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本开新: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启迪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昭昊 陆挺 徐悦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1,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并介绍了东南大学汲取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理念,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想资源 文化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鬼、祖先的界限不明看家庭主义的弹性——基于江苏省无锡地区家庭祝飨仪式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胡伟 唐佳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10-118,158,共10页
海外汉学传统中,家庭主义在信仰层面通常体现为信仰对象上“神/鬼/祖先”的角色分类,然而关于三类间模糊地带的存在原因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受马克思启发,选取无锡地区对祖先的祝飨仪式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借助马克思... 海外汉学传统中,家庭主义在信仰层面通常体现为信仰对象上“神/鬼/祖先”的角色分类,然而关于三类间模糊地带的存在原因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受马克思启发,选取无锡地区对祖先的祝飨仪式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借助马克思关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理论展开分析,证明信仰层面的界限不明与现实层面的财产权利矛盾有关。研究发现,市场经济的冲击造成了个体、家庭、财产的脱离,家庭主义利用信仰层面的界限不明为手段,维系这三者的关系,从而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为自身做辩护;个体、家庭、财产的结合与脱离体现了家庭主义在现实中的内在矛盾,家庭主义在这种矛盾推动下具有弹性,在协调和不协调状态之间呈现动态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主义 神-鬼-祖先 市民社会 祝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TDC的低抖动延迟锁相环电路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金 张有志 +2 位作者 赵荣琦 李超 郑丽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2-458,共7页
本文采用双延迟线和防错锁控制结构,结合对电荷泵等关键模块版图对称性的匹配控制,设计了一种针对(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应用的宽动态锁定范围、低静态相位误差延迟锁相环(Delay-Locked Loop,DLL)电路.基于TSMC 0.35μm CMOS... 本文采用双延迟线和防错锁控制结构,结合对电荷泵等关键模块版图对称性的匹配控制,设计了一种针对(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应用的宽动态锁定范围、低静态相位误差延迟锁相环(Delay-Locked Loop,DLL)电路.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的仿真和流片验证.测试结果表明,DLL频率锁定范围为40MHz-200MHz;静态相位误差161ps@125MHz;在无噪声输入的理想时钟驱动下,200MHz频率点下的峰-峰值抖动最大为85.3ps,均方根抖动最大为9.44ps,可满足亚纳秒级时间分辨的TDC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锁相环 时间数字转换器 静态相位误差 宽动态范围 时钟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PD单光子阵列读出集成电路的红外测距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金 俞向荣 +2 位作者 史书芳 郑丽霞 孙伟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4,共6页
红外单光子探测因其超高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有效提升了弱光检测系统的性能水平。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提出了一种阵列型数字式红外读出电路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由OSC多相时钟构成的低段全局共享TDC和高段像素独享TDC... 红外单光子探测因其超高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有效提升了弱光检测系统的性能水平。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提出了一种阵列型数字式红外读出电路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由OSC多相时钟构成的低段全局共享TDC和高段像素独享TDC的两段式阵列结构,在170 MHz时钟频率下,实测获得了小于1 ns的时间分辨率和3μs的量程,并在1 k Hz的帧率下采用串行模式输出数据,经相关数据处理,最终实现测距轮廓成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出集成电路 接口 时间数字转换器 光子 雪崩光电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配控制的非线性补偿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金 聂卫东 +2 位作者 常昌远 渠宁 李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7-922,共6页
