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活动与预应力技术的展望 被引量:41
1
作者 吕志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7-459,共3页
本文对中国土木工程建设 ,包括建筑工程、公路、铁道、桥梁和隧道、水利工程及特种结构工程等 ,以及预应力技术在 2
关键词 土木工程 预应力 中国 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 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精度分析及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康 员方 +3 位作者 董志强 邵新星 吴刚 何小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实现土木工程构件的高精度全场变形测量,分析了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测量方法的实际精度,并将该方法用于BFRP筋海水海砂珊瑚-UHPC组合梁的抗弯实验.利用编码标志点对多套双目系统的结果进行坐标统一,并通过引入拼接误差u_(n)对多相机测... 为实现土木工程构件的高精度全场变形测量,分析了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测量方法的实际精度,并将该方法用于BFRP筋海水海砂珊瑚-UHPC组合梁的抗弯实验.利用编码标志点对多套双目系统的结果进行坐标统一,并通过引入拼接误差u_(n)对多相机测量结果的坐标统一精度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面内位移量较小时,拼接误差u_(n)基本等同于双目系统自身的匹配误差水平,随着位移量增大,u_(n)随之增大;拼接误差的标准偏差σ_(u)始终在0.01 mm内波动,且位移量最大时拼接误差的均值u-与实际位移的相对误差仍小于0.03%,多套测量系统的坐标系统一精度满足工程需求;对于混凝土组合梁的全场位移和应变场的测量,局部位移数据与位移计数据基本吻合.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变形测量分辨率,适合在大型土木工程构件变形测量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非重叠视场 标志点 混凝土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LSTM的桥梁缆索腐蚀钢丝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缪长青 吕悦凯 万春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为了精准捕捉桥梁缆索腐蚀钢丝的时变规律并预测其力学性能,开发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GA依次优化LSTM模型的迭代次数、隐藏层层数、神经... 为了精准捕捉桥梁缆索腐蚀钢丝的时变规律并预测其力学性能,开发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GA依次优化LSTM模型的迭代次数、隐藏层层数、神经元数量、窗口大小4个超参数,以预测不同腐蚀特征状态下钢丝的力学性能。将其与传统LSTM和GA-反向传播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A-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在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预测效果方面,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决定系数分别提高约44%~61%、43%~57%、35%~92%。在屈服应变与极限应变预测效果方面,RMSE、MAE、决定系数分别提高约0~46%、7%~49%、12%~229%。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支持桥梁缆索腐蚀安全性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缆索腐蚀钢丝 力学性能预测 时序预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浆锚对接连接受拉性能
4
作者 朱张峰 郭正兴 +1 位作者 黄丁丁 陈耀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改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工艺及性能,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浆锚对接连接技术。针对该新型钢筋连接的传力可靠性问题,开展了考虑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和浆锚长度变化的接头单向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浆锚对接连接接头... 为改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工艺及性能,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浆锚对接连接技术。针对该新型钢筋连接的传力可靠性问题,开展了考虑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和浆锚长度变化的接头单向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浆锚对接连接接头受拉性能由钢筋浆锚长度与帮条钢筋承载力共同控制,与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关系,表现为帮条钢筋配置相同的条件下,12 mm、14 mm直径连接钢筋试件分别在0.5l a(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0.6l a钢筋浆锚长度条件下实现钢筋拉断,16 mm直径连接钢筋试件在0.6l a钢筋浆锚长度条件下发生帮条钢筋拉断。结合数据分析,建议12~16 mm直径连接钢筋浆锚长度按0.6l a控制,帮条钢筋与连接钢筋牌号相同的前提下,12~14 mm直径连接钢筋的帮条钢筋按4 C 8设计,16 mm直径连接钢筋的帮条钢筋应按6 C 8设计。同时,试验中钢筋镦头构造可保证钢筋充分锚固,其具体尺寸可用于指导钢筋加工;螺旋筋对接头受拉性能影响不明显,可参照本次试验参数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钢筋连接 浆锚对接 帮条钢筋 受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极端风场短时预测研究进展与思考
5
作者 陶天友 邓鹏 +1 位作者 王浩 范延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91,共14页
近年来,极端风场短时预测因其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在极端风场来临前,精准预测原位风速对于工程结构安全预警与应急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是极端风场预测的有效手段,但由于... 近年来,极端风场短时预测因其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在极端风场来临前,精准预测原位风速对于工程结构安全预警与应急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是极端风场预测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不足、计算资源消耗大,难以实现工程结构原位风速的实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极端风场短时预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且展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据此,本文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极端风场短时预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回顾了时间序列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和混合模型在风场预测中的应用原理及其特点;其次,从良态强风、台风、雷暴风3种频发强风的角度,分类论述了常采用的极端风场短时预测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极端风场短时预测的研究现状与挑战,阐述了对该领域未来潜在研究方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风场 短时预测 机器学习 工程安全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撤出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与技术双溢出的视角
6
