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3D-pcASL灌注成像结合DWI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洋 戴真煜 +4 位作者 董从松 姚立正 陈飞 张志平 潘文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联合DWI序列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超急性期(A组)和36例急性期(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图像。在梗死最大层面测量3D-pcASL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联合DWI序列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超急性期(A组)和36例急性期(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图像。在梗死最大层面测量3D-pcASL序列脑血流(CBF)的异常灌注面积(SCBF)和DWI图上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并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比较梗死核心(IC)、IP区CBF和ADC与对侧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相对值(rCBF、rADC)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IC区高灌注3例(A组0例,B组3例),IC区等灌注9例(A组1例,B组8例),IC区低灌注44例(A组19例,B组25例)。SCBF>SDWI 41例(A组19例,B组22例),SCBF≈SDWI 15例(A组1例,B组14例)。IC区的CBF和ADC值在两组中均较对侧降低(P<0.05)。两组理论IP区的CBF值和A组理论IP区的ADC值均低于对侧(P<0.05)。A组IC区的rADC高于B组,相反,A组理论IP区的rCBF、rADC低于B组(P<0.05)。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3D-pcASL和DWI序列对发病时间不具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表观弥散系数 脑血流量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TI联合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潘文艳 陈飞 +4 位作者 戴真煜 董从松 姚立正 刘洋 张志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单侧ACI患者(随访≥3月)的初次MR检查的DTI和3D-pcASL。依据随访3月末改良R...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单侧ACI患者(随访≥3月)的初次MR检查的DTI和3D-pcASL。依据随访3月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A组)、预后中等(B组)和预后较差(C组)三组。在各项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和脑血流量(CBF)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和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相对参数值(r FA、r DCavg和r CBF)。比较FA、DCavg和CBF在病灶与对侧间的差异,分析r FA、r DCavg和r CBF在三组间的差异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三组脑梗死病灶区FA、DCavg和CBF值均低于对侧(P <0. 05)。A-B-C组脑梗死r FA和r CBF值逐渐减低(P <0. 05),其中r FA在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 CBF在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示r CBF值在A-B组间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 453;r FA值在B-C组间最佳诊断界值为0. 699。结论 FA、DCavg及CBF值在ACI中有其自身的改变规律;其中r FA和r CBF可有助于临床对ACI患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建斌 陈飞 +3 位作者 甘敏 王雪扬 许岗 叶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958-961,975,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DTI序列各参数图。根据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DTI序列各参数图。根据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一般和预后差三组。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及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比较病灶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FA、VRA和DCavg值各组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组均高于对侧(P<0.05)。从预后良好组到预后差组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FA相对值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一般组间无统计学差异,VRA相对值在预后一般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病灶-对侧DCavg和Exat相对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其中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不同标记延迟时间的比较及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建斌 戴真煜 +3 位作者 陈飞 甘敏 姚立正 袁振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采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在脑血流分析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可重复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24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平扫并于1周内行2次3D-ASL检查,每次均分别行PLD=1.5s...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采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在脑血流分析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可重复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24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平扫并于1周内行2次3D-ASL检查,每次均分别行PLD=1.5s和PLD=2.5s的3D-ASL检查。3D-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分别对相同PLD 2次检查的各脑区CBF值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并比较差异。比较同次检查PLD=1.5s和PLD=2.5s的各脑区CBF值差异。结果 2次PLD=1.5s和PLD=2.5s 3D-ASL检查,各脑区CBF值无统计学差异,额、颞叶皮层及白质CBF值的ICC均>0.75;顶、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CBF值的ICC均在0.4~0.75之间。多数脑区CBF值的ICC在PLD=2.5s时相对较大。各脑区CBF值在PLD=2.5s检查中均低于PLD=1.5s检查,然而仅在额、顶、颞、枕叶皮层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可重复性好,临床运用价值高。PLD较长时可重复性相对较好,所测得脑皮层CBF值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标记延迟时间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pc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洋 戴真煜 +4 位作者 陈飞 姚立正 董从松 张志平 胡建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MR)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理论缺血半暗带检测及临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9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随访12周以上,并回顾分析其MR图像。根据随访徒手肌力测试(MMT)分成... 目的评价磁共振(MR)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理论缺血半暗带检测及临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9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随访12周以上,并回顾分析其MR图像。根据随访徒手肌力测试(MMT)分成预后好组(A组)和预后差组(B组)。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采用最大梗死层面脑血流(CBF)异常灌注(SCBF)减去DWI图梗死面积(SDWI)。分别比较两组理论IP区CBF与对侧的差异,并分析理论IP区病灶/对侧相对CBF(r CBF)在两组间的差异及诊断效能。