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改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周聪惠 胡樱 吴韵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面解析了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特征。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重构、开放式议题选取与设置、基于开放式议题的教学组织、设计课打通整合等方面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 研讨课 城市绿地系统 开放式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积系数法的乡村景观碳模型建构及测度研究——以直山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哲 袁福甜 +1 位作者 王立亚 周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双碳”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是当代风景园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乡村景观碳源碳汇量化解析与制图分析是其研究基础与技术途径,以面积系数法构建的乡村景观碳模型及其测度技术研究亟待开展。基于“三生空间”景观要素进行乡村... “双碳”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是当代风景园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乡村景观碳源碳汇量化解析与制图分析是其研究基础与技术途径,以面积系数法构建的乡村景观碳模型及其测度技术研究亟待开展。基于“三生空间”景观要素进行乡村碳源碳汇因子聚类,建立碳源碳汇清单并计算景观要素基础碳量,依托GIS平台关联对应面积、获取碳系数,建立乡村景观碳模型。以直山村为例,根据景观要素SHP图形数据库将碳模型进行制图表达,实现乡村景观要素的碳量集成与测度解析。相关研究为乡村景观要素碳源碳汇联立分析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发展的技术框架与测度方法,为乡村景观碳模型系统建构与纵深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面积系数法 碳模型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设计为核心 以问题为导向 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思路与计划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军 《风景园林》 2006年第5期66-68,共3页
从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性质和需求出发,在教学思想、教学构架、教学特色等方面阐述了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景观学)本科教育的理念与构想。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育 研究 教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地表径流的科创园区“建筑-景观”协同改造设计研究——以苏州金枫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2 位作者 陈菲菲 韩笑 赵锴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2,共5页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建成环境径流系统科学组织与技术集成的研究视角,认为建筑表面与景观场地共同构成了建成环境地表系统,统筹建筑顶面、侧立面及景观下垫面的一体化径流系统设计是当代科创园区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并对改善...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建成环境径流系统科学组织与技术集成的研究视角,认为建筑表面与景观场地共同构成了建成环境地表系统,统筹建筑顶面、侧立面及景观下垫面的一体化径流系统设计是当代科创园区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并对改善局部地段生态环境、集约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小型科创园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全地表生态径流理念下“建筑-环境”协同改造的设计观念;以苏州金枫产业园改造设计为例,进行了包含建筑改造和园区景观更新的一体化地表生态径流协同设计。总结了地表生态径流设计方法在科创园区建筑及其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设计要点,探讨了后续研究的思路与方向,为充实当代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法与技术模式提供相关依据与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全地表径流 低影响开发 科创园区 协同设计 金枫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系统的人流分布预测与匹配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婕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2)通过统计预测数据和离散度计算,对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度分析,探讨景观结构设计与游人时空分布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结合实践方案,将测算结果对应到方案设计图中,标识出匹配度较低的区域。形成从空间结构预测人流分布情况,到匹配度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调整与优化设计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结构 人流分布预测 结构解析 匹配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成玉宁 方煜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结构4个方面探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内涵及发展方向。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对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类型势必从过去以经验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科学知识与规律为主体。科学、艺术与技术3种类型知识的融合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础。学士、硕士与博士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层级属性,据此处理好专业知识体系中内涵与外延的结构关系是推动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结果/结论】面对风景园林专业乃至思维范式的革新,应按照专业知识生产与组构的特定规律,探索风景园林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 人才培养 知识体系 知识生产 知识类型 知识结构 知识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相意随 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自然营造
7
作者 陈烨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属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景观表现的支撑结构是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积累沉淀发展的景观意识,即景相意随的思想。这两者都是自然营造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园建筑 自然呈现 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公园景观建筑参数化选址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旸洋 成玉宁 李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8,共5页