作者 田泽 张丽敏 任阳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外资撤出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过程,其引致的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撤出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撤出会显著削... 外资撤出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过程,其引致的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撤出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撤出会显著削弱供应链韧性,其作用路径是通过资金链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创新链降低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传导效能。从异质性角度看,非国有、资产密集型、高虚拟集聚及环境敏感性高的企业受外资撤出冲击更为显著。外资撤离的削弱作用存在行业内多级溢出;自贸区设立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与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具有双重积极效应。本文为企业进一步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资,增强供应链质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撤出 供应链韧性 资金链 创新链 融资约束 技术溢出 虚拟集聚 环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流荷载的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分析
7
作者 冯东明 王保全 +2 位作者 夏烨 黎剑安 刘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8-476,共9页
为探讨车流荷载对车辆通过大跨梁桥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车辆模型,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计算了车辆座椅位置的响应。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规定的1/3倍频程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行车舒适性,并对主要影响因... 为探讨车流荷载对车辆通过大跨梁桥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车辆模型,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计算了车辆座椅位置的响应。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规定的1/3倍频程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行车舒适性,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此外,结合桥梁实际监测的车流数据,基于ISO‐2631中的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从样本角度对行车舒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辆荷载工况对大跨梁桥的响应具有显著影响,但在考虑路面平整度因素后,车辆响应变化较小,进而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异不明显;车速降低和车重增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车舒适性,但其作用相对较小;路面平整度是影响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的关键因素,路面状况恶化会引发更加剧烈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而显著降低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舒适性 车桥耦合 大跨梁式桥 车流荷载 功率谱密度 加速度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方法
8
作者 张志强 张隽怡 +3 位作者 谢文博 卢艺静 唐自晶 刘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5,共8页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智能材料刚度可变的优异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当该阻尼器不处于中位时,SMA丝均处于受拉状态,从而提供较大的阻尼力。介绍了阻尼器的结构与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对应的力学模型。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了SMA...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智能材料刚度可变的优异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当该阻尼器不处于中位时,SMA丝均处于受拉状态,从而提供较大的阻尼力。介绍了阻尼器的结构与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对应的力学模型。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了SMA丝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变形关系,将阻尼器进行性能试验,得到了对应的阻尼系数,发现了阻尼器滞回曲线形状与SMA丝刚度有关。同时,随着温度升高,SMA丝的刚度逐渐增加,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逐渐倾斜,且出力逐渐增大。最后,提出了SMA⁃VFD数值模拟算法,在Matlab中建立了数值模型,给出了SMA丝加卸载的判断规则,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SMA) 阻尼器 性能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取值及本构模型分析
9
作者 刘钊 王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81,共7页
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是其进入屈后强化段的转折点,关系到非线性本构模型的表达,并影响采用这种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长期行为。首先对比了中国、美国、欧洲相关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与屈强比的差异。其次,基于钢绞线... 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是其进入屈后强化段的转折点,关系到非线性本构模型的表达,并影响采用这种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长期行为。首先对比了中国、美国、欧洲相关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条件屈服点与屈强比的差异。其次,基于钢绞线GMP本构模型通式,采用中、美、欧3种规范中的条件屈服点定义,建立了低松弛钢绞线本构模型的全曲线方程,发现在条件屈服点附近的残余应变非线性增长明显。进一步根据本构模型,分别计算了满足3种规范的低松弛钢绞线在张拉控制应力和松弛试验应力水平下的残余应变。此外,还给出了国外相关试验所建立的低松弛钢绞线的强度与条件屈服应力正态分布模型。最后,建议提升我国规范中低松弛钢绞线的条件屈服点,并指出开展长期松弛损失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松弛钢绞线 条件屈服点 钢绞线非线性本构 钢绞线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与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哲 全坤韬 +2 位作者 毋凯冬 范圣刚 王元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7,共8页
