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之道 和谐生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探索与实践:和而不同,至善至美——谈景观建筑创作的追求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顾宝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9期6-7,共2页
实用、坚固和美观是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对三者之间的权衡会各有侧重。景观建筑是不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唯以景观为标准的特殊类型建筑,因此,创作所考虑的问题以及三要素之间权重的确定会稍不同于一般建筑。
关键词 建筑学院 景观建筑 建筑创作 东南大学 生境 和谐 功能类型 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12期66-68,共3页
剖析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及教学框架内的价值与意义,研究记录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教学安排、课题设置、教学进阶及其相关方法。对以建筑设计为引导,面向中小尺度复合型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探索研究,... 剖析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及教学框架内的价值与意义,研究记录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教学安排、课题设置、教学进阶及其相关方法。对以建筑设计为引导,面向中小尺度复合型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并提供若干学生作业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筑设计初步 教学体系 创新能力 课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改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聪惠 胡樱 吴韵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 为适应当前专业实践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普及等时代特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本文结合近年来对风景园林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与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建设实践,首先从内容架构、知识串联、教学组织以及设计课联动4个方面解析了基于开放式议题集成知识模块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的特征。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重构、开放式议题选取与设置、基于开放式议题的教学组织、设计课打通整合等方面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 研讨课 城市绿地系统 开放式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设计为核心 以问题为导向 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思路与计划 被引量:21
4
作者 唐军 《风景园林》 2006年第5期66-68,共3页
从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性质和需求出发,在教学思想、教学构架、教学特色等方面阐述了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景观学)本科教育的理念与构想。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育 研究 教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谭瑛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7期80-81,共2页
全文针对景观以及景观学学科体系的构成进行全面的概括和科学的分类。从景观的构成要素入手,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发现景观构成的三要素以及三个空间尺度层次;以此推及景观学的学科体系构成,认为景观学是由艺术、生态、人文三大系统构成... 全文针对景观以及景观学学科体系的构成进行全面的概括和科学的分类。从景观的构成要素入手,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发现景观构成的三要素以及三个空间尺度层次;以此推及景观学的学科体系构成,认为景观学是由艺术、生态、人文三大系统构成,只有三位一体,才能和而相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现状分析,认为人文研究是整个学科体系的薄弱点,并提出推进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学 构成 三位一体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系统的人流分布预测与匹配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婕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 景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游人行为活动的开展以及空间使用效率密切相关。1)针对园路系统与节点系统2个结构要素,基于空间句法、ArcGIS核密度分析以及UNA 3种算法,分别从园路整合度、节点密度、时空选择度3个层面对游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2)通过统计预测数据和离散度计算,对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匹配度分析,探讨景观结构设计与游人时空分布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结合实践方案,将测算结果对应到方案设计图中,标识出匹配度较低的区域。形成从空间结构预测人流分布情况,到匹配度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设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调整与优化设计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结构 人流分布预测 结构解析 匹配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谭明 成玉宁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石头城遗址是南京市最具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风景名胜,所谓"虎踞龙盘"中的"虎踞"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石头城要塞和扼守长江水道的石头山(今清凉山)。石头城是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发端,而清凉山地区则是南京各类文化汇... 石头城遗址是南京市最具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风景名胜,所谓"虎踞龙盘"中的"虎踞"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石头城要塞和扼守长江水道的石头山(今清凉山)。石头城是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发端,而清凉山地区则是南京各类文化汇聚流变的见证。鉴于此,在当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彰显该地域历史遗存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共同探讨的命题。本文以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基于科学调研和文献求证,结合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深入研究了新建景观建筑的文脉、选址、功能和形态,通过景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实现了遗址公园和景区环境风貌的协调统一,使多元文化得以传承和再现,重塑了石头城遗址公园景观环境的场所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文精神 景观建筑 规划设计 石头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雱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9期32-35,共4页
今天,由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以下简称三维景观1)的"加盟",欧美景观学界的科研和教学呈现新的局面,以三维景观为技术基础的景观学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正步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技术 三维景观 景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成玉宁 方煜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结构4个方面探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内涵及发展方向。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对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类型势必从过去以经验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科学知识与规律为主体。科学、艺术与技术3种类型知识的融合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础。学士、硕士与博士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层级属性,据此处理好专业知识体系中内涵与外延的结构关系是推动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结果/结论】面对风景园林专业乃至思维范式的革新,应按照专业知识生产与组构的特定规律,探索风景园林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 人才培养 知识体系 知识生产 知识类型 知识结构 知识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相意随 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自然营造
10
作者 陈烨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 传统园林语境中,景园建筑是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大趋势。基于建构思想的营造观,其发展包含了技术与表现的双重内涵,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研究发现,传统建材的自然呈现在当代语境中有材料属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景观表现的支撑结构是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积累沉淀发展的景观意识,即景相意随的思想。这两者都是自然营造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园建筑 自然呈现 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构·同构·异构——城市景观建筑形式的环境性表达
11
作者 谭瑛 《建筑与文化》 2009年第11期78-79,共2页
