中没有N2,避免了热力型NOx和快速型NOx的生成;约80%的再循环烟气致使NOx的停留时间大为增加,即延长了NOx的还原反应时间,从而降低了NO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研究O_2/CO_2气氛下烟煤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2 位作者 武卫芳 李英杰 段伦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0-995,共6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烟煤在O2/N2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反应试验,分析了煤粉粒度对O2/CO2燃烧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反应的特性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燃烧产物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与O2/N2气氛下...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烟煤在O2/N2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反应试验,分析了煤粉粒度对O2/CO2燃烧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反应的特性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燃烧产物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与O2/N2气氛下的燃烧相比,O2/CO2气氛煤粉燃烧速率降低,燃尽温度升高,燃尽时间延长,煤粉细化可使其燃烧特性得到改善;同时FTIR的谱图也显示,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气体产物的释放情况与模拟空气气氛下燃烧时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磁场中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聚并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永旺 赵长遂 +2 位作者 吴新 鲁端峰 韩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6,共6页
在均匀磁场中分别对东胜、大同和徐州烟煤燃烧产生的3种飞灰细微粒子进行了聚并实验,研究了粒径、外磁场强度、粒子在磁场中停留时间以及粒子质量浓度对聚并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东胜烟煤飞灰粒子的聚并脱除... 在均匀磁场中分别对东胜、大同和徐州烟煤燃烧产生的3种飞灰细微粒子进行了聚并实验,研究了粒径、外磁场强度、粒子在磁场中停留时间以及粒子质量浓度对聚并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东胜烟煤飞灰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最高,大同烟煤次之,徐州烟煤最小;在0.098~9.314μm粒径范围内,0.576~3.758μm粒径的3种飞灰粒子聚并脱除效率最高;聚并总脱除效率随磁感应强度、粒子在磁场中停留时间以及粒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粒子饱和磁化时,聚并总脱除效率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外磁场的增强而变化。采用二元碰撞聚并模型计算了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聚并系数,在此基础上求解了粒子聚并动力学方程,预测了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在粒子质量浓度为40g·m^-3时,东胜烟煤、大同烟煤和徐州烟煤燃烧产生的3种飞灰粒子聚并总脱除效率分别为52.6%、43.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燃煤 细微粒子 磁聚并 脱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源PM_(2.5)凝结洗涤脱除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3 位作者 张霞 孙露娟 张宇 沈湘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利用蒸汽在燃烧源PM2.5表面凝结,促使PM2.5凝结长大,建立一套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的实验台;考察了颗粒粒径分布、蒸汽添加量、液气比等对两种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在线测试分析燃煤和燃油PM2.5... 利用蒸汽在燃烧源PM2.5表面凝结,促使PM2.5凝结长大,建立一套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的实验台;考察了颗粒粒径分布、蒸汽添加量、液气比等对两种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在线测试分析燃煤和燃油PM2.5凝结洗涤前后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并用SEM和XPS对两种不同燃烧源的颗粒进行了形貌和元素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和燃油产生的PM2.5形貌和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别,燃煤PM2.5主要为硅铝矿物质,而燃油PM2.5主要为含炭物质;相同条件下,燃煤PM2.5相变脱除效果优于燃油PM2.5;随着蒸汽添加量的增加,两者的脱除效率均升高;随粒径的增大,脱除效率提高;蒸汽添加量为0.08 kg/m3时,粒径为0.4μm的燃煤和燃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分别81%和72%;此外,适当增加液气比有利于凝结长大含尘液滴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过饱和 多相凝结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磁场中磁种聚并脱除燃煤PM_(10)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永旺 吴新 +2 位作者 赵长遂 鲁端峰 韩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3-28,共6页
