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高铁绿廊景观规划框架研究——以商合杭高铁安吉段为例
1
作者 戴一正 张晨阳 樊柏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高铁绿廊是遍布中国国土空间的重要景观载体,对高铁绿廊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将高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强化高铁线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修复、风景感知提升和绿色空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明确高铁绿廊概念、特征和价值的基础... 高铁绿廊是遍布中国国土空间的重要景观载体,对高铁绿廊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将高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强化高铁线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修复、风景感知提升和绿色空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明确高铁绿廊概念、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以“动态追溯-结构分析-格局优化”为研究主线,从景观动态变化、景观潜在问题、景观结构改善3个方面构建高铁绿廊景观规划框架;在景观类型用地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分析、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连通度分析和最小累积成本分析等量化方法,形成高铁绿廊景观规划的技术路径。以商合杭高铁安吉段实证研究为例,提出“以修复生态本底作为基础,规划线性景观作为提升”的整体规划方式,并延伸出“生态修复”“风景感知”和“产业配合”三者相结合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格局优化 高铁绿廊 景观规划框架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的谢公墩:事件型文化景观的流动性研究
2
作者 傅文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谢公墩是南京一处著名的文化景观,它在历史中发生了多次迁移,面貌十分复杂,现有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首先,通过历史分析展示了谢公墩作为一个以事件为核心的文化景观的重要历史意义;其次,揭示出南京有争议的5处谢公墩并通过辨析将视... 谢公墩是南京一处著名的文化景观,它在历史中发生了多次迁移,面貌十分复杂,现有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首先,通过历史分析展示了谢公墩作为一个以事件为核心的文化景观的重要历史意义;其次,揭示出南京有争议的5处谢公墩并通过辨析将视角聚焦于3处,包括冶城山谢公墩、半山园谢公墩和百步坡谢公墩,通过文献、绘画、舆图、照片等资料相互参照的方式揭示其形成机理和空间区位;再次,通过对历史上与谢公墩有关的诗词展开分析整理,展现出人们对谢公墩区位认知变化的大致过程,并通过历史事件的对应探讨其转变背后可能的内在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了3个谢公墩受城市建设影响而几近消失的现状。南京谢公墩的景观迁移反映出了事件型文化景观所具有的时空流动性,而其背后依托的往往是叙事的流动性,这种叙事的流动性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流动性对中国风景园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谢公墩 文化景观 景观迁移 流动性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住区户外空间准入标准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3
作者 杨靖 许嘉航 傅文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我国现有的控规指标对住区户外空间缺乏严格管控,忽视了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差别。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南京市17个高层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室外活动场地、开放绿地、水域等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并运用相关性分... 我国现有的控规指标对住区户外空间缺乏严格管控,忽视了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差别。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南京市17个高层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室外活动场地、开放绿地、水域等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起不同户外空间特征与居民活动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设定不同类型户外空间的准入标准提供依据,同时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区 户外空间 准入标准 优化策略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维护与重塑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志斌 张琦 陶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4-40,共7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文化遗产信息的演进、呈现与管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楠 张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3,共12页
数字人文作为当前将文化对象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的热点领域,可以为我国文化遗产信息管理体系提供新的路径与模式。当代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文化遗产信息记录的形式和观念发生变革,拓展数智赋能和基于遗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新形式。在... 数字人文作为当前将文化对象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的热点领域,可以为我国文化遗产信息管理体系提供新的路径与模式。当代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文化遗产信息记录的形式和观念发生变革,拓展数智赋能和基于遗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新形式。在结合多元主体、学科、界面及视觉的基础上,信息记录借助数字媒介形成并优化其内容的多维呈现方式,可创造虚实相生的遗产场景,推进文化遗产的可视化、情境化、交互化。数字技术可助力文化遗产信息的精准管理,针对多尺度多层级的信息管理的技术要求,形成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信息集成,进而探索文化遗产全链条精准管理的新思路,打造多方参与和动态交互的遗产信息管理体系与共享互馈模式,为文化遗产保护的迭代进阶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文化遗产 信息管理 数字媒介 多维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复原再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傅文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典范,实物虽不存,却留有大量文献和图像资料。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展开了独乐园的复原工作,然而由于考古资料的匮乏而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论断。通过论证宋人《画司马光独乐园图》的地图学价值... 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典范,实物虽不存,却留有大量文献和图像资料。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展开了独乐园的复原工作,然而由于考古资料的匮乏而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论断。通过论证宋人《画司马光独乐园图》的地图学价值,再借由隋唐洛阳城里坊遗址考古勘察成果分析再现了独乐园在尊贤坊中的整体空间格局,后经由绘画过程的还原,结合相关文本的考察,采用图式语言方法重新梳理了独乐园的空间结构,并分析了其轴线式结构、自然性空间和以“分水流觞”为代表的生活化理水3种独特的造园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独乐园 复原 图式语言 造园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