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铜纳米针超疏水表面电化学构建技术及其油水分离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章雯 张爽 +1 位作者 张友法 余新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多孔材料表面构建了纳米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及油水测试方法研究了电流密度对表面微观形貌、组成成分、润湿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可促进Cu(OH)2纳米针绒毛状...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多孔材料表面构建了纳米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及油水测试方法研究了电流密度对表面微观形貌、组成成分、润湿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可促进Cu(OH)2纳米针绒毛状微米团簇的生成,形成微纳复合结构,使超浸润性和油水分离特性明显提高.当电流密度为6 m A/cm2时,泡沫铜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经改性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61°,滚动角为7.2°,油滴则在表面完全润湿铺展,油水分离效率高达98%.同时,此改性表面显示出良好的抗水冲击性和耐水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超疏水 超亲油 阳极氧化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拔高碳钢丝织构演变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雷 涂益友 +1 位作者 李凡 黄海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方法对高碳钢丝拉拔及再结晶过程织构的演变过程及织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钢丝应变量的增加,钢丝中除了典型的〈110〉丝织构外,还存在比较明显的〈112〉织构,并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110〉织构的强...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方法对高碳钢丝拉拔及再结晶过程织构的演变过程及织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钢丝应变量的增加,钢丝中除了典型的〈110〉丝织构外,还存在比较明显的〈112〉织构,并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110〉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加;同时,在ε=1.9时,钢丝表层〈110〉强度及所占比例大于中心部分,而〈112〉织构强度弱于中心部分;在经过600℃退火再结晶后钢丝中产生的再结晶织构与形变织构相同,仍然为〈110〉和〈112〉织构,并且随退火时间延长,织构强度不断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织构 再结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对TiC/Al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 薛烽 +2 位作者 杨才定 吴钱林 孙扬善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了细化TiC/Al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进一步提高TiC颗粒对基体的强化效果,在锻铝6A02基体中加入适量Mo元素,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Ti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得到的铸态和轧制态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拉伸和磨损实验.结果表明,TiC颗... 为了细化TiC/Al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进一步提高TiC颗粒对基体的强化效果,在锻铝6A02基体中加入适量Mo元素,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Ti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得到的铸态和轧制态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拉伸和磨损实验.结果表明,TiC颗粒可以作为异质形核核心起到细化基体组织的作用.TiC颗粒的引入提高了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同时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且随着载荷的增加,耐磨性能的提高越明显.当加入质量分数1.0%的Mo时,可改善基体对TiC颗粒的润湿性,细化TiC颗粒的尺寸(0.5μm),使TiC颗粒分布更为均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然而,过高的Mo含量将导致在组织中出现粗大的脆性Al5Mo相,同时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颗粒 MO AL基合金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材料β-FeSi_2机械合金化和热处理相变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鑫 黄海波 李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8-901,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法研制出了β-FeSi2热电材料.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等机械合金化参数以及热处理工艺对Fe-Si合金相变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Fe-Si合金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料比为80∶1、... 用机械合金化法研制出了β-FeSi2热电材料.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等机械合金化参数以及热处理工艺对Fe-Si合金相变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Fe-Si合金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料比为80∶1、球磨速度为450r/min的条件下,球磨5h后的粉体的组成相为α-Fe2Si5,β-FeSi2和ε-FeSi;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Fe-Si合金粉体的颗粒度变细,成分更加均匀,β-FeSi2的含量逐渐增多;增加球料比也能使Fe-Si合金粉体中的β-FeSi增多;经800℃热处理保温0.5h后可以获得单相β-Fe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 热电材料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二元合金三维枝晶生长相场法的并行研究