在均匀磁场中,通过添加Fe3O4磁种对东胜烟煤燃烧产生的0.023-9.314μm粒径范围内飞灰粒子进行了聚并实验,研究了磁种对飞灰粒子聚并的形态以及粒径、磁感应强度、质量浓度、停留时间和磁种添加比例对聚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种与多... 在均匀磁场中,通过添加Fe3O4磁种对东胜烟煤燃烧产生的0.023-9.314μm粒径范围内飞灰粒子进行了聚并实验,研究了磁种对飞灰粒子聚并的形态以及粒径、磁感应强度、质量浓度、停留时间和磁种添加比例对聚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种与多个飞灰粒子聚并,将飞灰粒子连接在一起;添加磁种可提高所有粒径飞灰粒子的聚并脱除效率,其中对小粒子更为明显;磁种对飞灰粒子的聚并可通过增大磁感应强度、粒子质量浓度、粒子在磁场中停留时间以及磁种的添加质量比来加强,从而提高粒子的聚并总脱除效率;在粒子达到饱和磁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对聚并无作用;在磁种添加比例不变时,粒子数目中位直径随总聚并脱除效率的提高而降低;在其它条件不变而增大磁种添加质量比时,粒子数目中位直径增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飞灰粒子质量浓度为40g.m-3时,聚并总脱除效率可达80%,数目中位直径从初始的0.151μm减小到0.09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磁种 燃煤PM10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CO_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向文国 狄藤藤 +1 位作者 肖军 沈来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利用Fe2O3,Fe3O4作为载氧体,通过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和联合循环等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和CO2分离.假设煤气完全反应,建立了化学链置换燃烧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数学模型,对置换燃烧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研... 利用Fe2O3,Fe3O4作为载氧体,通过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和联合循环等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和CO2分离.假设煤气完全反应,建立了化学链置换燃烧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数学模型,对置换燃烧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载氧体还原比率、循环倍率、煤气成分等参数对化学链置换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比率的升高将增加所需载氧体量,使空气反应器出口空气作功能力下降;循环倍率的提高将使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力下降;而煤气中CH4体积分数升高,热值增加,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力则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置换燃烧 联合循环 流化床 CO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亚继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周宏仓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带测汞装置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 ,测定了一台 2 2 0t/h煤粉炉中原煤、底渣和飞灰中 9种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除As因质量分数低不能归类外 ,其他痕量元素按照在飞灰中相对富集系数不同 ,...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带测汞装置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 ,测定了一台 2 2 0t/h煤粉炉中原煤、底渣和飞灰中 9种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除As因质量分数低不能归类外 ,其他痕量元素按照在飞灰中相对富集系数不同 ,可分成 3类 :第 1类是Pb ,Zn ;第 2类是Mn ,Cr,Se,Hg ;第 3类是Ba ,Cd .按照飞灰相对于底渣痕量元素富集程度不同 ,可分成两类 :第1类是Mn ,Cr;第 2类是Pb ,Ba ,Se ,Zn ,Cd ,Hg .按照痕量元素挥发性和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规律 ,可分成 3类 :第 1类是Hg;第 2类是Pb ,Ba ,Zn ,Cd ;第 3类是Mn .Se介于第 1类元素和第 2类元素之间 .Cr同时表现出第 1类和第 3类元素性质 .研究还发现除Mn外 ,其他元素在飞灰中的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过程 痕量元素 分类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质量分数 相对富集系数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洗涤器脱除燃烧源PM_(2.5)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宇 杨林军 +3 位作者 张霞 孙露娟 颜金培 沈湘林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7-301,共5页
利用文丘里洗涤器进行了脱除燃煤和燃油PM2.5颗粒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液气比R、蒸汽的添加以及微粒物化性质对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颗粒的脱除效率随液气比R的增大而增大;应用蒸汽相变预调节技术促使PM2.5颗粒凝结长大有助于提... 利用文丘里洗涤器进行了脱除燃煤和燃油PM2.5颗粒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液气比R、蒸汽的添加以及微粒物化性质对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颗粒的脱除效率随液气比R的增大而增大;应用蒸汽相变预调节技术促使PM2.5颗粒凝结长大有助于提高脱除效率;在相同条件下,燃煤PM2.5颗粒的脱除效果优于燃油PM2.5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文丘里洗涤器 燃烧源PM2.5 蒸汽相变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O_2/CO_2燃烧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2 位作者 屈成锐 周骛 卢骏营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5-611,共7页
