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CT放射组学模型对细菌性肺炎的分类诊断价值
1
作者 丁春阳 殷公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的CT放射组学特征构建细菌性肺炎多分类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9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基于从CT图像中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对9个学习模型进行评估;构建3个最优子模型,并将其集成在...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的CT放射组学特征构建细菌性肺炎多分类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9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基于从CT图像中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对9个学习模型进行评估;构建3个最优子模型,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分类诊断效能。结果选择5个特征建立了3个放射组子模型:革兰阳性模型、革兰阴性模型和非典型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综合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平均AUC为0.75(95%CI:0.65~0.83),准确率为58%,灵敏度为57%,特异度为78%;在测试集中的平均AUC为0.73(95%CI:0.61~0.79),准确率为54%,灵敏度为52%,特异度为7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放射组学特征构建的细菌性肺炎多分类模型对于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和非典型细菌性肺炎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辅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组学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菌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
2
作者 吴正东 徐刚 +3 位作者 慕海峰 班坤锋 陈升宝 王保臣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与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按采取术式的不同分成ERCP组(n=38,实施ERCP取石)和LCBDE组(...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与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按采取术式的不同分成ERCP组(n=38,实施ERCP取石)和LCBDE组(n=41,实施LCBDE)。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度、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LCBDE组取石成功率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多于ERCP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和ERCP组相比均更短(P<0.05)。LCBDE组术后6h、1d及3d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两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2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CB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6%比15.79%)和ERC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RCP取石和LCBDE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清除结石,促进肝功能恢复。但LCBDE在缩短恢复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 胆总管结石 疼痛度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1例分析
3
作者 晁滢 张学梅 +1 位作者 张成健 王贝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患儿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生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的诊疗过程,检索同类文献报道,分析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临...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患儿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生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的诊疗过程,检索同类文献报道,分析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应对策略。结果患儿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 d后出现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停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输尿管结石自然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儿童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可能出现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但大多数停药后可自动消失。结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很可能导致患儿输尿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输尿管结石 胆囊结石 药品不良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相对调节在老视验光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阮国民 张青 +3 位作者 周婷婷 侯佳 王锦城 陈琴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为深入探讨正负相对调节在老视检查中的应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眼科招募了33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且符合条件的老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远用屈光不正进行医学验光矫正的基础上,于近用工作距离处进行融合交叉柱镜(fusion c... 为深入探讨正负相对调节在老视检查中的应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眼科招募了33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且符合条件的老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远用屈光不正进行医学验光矫正的基础上,于近用工作距离处进行融合交叉柱镜(fusion cross cylinder,FCC)检查以确定试验近附加,随后在试验性近附加基础上检测正负相对调节并精确近附加值。临床研究分别记录了试验性近附加、精确近附加、正负相对调节(NRA/PRA)值,并使用SPSS29.0.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如下:不同性别、不同屈光状态的NRA/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近用工作距离检测FCC、NRA/PRA精确的下加光(ADD),与基于近用工作距离调整最终A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屈光状态的NRA/PRA结果无差异,在近用工作距离处使用NRA/PRA检测精确ADD值可以作为最终近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 老视 ADD 验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反转下氩离子凝固术接触式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盛根 杨春 +2 位作者 常春霞 李兰花 尹方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结肠镜反转法接触式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经结肠镜直镜下治疗失败的46枚小于1.0 cm广基扁平的超低位直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U形反转法接触式应用APC进行治疗。观察探头接触和治疗靶... 