在一阶线性补偿基准非线性温度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准电路内部可控非线性失调电压实现高阶补偿的方法,即利用3路互偏结构代替传统基准电路中的2路自偏置结构,在宽温度范围内,理想状态下的基准温度系数相比一阶线性补偿明显降低... 在一阶线性补偿基准非线性温度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准电路内部可控非线性失调电压实现高阶补偿的方法,即利用3路互偏结构代替传统基准电路中的2路自偏置结构,在宽温度范围内,理想状态下的基准温度系数相比一阶线性补偿明显降低.与其他类型的分段高阶补偿相比,基于失配补偿的带隙基准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艺稳定性更好.基于CSMC 0.18μmCMOS工艺完成了该基准电路的MPW验证,在-20~120℃温度范围内,基准温度系数的测试结果最低为6.2×10-6/℃.基于理论与实测结果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电阻修调以及面积功耗折中方面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基准 失配误差 非线性补偿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锁存处理的低误码率编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金 江琦 +3 位作者 郑丽霞 孙东辰 宋科 孙伟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31-1837,共7页
对于时间信号量化后的数字编码处理,传统编码方法高频条件下存在高误码率导致数据量化精度退化的问题。该文从数据误码根源分析入手,建立起不同状态模式下包含锁存和延迟失配效应的误码解析分析模型,并在二进制和格雷码编码方法对比的... 对于时间信号量化后的数字编码处理,传统编码方法高频条件下存在高误码率导致数据量化精度退化的问题。该文从数据误码根源分析入手,建立起不同状态模式下包含锁存和延迟失配效应的误码解析分析模型,并在二进制和格雷码编码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低误码率的同频码编码设计方法。基于TSMC 0.35?m CMOS工艺,完成了采用同频码编码方法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电路及其版图设计,多项目晶元(MPW)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同频编码的误码率相比同等条件下传统编码方法的误码率明显降低,并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电路 时间数字转化器 误码率 数据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shbone总线接口的LDPC码编码器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刚 李冰 +1 位作者 刘勇 丁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4-1329,共6页
在传感器控制系统中,Wishbone是SOC的三大总线标准之一。文章采用可重构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Wishbone总线的LDPC码编码器,可以运用到传感网的无线通讯中。该设计采用RU算法,减小了编码复杂度,将电路设计成流水线形式,可以根据编码器工... 在传感器控制系统中,Wishbone是SOC的三大总线标准之一。文章采用可重构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Wishbone总线的LDPC码编码器,可以运用到传感网的无线通讯中。该设计采用RU算法,减小了编码复杂度,将电路设计成流水线形式,可以根据编码器工作状态自适应地响应总线上的信号。对码率为1/2,码长为255、510和1023的信息码,其编码器电路在Xilinx Virtex2P系列FPGA上进行了验证,频率分别达到158、1601、66 MHz,增大了系统的吞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HBONE总线 可重构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大摆率Class-AB OTA电路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金 龙寅 +1 位作者 马科 常昌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提高低功耗条件下运放电路的工作速度,基于Class-AB复合型差分对、非线性电流镜传输、交叉耦合对管正反馈3种结构的有机组合,提出了一种高速运算跨导放大电路(OTA)的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低功耗条件下,电路具有优异的摆率倍增性能,... 为提高低功耗条件下运放电路的工作速度,基于Class-AB复合型差分对、非线性电流镜传输、交叉耦合对管正反馈3种结构的有机组合,提出了一种高速运算跨导放大电路(OTA)的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低功耗条件下,电路具有优异的摆率倍增性能,同时电路小信号带宽与低频增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电路采用CSMC 0.5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并完成MPW流片.在5 V电源电压下测试得到的电路静态功耗仅为11.2μA,最大上升沿与下降沿摆率分别为10和2 V/μs,低频增益60 dB以上,单位增益带宽达到3 MHz.结果表明,新型Class-AB OTA电路比同类参考OTA电路具有更高的大信号瞬态响应品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算跨导放大器 Class-AB模式 非线性电流镜 正反馈交叉耦合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远程教育中师生交互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健 刘扬 《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4期61-63,共3页
