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建院八周年暨艺术学科恢复办学二十周年致辞 |
樊和平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0 |
|
2
|
澳门文学的身份建构与时代发展——作家席地访谈录 |
杨晨昕
席地
|
《写作》
|
2025 |
0 |
|
3
|
论现代中国电影文学的“传奇”叙事 |
韩镇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从创作到制作:网络新媒体视域下文学生产方式转型 |
李灵灵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5
|
从“经典诗学”到“文化现场”:“审美权力”多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 |
李灵灵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艺术乡建与本土审美体系的张力及相处之道 |
季中扬
张娜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7
|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
邹晨曦
章锦河
马小宾
王静玮
陈思宇
|
《国家公园(中英文)》
|
2025 |
0 |
|
8
|
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
秦菊英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13
|
|
9
|
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 |
葛天勤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以空间为中心的文学史的生成——从《八道湾十一号》谈起 |
张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吕澂早年(1917—1931)艺术文献钩沉 |
陈能泳
|
《中国美术》
|
2025 |
0 |
|
12
|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关系 |
段丹丹
周萍
|
《校园心理》
|
2019 |
2
|
|
13
|
古代文学与文化溯源--评《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
贾蔚然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现代性的修辞和拜物教的逻辑——谈“中国现代文学”在美国如何成为一门学科 |
於璐(译)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0 |
|
15
|
走向时间与现实深处的伦理叙述--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中的“隐”与“微” |
赵浩
|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 |
韩益凤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17
|
变迁时代的生命历程、人生转折与心理嬗变——“知青”一代社会学家的口述史与集体叙事 |
胡洁
周晓虹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8
|
高校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研究 |
邓旭阳
谢雨锜
周萍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9
|
汪曾祺古典文气论的现代转换及美学特征 |
袁俊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二年中国侨生政策演变考析 |
陈非儿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