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科学的可能与实行:罗伊·巴斯卡的社会科学哲学
1
作者 蒋天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5,共8页
罗伊·巴斯卡是批判实在论的创始人。他的社会科学哲学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的构建首先依托于巴斯卡的科学哲学,其次受益于他的社会本体论。巴斯卡认为自然是一个有层次的开放系统,其中既存在事件又存在发生机制... 罗伊·巴斯卡是批判实在论的创始人。他的社会科学哲学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的构建首先依托于巴斯卡的科学哲学,其次受益于他的社会本体论。巴斯卡认为自然是一个有层次的开放系统,其中既存在事件又存在发生机制,因果律的基础是发生机制而非经常性事件链。自然科学借助实验构建了封闭系统从而认知发生机制,并解释特殊事件。巴斯卡的社会本体论一方面肯定了社会中存在类似于自然发生机制的结构,另一方面则表明社会不同于自然,它依赖于行动和概念。以此为前提,巴斯卡论证了社会研究是科学,因为它和自然科学一样把握了机制的运作并提供了因果解释。此外,他表明社会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并不完全一样,它需借助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社会本体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哲学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柘珂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5-36,共2页
当代科技的定位考量,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工程哲学的兴起与构建,科学哲学 的延拓与深化,是“论坛”,也是科技哲学学科创新前沿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科技哲学 科学技术 当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格勒“第三持留”的教育哲学阐释——兼论数字时代的教育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4
3
作者 许腾 夏保华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与技术统一于“人之为人”的发生过程之中,显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存在论意义;此外,数字技术正在异化教育,比如:瓦解作为地方性实践的公共教育,教育商品化和资本僭越导致去个体化,最终可能会造成教育存在论意义的丧失。围绕斯蒂格勒的相关思考,应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需要强调学习者的生存主体性,倡导全社会的负责任创新以及在转型中找回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第三持留 教育哲学 存在论意义 教育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4
作者 李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S2期29-31,共3页
后现代科学的出现,引发了对后现代科学的哲学思考,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值得关注。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理论渊源是认识论中的整体论和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后现代科学哲学具有反对同一性、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否认真理的存在;摒弃形而上... 后现代科学的出现,引发了对后现代科学的哲学思考,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值得关注。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理论渊源是认识论中的整体论和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后现代科学哲学具有反对同一性、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否认真理的存在;摒弃形而上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科学哲学 转向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伦理目标及其方法问题
5
作者 岳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9,159,共10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伦理目标在不同问题域中呈现为“差异化发生”,隐含类比方法的引入。这赋予AI以物化、动物化、仆人化、类人化的不同形态。这些形态与主体性和人工道德行动者的议题紧密相关,为分析AI伦理目标...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伦理目标在不同问题域中呈现为“差异化发生”,隐含类比方法的引入。这赋予AI以物化、动物化、仆人化、类人化的不同形态。这些形态与主体性和人工道德行动者的议题紧密相关,为分析AI伦理目标和方法的契合提供了直观的修辞运用。AI伦理目标通常由“人-物”二分的工具方法所驱动。动物类比尽管面临挑战,但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规范方法,以回应人类对AI新力量的应对。“伦理即服务”的“奴仆化”修辞,产生了“主-奴”辩证法,在“合意性”层次上展开了伦理工具论、机器人学和各种政治哲学的方法进路。用“类人化”的修辞回应AI“学做人”的伦理目标,在人机交互、心智认知、奇点比喻和生存论哲学等方面带来了相应的方法进路。面对伦理目标的差异化发生,建议在一个包容的治理框架下定位方法问题。具体包括“预防性方案”“政治商谈架构”和“伦理工具创新”三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伦理目标 伦理工具 伦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人类化”还是“人机共生”?——漫谈人形机器人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张学义 郝佳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4,26,共4页
1体育训练范式的转换:从“经验主义”转向“算法优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动作形态,AI智能产物如“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例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泛地形自适应站立算法”,使机器人能在碎石滩、斜坡等复杂地形中保持97... 1体育训练范式的转换:从“经验主义”转向“算法优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动作形态,AI智能产物如“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例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泛地形自适应站立算法”,使机器人能在碎石滩、斜坡等复杂地形中保持97.6%的站立成功率,其底层技术可迁移至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数字化模拟;2013年7月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首次展示一款双足机器人——PETMAN(后改名为Atlas),高1.88 m,重约14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 人形机器人 体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学义 彭成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系列分布式处理平台等技术,采集、存储、挖掘、分析海量数据,旨在全面反映事物发展样态,预测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说话",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更带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系列分布式处理平台等技术,采集、存储、挖掘、分析海量数据,旨在全面反映事物发展样态,预测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说话",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更带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以相关性消解因果性,以总体取代样本,以镜像化世界嵌入真实世界,以数据表征事实,以符号性等同真实性。只有深度把握好大数据的技术本质,才能避免滑入数据镜像的物化世界深渊,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技术 相关性 镜像化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体思维”到“伦理思维”——对哲学思维路向之当代性的审查 被引量:26
8
