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颜六色:数字化景观环境色彩构成研究--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谭明 王一婧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4,共6页
色彩搭配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色彩构成是视觉感知的"第一来源"。借助数字技术,探讨科学的景观环境色彩调查、研究、设计及评价途径。运用数字化的色彩采集设备和计量模型,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从色... 色彩搭配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色彩构成是视觉感知的"第一来源"。借助数字技术,探讨科学的景观环境色彩调查、研究、设计及评价途径。运用数字化的色彩采集设备和计量模型,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从色彩空间规划、色彩序列组织和色彩界面设计3个层面,对景观色彩及其构成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通过色彩量化数据的比选和计算,实现环境造景要素色彩构成的优化配置,使景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客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环境 色彩构成 色彩量化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19年第S02期67-71,共5页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基于对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的系统把握,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整合数字景观技术平台,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继而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局限,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耦合教学法"创新实践,加强实证性知识体系集成融合,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教学 数字技术环境 耦合教学法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地表径流的科创园区“建筑-景观”协同改造设计研究——以苏州金枫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2 位作者 陈菲菲 韩笑 赵锴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建成环境径流系统科学组织与技术集成的研究视角,认为建筑表面与景观场地共同构成了建成环境地表系统,统筹建筑顶面、侧立面及景观下垫面的一体化径流系统设计是当代科创园区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并对改善...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建成环境径流系统科学组织与技术集成的研究视角,认为建筑表面与景观场地共同构成了建成环境地表系统,统筹建筑顶面、侧立面及景观下垫面的一体化径流系统设计是当代科创园区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并对改善局部地段生态环境、集约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小型科创园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全地表生态径流理念下“建筑-环境”协同改造的设计观念;以苏州金枫产业园改造设计为例,进行了包含建筑改造和园区景观更新的一体化地表生态径流协同设计。总结了地表生态径流设计方法在科创园区建筑及其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设计要点,探讨了后续研究的思路与方向,为充实当代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法与技术模式提供相关依据与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全地表径流 低影响开发 科创园区 协同设计 金枫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相生--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旸洋 成玉宁 李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40,共6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人机交互环节,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感性,符合风景园林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学科特征。东南大学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引入了参数化方法...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人机交互环节,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感性,符合风景园林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学科特征。东南大学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引入了参数化方法,自2012年起在本科四年级"景园规划设计III"课程中进行多年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方法。着重阐述了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特点与优势,从设计教学程序与要点两方面介绍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经验教学 规律教学 参数化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逻辑与模型--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解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袁旸洋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82,共6页
系统复杂性、设计多目标与要素动态性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运用数字技术手段,通过定量途径实现分析、评价与设计全过程数字调控。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系统复杂性与要素动态性特征,基于多层面、... 系统复杂性、设计多目标与要素动态性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运用数字技术手段,通过定量途径实现分析、评价与设计全过程数字调控。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系统复杂性与要素动态性特征,基于多层面、多目标的耦合,通过参数化的设计机制,实现风景园林环境生态与形态的协同设计,达到风景园林系统的整体优化。过程、逻辑与模型是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因素。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包括关联构建、模型建构和设计生成3个阶段,即针对设计问题形成设计逻辑,并据此构建参数化模型,通过调控模型中的参变量生成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参数化设计 设计过程 设计逻辑 设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环境中拟自然水景参数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成玉宁 袁旸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4,共5页
科学地调蓄水资源,实现地表水资源保护与景观营造的双赢,是景园规划设计重要的议题。参数化方法的引入使得拟自然水景的设计过程更加可控与精准,不仅可以满足山地水景观设计的多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减量化设计。针对山地环境,... 科学地调蓄水资源,实现地表水资源保护与景观营造的双赢,是景园规划设计重要的议题。参数化方法的引入使得拟自然水景的设计过程更加可控与精准,不仅可以满足山地水景观设计的多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减量化设计。针对山地环境,重点探讨了参数化机制与拟自然水景的模型构建,并以南京牛首山景区北部片区的工程实践为例,研讨参数化拟自然水景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环境 参数化 拟自然 水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到移情--基于体验的城市景观设计新观念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9-83,共5页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在思想框架上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然而其设计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以人本主义为视角,基于城市体验活动的内在特点,提出景观设计存在着从隐喻到移情的变化趋势,并解析了其思想背景、潜在意义与...