目的观察结肠镜反转法接触式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经结肠镜直镜下治疗失败的46枚小于1.0 cm广基扁平的超低位直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U形反转法接触式应用APC进行治疗。观察探头接触和治疗靶息肉的成功率、探头与凝固组织粘连及被堵塞的发生率、黏膜下气肿的发生率,以及肠镜镜身灼伤的发生率。结果对上述17例患者行结肠镜反转法探头均能接触到靶息肉。每例患者的息肉均在1次肠镜下行APC成功灼除。所有46枚靶息肉被灼除所需喷凝次数共97次。其中仅5次(5.15%)探头与息肉凝固组织有少许粘连,分离时未出现因粘连对凝固面的损伤;仅2次(2.06%)发生因凝固组织黏着致氩气管堵塞,将黏着物清除后恢复正常使用。未发生黏膜下气肿。无1例次发生肠镜镜身灼伤。结论结肠镜反转下接触式应用APC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能预防氩气刀对肠镜镜身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反转法 接触式氩离子凝固术 超低位直肠 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金霞 张庆翔 +1 位作者 李光飞 于振坤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12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以耳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突发性聋初始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5例(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每3 d给药1次;静脉用药组37例(耳),给予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以耳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突发性聋初始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5例(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每3 d给药1次;静脉用药组37例(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后减量至5 mg,继续用药3 d后停药。结果耳后注射组痊愈16耳,显效6耳,有效4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74.3%;全身用药组痊愈17耳,显效5耳,有效4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7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可靠,可作为突发性聋激素治疗的初始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临床方案 糖皮质激素类 听力曲线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涛 郝姜蕾 +1 位作者 魏宏世 冯艳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VCI组(47例)和非VCI组(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CI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发病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VCI组(47例)和非VCI组(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CI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发病1、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血压、饮酒、抑郁、梗死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中糖尿病、高血压、梗死灶、NIHSS评分、血清HDL-C和hs-CRP水平为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1个月的评分(P<0.01),组间比较,非VCI组评分均显著高于VCI组(P<0.01)。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梗死灶、NIHSS评分、血清HDL-C和hs-CRP水平为急性脑梗死继发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发生VCI的患者预后显著差于未发生VCI的患者,临床应积极干预相关因素,预防VCI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在咽喉部鳞癌及喉乳头状瘤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慧英 于振坤 +3 位作者 何双八 张庆翔 龚单春 张海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被推测为头颈部鳞癌发生、发展的病因。文章旨在研究咽喉部鳞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间于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67例咽喉部鳞癌及喉...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被推测为头颈部鳞癌发生、发展的病因。文章旨在研究咽喉部鳞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间于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67例咽喉部鳞癌及喉乳头状瘤患者新鲜组织标本,其中喉癌、下咽癌、口咽癌26例,喉乳头状瘤41例;以同时期手术的良性病变声带息肉20例为对照组。用PCR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受检者HPV肿瘤组感染型别及分布状况。结果研究组67例标本中,HPV阳性者(HPV+)44例(65.7%)。其中喉乳头状瘤的感染型别为HPV11(36/41)和HPV6(4/41),喉癌、下咽癌、口咽癌为HPV16型(6/26),对照组声带息肉HPV均为阴性。结论 HPV16可能是部分喉癌、口咽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喉乳头状瘤的HPV感染率较喉癌、下咽癌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喉乳头状瘤 喉癌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喉肌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双八 张庆翔 +2 位作者 董园园 孙国燕 于振坤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9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索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喉内镜、嗓音学检查后诊断为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患者18例,进行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根据痉挛的部位,注射部位为甲杓肌、甲会厌肌、环杓后肌等,... 目的探索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喉内镜、嗓音学检查后诊断为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患者18例,进行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根据痉挛的部位,注射部位为甲杓肌、甲会厌肌、环杓后肌等,剂量为0.1~1.0U,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行频闪喉镜检查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主观评分以及客观嗓音分析,包括喉肌电图检查(EMG)、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以及最大发音持续时间(maxium phonation time,MPT)测定等来评估患者的嗓音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注射后24小时起效,发音震颤及中断症状明显改善,发音流利、平稳,无音质紧张,疗效均持续1个月,经过3次注射后,患者喉内镜下见声带震颤症状明显消失,患者发音流利,嗓音主观评估和客观嗓音分析明显改善,注射前声带闭合时挤压明显,声门上区代偿;注射后声带闭合时节奏感,声门上区代偿减轻。喉肌电图和多维嗓音分析程序(MDVP)提示注射后比注射前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程度不等的声嘶症状,一般在注射后2天出现,持续3~5天,3例患者出现饮水呛咳,所有患者无呼吸困难。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发音良好。结论神经肌电图监测下经皮肉毒素A喉肌注射是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音障碍 注射 痉挛性 肉毒素 嗓音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喉癌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振坤 张庆翔 +2 位作者 龚单春 张海东 刘亚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9期6-8,共3页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临床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喉癌可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早期喉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内镜下CO2激光微创治疗和传统开放性手术)或放疗的单一治疗模式,且根据喉癌解剖分类(声门上...