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晚期政治文明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福明 魏允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反映了时代要求和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了包括法制、监督、执政党建设、党政关系和体制改革等内容在内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理... 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反映了时代要求和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了包括法制、监督、执政党建设、党政关系和体制改革等内容在内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初步建构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文明 法制 监督 党政关系 执政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进程看其整体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良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0,共3页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构建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构建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总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进程 体性 思想发展 共产主义 民主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参与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福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公民参与 政治文明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政治文化思潮的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福明 朱菊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90,共8页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右倾化。在社会整体政治意识形态上,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被新民族主义思潮所取代;在政党价值规范结构上,保守与革新价值对立的二元格局转向于保守价值全面主导下的单极化格局;在普通民众...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右倾化。在社会整体政治意识形态上,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被新民族主义思潮所取代;在政党价值规范结构上,保守与革新价值对立的二元格局转向于保守价值全面主导下的单极化格局;在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上,政治理性认知与评价能力下降,整体政治意识趋向保守化。因此,可以说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的全面保守化时代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政治文化 保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系统中的不信任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良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不信任作为信任的孪生物,可以被视为针对互动过程中被信任方所出现的预期与回馈之间不一致的主观回应,而在本质上,不信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在历史渊源上,不信任源自于西方的"共和"传统和&... 不信任作为信任的孪生物,可以被视为针对互动过程中被信任方所出现的预期与回馈之间不一致的主观回应,而在本质上,不信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在历史渊源上,不信任源自于西方的"共和"传统和"性恶论"信条,因此,不信任是巩固民主制的必要工具和制衡动力,但这项重要功能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在面对现实的信任危机时,人们应当反思是否还是延续一味强调信任的思路。本文认为应当尝试从不信任的角度出发,建构起一种全新的有限信任机制,在树立必要信任的同时,也应强调合理的不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信任 不信任 有限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自我调适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57-161,共5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 ,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此 ,该文试图剖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心理健康标准 ,探索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克服心理障碍 ,追求心...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 ,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此 ,该文试图剖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心理健康标准 ,探索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克服心理障碍 ,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军集团与晚清政治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照明 刘大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7,共4页
湘军集团主导了晚清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晚清社会的变局观、洋务思潮、西学之引介以及早期维新思想。
关键词 湘军集团 晚清 政治思潮 变局观 洋务思潮 西学引介 早期维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传统背景下的共同体重建--兼论霍耐特承认政治学的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良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7,共5页
随着现代性的兴起和传统共同体的解体,如何摆脱个体自由与集体价值对立的两难困境,成为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对于上述困境,霍耐特出于左派政治的立场,通过重新挖掘传统共同体的内涵,借助其承认政治学,力图以主... 随着现代性的兴起和传统共同体的解体,如何摆脱个体自由与集体价值对立的两难困境,成为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对于上述困境,霍耐特出于左派政治的立场,通过重新挖掘传统共同体的内涵,借助其承认政治学,力图以主体间承认的视角在后传统背景下重建共同体,来化解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进而解决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悬而未决的争论。而霍耐特的承认政治之所以在今天能够得到人们如此大的反响,其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就在于重新反思启蒙现代性规划的母题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同时结合社会现实去实践人的解放构想,在后传统的解构时代毅然决然地提出有效的建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后传统共同体 承认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海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人与自然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基础性平台。本文通过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对人类文... "人与自然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基础性平台。本文通过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辩证法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友仁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41-43,共3页
当代任何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都重视程序。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对于程序正义原则的坚持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只有将公共政策制定中程序正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国情联系起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任何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都重视程序。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对于程序正义原则的坚持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只有将公共政策制定中程序正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国情联系起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创新,才能建构起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制定中程序正义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制定 程序正义 科学化 民主化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系化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志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7-30,共4页
