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3 位作者 高志强 陆强彬 周国庆 方琪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及90 d病死率。结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1.000),两组90 d病死率均为4.17%(P=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 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分别为83.33%和54.17%(P=0.029)。结论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5
2
作者 邵荣 刘澄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2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ABCD3-I危险分层分为低危40例,中危74例,高危68例,并观察TIA后7d...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2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ABCD3-I危险分层分为低危40例,中危74例,高危68例,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TIA后7d内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713、0.831。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27例(14.8%)。ABCD3-I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8%、32.4%,中危和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患者,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486,P<0.01)。除年龄因素外,ABCD3-I评分法中各个评分项目对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ABCD3-I评分法能更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梗死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