环境性是城市景观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应当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适当的关联,完成形式表达。通常城市景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分为隐构、同构、异构三种类型。隐构通过隐藏自身体量的方法,将对原有环境状态的改变降到最小;同构将... 环境性是城市景观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应当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适当的关联,完成形式表达。通常城市景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分为隐构、同构、异构三种类型。隐构通过隐藏自身体量的方法,将对原有环境状态的改变降到最小;同构将景观建筑融入原有环境秩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异构指景观建筑通过自身对环境的超越来提升环境的景观品质,重塑整体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景观建筑 环境性 形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景观途径探索——城市建成区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方法
12
作者 徐宁 王璞 张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7,共11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网络完整与公共活力提升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突破公园城市建设等同于绿地及非建设用地增量开发的常规思路,从综合性景观视角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的耦合系统,并将其作为公园...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网络完整与公共活力提升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突破公园城市建设等同于绿地及非建设用地增量开发的常规思路,从综合性景观视角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的耦合系统,并将其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全局性框架。在数字景观规划系列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应用ENVI、GTB、ArcGIS等模拟与分析软件,从结构、功能、需求三大层面对南京主城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的综合性景观规划方法,旨在引导城市形态重塑与格局优化,实现公园城市高效集约发展,为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前提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耦合法 生态网络 公共空间 生态服务 公共活力 数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被引量:43
13
作者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理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景观技术 CITESPACE 运用策略 生态形态 公众需求 设计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角下基于分形量化模型的游憩绿地系统布局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1 位作者 王淳淳 沈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
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巨系统典型形态特征的前沿理论,采用分形理论衍生的聚集维量化模型和形态维量化模型对上海游憩绿地系统进行演化特征的时空分析,基于演化特征和相关规划提出游憩绿地系统布局分形耦合重构的优化方案:8中心5级分形的... 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巨系统典型形态特征的前沿理论,采用分形理论衍生的聚集维量化模型和形态维量化模型对上海游憩绿地系统进行演化特征的时空分析,基于演化特征和相关规划提出游憩绿地系统布局分形耦合重构的优化方案:8中心5级分形的结构布局优化和大尺度郊野公园的形态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测算出的演化特征结果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优化方案能进一步促成系统结构形态的分类分级演化、增强系统形态稳定性能、普遍提升服务水平并缩小空间差异,可被有效地用于城乡范畴下的游憩绿地系统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憩绿地 布局优化 量化模型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哲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19年第S02期67-71,共5页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基于对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的系统把握,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整合数字景观技术平台,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继而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局限,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耦合教学法"创新实践,加强实证性知识体系集成融合,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教学 数字技术环境 耦合教学法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聪惠 张诗宁 +1 位作者 赵金 成玉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在存量发展时代,仅通过城市内部孤立的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已难以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为在规划中有效建立协同一体的城市蓝绿系统,最大化发挥蓝绿空间的协同效应和服务效能,在当前城市更新和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梳... 在存量发展时代,仅通过城市内部孤立的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已难以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为在规划中有效建立协同一体的城市蓝绿系统,最大化发挥蓝绿空间的协同效应和服务效能,在当前城市更新和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梳理城市蓝绿系统的要素构成、职能构成及结构构成,对规划中城市蓝绿系统的职能设定、用地获取、空间布局、实施管控等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展开辨析,并提出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蓝绿系统一体规划实践,讨论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策略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雨洪管控 一体规划 水系 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实施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解读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云峰 李涛 +1 位作者 周聪惠 项淑萍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80-84,共5页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规划编制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份地花园与美国社区花园的体系比较 被引量:50
18
作者 钱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一方面纳入地方规划和国家法律以形成保障其发展的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同时与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和非营利组织密切协作以形成促进其发展的体制环境,是西欧份地花园长期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美国,没有官方支持... 一方面纳入地方规划和国家法律以形成保障其发展的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同时与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和非营利组织密切协作以形成促进其发展的体制环境,是西欧份地花园长期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美国,没有官方支持、组织松散的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争取土地的多样化渠道,以及在闲置土地再生、社区复兴自治等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参照。借鉴和比较西欧份地花园和美国社区花园体系体制内的稳定性与体制外的多样性,将其纳入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社区花园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实现其积极的社会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份地花园 社区花园 草根力量 稳定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的文化生态特征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南京狮子山—汉西门风貌区小桃园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冬辉 王吟彦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9期24-28,共5页
南京是一座六朝古都,遗韵犹在,格局尚存。外秦淮河和明城墙围合的老城是南京历史文脉的精髓所在。但由于多年的城市发展,局部的无序建设,外秦淮河及护城河水体污染严重,周边的山体同城市生活相隔离,"龙蟠虎踞"之势也日渐模糊。
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 景观设计 生态特征 狮子山 地域性 桃园 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中的活力脉动
20
作者 李哲 《中外建筑》 2025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新时期。建成环境景观场所的活力复兴与品质提升,带动了传统设计方法、管理机制、运维模式的系统变革,已成为推动专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口袋公园,指规模较... 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新时期。建成环境景观场所的活力复兴与品质提升,带动了传统设计方法、管理机制、运维模式的系统变革,已成为推动专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口袋公园,指规模较小、分布广泛、易于到达的城市小微开放空间。它们面积不大,却肩负了激活空间活力、重塑城市场景的重要使命,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息息相关。面对建成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消极空间,如何科学汇集专业认知与公众态度,进行聚类分析,进而集成实施“微创手术”,形成“减量建设”与“景观提质”协同增效的空间优化方式,逐渐成为“精细化运营”时代中最贴近生活的民生工程,成为口袋公园研究与实践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知 公众态度 运维模式 协同增效 聚类分析 空间优化 消极空间 开放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