本文阐述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提出了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师与学生的更高要求 ,剖析了网络远程教育中与之相适应的师生角色定位 ,探讨了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教师 ,学习主体———学生 ,及其在网络教学活动中通过非连续... 本文阐述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提出了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师与学生的更高要求 ,剖析了网络远程教育中与之相适应的师生角色定位 ,探讨了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教师 ,学习主体———学生 ,及其在网络教学活动中通过非连续通信建立起来的交互主体性关系。旨在通过探讨折射出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质 ,对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主体性 ,提高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远程教育 教学主体 学习主体 师生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维纳滤波的错误隐藏插值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丽霞 游韵 姚建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270-327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插值模型的帧内错误隐藏插值算法WIEC。算法采用最近的相邻点作为插值的参考点,同时对传统插值选点方法进行改进,将已恢复的像素点用作估值,使得算法可以较好的恢复图像中如边缘特征等一些重要信息。考虑到误差积累... 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插值模型的帧内错误隐藏插值算法WIEC。算法采用最近的相邻点作为插值的参考点,同时对传统插值选点方法进行改进,将已恢复的像素点用作估值,使得算法可以较好的恢复图像中如边缘特征等一些重要信息。考虑到误差积累和计算复杂度等问题,又提出了一种螺旋型插值顺序模式。该插值顺序模式不仅提高了插值精度,而且减小了最大插值误差。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错误隐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隐藏 维纳插值 视频压缩编码 H.264 螺旋型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1
作者 罗敏纳 孙蓓丽 +11 位作者 朱冰川 宋挺 蔡琨 吕学研 张咏 张玮 石浚哲 张虎军 刘妍 陆欣鑫 范亚文 张军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1483,I0001-I0005,共18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RDA分析表明,COD、NO~--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浮游植物 功能类群 环境因子 水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的藻类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军毅 孙蓓丽 +7 位作者 朱冰川 石浚哲 周克茹 吕学研 葛芹玉 张咏 陆祖宏 张虎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7-1625,共19页
藻类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应用藻类学,尤其是藻类调查和评估.然而,基于形态学的鉴定往往因为分类特征未出现或不典型、设备限制和人员经验欠缺等原因带来较大误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藻类... 藻类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应用藻类学,尤其是藻类调查和评估.然而,基于形态学的鉴定往往因为分类特征未出现或不典型、设备限制和人员经验欠缺等原因带来较大误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藻类鉴定的一个通用工具.由于藻类类群众多且差异很大,分子标记的选择成为藻类鉴定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蓝藻、硅藻、绿藻、甲藻、裸藻、隐藻、金藻、黄藻、红藻和褐藻等主要门类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应用进展,包括分子标记选择原则、常用标记和相应序列数据库,以及各个分子标记在不同类群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藻类分子鉴定源于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rDNA),发展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等.然而,当前藻类分子鉴定逐渐细化和完善,单一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保守蛋白编码基因等短序列分子标记已经很难满足藻类鉴定的需求,多标记组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同时,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转录组和宏基因组等提供了更多遗传进化信息,弥补了短序列分子标记在系统分类应用中的不足.对于藻类鉴定,单纯依赖分子标记或形态学都不足以保证鉴定的准确性,采用将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生理生化学等结合的多相学方法,才能准确地完成鉴定工作.此外,藻类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是未来分子鉴定的重要工作,快速鉴定方法也必将在未来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鉴定 分子标记 数据库 SSU LSU ITS COI R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护理用品(PCPs)的生态毒性和处理工艺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洪芹 江文静 +3 位作者 郭艳敏 杜阳 吕锡武 孙丽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个人护理用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其生产量和排放量也日渐增加,会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归纳整理了个人护理用品的分类,总结了其中代表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主要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个人护理用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其生产量和排放量也日渐增加,会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归纳整理了个人护理用品的分类,总结了其中代表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主要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对个人护理用品的去除效果,为今后对这类物质的生态毒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护理用品 分类 毒性效应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生物转盘不同填料的挂膜性能及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静娴 吕锡武 杨子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4,94,共6页