不锈钢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是研究不锈钢结构抗火性能的基础。不锈钢作为一种高性能钢材,相较于普通碳钢,具有非线性强、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平台、应变硬化显著以及抗火性能优异等特性。基于一组不锈钢的高温材性试验,综合大量国内外不... 不锈钢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是研究不锈钢结构抗火性能的基础。不锈钢作为一种高性能钢材,相较于普通碳钢,具有非线性强、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平台、应变硬化显著以及抗火性能优异等特性。基于一组不锈钢的高温材性试验,综合大量国内外不锈钢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不同牌号的不锈钢进行分组,并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的高温折减系数及相关计算公式。基于我国《不锈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410—2015)中不锈钢材料的常温本构模型,提出了不锈钢材料的高温本构模型,并利用该组不锈钢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总体相对准确,可为我国后续不锈钢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高温 材料力学性能 折减系数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减振机制与控振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国华 李爱群 +1 位作者 程文瀼 叶正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在对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构造及阻尼孔的阻尼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的阻尼力与速度的关系式 ,并对某一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的 5层框架进行了控振分析 。
关键词 粘滞流体阻尼器 阻尼孔 模型 减振机制 振动控制 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减振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3
12
作者 叶正强 李爱群 徐幼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6-473,共8页
介绍了结构控制和消能减振技术的减振机理和减振设计方法 ,对不同结构构造的粘滞流体阻尼器的耗能原理进行了研究 ,研制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双出杆型工程结构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 .研究表明 ,研制的粘滞流体阻尼器是一种无刚度的速度相关... 介绍了结构控制和消能减振技术的减振机理和减振设计方法 ,对不同结构构造的粘滞流体阻尼器的耗能原理进行了研究 ,研制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双出杆型工程结构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 .研究表明 ,研制的粘滞流体阻尼器是一种无刚度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 ,阻尼器的阻尼力与活塞的运动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对一栋顶部设置有钢塔的高层建筑实施了减振控制 ,计算结果表明 ,流体阻尼器可有效地降低结构在强震和大风下的振动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结构控制 消能减振 粘滞流体阻尼器 动力性能 附加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大吨位桩基新静载试验方法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戴国亮 龚维明 蒋永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7,共4页
针对桥梁桩基吨位大、试桩场地特殊等特点 ,采用一种新的静载试桩方法———自平衡试桩法对其进行测试 .首先介绍了自平衡试桩法的基本原理 ,然后介绍了该方法在南京新三汊河大桥试桩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引桥试桩工程实例中的具体运用 ... 针对桥梁桩基吨位大、试桩场地特殊等特点 ,采用一种新的静载试桩方法———自平衡试桩法对其进行测试 .首先介绍了自平衡试桩法的基本原理 ,然后介绍了该方法在南京新三汊河大桥试桩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引桥试桩工程实例中的具体运用 ,该法成功地解决了采用传统静载试验方法难以解决的特殊现场试验条件与大吨位试桩问题 ,在桥梁桩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桩基 桥桩 自平衡试桩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DIC在土木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聪 陈振宁 何小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4,共6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土木结构力学性能,采用改进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开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混凝土柱抗压试验、纤维增强复合板-混凝土相对滑移试验、钢板拉压疲劳试验、预应力混凝土抗震试验和钢桁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试验.对圆柱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土木结构力学性能,采用改进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开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混凝土柱抗压试验、纤维增强复合板-混凝土相对滑移试验、钢板拉压疲劳试验、预应力混凝土抗震试验和钢桁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试验.对圆柱体试件全表面同时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了360°全场应变数据.当平均应变达到2×10-2时,根据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与电测法所得的应变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前者具有较高的应变和位移测量精度.继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点消除刚体位移的方法,得到了滑移位移结果.利用高帧频相机进行连续采图,实现了在试验过程中的动态测量.由此证实了改进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在土木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数字图像相关 力学性能 土木工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状态下南京长江二桥拉索索力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枝军 李爱群 +1 位作者 缪长青 丁幼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为准确获取运营状态下拉索索力,采用动测法对南京长江二桥进行了拉索索力测试,讨论了车辆荷载、阻尼器以及环境温度对索力测试的影响,并对运营状态下的索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面外振动,拉索面内振动更容易受... 为准确获取运营状态下拉索索力,采用动测法对南京长江二桥进行了拉索索力测试,讨论了车辆荷载、阻尼器以及环境温度对索力测试的影响,并对运营状态下的索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面外振动,拉索面内振动更容易受车辆荷载影响,利用面外振动可以较好的确定拉索的自振频率;阻尼器和温度对拉索自振频率影响较小.通过对比成桥状态的拉索索力测试值和本次索力测试值,可看出个别拉索索力变化较大,大部分拉索索力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拉索 运营状态 车载 阻尼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废弃泥浆快速泥水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6
作者 梁止水 杨才千 +1 位作者 高海鹰 吴智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433,共7页
