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松玉 蔡国军 +2 位作者 张炜 周宏磊 邓永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4,共17页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原位测试新功能与新应用、水陆域超深原位测试技术、土工离心机技术、大型模型试验技术、智能勘察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智能评价技术以及岩土工程智能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分析表明,重大工程建设、低碳绿色理念、智能技术、极端环境催生了一批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智能化测试与评价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评价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 离心机模拟 模型试验 环境岩土 土工监测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强 杜延军 +2 位作者 胡黎明 詹良通 李江山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12,共30页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土固-液-气-生化物质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化,从而改变环境土宏观性能,这造成与环境土相关的工程和环境灾害频发,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环境土多相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土多尺度表征方法、环境土改性调控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应用范畴等,并指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研究要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 多相介质 相互作用 多尺度表征 改性调控 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3
作者 刘松玉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共25页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技术;综述了土工离心技术应用于土体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2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介绍了固废填埋场多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模型理论,总结了固废生化反应-骨架变形-水气运移-溶质迁移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填埋场污防污屏障服役寿命的定量评价方法。3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介绍了废弃电石渣和木质素加固过湿土、粉土路基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固化污泥和淤泥技术的研究现状。4工业污染地基处理技术。总结了工业污染场地主要修复技术;介绍了固化污染土稳定技术、新型固化剂和稳定剂的研发进展;总结了常见竖向隔离墙技术,介绍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长期防渗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曝气法处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原位测试技术 填埋场 工业废弃物 固化稳定化 竖向隔离墙 曝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相黏土电阻率与岩土特性参数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蔡国军 张涛 +2 位作者 刘松玉 邓永锋 邹海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0-1477,共8页
土的电阻率是表征土体导电性的基本参数,也是土体固有物性的综合指标之一。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是一种可原位测试土体电阻率的新型测试技术。首先介绍了江苏海相黏土和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采用电阻率静力触探在江苏海相黏土场地进行了原... 土的电阻率是表征土体导电性的基本参数,也是土体固有物性的综合指标之一。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是一种可原位测试土体电阻率的新型测试技术。首先介绍了江苏海相黏土和电阻率静力触探技术,采用电阻率静力触探在江苏海相黏土场地进行了原位测试,得到土的原位电阻率测试值,结合室内基本土工试验,分析了该海相黏土电阻率与基本土性指标和力学特性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液含盐量、黏粒含量和塑性指数是电阻率的主控因素。电阻率随孔隙液含盐量、黏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两者与电阻率均呈现较好的指数相关性,孔隙液含盐量大于6 g/L或黏粒含量大于60%时,电阻率趋于定值;江苏海相黏土电阻率随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减小;其他岩土特性指标对电阻率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与电阻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黏土 电阻率 孔压静力触探 岩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薛强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固废填埋场 污染场地 污染防控 生态修复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统计方法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继周 缪林昌 刘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495-499,共5页
通过诠释土性参数不确定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着手分析、对比了各种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优越性,随后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整理,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土性参数变异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试验室指标参数、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通过诠释土性参数不确定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着手分析、对比了各种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优越性,随后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整理,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土性参数变异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试验室指标参数、变形参数、强度参数、固结参数以及原位测试中的静力触探测试值、十字板剪切强度和标准贯入击数。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和三σ法都是基于随机变量理论,无论如何改进也无法克服模型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基于随机场理论的方法用更加优越的模型建模土层剖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原位测试手段的日渐成熟,这一方法必将取代传统方法;图形三σ法集理论先进性和适用性于一体,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参数变异性的总结显示,试验室指标参数变异性普遍较小、固结参数较大、变形和强度参数以及原位测试各指标位于其中,具体结果还对实际工程中参数的选取、优化以及部分重要工程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可靠性设计 统计方法 参数变异性 贝叶斯理论 数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漫滩折线形超深地连墙成槽施工的地层扰动研究
7
作者 肖宇 童立元 +2 位作者 刘文源 闫鑫 仇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为探究折线形地连墙成槽施工对槽壁周围土体的扰动机理,开展了成槽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阴角、阳角处两侧土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变形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施工条件包括超载位置、加固强度、泥浆重度,以及槽段形状包括槽... 为探究折线形地连墙成槽施工对槽壁周围土体的扰动机理,开展了成槽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阴角、阳角处两侧土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变形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施工条件包括超载位置、加固强度、泥浆重度,以及槽段形状包括槽段角度、长度,对两侧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阴角处的水平土拱效应使得其槽壁应力在竖向分布上较阳角处更有利,且在槽段厚度方向上的扰动范围更小,只在槽段长度方向上扰动范围略大;在相同施工条件和槽段形状条件下,阴角处变形均小于阳角处;地面超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对槽壁侧移的影响仅限地表以下20 m范围以内;当槽段角度大于195°时,折线形槽段与直线形槽段的变形差异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形 地连墙成槽 地层扰动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明粘土作为垃圾填埋场隔离层的环境岩土工程评价(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延军 刘松玉 林重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5-1221,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并应用现有的计算软件,反算出在文中所述的试验条件下,两种重金属离子(Cd2+,Pb2+)在有明粘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在此基础之上,对假定的垃圾填埋场于其下卧含水层的水质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 有明粘土 隔离层 填埋场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9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性评价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超哲 刘松玉 +3 位作者 王厚宇 鲁泰山 孙彦晓 刘宜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9,共8页