对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了O2/CO2燃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影响,并从技术经济角度衡量了其成本,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在其发展过... 对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了O2/CO2燃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影响,并从技术经济角度衡量了其成本,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与其它CO2减排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是值得重点研究的一项洁净煤燃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 燃烧特性 污染物排放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显微组分富集物燃烧特性滴管炉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军 汉春利 +1 位作者 王夕华 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利用滴管炉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样进行了燃烧试验,利用灰示踪法对它们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显微组分组成样的燃烧特性不同,富惰质组样较为明显地显示出较低的挥发分燃尽度、固定炭燃尽度和煤燃尽度,这表明惰质组的燃烧性... 利用滴管炉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样进行了燃烧试验,利用灰示踪法对它们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显微组分组成样的燃烧特性不同,富惰质组样较为明显地显示出较低的挥发分燃尽度、固定炭燃尽度和煤燃尽度,这表明惰质组的燃烧性能比镜质组差。但由于矿物质影响的存在,使得一些煤中显微组分富集样的燃烧性质表现出随显微组分组成更为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燃烧 滴管炉 灰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旋流燃烧器掺混系数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伶玲 周强泰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95-99,共5页
以往作为衡量旋流燃烧器稳燃性能的指标通常有回流区的尺寸(长度和宽度)、回流量、煤粉浓度等参数,而对煤粉气流在炉内与回流区高温流体混合的早晚及混合强度未曾提及。该文提出了掺混系数这一新概念,用以衡量煤粉与高温回流烟气之间掺... 以往作为衡量旋流燃烧器稳燃性能的指标通常有回流区的尺寸(长度和宽度)、回流量、煤粉浓度等参数,而对煤粉气流在炉内与回流区高温流体混合的早晚及混合强度未曾提及。该文提出了掺混系数这一新概念,用以衡量煤粉与高温回流烟气之间掺混速度和掺混强度。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扩流锥稳燃器、花瓣稳燃器和普通旋流燃烧器及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并对其掺混系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给出了花瓣燃烧器和普通燃烧器在燃烧贫煤时55%负荷下的温度分布。研究得出掺混系数可以很好地反应回流区边界上的掺混程度,为旋流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旋流燃烧器 掺混系数 稳燃 花瓣稳燃器 花瓣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鹿鹏 赵长遂 +3 位作者 陈晓平 梁财 蒲文灏 范春雷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1-696,701,共7页
煤粉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是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管路固气比可达660 kg/m3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实验,考察不同的输送压力、输送差压、流化风量、充压风量、补充风量、煤粉含水率等条件对煤粉质量流... 煤粉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是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管路固气比可达660 kg/m3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实验,考察不同的输送压力、输送差压、流化风量、充压风量、补充风量、煤粉含水率等条件对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表观气速等输送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输送压力、较大的差压、合理的风量与含水率较低的煤粉更有利于实现高压超浓相的气力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煤粉 气力输送 高压 超浓相 固气比 表观气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汞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素丽 段钰锋 +2 位作者 杨立国 王运军 黄治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0,共4页
针对目前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状况,综述了燃煤电厂烟气中汞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常规污染物控制设备对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能力;探讨了活性炭、改性活性炭、飞灰、钙基吸附剂、矿物类吸附剂以及一些新型吸附剂对汞的脱除效... 针对目前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状况,综述了燃煤电厂烟气中汞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常规污染物控制设备对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能力;探讨了活性炭、改性活性炭、飞灰、钙基吸附剂、矿物类吸附剂以及一些新型吸附剂对汞的脱除效果。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依靠现有污染物控制设备、改良常见吸附剂特性和开发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将成为今后我国脱除烟气汞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脱除技术 吸附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