作者 田海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1,共5页
自从"本体论"被尊奉为"第一哲学","本体思维"就被视做哲学的当然运思路径。然而,本体思维是一种"梦想型"的思维,它着眼于物之"是其所是"的知性追问,必然错过人之"是其所应是&qu... 自从"本体论"被尊奉为"第一哲学","本体思维"就被视做哲学的当然运思路径。然而,本体思维是一种"梦想型"的思维,它着眼于物之"是其所是"的知性追问,必然错过人之"是其所应是"的生存领悟。本体思维的终结意味着哲学思维路向的转折。哲学思维路向的当代性尝试之一,是确认"伦理学"先于"本体论"而成为"第一哲学",以"打破存在的自鸣得意"。"伦理思维"作为一种"关系思维",更多地将平等的、自由的、民主的、包容的、对话的、参与的理念或精神带到哲学运思中来。哲学终结之后如果还有"第一哲学"的话,那就是"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本体思维 伦理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克斯:面向实践的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先驱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学义 夏保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5,490,共5页
亨利.德克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工程师、发明家和技术哲学家;其代表作《发明哲学》,是一部专门论述发明的哲学著作。德克斯首次提出了"发明哲学"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发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发明是一种心智能力,具有独创性... 亨利.德克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工程师、发明家和技术哲学家;其代表作《发明哲学》,是一部专门论述发明的哲学著作。德克斯首次提出了"发明哲学"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发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发明是一种心智能力,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它包括原始发明、改进和设计等三个阶段,这在技术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他从生产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出发思考形而上的哲学命题,然后又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克斯 发明哲学 实践 工程学的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源隐喻与哲学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海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7,共6页
“光源隐喻”出现在哲学家们对“一”的迷恋、对“真正的存在”的追寻中 ,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叙事模式。这个隐喻实际上深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哲学或哲学家运思的秘密。柏拉图的“洞穴喻”为西方哲学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 “光源隐喻”出现在哲学家们对“一”的迷恋、对“真正的存在”的追寻中 ,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叙事模式。这个隐喻实际上深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哲学或哲学家运思的秘密。柏拉图的“洞穴喻”为西方哲学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标明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道路。希腊化时期、罗马时代以及延绵一千余年的基督教的中世纪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在终极视域与上帝观念的相遇是通过将基督教上帝“光源”化来完成的 ,中世纪的上帝观念是一个实体化的“永定之光”的观念。近代精神是用“光源化”的理性观念取代“光源化”的上帝观念。一旦意识到 ,在启蒙散播的光明中 ,“一切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虚无主义之到来 ,那么就会明了 ,现时代哲学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那起构造作用的“光源”丧失“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源隐喻 洞穴喻 上帝观念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我观看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现代性道德困境集中表现为个体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其根源在于现代性自我观。现代性自我观的核心特征之一则是祛目的论,试图把道德从外在的训诫变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以使自我在道德上获得最大的自由。但是,现代性自我的... 现代性道德困境集中表现为个体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其根源在于现代性自我观。现代性自我观的核心特征之一则是祛目的论,试图把道德从外在的训诫变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以使自我在道德上获得最大的自由。但是,现代性自我的祛目的论方法必然会失败,并导致现代性道德困境。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表明,我们必须改变关于道德的研究路径,回归目的论道德探究方式和德性道德传统,主张叙事性自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现代性自我 祛目的论 道德内在化 德性传统 叙事性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与引导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乃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思维方式 近代科学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家 科学研究 自然哲学 价值体系 宗教 引导效应 科学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海平 汤曾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6期149-152,144,共5页
研究生道德教育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项硬件真正过硬的软件支持,其道德教育目标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加以研究。在当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注意对研究生社会... 研究生道德教育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项硬件真正过硬的软件支持,其道德教育目标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加以研究。在当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注意对研究生社会政治道德、学术道德以及现代性道德准则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社会政治道德 学术道德 现代性道德准则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整体性思想的演进机制与路由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126,共4页
系统科学是研究"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不论从本体论还是形而上学根基讲,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特征。然而究竟什么是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其内涵与特质是如何逻辑... 系统科学是研究"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不论从本体论还是形而上学根基讲,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特征。然而究竟什么是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其内涵与特质是如何逻辑地展开、从而使得系统科学思想史成为可能?本文从系统整体性的外在表征、整体性产生的内在原因及系统整体的生成演化机制三个方面揭示系统科学整体性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整体性 生成论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科技伦理观述评——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解读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爱华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3期68-75,共8页
