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预测及耐久性设计
1
作者 达波 卿家骏 +4 位作者 刘金文 陶韬 兰志强 韩宇栋 陈达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为有效提升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暴露区域以及附加防腐措施对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的影响,提出提升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设计建议。结果表明:相同海洋暴露区域下,随... 为有效提升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暴露区域以及附加防腐措施对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的影响,提出提升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设计建议。结果表明:相同海洋暴露区域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的增加,珊瑚骨料混凝土(CAC)和普通骨料混凝土(OAC)结构服役寿命均逐渐提升;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OAC结构的服役寿命明显高于CAC结构;海洋水下区下,对于常规保护层厚度为6 cm的CAC/OAC结构,即使混凝土强度等级达C50,其服役寿命仍较低,需要通过内掺、外涂等附加防腐措施,提升其结构耐久性;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和结构耐久性等因素,建议近海工程采用OAC结构。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上、保护层厚度大于14 cm、采用外涂高渗透环氧防护材料SP时,其水下区结构服役寿命可达100年;建议远海工程采用CAC结构,当混凝土强度大于C65、保护层厚度为10 cm时,同时采用内掺复合活性矿物掺合料CCP-4超早强功能材料(MA)与外涂博力康?SP105高渗透环境防护材料(SP)的联合防腐措施,可大幅提升工程结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混凝土结构 防腐措施 服役寿命 耐久性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富钙材料的碳化性能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琪 冯攀 +1 位作者 沈叙言 洪锦祥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9,167,共8页
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钢渣、硅酸三钙(C_(3)S)和电石渣3种富钙材料的固碳能力;分析了其碳化体系的pH值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测试了3种材料碳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钢渣、硅酸三钙(C_(3)S)和电石渣3种富钙材料的固碳能力;分析了其碳化体系的pH值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测试了3种材料碳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富钙材料的固碳能力与其化学组成,尤其是其可溶解钙有直接的关系,可溶解钙含量最高的电石渣具有最高的固碳能力;而碳化后的力学性能则取决于碳化产物的微观力学性能以及原材料与碳化产物的堆积形态,微观形貌粗糙的钢渣和C_(3)S更易与碳化产物紧密堆积,碳化后微观力学性能增强;但碳化产物难以填充在片状的电石渣空隙中,碳化后电石渣的微观力学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钙材料 固碳能力 物相分析 PH值 微观形貌 微观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姜国庆 孙伟 刘小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100,共8页
ECC选用磨细石英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10μm,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并利用矿山尾砂制备出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O-ECC.ECO-ECC同样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其极限拉应变值可达2%以上,薄... ECC选用磨细石英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10μm,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并利用矿山尾砂制备出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O-ECC.ECO-ECC同样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其极限拉应变值可达2%以上,薄板四点受弯时试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06mm,平均裂缝间距为1.43mm,主要性能指标优异.对ECO-ECC的原材料优选原则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介绍,制备的ECO-ECC可实现自流平.同时系统分析研究了ECO-ECC耐久性能.ECO-ECC其优越的性能使得其可用于混凝土板面层的维修、桥梁的连接板、框架结构的节点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尾砂 高延性 多缝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组分在保温材料中的极限体积分数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4
作者 陈春 钱春香 许燕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4-1307,共4页
利用概率理论分别建立分层模型和连续接触模型,用以计算含有有机保温组分的多元复合保温材料中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概率,并通过燃烧实验来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理论分析和燃烧实... 利用概率理论分别建立分层模型和连续接触模型,用以计算含有有机保温组分的多元复合保温材料中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概率,并通过燃烧实验来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理论分析和燃烧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于多元复合保温材料,其有机组分体积分数存在一个极限值,超过极限体积分数后,有机组分相互接触,在保温材料中形成贯穿性裂缝的概率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保温材料耐火性能明显下降;在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有机保温组分的极限体积分数数值与其颗粒形貌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保温组分 极限体积分数 分层模型 连续接触模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中Ca^(2+)对矿化微生物的碳酸酐酶产量、活性和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杰 陈燕强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通过测定矿化微生物的细菌生长曲线和单菌产酶量分析Ca^(2+)浓度对其的影响机理;基于酯酶法测定不同Ca^(2+)浓度下碳酸酐酶的活性,并利用FTIR测定官能团,分析二级结构变化和氢键变化,进而得到Ca^(2+)浓度对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热重分析不同Ca^(2+)浓度溶液中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并测定矿化产物晶形。