山地环境的生态敏感性与空间特殊性使得景观建筑选址成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难点。运用参数化、定量化的数字景观技术,采用ArcGIS软件,通过构建景观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耦合关联,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参数化调控景观建筑选址,以提升山地... 山地环境的生态敏感性与空间特殊性使得景观建筑选址成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难点。运用参数化、定量化的数字景观技术,采用ArcGIS软件,通过构建景观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耦合关联,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参数化调控景观建筑选址,以提升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统筹实现景观环境保护与建筑功能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公园 景观建筑 耦合原理 参数化 建筑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景观--建筑合作模式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鲍洁敏 成玉宁 丁文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共5页
当前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片区更新设计项目呈增长趋势。针对以往城市设计中景观与建筑专业间合作理念落后、合作途径不畅和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沧源片区城市设计项目,探讨在产业更新为主导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风... 当前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片区更新设计项目呈增长趋势。针对以往城市设计中景观与建筑专业间合作理念落后、合作途径不畅和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沧源片区城市设计项目,探讨在产业更新为主导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师与建筑师合作模式的创新。以项目所面临的实际挑战为前提,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合理发挥风景园林师在合作中的潜在主导作用,以风景园林师的身份引导工作方向以强化项目初衷,优化合作方式以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风景园林师 建筑师 城市开放空间 合作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生态景观环境构建的逻辑与智慧
10
作者 成玉宁 曹逸伦 方煜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5,共6页
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由生态、形态、活态与文态四大子系统构成,是较之于纯自然更加复杂的巨系统,具有相对独特的运行逻辑。随着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变化和发展,现代人居生态景观环境学已逐渐发展为一门全方位、全尺度的学问,致力于构... 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由生态、形态、活态与文态四大子系统构成,是较之于纯自然更加复杂的巨系统,具有相对独特的运行逻辑。随着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变化和发展,现代人居生态景观环境学已逐渐发展为一门全方位、全尺度的学问,致力于构建高效、有机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基于此,探讨以形式与实证逻辑为基础、系统与辩证逻辑为核心、数理与范式逻辑为根本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构建逻辑,进而提出认知、操作和评价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构建智慧,以期为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生态景观环境 逻辑与智慧 数理与范式 协同与高效 系统与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景观途径探索——城市建成区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宁 王璞 张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7,共11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网络完整与公共活力提升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突破公园城市建设等同于绿地及非建设用地增量开发的常规思路,从综合性景观视角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的耦合系统,并将其作为公园...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网络完整与公共活力提升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突破公园城市建设等同于绿地及非建设用地增量开发的常规思路,从综合性景观视角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的耦合系统,并将其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全局性框架。在数字景观规划系列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应用ENVI、GTB、ArcGIS等模拟与分析软件,从结构、功能、需求三大层面对南京主城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综合性景观规划方法,旨在引导城市形态重塑与格局优化,实现公园城市高效集约发展,为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前提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耦合法 生态网络 公共空间 生态服务 公共活力 数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数据的居住区环境恢复性效益研究--以南京市典型居住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维维 彭冰聪 陈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生态网络及社区生活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活高占比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和调研筛选出南京典型居住区,基于压力人群的行为偏好筛选出典型空间,并通过问卷和生理测量探索...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生态网络及社区生活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活高占比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和调研筛选出南京典型居住区,基于压力人群的行为偏好筛选出典型空间,并通过问卷和生理测量探索典型空间的恢复性效益。结果表明:1)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关系:可休憩空间>可运动空间>可集散空间;2)绿视率与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呈弱相关;3)服务性、功能性设施都是积极要素;近景、远景植物在不同典型空间中具有不同恢复性影响;住宅建筑和亭子在可休憩空间是积极要素,而住宅建筑在可运动和可集散空间是消极要素;铺装材质的恢复性影响在不同空间中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 恢复性 压力 生理 眼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颜六色:数字化景观环境色彩构成研究--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谭明 王一婧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4,共6页
色彩搭配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色彩构成是视觉感知的"第一来源"。借助数字技术,探讨科学的景观环境色彩调查、研究、设计及评价途径。运用数字化的色彩采集设备和计量模型,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从色... 色彩搭配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色彩构成是视觉感知的"第一来源"。借助数字技术,探讨科学的景观环境色彩调查、研究、设计及评价途径。运用数字化的色彩采集设备和计量模型,以南京赏樱风光带色彩规划设计为例,从色彩空间规划、色彩序列组织和色彩界面设计3个层面,对景观色彩及其构成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通过色彩量化数据的比选和计算,实现环境造景要素色彩构成的优化配置,使景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客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环境 色彩构成 色彩量化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被引量:47