针对湿陷性黄土存在的现场取土成本高、扰动大等问题,结合黄土的湿陷特性与电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系数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含水量、密度和上覆荷载对黄土压缩量和湿陷系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黄土湿... 针对湿陷性黄土存在的现场取土成本高、扰动大等问题,结合黄土的湿陷特性与电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系数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含水量、密度和上覆荷载对黄土压缩量和湿陷系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黄土湿陷系数、电阻率与物理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湿陷系数随含水量和密度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减小,随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室内电阻率测试验证了Keller电阻率模型对湿陷性黄土同样具有适用性,且电阻率与含水量、密度呈幂函数关系。通过消去含水量参数,可直接建立黄土湿陷系数与电阻率的关系,实现了基于电学指标的黄土湿陷系数现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电阻率 湿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频电法的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熠坤 储亚 +3 位作者 蔡国军 闫超 刘松玉 韩爱民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膨胀土原位膨胀性能受自身含水特性和结构特性等天然状态影响显著,高效精准地判别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是工程界的重点难题。针对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问题,采用室内人工配置膨胀土和天然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低频电法测试及膨胀率试... 膨胀土原位膨胀性能受自身含水特性和结构特性等天然状态影响显著,高效精准地判别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是工程界的重点难题。针对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问题,采用室内人工配置膨胀土和天然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低频电法测试及膨胀率试验研究,建立基于低频电法指标的膨胀土无荷膨胀率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荷膨胀率在定干密度情况下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膨胀土膨胀率受初始状态含水率以及孔隙结构特性影响显著,且最终膨胀率与土颗粒矿物吸水性相关。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电阻率指标。电阻率指标具有对土体含水情况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对膨胀土矿物颗粒吸水能力的表征性表明,电阻率指标可有效评价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电阻率、干密度和含水率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了归一化水电综合指标Q的原位膨胀土无荷膨胀率评价模型。结合已有试验数据验证,所提出的原位膨胀土膨胀率电学评价模型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可较好地评价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膨胀土 膨胀特性 低频电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副产品木质素的岩土工程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军海 接道波 +1 位作者 张涛 蔡国军 《路基工程》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生物能源副产品木质素是一种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廉的新型高效土体固化剂,适用于地基土加固和增强土体抗侵蚀性,目前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研究并得到实际应用,且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实例。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对木质素加固土体... 生物能源副产品木质素是一种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廉的新型高效土体固化剂,适用于地基土加固和增强土体抗侵蚀性,目前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研究并得到实际应用,且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实例。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对木质素加固土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典型室内试验结果。同时论述了木质素加固土体的抗侵蚀特性,归纳了相关木质素加固土体抗侵蚀特性的室内试验方法。针对目前国内已有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能源副产品木质素在加固路基土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副产品 木质素 无侧限抗压强度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明海酸处理剂的使用对潮间带底泥环境岩土工程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杜延军 刘松玉 林重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459-464,共6页
位于日本九州半封闭的有明海素来以高产量的贝壳类海产品而闻名。然而近年来这些海产品的数量急剧下降,有的物种甚至已经灭绝。其原因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认识。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养殖海苔时所大量使用的酸处理剂极有可能造成潮区底泥... 位于日本九州半封闭的有明海素来以高产量的贝壳类海产品而闻名。然而近年来这些海产品的数量急剧下降,有的物种甚至已经灭绝。其原因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认识。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养殖海苔时所大量使用的酸处理剂极有可能造成潮区底泥的环境岩土工程特性发生恶化,从而导致生活在底泥中的贝壳类生物大量死亡。据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土柱试验,以测试酸处理剂对底泥的pH、硫化物含量、盐分浓度以及液限含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酸处理剂不仅导致底泥的pH值降低、盐分浓度降低,还导致硫化物含量的显著增高,甚至高于贝壳类生物的生命界限值。最后从磷元素在海相底泥中存在的动态形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底泥的环境岩土工程特性显著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明海 酸处理剂 硫化物 盐分浓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国际岩土分类研讨会(ISC'3)在台湾召开
14
作者 蔡国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4-684,共1页
由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原位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TC.16)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岩土分类研讨会ISC’3(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te Characterization)于2008年4月l~4日在台湾省台北市召开,本届会议由台湾... 由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原位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TC.16)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岩土分类研讨会ISC’3(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te Characterization)于2008年4月l~4日在台湾省台北市召开,本届会议由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东南亚大地工程学会和台湾大地工程学会承办。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46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分类 台湾省 国际 技术专业委员会 工程学会 原位测试 岩土工程 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废物处置的岩土工程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松 孙光初 方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A11期115-120,共6页