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在思想框架上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然而其设计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以人本主义为视角,基于城市体验活动的内在特点,提出景观设计存在着从隐喻到移情的变化趋势,并解析了其思想背景、潜在意义与规律。尝试用一个新的视角"看景观",并对"隐喻—移情"的景观设计观念及作品进行了当代文化语境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观念 城市景观 体验 隐喻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系统的人流分布预测与匹配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婕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2)通过统计预测数据和离散度计算,对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度分析,探讨景观结构设计与游人时空分布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结合实践方案,将测算结果对应到方案设计图中,标识出匹配度较低的区域。形成从空间结构预测人流分布情况,到匹配度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调整与优化设计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结构 人流分布预测 结构解析 匹配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植被与土地的集约--论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旸洋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严重威胁着地下水水源地的安全。如何以科学、集约的方法对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同时整合城市的发展与景观环境营造是此类城市的共性课题。城市地... 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严重威胁着地下水水源地的安全。如何以科学、集约的方法对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同时整合城市的发展与景观环境营造是此类城市的共性课题。城市地下水集约化策略的实现需要从水、植物及土地出发,处理和统筹三者之间的关系、地上和地下的关系及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基于集约化的目标,以水生态环境的整治规划设计为平台,从水体保护、用地调整、景观生态优化3个层面综合协调,形成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敏型城市 地下水水源地 生态保护 集约目标 景园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景观--建筑合作模式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洁敏 成玉宁 丁文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共5页
当前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片区更新设计项目呈增长趋势。针对以往城市设计中景观与建筑专业间合作理念落后、合作途径不畅和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沧源片区城市设计项目,探讨在产业更新为主导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风... 当前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片区更新设计项目呈增长趋势。针对以往城市设计中景观与建筑专业间合作理念落后、合作途径不畅和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沧源片区城市设计项目,探讨在产业更新为主导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师与建筑师合作模式的创新。以项目所面临的实际挑战为前提,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合理发挥风景园林师在合作中的潜在主导作用,以风景园林师的身份引导工作方向以强化项目初衷,优化合作方式以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风景园林师 建筑师 城市开放空间 合作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景观水体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袁旸洋 朱辰昊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8期80-85,共6页
湖泊水体形态是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于湖泊景观水体形态的研究多囿于定性描述,本文引入了定量方法对城市湖泊景观的水体形态展开研究,采用基本几何、分形几何与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对水体形态进行描述,以28个公众认可度高的城市... 湖泊水体形态是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于湖泊景观水体形态的研究多囿于定性描述,本文引入了定量方法对城市湖泊景观的水体形态展开研究,采用基本几何、分形几何与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对水体形态进行描述,以28个公众认可度高的城市湖泊为案例,通过定量评价得到水体形态指标数值或区间,并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及关联,解析归纳了湖泊景观水体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体形态 定量评价 城市湖泊 几何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框架构建——基于数字景观技术的景观水文分析、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庆贺 成玉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82,共6页
景观水文概念的提出为风景园林涉水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交叉、整合和创新的窗口,旨在协同涉水学科、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等交叉领域,形成一套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与应用路径。基于现阶段景观水文相关研究进展,聚焦多尺度响应下的建成环... 景观水文概念的提出为风景园林涉水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交叉、整合和创新的窗口,旨在协同涉水学科、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等交叉领域,形成一套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与应用路径。基于现阶段景观水文相关研究进展,聚焦多尺度响应下的建成环境涉水景观要素空间属性及其水文响应,明确了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范畴,包括概念、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水文相关研究理论、方法与数字景观技术,从景观水文研究目标体系、设计流程、分析方法、评价体系、优化方法5个方面,构建了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框架,包括多目标集成的景观水文研究目标体系、全过程定量的景观水文规划设计循证流程、多平台耦合的景观水文分析方法、多准则综合的景观水文效益评价体系,以及多目标决策的景观水文优化设计方法。景观水文研究领域的拓展需要跨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也需要融入人居环境学科的设计方法和逻辑思维。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框架,旨在为景观水文相关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水文 数字景观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P8.5情景下流域景观水文与泥沙动态连通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天逸 成玉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58,共6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连通是风景园林学学科中景观水文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目前的景观水文连通研究多基于静态地表,而忽略地表演化过程,尤其是河底泥沙动态变化。在总结现有水文连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候预测模型、水动力地表景观...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连通是风景园林学学科中景观水文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目前的景观水文连通研究多基于静态地表,而忽略地表演化过程,尤其是河底泥沙动态变化。在总结现有水文连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候预测模型、水动力地表景观演变模型及景观连通指数研究方法,以英国赛文河凯尔苏斯流域为研究区,采用UKCP18气候模型预测RCP8.5情景下未来10年间(2021—2030年)日降雨量,运用凯撒二维水动力地表景观演变模型(CAESAR-Lisflood)模拟10年连续河流演化及淹没模式变化,基于景观连通指数评价流域景观水文的动态连通变化。结果表明:泥沙变化对淹没模式和水文连通性产生影响,未来10年间整体连接度(ⅡC)与可能连通性(PC)变低,雨季水文ⅡC与PC变化幅度较大,旱季平稳。凯尔苏斯流域洪泛区域比河道的沉积作用更明显,流域总沉积量是侵蚀量的4.6倍。泥沙输移作用使得淹没面积减少0.25km;、流域总水量减少40%,水文ⅡC与PC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文连通 泥沙变化 CAESAR-Lisflood模型 景观连通指数 RCP8.5情景 气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 被引量:43