所谓哲学的终结实际上是针对传统的以形上的真理为目标的体系化哲学。从内容上看,哲学终结于自身的发展;从现象上看,哲学终结于科学的发展;从研究主题上看,哲学终结于人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人的现实生活本身或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从认知... 所谓哲学的终结实际上是针对传统的以形上的真理为目标的体系化哲学。从内容上看,哲学终结于自身的发展;从现象上看,哲学终结于科学的发展;从研究主题上看,哲学终结于人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人的现实生活本身或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从认知上看,哲学终结于人们看破了哲学体系建构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 哲学体系 哲学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管理创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良铭 《理论月刊》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一种能力,即政府管理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造新的程序和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必备的素质。我国现阶段在政府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政府管理的创新,已成...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一种能力,即政府管理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造新的程序和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必备的素质。我国现阶段在政府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政府管理的创新,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政府管理 创新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政治哲学”——对施特劳斯的某种回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海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29,共5页
政治领域是一个追求"权力"的公共"意见"领域,其最终目的是"意见"的协调统一及基于此的社会行动;哲学则是追求"真理"的相对私域,它在解答政治领域内超验疑惑的同时,不断批判不符合真理的政治。... 政治领域是一个追求"权力"的公共"意见"领域,其最终目的是"意见"的协调统一及基于此的社会行动;哲学则是追求"真理"的相对私域,它在解答政治领域内超验疑惑的同时,不断批判不符合真理的政治。同时,哲学需要政治为其提供场域和支持,政治则需要哲学为其提供理性导引和德性保障。此即哲学与政治复杂张力结构关系的一体两面,而政治哲学的本质就是这一张力结构关系的理论表达。这也是对施特劳斯"政治哲学"范畴分析理路的某种程度上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哲学 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体政治行为层面上政治文化的三大作用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卓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78,共5页
政治文化在各类政治行为层面上都普遍发生作用 ,在个体行为层面上的主要作用力有三类 ,即内驱作用力、维持作用力和调适作用力。它们的作用是 :内化个体的政治行为表现 ,将个人行为反映到个人的心理深层 ,并对此不断地加以反馈和修整 ;... 政治文化在各类政治行为层面上都普遍发生作用 ,在个体行为层面上的主要作用力有三类 ,即内驱作用力、维持作用力和调适作用力。它们的作用是 :内化个体的政治行为表现 ,将个人行为反映到个人的心理深层 ,并对此不断地加以反馈和修整 ;维持个体参加政治活动的方向、强度和平衡性 ,使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为一个协调的对象 ;控制和调节个人在政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克服因此而引起的各种挫折 ,保持社会政治生活的集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驱作用力 维持作用力 调适作用力 政治文化 个体政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南京市燃气行业管理问题与出路
15
作者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13-115,123,共4页
这篇论文对南京市燃气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同时就燃气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及受种种约束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最后 。
关键词 燃气 行业管理 问题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劳斯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16
作者 毛连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2期31-33,共3页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对策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小青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1期92-93,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基本建设,经济活力的增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短期措施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基本建设,经济活力的增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短期措施和长远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影响 流动人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网络文化发展问题与管理思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友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S1期140-143,共4页
互联网展现给人们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便利,给这个世界制造了无限的机会,同时也向传统社会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前,如何认识互联网的属性,更好地发展网络文化,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将显得... 互联网展现给人们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便利,给这个世界制造了无限的机会,同时也向传统社会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前,如何认识互联网的属性,更好地发展网络文化,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化的特性以及网络文化发展与政府的管理方面作了粗浅的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文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S2期109-112,共4页
始于1960年代的政治发展理论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因而也就对发展中国政治实践的指导性意义不大,亨廷顿同大多数政治学家的理论构想不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发展见解,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发展理论。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目标包括政治一体化... 始于1960年代的政治发展理论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因而也就对发展中国政治实践的指导性意义不大,亨廷顿同大多数政治学家的理论构想不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发展见解,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发展理论。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目标包括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民主化、政治参与等内容。他坚持认为政治发展因时因地而异,特别注重政治发展的个性,关注政治发展的文化因素。他的这些理念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其他后发国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政治发展 政治一体化 政治民主 政治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儒家德治思想看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国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39-41,共3页
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宏扬是中华民族虽累经专制摧残却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借鉴现代民主、法治精神 。
关键词 德治思想 道德义务 道德评价 道德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