试验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为2.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生长增殖最快,单菌产酶量最高,因此整体酶产量最高;碳酸酐酶活性在Ca^(2+)浓度为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但Ca^(2+)会破坏碳酸酐酶结构的有序性;当Ca^(2+)浓度为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最强,矿化3 d后Ca(OH)_(2)向CaCO_(3)的转化率达到82.67%,且得到的CaCO_(3)晶体形貌主要为球状或椭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产量 酶活性 诱导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服役环境下无砟轨道水泥基材料性能演变的研究综述
6
作者 张伟杰 盛广侠 +5 位作者 王兰心 王赟程 王立国 刘志勇 蒋金洋 张嘉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9-156,共18页
我国高铁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无砟轨道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役的环境也愈来愈复杂,如高频强震列车荷载与持续高温、骤冷骤热和高盐高湿等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无砟轨道的耐久性面临着严重挑战。本文从无砟轨道的应用背景和结构特... 我国高铁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无砟轨道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役的环境也愈来愈复杂,如高频强震列车荷载与持续高温、骤冷骤热和高盐高湿等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无砟轨道的耐久性面临着严重挑战。本文从无砟轨道的应用背景和结构特点出发,针对无砟轨道所服役的环境特点,着重对荷载、温度、氯盐和冻融单一作用以及温度-荷载、氯盐-荷载和冻融-荷载耦合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在以往的研究中,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单因素作用下无砟轨道的静力及动力传递特征、无砟轨道的层间位移和各力学参数的演变规律,无砟轨道力学性能的演变直接受到荷载应力水平与加载频率的影响。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无砟轨道的损伤特征及层间变形更为复杂,往往伴随材料软化、刚度退化和层间开裂等现象。本文旨在总结在复杂服役环境下无砟轨道水泥基材料性能演变规律与相应的材料微观结构演变机理,以期为无砟轨道材料设计、结构优化,以及其性能与耐久性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温度荷载 冻融 氯离子侵蚀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和纤维分散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丽辉 郭丽萍 +2 位作者 孙伟 张文潇 谌正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7-1040,共4页
为了研究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流变特性对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变仪和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对HDCC浆体的流变特性以及短切PVA纤维在HDC C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DC C浆体流变行为... 为了研究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流变特性对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变仪和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对HDCC浆体的流变特性以及短切PVA纤维在HDC C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DC C浆体流变行为符合赫切尔巴尔克模型,浆体流动后,应变梯度随应力增量按幂指数增长;当HDCC浆体塑性黏度为1.3~7.3 Pa·s时,即使短切PVA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5%~2.0%,纤维在HDCC 基体中的分散系数均大于0.92,实现了均匀分散.合理调整配比中粉煤灰、减水剂和功能性组分的掺量,可调控HDCC浆体塑性黏度并实现短切PVA纤维的均匀分散,为HDCC高延性的理论设计提供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流变特性 荧光显微分析技术 分散系数 聚乙烯醇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磷酸镁水泥复合材料的耐久性 被引量:38
8
作者 杨建明 钱春香 +2 位作者 荀勇 仲跃 阎晓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4,共5页
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试件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加速老化条件下其抗弯强度的变化;测试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拉伸断裂荷载和不同老化龄期MPC硬化体的pH值;观察分析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 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试件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加速老化条件下其抗弯强度的变化;测试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拉伸断裂荷载和不同老化龄期MPC硬化体的pH值;观察分析了玻璃纤维原丝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砂浆基体与涂胶玻璃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黏接力,两者复合可大幅度提高试件的抗弯强度;MPC基体对玻璃纤维无明显的腐蚀作用,可有效改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玻璃纤维织物 耐久性 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CaCO_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戎志丹 姜广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398,共6页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米CaCO3的最佳掺量为3%-5%.