5
作者 朱昶胜 朱鸣芳 +2 位作者 李浩 王永贤 冯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在对Ni-Cu二元合金进行三维模拟时采用了目前最有效的微观组织数值模拟方法—相场法.但是随着空间维数的增多,计算规模小、计算时间长、计算效率低成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讨基于MPI并行算法求解Ni-Cu二元合金自由生长的三... 在对Ni-Cu二元合金进行三维模拟时采用了目前最有效的微观组织数值模拟方法—相场法.但是随着空间维数的增多,计算规模小、计算时间长、计算效率低成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讨基于MPI并行算法求解Ni-Cu二元合金自由生长的三维相场模型,分别采用MPI中点对点通信和组通信对串行程序进行并行设计,并对2种通信模式的加速比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对并行程序中计算域进行划分并比较并行效率.结果表明:MPI并行方法可以使计算规模扩大到1 000个×1 000个×500个网格;在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组通信的加速比相对串行程序最高可以达到15.45倍,要高于点对点通信的10.06倍最高加速比;无论计算规模大小,点对点通信均适用,组通信由于数据缓存区的限制,不适用于计算规模较大的情况;面向行划分方式的计算效率和安全性均高于面向块划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MPI 通信方式 划分模式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拔高碳钢丝及其再结晶织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小燕 黄海波 李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3-1326,共4页
为了研究高碳钢盘条拉拔及后续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分别对SWRH82B热轧盘条以,及不同应变量的钢丝拉拔态、再结晶态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原始盘条中晶粒呈等轴... 为了研究高碳钢盘条拉拔及后续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分别对SWRH82B热轧盘条以,及不同应变量的钢丝拉拔态、再结晶态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原始盘条中晶粒呈等轴状,片层无明显的择优取向,且盘条中晶粒取向比较分散,存在着很微弱的织构;冷拔态钢丝中的晶粒呈纤维状,片层基本沿拉拔方向排列,其主要织构为明显的〈110〉丝织构、{111}〈110〉和{001}〈110〉织构,且随着应变量增大,〈110〉丝织构的强度明显提高;钢丝经600℃退火6h完全再结晶后,晶粒呈等轴状,渗碳体球化,钢丝的再结晶织构类型仍为明显的〈110〉丝织构,与退火前相比,织构的强度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再结晶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4Nb-4Zr-0.3O合金时效组织调控及其力学性能
7
作者 齐欢 武祥为 +3 位作者 张涵雅 陈锋 王玉会 王春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单相区热锻以及冷轧等技术制备亚稳β型Ti-34Nb-4Zr-0.3O(质量分数/%)合金(TNZO),通过对冷轧态TNZO合金进行250℃和300℃的低温时效处理,揭示时效温度和时间对ω相析出行为与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单相区热锻以及冷轧等技术制备亚稳β型Ti-34Nb-4Zr-0.3O(质量分数/%)合金(TNZO),通过对冷轧态TNZO合金进行250℃和300℃的低温时效处理,揭示时效温度和时间对ω相析出行为与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时效使ω相呈纳米尺寸析出,导致合金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300℃时效时,ω相易发生粗化和团聚,使合金的伸长率快速下降和脆化。250℃短时时效可使少量ω相弥散析出,使合金具备高强度、低模量、超高弹性和良好塑性的优异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弹性钛合金和医用植入钛合金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Β钛合金 时效 Ω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m系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蓓蓓 孙扬善 +1 位作者 贾迪 薛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研究了Mg-(1%~3%)Sm(质量分数)合金在多种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光学金相分析(OM),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挤压工艺及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对Mg-Sm系合金显微组织... 研究了Mg-(1%~3%)Sm(质量分数)合金在多种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光学金相分析(OM),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挤压工艺及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对Mg-Sm系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合金的铸态组织由α-Mg基体和Mg41Sm5组成.合金经热挤压加工后,Mg41Sm5相沿挤压方向呈纤维或颗粒状分布.在420℃挤压时,试样内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致使挤压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得到大幅度改善.