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临床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喉癌可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早期喉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内镜下CO2激光微创治疗和传统开放性手术)或放疗的单一治疗模式,且根据喉癌解剖分类(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级方式(2010)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亦存在差异。对此,笔者针对原位癌的早期干预治疗及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T1、T2期声门上型、声门型及声门下型喉癌的治疗选择分别作了阐述,提出对于肿瘤的评估需要结合术前判断及术后病理分级,当二者不符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治疗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早期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网络视频在产褥期延伸服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建平 韦莉 +2 位作者 张先如 陈从华 杨言诚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2期2047-2049,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方式在提高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9月我院产科分娩的住院号为双号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住院号为单号初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出院指导与电话回访模式,观察组采取出院指导... 目的探讨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方式在提高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9月我院产科分娩的住院号为双号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住院号为单号初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出院指导与电话回访模式,观察组采取出院指导与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模式。产后42d随访调查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恶露异常和消极感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疹、红臀和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产妇照护婴儿能力以及月子期间获取信息齐备程度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方式在产褥期延伸护理服务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提高产后母婴健康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网络视频访视 产褥期 延伸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漏诊的上消化道异物九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慧英 于振坤 +2 位作者 车子刚 张庆翔 何双八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易漏诊的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因上消化道异物漏诊致延迟取出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异物误吞病史,病程12 h^21 d,异物为鱼刺7例,鸡骨2例。入院后经食管钡剂造影、... 目的探讨易漏诊的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因上消化道异物漏诊致延迟取出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异物误吞病史,病程12 h^21 d,异物为鱼刺7例,鸡骨2例。入院后经食管钡剂造影、纤维喉镜、胃镜、硬性食管镜等检查均未发现异物,后经CT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异物位于梨状窝4例,进入椎前筋膜、甲状腺、颈部间隙、食管壁肌层、环后壁黏膜下各1例,其中3例并发颈部间隙感染。4例梨状窝异物在全麻下经硬性食管镜取出,余5例在全麻下行颈侧切口取出异物,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常规检查不能发现上消化道异物而有临床症状者,及时行CT检查不仅能够避免误漏诊及发现可疑的并发症,亦能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上消化道 漏诊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7
13
作者 张玲敏 许银花 +1 位作者 熊萍 秦洪云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阴道分娩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盆底肌训练,试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阴道分娩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盆底肌训练,试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Q)、治疗1个月(H1)、治疗3个月(H3)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H1、H3时盆底功能包括子宫下垂、夜尿次数及性生活高潮次数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H3时,试验组子宫脱垂、夜尿次数、性生活高潮次数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高龄产妇产后盆底肌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训练 高龄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皓 魏敬 +1 位作者 倪敏 金海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性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TOAST分型;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mmol/L)和对照组(血... 目的研究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性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TOAST分型;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mmol/L)和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血糖变异组83例,对照组92例,其中男性78例(44.6%),平均年龄为(72.2±13.2)岁。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预后情况。比较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3例(47.4%)的患者存在血糖变异。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74.7±12.7岁vs 70.0±13.3岁,P=0.019)、糖尿病史(28例vs 14例,P=0.007)、既往卒中史(16例vs 6例,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的TOAST亚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糖变异(OR=3.235,95%CI=1.185-8.130,P=0.022)、高龄(OR=1.114,95%CI=1.061-1.169,P<0.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2.214,95%CI=1.713-2.863,P<0.0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变异、高龄和入院高的NIHSS评分与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脑血管意外 NIHSS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外科治疗——患者需求与医师的思考碰撞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庆翔 龚单春 +2 位作者 张海东 刘亚群 于振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9期8-11,共4页