结果 27例患者存在理论IP(SCBF> SDWI),另外2例患者SCBF≈SDWI。两组梗死区和IP区的CBF均较对侧明显降低(P <0. 05)。A组IP区r CBF高于B组(P <0. 05)。ROC曲线示IP区r CBF在两组间最佳诊断界值为0. 428。结论 3D-pcASL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理论缺血半暗带计算并有效判断患者预后及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化学位移成像在常见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志鹏 姚立正 +3 位作者 陈飞 王雪扬 陆鹏 胡建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对常见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1月以来36例肝癌、肾癌、肾上腺腺瘤、髓样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化学位移成像表现。结果 36例均在化学位移反相位上出现不同... 目的探讨3.0T 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对常见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1月以来36例肝癌、肾癌、肾上腺腺瘤、髓样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化学位移成像表现。结果 36例均在化学位移反相位上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减低或出现"勾边效应"。结论 MR化学位移成像在常见腹部肿瘤诊断中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甘敏 陈飞 +3 位作者 戴真煜 胡建斌 姚立正 袁振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59-2163,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正常人不同脑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39例正常志愿者,行3.0T头颅MR平扫及3D-ASL检查。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1-18岁)...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正常人不同脑区脑血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39例正常志愿者,行3.0T头颅MR平扫及3D-ASL检查。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1-18岁),青年组(19-39岁)和中年组(40-55岁)三组。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比较脑组织两侧对称位置ROI的CBF值,比较男、女不同性别间各ROI的CBF值,并比较不同年龄三组间各ROI的CBF值。结果 两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各脑区CBF值均稍高于男性,然而两组间各对应脑区的CBF均无统计学差异。少年组、青年组两组额、顶、颞、枕叶皮层及小脑半球CBF值明显高于中年组(P均〈0.05),青年组仅额叶皮层CBF值明显低于少年组(P〈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临床运用价值高。正常人两侧CBF对称,无性别差异,脑皮层CBF随着年龄增长值有随之下降趋势,额叶皮层最早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灌注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董从松 陈飞 +4 位作者 张辉 谭俊元 刘洋 张志平 林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结合随访鉴别诊断新鲜/陈旧骨折。结果22例患者中7例为新鲜骨折,骨折处放射性浓聚;3例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并存,部分骨折处放射性浓聚;12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9例骨折处未见放射性浓聚,3例骨折处放射性分布稍增高。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随访及CT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鼻骨新鲜/陈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融合显像 鼻骨骨折 新鲜 陈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在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杨 陈飞 +3 位作者 姚立正 戴真煜 胡建斌 甘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多个参数在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26例HCC和17例FNH患者的MRI... 目的探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多个参数在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26例HCC和17例FNH患者的MRI图像和IVIM-DWI后处理参数图。测量肿瘤病灶双指数模型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分布弥散系数(DDC)值、体素内弥散成分不均质性(α)值,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合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D、D^*、DDC、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以及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DDC)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HCC组病灶D、D^*和DDC值均低于FNH组(P均<0.05),f和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和DDC值鉴别两组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165×10^-3mm^2/s、43.000×10^-3mm^2/s和1.450×10^-3mm^2/s,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08、0.452和0.57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717和0.845。AUC从大到小排序为:AUCD+D^*+DDC>AUCD+D^*>AUCD>AUCDDC>AUCD^*。AUCD+D^*+DDC和AUCD+D^*无统计学差异(P=0.163)。AUCD和AUCDDC无统计学差异(P=0.273),但两者均明显>AUCD^*(P<0.001,P=0.015)。结论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联合(D+D^*+DD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鉴别HCC和FNH,单独运用双指数模型(D+D^*)可达到近似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亚奇 李运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30例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对其实施64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30例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对其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42支出血动脉。在检出的42支出血动脉中,左侧支气管动脉占28.57%(12/42),右侧支气管动脉占47.62%(20/42),肺循环动脉占11.90%(5/42),交通吻合型动脉占11.90%(5/42)。在检出的32支出血支气管动脉中,走行迂曲的支气管动脉占65.63%(21/32)。这32支支气管动脉的内径为1.5~4.1mm,其平均内径值为(2.02±0.26)mm。结论: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确定其出血血管的数量、起源、走行,可为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 咯血 介入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清清(综述) 姚立正 戴真煜(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我国第一大疾病死亡原因。对AIS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MRI是诊断AIS最佳检查方法,其中弥散加...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我国第一大疾病死亡原因。对AIS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MRI是诊断AIS最佳检查方法,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可在疾病发生超早期发现异常高信号和异常血流灌注,两者不匹配代表了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对临床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是MRI的一种新技术,一次扫描同时可获得弥散和灌注两方面信息,使得其在脑卒中诊断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引起了关注。本文对IVIM-DWI在AIS中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一综述,探讨IVIM技术在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