固溶以及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性能比铸态有较大提高;而采用挤压后的直接时效(T5)处理,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Sm可以考虑作为强化变形镁合金的添加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挤压 时效 脱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对流作用下溶质枝晶生长的CA-LBM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红蕾 孙东科 +2 位作者 潘诗琰 戴挺 朱鸣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应用一个二维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耦合模型,对合金等温凝固过程中溶质枝晶在强制对流作用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该耦合模型采用CA方法模拟枝晶生长,同时采用基... 应用一个二维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耦合模型,对合金等温凝固过程中溶质枝晶在强制对流作用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该耦合模型采用CA方法模拟枝晶生长,同时采用基于分子动理论的LBM模拟枝晶生长过程中的流场和浓度场.应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过冷度和成分等因素对Al-Cu合金在纯扩散和对流作用下单枝晶的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扩散条件下,模拟的枝晶稳态生长尖端速度、半径、Peclet数和过冷度的关系与Lipton-Glicksman-Kurz(LGK)模型的预测结果吻合良好.对流作用下枝晶的生长形貌呈现出了不对称性,枝晶的生长在上游方向得到促进,而在下游方向受到抑制.合金成分和初始过冷度等因素会对枝晶形貌和生长动力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枝晶生长 流场 浓度场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大形变冷轧Ti-35Nb-9Zr-6Mo-4Sn医用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世娟 王煜 +2 位作者 陈锋 余新泉 张友法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25,共6页
以新型医用钛合金Ti-35Nb-9Zr-6Mo-4Sn为对象,研究了该合金经固溶处理、85%冷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合金经固溶处理和85%冷变形后均由单-的β相构成。冷变形使合金强度显著上升,弹性模量降低,伸长率略... 以新型医用钛合金Ti-35Nb-9Zr-6Mo-4Sn为对象,研究了该合金经固溶处理、85%冷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合金经固溶处理和85%冷变形后均由单-的β相构成。冷变形使合金强度显著上升,弹性模量降低,伸长率略有下降。经650℃再结晶退火后,合金仍由单一的β相构成,晶粒显著细化。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缺陷减少,再结晶比例增高,合金的强度略有降低,弹性模量有所升高,塑性显著改善。形变率为85%的Ti-35Nb-9Zr-6Mo-4Sn合金经650℃退火30~60min后,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显著优于Ti-6A1—4V,综合力学性能优异,适合作为医用种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5Nb 9Zr-6Mo-4Sn合金 组织 再结晶 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构建超疏水性的化学改性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洁 余新泉 +1 位作者 张友法 周荃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系统研究了刻蚀-化学改性两步法中的蒸镀改性工艺对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提出了刻蚀与化学改性同时进行的一步浸泡法制备超疏水铝合金.结果表明,两步法蒸镀改性工艺中,硬脂酸端部的极性亲水羧基与铝合金表面羟基以共价键结合,... 系统研究了刻蚀-化学改性两步法中的蒸镀改性工艺对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提出了刻蚀与化学改性同时进行的一步浸泡法制备超疏水铝合金.结果表明,两步法蒸镀改性工艺中,硬脂酸端部的极性亲水羧基与铝合金表面羟基以共价键结合,从而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硬脂酸膜,使铝合金实现低表面能化,水滴在其表面处于Cassie状态,接触角为160°.一步法中,高能区域优先溶解形成的铝离子与肉豆蔻酸分子结合,形成外部具有疏水长烷烃链的羧酸盐,沉积在基片表面,同样使得铝合金表面具有低黏附和超疏水性.该工艺优化后对其他长链脂肪酸均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超疏水性 化学改性 长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Al系变形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蓓蓓 孙扬善 +1 位作者 万晓峰 薛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0-645,共6页
制备了成分基于Mg-(3-5)Zn-(1-3)Al的5种ZA系镁合金,并研究了合金在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在ZA系列的铸态镁合金中,将Zn含量(质量分数)固定在3%,提高Al含量,则第2相由致密的共晶相ε(Mg51Zn20)变成呈典型的离异共晶形貌的... 制备了成分基于Mg-(3-5)Zn-(1-3)Al的5种ZA系镁合金,并研究了合金在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在ZA系列的铸态镁合金中,将Zn含量(质量分数)固定在3%,提高Al含量,则第2相由致密的共晶相ε(Mg51Zn20)变成呈典型的离异共晶形貌的τ(Mg32(Al,Zn)49)相.在ZA31基础上增加Zn含量没有引起合金显微组织中组成相发生变化,但中间相ε的体积分数增加.在280℃温度下的热挤压过程中,合金发生了动态再结晶,组织显著细化,且铸态组织中出现的中间相大部分溶入α-Mg基体.ZA系合金铸锭热挤压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大幅度改善,其中合金ZA51具有最好的强度和塑性的匹配.结果表明ZA系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Al系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超疏水性的构建及耐腐蚀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艳萍 张友法 +1 位作者 余新泉 陈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5-920,共6页