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执行着意识形态的职能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科学伦理思想。同时这又是他试图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序曲。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合理化的伦理观进行解析和批判,提出了交往关系的伦理解释框... 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执行着意识形态的职能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的科学伦理思想。同时这又是他试图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序曲。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的合理化的伦理观进行解析和批判,提出了交往关系的伦理解释框架,辨析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制度背景,并认为,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制度框架的合理性才能直接同社会劳动系统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使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加,同时技术与科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哈贝马斯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也可以引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的思考。然而,在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中,的确存在着方法论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科学 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 科技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科学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玮 郑毓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科学性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在现代性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性部分地决定了现代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将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批判对象,使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科学性... 科学性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在现代性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性部分地决定了现代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将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批判对象,使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科学性的内涵以及科学的文化价值,并且可以反过来更好地把握后现代性的含义及其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科学性 后现代主义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现代到后现代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怀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1 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发生了僵化与异化,其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对人文的背离。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宣扬科学无真理,主体无价值,是对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消解。后现... 1 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发生了僵化与异化,其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对人文的背离。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宣扬科学无真理,主体无价值,是对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消解。后现代社会扬弃现代性、汲取后现代主义可取的一面,达到综合创新的新高度。后现代科学是整体的、系统的、多元的、协同学的,注重对科学事实的价值评价,科学重新被纳入人文精神的轨道;科学的发展以改变客观世界来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促成了人文精神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验在科学理论进步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126,共6页
实验在科学理论的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调论从经验、概念和背景三个方面对理论的进步模式进行考察,为对思想实验与物质实验的比较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物质实验通过观测型经验数据的获得,直接影响着理论的经验协调力的上升或下... 实验在科学理论的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调论从经验、概念和背景三个方面对理论的进步模式进行考察,为对思想实验与物质实验的比较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物质实验通过观测型经验数据的获得,直接影响着理论的经验协调力的上升或下降,同时作为理论背景协调考察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也可以影响理论的背景协调力。思想实验由于其只是思维运作的结果,无法形成观测型经验问子,但它可以通过梳理、纠正、澄清理论中混乱的状况,使理论的概念协调力得到提升,同时它也可以对理论的背景协调力的上升或下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论 理论 思想实验 物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怎样才是爱智慧?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海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9,共6页
哲学如何才是爱智慧?本文认为,惟有正视哲学自身的性质,正视哲学无用的 积极内涵,才能真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根源于人以何种形式将人 的爱智慧变得成问题。在日常聪明算计中,我们很难找到具有哲学性质的... 哲学如何才是爱智慧?本文认为,惟有正视哲学自身的性质,正视哲学无用的 积极内涵,才能真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根源于人以何种形式将人 的爱智慧变得成问题。在日常聪明算计中,我们很难找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那种爱智慧。因此, 从爱智慧理解哲学就必须从爱智慧成为问题的那些意识出发来理解哲学及其事业。为此一种 哲学的生活必须从“惊异”、“怀疑”、“在世’、“言说”和“谛听”等存在状态中进入哲学性质的那 种爱智慧。我们时代“爱”与“智慧”的危机呼唤这种智慧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爱智慧 哲学性质 哲学内涵 哲学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的哲学内涵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文成 周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境界说是王国维打通中西思想的一种尝试,也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境界说的把握,应该系统地从语言学、思想史以及王国维所处的时代现实三条路去寻找境界本体的哲学规定性,从而对境界说作出新的阐释。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 本体 境界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