纳米SiO2的高反应活性促进了早期水泥水化的进程,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产生C-S-H凝胶,纳米CaCO3主要起到了填充增强和晶核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复合材料结构更为密实,孔隙率进一步降低,孔径得到细化,超高密度C-S-H凝胶大量生成,界面区得以强化,异常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宏观上体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CACO3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微结构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早期自收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云升 张国荣 李司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采用新型高精度全自动自收缩测量仪,研究了加入粗集料、不同水胶比(mw/mB=0.16,0.20,0.24)和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φf=0%,1%,2%,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performancecementitouscomposite,UHPCC)... 采用新型高精度全自动自收缩测量仪,研究了加入粗集料、不同水胶比(mw/mB=0.16,0.20,0.24)和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φf=0%,1%,2%,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performancecementitouscomposite,UHPCC)自加水起33h内自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C早期自收缩随龄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阶段特征,即初始快速发展阶段和后期缓慢发展阶段;UHPCC早期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加,当水胶比从0.24分别减小到0.20,0.16时,0~20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增加了34.09/6和63.8%;粗集料和钢纤维对UHPCC早期自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钢纤维体积分数从0%分别增至1%,2%和3%时,0~33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降低了23.9%,60.5%,86.5%;UHPCC在33h时的自收缩值与水胶比(≤0.24)、钢纤维体积分数(0%~3%)这两者的关系均近似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早期自收缩 水胶比 钢纤维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丽萍 陈波 +2 位作者 孙伟 谌正凯 张文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为了研究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河砂和金刚砂作骨料,添加聚乙烯醇(PVA)纤维,或PVA与微细镀铜钢混杂纤维,制备了4组HDCC,试验研究了HD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单轴拉伸性能、抗冲磨... 为了研究骨料类型及纤维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河砂和金刚砂作骨料,添加聚乙烯醇(PVA)纤维,或PVA与微细镀铜钢混杂纤维,制备了4组HDCC,试验研究了HD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单轴拉伸性能、抗冲磨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HDCC拉伸破坏后PVA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骨料对HDCC抗折强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对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磨性能影响不显著;微细钢纤维对HDCC抗折、抗压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磨性能的增强效果比较明显;在不同的HDCC体系中,微细钢纤维对延性影响的规律略有差异,以天然河砂为骨料时,掺加微细钢纤维会降低HDCC的延性,以金刚砂为骨料时,掺加微细钢纤维则会提高HDCC的延性;金刚砂提高了HDCC的抗拉强度,但显著降低了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纤维 延性 弯曲韧性 抗冲磨 金刚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有效扩散系数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国文 孙伟 +2 位作者 张云升 刘志勇 王彩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6-381,共6页
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区水泥颗粒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界面区孔隙率分布函数和界面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将水泥基复合材料视为骨料、基体、界面区以及其均匀化后的等效介质相四相复合球模型,采用n层球夹杂理论,逐尺度地预测了氯离子在水泥... 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区水泥颗粒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界面区孔隙率分布函数和界面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将水泥基复合材料视为骨料、基体、界面区以及其均匀化后的等效介质相四相复合球模型,采用n层球夹杂理论,逐尺度地预测了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预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n层球夹杂理论适合于预测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其中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由基体扩散系数、界面过渡区扩散系数、骨料以及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氯离子 扩散系数 界面过渡区 复合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相变过程的热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吕学文 考宏涛 