14
作者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理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景观技术 CITESPACE 运用策略 生态形态 公众需求 设计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角下基于分形量化模型的游憩绿地系统布局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1 位作者 王淳淳 沈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
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巨系统典型形态特征的前沿理论,采用分形理论衍生的聚集维量化模型和形态维量化模型对上海游憩绿地系统进行演化特征的时空分析,基于演化特征和相关规划提出游憩绿地系统布局分形耦合重构的优化方案:8中心5级分形的... 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巨系统典型形态特征的前沿理论,采用分形理论衍生的聚集维量化模型和形态维量化模型对上海游憩绿地系统进行演化特征的时空分析,基于演化特征和相关规划提出游憩绿地系统布局分形耦合重构的优化方案:8中心5级分形的结构布局优化和大尺度郊野公园的形态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测算出的演化特征结果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优化方案能进一步促成系统结构形态的分类分级演化、增强系统形态稳定性能、普遍提升服务水平并缩小空间差异,可被有效地用于城乡范畴下的游憩绿地系统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憩绿地 布局优化 量化模型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构建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旸洋 谈方琪 +1 位作者 樊柏青 成玉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能够实现信息的识别、集成与融合,提升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与高效化。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据的多源异构与空间融合是其特征,也是构建难...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能够实现信息的识别、集成与融合,提升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与高效化。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据的多源异构与空间融合是其特征,也是构建难点。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构建、数据融合”4个主要环节,阐述了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为例,开展了乡村景观全要素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实践。实现了乡村景观生态数据和形态数据的空间融合与动态可视,解决了以往数字化模型中乡村景观要素彼此游离、各类数据缺乏关联的问题。该模型不但能够支持乡村景观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可支撑规划、设计、建设、管控等各类场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数字孪生 数字化模型 多源异构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19年第S02期67-71,共5页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基于对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的系统把握,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整合数字景观技术平台,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继而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局限,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耦合教学法"创新实践,加强实证性知识体系集成融合,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教学 数字技术环境 耦合教学法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聪惠 张诗宁 +1 位作者 赵金 成玉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在存量发展时代,仅通过城市内部孤立的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已难以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为在规划中有效建立协同一体的城市蓝绿系统,最大化发挥蓝绿空间的协同效应和服务效能,在当前城市更新和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梳... 在存量发展时代,仅通过城市内部孤立的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已难以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为在规划中有效建立协同一体的城市蓝绿系统,最大化发挥蓝绿空间的协同效应和服务效能,在当前城市更新和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梳理城市蓝绿系统的要素构成、职能构成及结构构成,对规划中城市蓝绿系统的职能设定、用地获取、空间布局、实施管控等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展开辨析,并提出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蓝绿系统一体规划实践,讨论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策略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雨洪管控 一体规划 水系 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到移情--基于体验的城市景观设计新观念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9-83,共5页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在思想框架上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然而其设计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以人本主义为视角,基于城市体验活动的内在特点,提出景观设计存在着从隐喻到移情的变化趋势,并解析了其思想背景、潜在意义与...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在思想框架上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然而其设计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以人本主义为视角,基于城市体验活动的内在特点,提出景观设计存在着从隐喻到移情的变化趋势,并解析了其思想背景、潜在意义与规律。尝试用一个新的视角"看景观",并对"隐喻—移情"的景观设计观念及作品进行了当代文化语境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观念 城市景观 体验 隐喻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实施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解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1 位作者 周聪惠 项淑萍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80-84,共5页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规划编制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