采用新型无能耗的跌水生物转盘,对比分析毛毡填料和海绵填料的挂膜性能,以期筛选出适其工程运行的填料。结果表明,与毛毡填料相比,海绵填料的生物转盘挂膜速度更快,硝化效果更好,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08%和79.24%;同时... 采用新型无能耗的跌水生物转盘,对比分析毛毡填料和海绵填料的挂膜性能,以期筛选出适其工程运行的填料。结果表明,与毛毡填料相比,海绵填料的生物转盘挂膜速度更快,硝化效果更好,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08%和79.24%;同时海绵填料生物转盘内的溶解氧含量比毛毡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合适的环境。挂膜成功后,海绵填料表明微生物的活性更强,其处理的各级转盘的比耗氧速率平均分别为4.51、4.03、3.58 mg/(g·h),硝化速率分别可以达到4.00、5.24、4.72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生物转盘 填料 挂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环境P2P模型下的合作式Web缓存系统研究
15
作者 周刚 周建国 郑丽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10-312,共3页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合作式W eb缓存系统(W ebR ing),包括一种基于连续哈希的W eb对象路由模式,保证了对任意W eb请求经过一次哈希计算且至多经过一次转发就可到达目标节点。同时,基于节点状态标记切割哈希空间的系统负载均衡算法大大提...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合作式W eb缓存系统(W ebR ing),包括一种基于连续哈希的W eb对象路由模式,保证了对任意W eb请求经过一次哈希计算且至多经过一次转发就可到达目标节点。同时,基于节点状态标记切割哈希空间的系统负载均衡算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解决了传统合作式缓存系统中多级转发和多重哈希计算造成的高时延和单点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合作缓存 代理 连续哈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高效厌氧反应器性能优化
16
作者 成昌艮 吕锡武 代洪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采用3组结构优化的厌氧装置(改进型填料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大深径比厌氧滤池(AF)、串联型大深径比厌氧滤池(AF))在常温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研究,掌握不同反应器的启动条件以及稳定运行时的处理效果。筛选适合不同地区条件... 采用3组结构优化的厌氧装置(改进型填料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大深径比厌氧滤池(AF)、串联型大深径比厌氧滤池(AF))在常温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研究,掌握不同反应器的启动条件以及稳定运行时的处理效果。筛选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高效厌氧反应器,推广厌氧处理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0~26℃时,3组厌氧反应器HRT均由4 d逐渐减少到1 d,COD容积负荷由0.09 kg/(m^3·d)提升到0.355 kg/(m^3·d),历时75 d均启动成功并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改进型HABR、大深径比AF及串联大深径比AF对生活污水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以上和85%左右以及80%左右,出水COD一般均达到一级A标准。在启动过程中,碱度均保持在350 mg/L左右,VFA低于500~1 000 mg/L,其他厌氧指标也均显示运行正常。3组厌氧反应器出水SS含量均较低,但是出水含有臭味,氨氮和TP未能得到有效去除,为了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可以将厌氧反应器与低能耗好氧工艺以及人工湿地组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HABR 大深径比AF 生活污水 常温 厌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 APD的日盲紫外单光子计数读出电路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吴金 郑丽霞 +4 位作者 王力 田江江 张伟东 何维捷 孙伟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8-1452,共5页
针对宽禁带半导体SiC APD紫外单光子探测器,本文提出了一种1×8线阵型单光子计数读出电路.根据光强条件并通过合适的时序控制,可选取固定门控或互补门控探测方式,实现宽动态范围紫外光子信号的探测计数.读出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 针对宽禁带半导体SiC APD紫外单光子探测器,本文提出了一种1×8线阵型单光子计数读出电路.根据光强条件并通过合适的时序控制,可选取固定门控或互补门控探测方式,实现宽动态范围紫外光子信号的探测计数.读出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制备,测试结果表明,读出电路具备单光子探测功能,性能与仿真分析预期结果吻合.最终,借助微动系统二维转台完成对日盲紫外单波长光子的探测与成像,实现对多个独立紫外光源的准确区分与目标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雪崩光电二极管 读出电路 互补门控 紫外单光子探测与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