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输卵管癌肉瘤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勤 吴群英 +1 位作者 汪娟 谭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2-942,共1页
1病例简介 患者女,73岁,因体格检查发现右侧盆腔肿块入院。外阴检查:阴道通畅,黏膜稍充血;宫颈光滑,直径1cm,子宫前位,体积缩小:右侧附件处触及肿块,质硬,可活动。超声检查:子宫萎缩,内膜厚0.3cm;左侧卵巢萎缩,右侧卵巢... 1病例简介 患者女,73岁,因体格检查发现右侧盆腔肿块入院。外阴检查:阴道通畅,黏膜稍充血;宫颈光滑,直径1cm,子宫前位,体积缩小:右侧附件处触及肿块,质硬,可活动。超声检查:子宫萎缩,内膜厚0.3cm;左侧卵巢萎缩,右侧卵巢未显示:右侧盆腔见囊实性肿块大小约6.0cm×3.0cm×2.7cm,囊内前壁肿块大小约2.5cm×2.1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蒂部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图1A),脉冲多普勒频谱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28.96cm/s,阻力指数0.41,诊断:右卵巢肿瘤。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萎缩、双侧卵巢及左侧附件萎缩,无粘连,右侧输卵管增粗呈腊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瘤 癌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群英 谭洁 +1 位作者 黄祥忠 张晨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7例CSP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 7例CSP中3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7例CSP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 7例CSP中3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4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药物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CSP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剖宫产 疤痕妊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朱索宇 韩国荣 蒋美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8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提高HBs Ag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免疫效果。方法 2011年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治疗的80例HBs...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提高HBs Ag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免疫效果。方法 2011年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治疗的80例HBs 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为对照组,2014年采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治疗的80例HBs 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为研究组。研究组根据母亲乙肝标志物状况分为HBs Ag(+)、HBe Ag(+)组(33例)和HBs Ag(+)、HBe Ag(-)组(47例)。研究组出生后4 h内、2周肌内注射HBIG,0、1、6个月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对照组于出生后0、1、6个月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未联合HBIG。新生儿于7个月龄时采血进行HBs Ag、HBe Ag测定。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血清HBs Ag阳性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研究组中HBs Ag(+)、HBe Ag(+)组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HBs Ag(+)、HBe Ag(-)组(P<0.05)。结论 HBs Ag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母亲HBe Ag(+)是造成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教育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亚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赋能教育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效果。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初产妇一般情况、母... 目的观察赋能教育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效果。方法 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初产妇一般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母乳喂养行为调查,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PSSS评分、BSES评分和母乳喂养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SSS、BSES各项指标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PSSS、BSES各项指标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行为各项及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初产妇 母乳喂养 社会支持 行为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量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玉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82-83,86,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容量的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足月待产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2例,采用Foley尿管沿子宫颈侧壁方向缓慢置入宫颈,分别置入30、80和150mL小水囊,观察3组孕产妇引产... 目的 观察不同容量的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足月待产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2例,采用Foley尿管沿子宫颈侧壁方向缓慢置入宫颈,分别置入30、80和150mL小水囊,观察3组孕产妇引产前后宫颈评分情况、临产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测量3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体质量;计算3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引产后B组和C组宫颈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临产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B组和C组均明显短于A组(P<0.05);A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C组(χ^2=5.336,4.785,P<0.05);A组剖宫产比较明显高于B组、C组(χ^2=6.806,6.983,P<0.05);C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A、B组(χ^2=3.542、3.642,P<0.05),A、B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80mL容量的水囊,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较低,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 宫颈评分 新生儿窒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杨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87-89,共3页
目的评价采取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 目的评价采取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血清性激素、更年期症状以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性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子宫动脉直径、血流阻力指数(RI)与最大血流速度(Vmax)相比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的实施可保留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延缓更年期症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 子宫切除术 卵巢储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