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卫生填埋法的特点和工程要求,从岩土工程观点出发,论述了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处置工程设计、施工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场址选择、废物的工程性质、衬垫层研究。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卫生填埋 粘土衬垫 岩土工程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工业废渣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接道波 李军海 +1 位作者 张涛 蔡国军 《路基工程》 2015年第3期13-16,34,共5页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明确不同类型工业废渣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电石渣、木质素和粒化高炉矿渣,在岩土工程的应用现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三种工业废渣在岩土工程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三种工业废渣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明确不同类型工业废渣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电石渣、木质素和粒化高炉矿渣,在岩土工程的应用现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三种工业废渣在岩土工程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三种工业废渣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电石渣 木质素 粒化高炉矿渣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igt与Reuss模型的岩土二元介质破损规律
17
作者 杨瑞敏 丁建文 +1 位作者 章振宁 吴伟东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在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非均质岩土材料被抽象为由胶结元和摩擦元组成的二元介质。本文基于Voigt和Reuss模型推导出满足变形协调和应力连续条件的岩土破损力学本构方程,通过算例分析三轴复杂应力状态下岩土二元介质的破损规律、荷载及... 在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非均质岩土材料被抽象为由胶结元和摩擦元组成的二元介质。本文基于Voigt和Reuss模型推导出满足变形协调和应力连续条件的岩土破损力学本构方程,通过算例分析三轴复杂应力状态下岩土二元介质的破损规律、荷载及变形的分担情况。结果表明:岩土二元介质的破损行为与胶结元、摩擦元的物理力学特性、围压和应力水平等有关,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胶结元在抵抗轴向压力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在抵抗轴向变形中发挥的作用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胶结元在抵抗轴向压力和剪切力中发挥的作用均逐渐减小,而在抵抗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中发挥的作用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igt模型 Ruess模型 二元介质 破损本构方程 破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岩土路堑边坡失稳防护
18
作者 林梅 余昌运 +1 位作者 钱春杰 石名磊 《山西建筑》 2019年第4期54-57,共4页
膨胀岩土的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等内在因素和包括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动和开挖卸荷应力释放等的外在因素共同诱发了膨胀岩土路堑边坡的稳定问题,其破坏类型包括湿化性失稳—表层溜塌滑移与风化性失稳—局部坍塌滑动的两大形式,因... 膨胀岩土的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等内在因素和包括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动和开挖卸荷应力释放等的外在因素共同诱发了膨胀岩土路堑边坡的稳定问题,其破坏类型包括湿化性失稳—表层溜塌滑移与风化性失稳—局部坍塌滑动的两大形式,因此,膨胀岩土暴露坡面的防护对策需要合理配置坡面防护技术、坡面稳定构造以及截排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岩 路堑边坡 失稳机理 防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轻质土路基填筑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松玉 王正成 +4 位作者 吴恺 杜广印 汪建斌 陈加富 江舜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9-2029,共11页
碱渣是氨碱法制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大量堆积往往导致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为实现碱渣的再利用,提出了利用碱渣废弃物制备碱渣轻质土(A-LS)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试验分析... 碱渣是氨碱法制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大量堆积往往导致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为实现碱渣的再利用,提出了利用碱渣废弃物制备碱渣轻质土(A-LS)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试验分析,得出了A-LS的材料配比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CBR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对A-LS的力学特性、耐久性和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S的抗压强度、割线模量、抗剪强度和CBR均随着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亦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增大。A-LS抵抗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将A-LS应用于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X204桥头,现场试验表明A-LS的抗压强度、CBR、回弹模量和弯沉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A-LS可大量消纳碱渣废弃物,节约70%的水泥,减小碳排放,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密度和强度可调节、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碱渣轻质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 路基填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复合桩(MCP)原理与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松玉 王亮 +4 位作者 刘宜昭 杜广印 蔡光华 孙鹤 单彦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9-1367,共9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MgO碳化固化软弱土技术的碳化复合桩(MCP),通过透气管桩向MgO搅拌桩注入CO_(2)气体进行碳化形成新型复合桩。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对碳化过程和碳化后的温度、物理、力学等特性的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粉土和淤泥质土中... 介绍了一种基于MgO碳化固化软弱土技术的碳化复合桩(MCP),通过透气管桩向MgO搅拌桩注入CO_(2)气体进行碳化形成新型复合桩。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对碳化过程和碳化后的温度、物理、力学等特性的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粉土和淤泥质土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MgO充分水化的条件下,不同深度的碳化反应较为均匀;在透气管桩外围存在有效碳化距离和最大碳化距离,在有效碳化距离内可获取良好的碳化效果,揭示了MCP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在室内试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MCP施工工艺方便、成桩效果好且桩身强度均匀,碳化桩体标贯击数均值为39;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1920 kN,相对于PHC管桩提升37%。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MCP复合桩兼具固碳与加固效果,对岩土工程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复合桩 氧化镁 碳化距离 现场试验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