李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利用膨胀石墨的层状结构及其高热导率制备了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采用层状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纯石蜡相变材料相比,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 利用膨胀石墨的层状结构及其高热导率制备了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采用层状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纯石蜡相变材料相比,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中加入膨胀石墨的强化传热性能效果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石蜡 相变材料 数值模拟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超细矿粉水泥基材料早龄期水化产物及孔结构特性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亚梅 余保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5-819,共5页
选用超细矿粉配制水泥基材料,比较了其与普通矿粉对水泥浆体的力学性能影响.分别通过XRD和MIP分析了硬化水泥浆体的水化产物、最可几孔径及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粒径明显偏小的超细矿粉具有较高的火山灰反应活性,1 d时水化产物中Ca(OH)... 选用超细矿粉配制水泥基材料,比较了其与普通矿粉对水泥浆体的力学性能影响.分别通过XRD和MIP分析了硬化水泥浆体的水化产物、最可几孔径及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粒径明显偏小的超细矿粉具有较高的火山灰反应活性,1 d时水化产物中Ca(OH)2的衍射峰明显低于纯水泥浆体和掺普通矿粉的水泥浆体,超细矿粉能显著促进水泥基材的早龄期水化.MIP分析发现,早龄期时掺超细矿粉的水泥浆体的最可几孔径和累积孔隙率均小于掺普通矿粉的水泥浆体和纯水泥浆体,表明超细矿粉在早龄期时就起到了细化浆体孔结构、提高密实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矿粉 普通矿粉 水泥基材料 孔结构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水硬性石灰材料的制备与耐久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云升 王晓辉 +1 位作者 肖建强 杨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以气硬性石灰、白水泥、活性微粉、添加剂、纤维等为主要原料,设计制备了水硬性石灰砂浆作为古建修补材料;探究了加速碳化对水硬性石灰砂浆力学强度发展的影响,并以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水硬性石灰砂浆... 以气硬性石灰、白水泥、活性微粉、添加剂、纤维等为主要原料,设计制备了水硬性石灰砂浆作为古建修补材料;探究了加速碳化对水硬性石灰砂浆力学强度发展的影响,并以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水硬性石灰砂浆在单一因素(冻融、硫酸盐)与多因素耦合(干湿循环-硫酸盐)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加速碳化能显著提高水硬性石灰砂浆的力学强度,传统石灰砂浆加速碳化3d的抗压强度是自然养护条件下的7.5倍;掺加质量分数为0.1%的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提高水硬性石灰砂浆的抗冻性,经历116次冻融循环后水硬性石灰砂浆未出现明显的冻融破坏;掺加质量分数为1%的铝制外加剂能明显改善水硬性石灰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硬性石灰 碳化性 抗冻性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含量对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凯 徐玲琳 +1 位作者 施惠生 高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对不同集料体积掺量及掺合料配制的水泥基材料在室温、Na_2SO_4溶液浓度为5和50 g/L时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压汞法、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和能谱扫描等方法得到相应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和集料含量对... 对不同集料体积掺量及掺合料配制的水泥基材料在室温、Na_2SO_4溶液浓度为5和50 g/L时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压汞法、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和能谱扫描等方法得到相应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和集料含量对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单掺石灰石粉造成的硬化浆体孔隙率增加,不利于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尽管大掺量矿粉使得体系孔隙率有所增加,但仍能有效改善浆体孔结构,使大于10 nm以上毛细孔明显减少,从而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抗硫酸钠侵蚀能力;纯硅酸盐水泥或单掺石灰石粉体系中,经Na_2SO_4溶液腐蚀后,试件的损伤程度随集料体积掺量增大而有所加剧.集料对矿粉试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微观分析表明,主要膨胀性产物石膏倾向于分布在临近集料区域,这也是导致含集料试件加剧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 矿物掺合料 硫酸钠 损伤破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引气剂对现代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杜志芹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4-618,共5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PVAF)、聚丙烯纤维(PPF)、玄武岩纤维(BF)和不同掺量引气剂对现代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的影响.通过抗渗试验和压汞试验(MIP)对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和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和不同掺量引气剂掺入后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的... 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PVAF)、聚丙烯纤维(PPF)、玄武岩纤维(BF)和不同掺量引气剂对现代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的影响.通过抗渗试验和压汞试验(MIP)对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和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和不同掺量引气剂掺入后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的改变,孔结构的改变影响了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实验结果表明:掺入PVAF可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而PPF和BF对水泥基材料的抗渗能力有负面效应;掺入适量引气剂后因孔结构的改善也会显著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渗性 聚乙烯醇纤维 聚丙烯纤维 玄武岩纤维 引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高延性水泥基材料复合梁的制备及弯曲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瑞 郭丽萍 +2 位作者 谌正凯 李天宇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7-383,共7页