外科手术是喉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如何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喉功能重建,保留喉功能是医师的追求,亦是患者的需要。对此,笔者从保留喉功能在喉癌治疗中理念的转变、拟定喉全切除术者选择上径路的优点、... 外科手术是喉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如何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喉功能重建,保留喉功能是医师的追求,亦是患者的需要。对此,笔者从保留喉功能在喉癌治疗中理念的转变、拟定喉全切除术者选择上径路的优点、肿瘤切除与可能喉功能重建(包括甲状软骨外膜修复、残留会厌修复、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或环舌骨会厌吻合术、环咽吻合术及喉近全切除发音管重建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化保留喉功能的理念,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实施必要的辅助与综合治疗,最终实现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外科手术 喉切除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连霞 于世杰 +2 位作者 康千宽 赵慧霞 曹鄂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例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为52~66岁的老...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例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为52~66岁的老年家庭妇女,典型表现(高热、咳嗽)、衣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及痰培养均为阴性;胸部CT以单侧肺叶实变为主。4例患者可见鹦鹉热衣原体种属基因检出的序列数为1~61个,中位检出序列数为24个;二代测序技术阳性检出率为75.00%(3/4)。4例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其方法更快速、准确、全面,可作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二代测序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裂伤清创术后运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创面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燕森 袁之木 +2 位作者 李瑞瑞 杨洋 马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7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头皮裂伤清创术后运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15例头皮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头皮裂伤清创术后并发创面感染,护理人员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换药。结果13例伤口愈合良好;2例因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 目的观察头皮裂伤清创术后运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15例头皮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头皮裂伤清创术后并发创面感染,护理人员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换药。结果13例伤口愈合良好;2例因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局部化脓症状,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后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无迟发性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头皮裂伤清创术后运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创面感染效果良好,能够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裂伤 清创术 伤口感染 银离子抗菌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低血钾1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桂玲 赵牡丹 +2 位作者 高义玲 王贝 朱明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低血钾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后发生低血钾的诊疗过程。结果患者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1周后出现低血钾(2.78 mmol·L^(-1)),予停用莫西沙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低血钾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后发生低血钾的诊疗过程。结果患者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1周后出现低血钾(2.78 mmol·L^(-1)),予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及口服补钾后,血钾恢复(4.41 mmol·L^(-1))。结论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可能导致低血钾,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低钾血症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能患者居家护理中心的建立与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芸 杨言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 :总结对失能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工作的体会,探索居家护理中心工作模式。方法 :经过全面评估,对15例失能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结果 :失能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较实施居家护理前提高,照顾者心理压力明显减轻,照顾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 目的 :总结对失能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工作的体会,探索居家护理中心工作模式。方法 :经过全面评估,对15例失能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结果 :失能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较实施居家护理前提高,照顾者心理压力明显减轻,照顾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居家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家庭照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患者 居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巧云 高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施化疗治疗,研究组实施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施化疗治疗,研究组实施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但研究组患者IgA(2.98±0.82)g/L、CD4^(+)/CD8^(+)(0.92±0.25)均高于参照组的(2.34±0.68)g/L、(0.78±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4.17±1.64)ng/ml、CA199(31.81±7.56)U/ml、CA125(18.16±4.98)U/ml均低于参照组的(14.32±3.73)ng/ml、(41.27±6.73)U/ml、(28.17±4.87)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皮疹、腹泻、高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免疫抑制,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疾病控制率有效提高,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化疗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