为了改善传统镁合金表面较差的耐腐蚀性能,对镁合金表面依次进行硫酸刻蚀处理和电沉积处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其表面形貌、疏水性和耐腐蚀性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硫酸刻蚀-电沉积法... 为了改善传统镁合金表面较差的耐腐蚀性能,对镁合金表面依次进行硫酸刻蚀处理和电沉积处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其表面形貌、疏水性和耐腐蚀性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硫酸刻蚀-电沉积法在镁合金表面构建了一种微米-纳米多级复合结构,降低了表面能.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镁合金表面水滴静态接触角可达160°,显示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和低黏附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镁合金表面相比,硫酸刻蚀-电沉积法制备的镁合金表面的腐蚀电位提高了95 mV,对应的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均降低了1~2个数量级,表面腐蚀程度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镁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镁合金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VC颗粒弥散强化304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倪自飞 孙扬善 薛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为了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采用原位铸造法制备出VC颗粒弥散强化304不锈钢基材料,并研究了VC颗粒的加入对304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位VC颗粒在铸态组织中呈现2种形貌:沿晶界呈长条状分布的颗粒和在晶内均... 为了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采用原位铸造法制备出VC颗粒弥散强化304不锈钢基材料,并研究了VC颗粒的加入对304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位VC颗粒在铸态组织中呈现2种形貌:沿晶界呈长条状分布的颗粒和在晶内均匀分布的亚微米尺寸的等轴状颗粒.TEM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有纳米尺寸的VC颗粒析出.原位合成VC颗粒的加入,使304不锈钢的室温及高温强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塑性和冲击韧性.与母合金304不锈钢相比,采用原位合成工艺引入VC颗粒后,在温度为650℃、应力为100MPa的条件下,强化钢的抗蠕变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颗粒 弥散强化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壳聚糖多孔支架内交替浸渍沉积磷灰石层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志海 董寅生 林萍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在聚合物支架内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有望提高支架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本研究采用交替浸渍沉积法,以块状壳聚糖(Cs)三维多孔支架为沉积模板,在氯化钙溶液和磷酸氢二钠溶液中交替浸渍,沉积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应用XRD、FT-IR、SEM、孔... 在聚合物支架内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有望提高支架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本研究采用交替浸渍沉积法,以块状壳聚糖(Cs)三维多孔支架为沉积模板,在氯化钙溶液和磷酸氢二钠溶液中交替浸渍,沉积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应用XRD、FT-IR、SEM、孔隙率测试、焙烧法和压缩实验对沉积前后支架的组成、形貌、孔隙率、无机物沉积量以及压缩强度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支架上沉积物为低结晶度的碳酸羟基磷灰石,沿c轴择优生长,与天然骨中磷灰石类似.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磷灰石在支架孔壁上的沉积量呈梯度分布,外部沉积量多于内部,靠近支架表面孔隙部分堵塞,但内部仍保持连通的孔隙结构.经6次交替浸渍处理的支架,孔隙率为94.0%,羟基磷灰石沉积量达到总质量的13.5%,压缩强度则由0.055MPa提高到0.109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多孔支架 交替浸渍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化合物La(NO_3)_3对低温磷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峰 蒋建清 谈荣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在锌系低温磷化液中添加稀土化合物La(NO3)3可以加快磷化反应速度。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低温磷化过程Ф-t曲线,并通过SEM,EDX研究了La(NO3)3对磷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磷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2阶段主要是磷化液与... 在锌系低温磷化液中添加稀土化合物La(NO3)3可以加快磷化反应速度。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低温磷化过程Ф-t曲线,并通过SEM,EDX研究了La(NO3)3对磷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磷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2阶段主要是磷化液与基体腐蚀反应的阴极极化和去极化过程,第3阶段是晶粒的形核与长大。添加La(NO3)3对磷化第1阶段影响不大,但第2和第3阶段时间分别缩短了40%和34%。添加La(NO3)3促进磷化膜晶粒形核,形成的磷化膜晶粒更细小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锌系磷化 Ф-t曲线 生长 稀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Zn钎料Cu接头的界面反应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健 王常亮 薛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5-622,共8页
