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浆组织激肽释放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聪 姚玉宇 +12 位作者 马根山 冯毅 汤成春 陈忠 戴启明 童嘉毅 丁建东 罗丹 朱建 李拥军 鞠成伟 陆静 章晓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确定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将110例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单... 目的:确定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将110例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单支狭窄50%~69%组(组1,n=32)、单支狭窄70%~99%和(或)多支病变(每支狭窄50%~99%)组(组2,n=29)、单支或(和)多支完全闭塞组(组3,n=25)、正常无狭窄组(对照组,n=24)。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和TK的水平。结果:组1:TK水平为(1 900±461)pg/ml,VEGF为(54.29±23.22)pg/ml;组2:TK水平为(2 203±268)pg/ml,VEGF为(63.00±26.72)pg/ml;组3:TK水平为(4 823±1005)pg/ml,VEGF为(71.27±17.86)pg/ml;对照组:TK水平为(781±63)pg/ml,VEGF为(54.75±23.22)pg/ml。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VEGF水平与狭窄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TK水平与狭窄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且与高血压(P=0.946)、糖尿病(P=0.288)、吸烟(P=0.933)等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TK水平在1 725 pg/ml阈值处具有诊断冠状动脉完全梗塞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VEGF和TK等促血管新生因子均高表达,TK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独立相关,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诱导的心梗后大鼠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碧蕾 金虹 +2 位作者 韩熙琼 夏扬 刘乃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C)、心梗+运动组(MIE)、心梗+运动+BDNF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 B)阻滞剂K252a腹腔注射组(MIEK),每组12只。术后1周尾静脉采血、心彩超检查后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BDNF表达及心肌血管密度,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BDNF m 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rk 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运动促进梗死周围区BDNF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同时诱导Trk B磷酸化(P<0.01),用K252a阻断BDNF受体可抑制Trk B激活(P<0.01),同时逆转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P<0.01)和心功能改善(P<0.05);大鼠血清BDNF水平与心肌血管密度(r=0.501,P=0.007)、心脏EF值(r=0.611,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运动前后变化幅度与其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498,P=0.015)。结论:BDNF在心梗后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效应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畅 姚玉宇 +7 位作者 马根山 傅聪 李冰 瞿洋洋 孙国鑫 李爽 杨群 阿衣其来克·木合达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 :分析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KS)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差异以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揭示血浆K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数据及... 目的 :分析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KS)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差异以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揭示血浆K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数据及造影结果。(1)根据冠脉病变分支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中KS含量;(2)根据Gensini评分评估其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A组(0分)、B组(〉0~≤20分)、C组(〉20~≤40分)、D组(〉40~艽160分),两两比较各组间患者血中KS含量的差异,并探究KS水平与Gensin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1)根据冠脉病变分支结果分的4组中,血浆KS量分别为:对照组(95.35±32.00)μg/m L、单支病变组(78.19±25.27)μg/m L、双支病变组(66.19±25.93)μg/m L、三支病变组(51.84±23.26)μg/m L,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KS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2)根据Gensini评分分的A、B、C、D 4组中,KS含量分别为(101.66±36.50)μg/m L、(77.73±25.13)μg/m L、(61.58±23.06)μg/m L、(53.80±23.92)μg/m L,KS含量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KS含量与Gensini评分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K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KS含量与Gensini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KS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血管保护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LISTATIN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的筛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国球 刘乃丰 +3 位作者 赵桂琴 范小波 张臣 王明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从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文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ScFv氨基酸序列。方法:以重组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为靶目标,用差异吸附法,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 目的:从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文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ScFv氨基酸序列。方法:以重组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为靶目标,用差异吸附法,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8个克隆,提取DNA后测序;测序阳性的DNA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单链抗体的活性。MTT法测定单链抗体对CTGF促人近曲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从8个克隆中获得7个完全一致的DNA序列(W0616);另有1个克隆丢失了重链,且轻链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序列与W0616不一致;阳性克隆经诱导后,培养上清用间接ELISA试验证实能与CTGF发生特异性结合,与TrxA及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01)。同时,该单链抗体片段能明显抑制CTGF引起的HK-2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获得与CTGF特异结合的人源单链抗体可变区序列,为CTGF抑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噬菌体展示 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支架与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庞思 潘道蓉 +4 位作者 朱灏 吴文 蔡金赞 冒晨昱 张瑶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cobalt chromium—everolimus eluting stent,CoCr—EE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和... 目的:系统评价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cobalt chromium—everolimus eluting stent,CoCr—EE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8—01至2015—10,同时查阅会议摘要和相关网站,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有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389例患者(AbsorbBVS组2164例,CoCr—EES组1225例)。在平均1.1年的随访时间内,Absorb BVS组与CoCr—EES组患者在临床终点靶病变失败[比值比(OR)=1.29,95%可信区间(CI):0.95~1.74,P=0.10]、全因死亡(OR=1.31,95%CI:0.60~2.87,P=0.50)、心原性死亡(OR=1.38,95%CI:0.45~4.24,P=0.57)、心肌梗死(OR=1.30,95%CI:0.93~1.80,P=0.12)、确定的或极有可能的支架内血栓(OR=2.08,95%CI:0.95~4.54,P=0.07)、再次血运重建(OR=I.03,95%CI:0.80~1.33,P=0.81)、靶病变血运重建(OR=1.06,95%CI:0.67~1.66,P=0.81)和患者相关的复合终点(OR=0.95,95%CI:0.66~1.35,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绞痛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中、低危冠心病患者中,Absorb BVS与CoCr—EES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bsorb BVS应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仍有待更长的随访时间、更多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