14
作者 成玉宁 袁旸洋 成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2,共4页
倡导"减量化"风景园林设计并非鼓励简单地设计,也不是单纯地强调减少人为的干预,而是提倡在集约化的规划设计思维体系架构下,基于耦合原理,通过合理的人为干预,达成对景观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现科学化... 倡导"减量化"风景园林设计并非鼓励简单地设计,也不是单纯地强调减少人为的干预,而是提倡在集约化的规划设计思维体系架构下,基于耦合原理,通过合理的人为干预,达成对景观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现科学化及减量化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尺度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耦合法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还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基于耦合法的设计策略以"互适性"为核心,贯彻于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直至建造的风景园林营造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耦合 减量 因地制宜 互适性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与形态辨证 被引量:91
15
作者 成实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45,共5页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而后生态""园在城中";而公园城市则主张"先生态而后空间""城在园中",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其核心转变在于由"重形态"到"重生态",公园城市设计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与重组,生成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生态与形态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 公园城市 城市形态 城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袁旸洋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40,共5页
风景环境的道路选线不仅需要综合研究地形、植被、水体等多种因素,而且应满足生态、功能、工程量合理、审美等多项要求,是一项多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参数化方法的使用为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较之于传统的凭经验选线方... 风景环境的道路选线不仅需要综合研究地形、植被、水体等多种因素,而且应满足生态、功能、工程量合理、审美等多项要求,是一项多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参数化方法的使用为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较之于传统的凭经验选线方法更为科学、准确、高效、可操作性强。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的道路选线算法,构建了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模型,并以南京牛首山景区北部片区为例讨论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参数化 风景环境 道路选线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设计师的培养途径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设计教学,包括景园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类课程,不同于普通理工及文科类课程,往往具有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属性,课堂教学既要将设计的规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思维的规律,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激... 设计教学,包括景园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类课程,不同于普通理工及文科类课程,往往具有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属性,课堂教学既要将设计的规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思维的规律,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激活创造性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研学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批量培养合格的、具有实践工作能力的设计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优秀的高等院校更应当成为产生卓然超群的设计大师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类课程教学 设计思维 可能性与唯一性 路径与框架 形而下与形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爱无痕 大象无形——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丁香花园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成玉宁 成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丁香花园设计从人物、故事及场所的关联性着手,通过最大限度利用客观的存在,适当增加"节点"以进一步关联既有的景园空间要素,生成富有意味的空间环境。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实现景园设计的意象,经由观者参与完成对景园空间及意境... 丁香花园设计从人物、故事及场所的关联性着手,通过最大限度利用客观的存在,适当增加"节点"以进一步关联既有的景园空间要素,生成富有意味的空间环境。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实现景园设计的意象,经由观者参与完成对景园空间及意境的建构。在有限的景园空间中,通过极简的语汇,实现景园意象、景象与意境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场所 耦合 意象 景象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相意随 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自然营造
19
作者 陈烨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属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景观表现的支撑结构是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积累沉淀发展的景观意识,即景相意随的思想。这两者都是自然营造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园建筑 自然呈现 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规划的生态逻辑 被引量:8
20
作者 成玉宁 王雪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3,共5页
存量时代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探索既有生态系统优化与品质提升的策略与方法,“蓝绿”空间作为构成城乡生态环境的载体,理顺蓝绿系统协同机制、强化生态关联对提升蓝绿空间生态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剖析蓝绿空间的系统性及要素间的... 存量时代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探索既有生态系统优化与品质提升的策略与方法,“蓝绿”空间作为构成城乡生态环境的载体,理顺蓝绿系统协同机制、强化生态关联对提升蓝绿空间生态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剖析蓝绿空间的系统性及要素间的协同性,解析蓝绿两大生态系统的时空特征,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梳理蓝绿空间融合规划的逻辑,通过优化建成环境生态体系、重构高效的生态秩序与空间格局,探索存量时代城乡生态环境蓝绿空间融合规划途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蓝绿空间 生态系统 生态逻辑 数字孪生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