研究了时效对Sn-Zn-Bi-Nd/Cu接头的界面反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50℃下400h时效,反应扩散层中不仅原有的Cu5Zn8反应层厚度增加,在近Cu一侧还形成了Cu6Sn5反应层.此外,实验发现在Cu5Zn8反应层中易形成微裂纹,且裂纹长度... 研究了时效对Sn-Zn-Bi-Nd/Cu接头的界面反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50℃下400h时效,反应扩散层中不仅原有的Cu5Zn8反应层厚度增加,在近Cu一侧还形成了Cu6Sn5反应层.此外,实验发现在Cu5Zn8反应层中易形成微裂纹,且裂纹长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时Sn-Zn钎料接头的剪切强度低于Sn-Pb钎料接头的剪切强度,断裂形式为贯穿Cu5Zn8反应层的解理断裂.在80℃时效后,Sn-Zn钎料接头的剪切断口位于钎料区,断裂形式为延性断裂,当时效时间达到1 000h,接头的剪切强度与Sn-Pb钎料接头的剪切强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锡锌合金 扩散 接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下钒发生相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8
作者 王家佳 陈爱华 +2 位作者 李瑜璞 于金 吴三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8-1032,共5页
利用投影缀加波方法对金属钒加压至400GPa左右的结构相变过程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计算了相变中的热力学转变压力和失稳转变压力,并对相变前后的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钒在低压下为体心立方结构,随着压力增大转变为菱方结构,压... 利用投影缀加波方法对金属钒加压至400GPa左右的结构相变过程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计算了相变中的热力学转变压力和失稳转变压力,并对相变前后的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钒在低压下为体心立方结构,随着压力增大转变为菱方结构,压力继续增大最后又重新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热力学计算得到的BCC→rhu(α>109.47°)→rhl(α<109.47°)→BCC三次转变压力分别为27,104和310GPa.利用剪切弹性常数C44计算得到的2次失稳压力分别为52和255GPa.能带计算表明,在加压过程中高对称点Γ处靠近费米能级的能带由低压下的非电子占据态变为高压下的占据态,而费米能级以上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可见明显的s,p-d带间电子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致相变 第一性原理 相变压力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石墨烯吸附Au、Ag、Cu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1
19
作者 米传同 刘国平 +3 位作者 王家佳 郭新立 吴三械 于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0-1238,共9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投影缀加波方法研究了Au、Ag、Cu吸附在缺陷石墨烯单侧和双侧的体系,对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性、电荷转移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缺陷石墨烯吸附Au、Ag、Cu体系的吸附能比本征石墨烯增加2 eV以上,说明三种...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投影缀加波方法研究了Au、Ag、Cu吸附在缺陷石墨烯单侧和双侧的体系,对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性、电荷转移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缺陷石墨烯吸附Au、Ag、Cu体系的吸附能比本征石墨烯增加2 eV以上,说明三种金属原子更容易吸附在缺陷位置;吸附体系的电荷密度差分和电子结构的结果表明,Au、Ag、Cu与缺陷石墨烯之间均为化学吸附.计算吸附体系的磁性发现,单侧吸附时三种吸附体系均有磁性,磁矩大约为1μB;双侧吸附时,三种吸附体系磁矩大约为2μ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石墨烯 吸附能 磁性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RE系镁合金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心怡 薛烽 赵阔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651,共6页
通过铸造和挤压变形工艺,研究了AE(Mg-Al-RE)系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稀土和铝含量的变化对AE系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E系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相和沿晶界分布的Al4RE,Mg17Al12相组成.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Mg1... 通过铸造和挤压变形工艺,研究了AE(Mg-Al-RE)系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稀土和铝含量的变化对AE系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E系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相和沿晶界分布的Al4RE,Mg17Al12相组成.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Mg17Al12相逐渐消失,Al4RE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并逐渐沿晶界处形成连续网状结构.挤压实验结果显示:AE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形变加工性能,挤压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比铸态合金大幅度提高.稀土元素的加入对合金形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AE系稀土镁合金中增加Al含量,可以使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镁合金 稀土元素 AL 挤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