为了研究建筑工程废弃泥浆的快速泥水分离性能、提高泥浆泥水分离速率,采用化学絮凝的方法对建筑废弃泥浆快速泥水分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多种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及复合絮凝剂对建筑工程泥浆的快速泥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 为了研究建筑工程废弃泥浆的快速泥水分离性能、提高泥浆泥水分离速率,采用化学絮凝的方法对建筑废弃泥浆快速泥水分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多种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及复合絮凝剂对建筑工程泥浆的快速泥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絮凝剂种类、添加量与泥水分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絮凝剂对建筑泥浆具有较好的快速泥水分离效果,泥水分离后泥浆含水率小于50%,而无机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泥水分离效果较差;从泥浆的组成及性质分析可知,加入的有机絮凝剂与泥浆颗粒之间除了有压缩双电层作用外,絮凝剂还起到吸附架桥的作用;经有机絮凝剂分离的上清液中,TN和TP含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及COD_(cr)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泥浆 快速泥水分离 絮凝 含水率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态度对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均衡策略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成于思 李启明 袁竞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1-435,共5页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市场上投标人超低报价中标现象,在现有的最低价格密封报价招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考虑投标人风险态度因素,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给出了投标人均衡报价函数.通过对均衡策略特性的研究得到风险态度不同可能导致成本...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市场上投标人超低报价中标现象,在现有的最低价格密封报价招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考虑投标人风险态度因素,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给出了投标人均衡报价函数.通过对均衡策略特性的研究得到风险态度不同可能导致成本较高的承包商中标.提出利用多属性拍卖模型解决低价中标带来的低效问题,研究了该模型下投标人的最优投标策略.通过算例给出了采用多属性拍卖机制的某工程项目招投标及评分过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多属性招投标中,投标人根据成本参数和属性权重先确定非价格属性值后再决定报价,同时由于减少合同的不确定性,使得投标人偏向风险中性,并且有效改变了低价中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招投标 不完全信息博弈 风险态度 多属性拍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韦征 叶继红 沈世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148,151,共4页
基于信息论中最大熵的概念,探讨了最大熵法的可靠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对收敛性的影响,以及样本数量与最大熵法阶数对概率密度函数、超越概率、可靠指标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结构分析中应采用四阶矩法,并给出... 基于信息论中最大熵的概念,探讨了最大熵法的可靠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对收敛性的影响,以及样本数量与最大熵法阶数对概率密度函数、超越概率、可靠指标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结构分析中应采用四阶矩法,并给出应用该方法时精度控制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法 四阶矩法 超越概率 可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库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小鹏 周志鹏 +1 位作者 李启明 吴伟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3-1109,共7页
针对目前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引入Near-miss(未遂事件或险兆事件)概念,构建出地铁工程的Near-miss知识库.首先,分析了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的5种来源,并通过对地铁工程事故数据库的分析,得到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然后,从人员身... 针对目前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引入Near-miss(未遂事件或险兆事件)概念,构建出地铁工程的Near-miss知识库.首先,分析了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的5种来源,并通过对地铁工程事故数据库的分析,得到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然后,从人员身份、机械状态、材料状态、环境状况和相互位置等5个方面对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进行框架表示,并根据其特点,研究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库的逻辑结构.最后,采用具有成熟管理技术的关系数据库,将Near-miss知识存储于关系数据库表中,实现了知识库和关系数据库的耦合.一个完善的地铁工程Near-miss知识库的构建,将有助于促进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NEAR-MISS 框架表示 知识库 关系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道引江工程综合调度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薛联青 张红举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8-672,共5页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感潮河道引江调水为实验基础 ,建立了适合感潮河网的非稳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分别采用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和新的迎风全隐格式求解水动力方程及流扩散方程 ,改进了河道节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平衡连接和边界污染物质...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感潮河道引江调水为实验基础 ,建立了适合感潮河网的非稳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分别采用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和新的迎风全隐格式求解水动力方程及流扩散方程 ,改进了河道节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平衡连接和边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处理方法 .根据实际水力、水质条件以及引江调水工况 ,重点模拟了市区包括感潮入河口及出河口水系水流水质变化规律 ,经过率定与验证 ,提出了一套参数稳定的感潮河道工程调度方案 ,并分析了各种引水方案下河段污染物质量浓度过程 ,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环境容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分配 .模型在实际工程综合调度中运行稳定 ,结果可靠 ,实现了地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感潮 差分格式 节点 对流扩散 工程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