研究了无配筋条件下超高性能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UHPFRCC)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复合梁试件的弯曲变形性能.通过纯剪切强度测试,比较了界面处理工艺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弯拉实验测试了复合梁试件在弯曲载荷下的变形性能... 研究了无配筋条件下超高性能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UHPFRCC)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复合梁试件的弯曲变形性能.通过纯剪切强度测试,比较了界面处理工艺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弯拉实验测试了复合梁试件在弯曲载荷下的变形性能,并与纯UHPFRCC梁的变形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界面处理工艺决定了界面粘结性能.最佳的界面处理方法能使界面粘结强度高于HDCC基体本身强度,界面过渡区基体致密,没有明显的微观缺陷.UHPFRCC-HDCC复合梁在弯拉荷载下,极限抗弯强度达到13.4 M Pa,跨中最大挠度为2.8mm.HDCC能通过自身的多缝开裂增加裂缝数目来改善变形能力.与UHPFRCC梁相比,UHPFRCC-HDCC复合梁弯曲时,塑形变形明显,并具有更大的弯曲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水泥基材料 超高性能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复合梁 弯曲挠度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春 钱春香 +1 位作者 陈惠苏 齐承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通过将水泥基复合材料分为若干薄层的方法,利用概率理论,建立了热流密度通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一维概率模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计算了以膨胀聚苯乙烯(EPS)颗粒为保温组分的水泥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并将其与根据传统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以... 通过将水泥基复合材料分为若干薄层的方法,利用概率理论,建立了热流密度通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一维概率模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计算了以膨胀聚苯乙烯(EPS)颗粒为保温组分的水泥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并将其与根据传统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以及实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根据所提出的一维概率模型计算的水泥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一维概率模型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氯离子传输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志勇 汤安琪 +1 位作者 王加佩 张云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083-15091,共9页
混凝土结构过早失效及日常维护等耐久性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氯离子传输是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和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结构工程实际服役过程中,水泥基复合材料很难达到饱和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 混凝土结构过早失效及日常维护等耐久性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氯离子传输是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和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结构工程实际服役过程中,水泥基复合材料很难达到饱和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非饱和状态下水泥基材料氯离子的传输性能。过去几十年里,有各种不同测试氯离子传输的实验方法,如自然扩散法、电迁移法、电阻法和压力渗透法等。虽然自然扩散法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操作繁琐,达到稳态扩散非常耗时。为了加速氯离子的迁移,研究者们提出了电加速实验、加压力渗透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氯离子传输实验外,也有一些新的实验方法被提出,如半电池法,根据元素示踪法测定氯离子分布。除了实验外,还可通过模型来模拟氯离子在非饱和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传输,依据模型主要有考虑氯离子扩散的Fick定律,考虑扩散和对流耦合的扩散-对流模型。此外,考虑湿度、干湿交替和水分子传输等影响因素,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建立了氯离子传输模型。本文综述了氯离子在非饱和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传输性能,包括氯离子的传输实验、氯离子非饱和传输模型和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非饱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传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水分含量,低于临界饱和度时由于没有水分连通孔隙导致氯离子无法传输;掺合料混凝土比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混凝土有更小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扩散-对流模型更适用于非饱和水泥基材料。展望未来,需要简单、准确的实验方法,考虑多方面因素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非饱和状态 氯离子 传输实验 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