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大鼠血管性痴呆脑组织中Aβ、Tau和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健华 赵连东 +2 位作者 晋光荣 刘袁静 史婷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皮质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依达拉奉...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皮质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VD病组和依达拉奉用药组,采用改良法建立SD大鼠VD模型。依达拉奉用药组于缺血后30 min腹腔内及皮下分别注射依达拉奉3 mg/kgwt,30 min后重复1次,以后每日1次。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海马及皮质Aβ、Tau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用药组与VD病组相比较,大鼠海马及皮质Aβ、Tau和GFAP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或0.001)。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测试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依达拉奉用药组与VD病组相比较,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抑制脑内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少大鼠脑组织中由Aβ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脑组织中Tau和GFAP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管性痴呆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晋光荣 李云涛 +5 位作者 刘俊华 刘培党 徐汉荣 张海军 蔡星星 蔡惠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6,共8页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RI观察脑部影像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3、7、14、21、28d)皮质和尾壳核内BrdU/nestin、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GDNF组对学习记忆的恢复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MRI检查T2WI上缺血区信号明显增高和轻微脑肿胀,GDNF组缺血后3d,缺血区出现小面积信号增高影,14d信号强度明显下降;GDNF组Br-dU/nestin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加;新生细胞分化结果显示28d时,GDNF组BrdU/NeuN(58.23%±15.30%)、BrdU/GFAP(11.29%±4.30%),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实局灶性脑缺血激活皮质和尾壳核内的NSCs,而GDNF可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增殖 分化 MRI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3 位作者 徐春华 李凤飞 杨鎏 韩银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发育进程,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28 d,TH阳性细胞表现为成熟mDA神经元的形态特征。(2)Map-2/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生期大鼠腹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定位分布与成年期的mDA神经元分布趋向一致。(3)E16.5 d时腹侧中脑TH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mDA神经元的发育在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0 d时mDA神经元分布定位基本完成,至出生后28 d形态学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免疫荧光 中脑 发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与nNOS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云涛 晋光荣 +2 位作者 刘俊华 徐汉荣 张海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nNOS表达的关系。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殖细胞,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nNOS表达的关系。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殖细胞,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尾壳核BrdU阳性细胞和nNOS的表达。模型组大鼠皮质和尾壳核BrdU阳性细胞再灌注后3d开始增多,14d达高峰,nNOS阳性细胞再灌注后7d表达增强,28d达高峰,BrdU/nNOS双标细胞在14d达高峰,占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的42.95%,尾壳核内占42.56%。新生细胞分化组BrdU阳性细胞和BrdU/nNOS双标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皮质双标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数的54.08%,尾壳核内占47.84%。提示局灶性脑缺血可增强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的增殖能力,部分增殖细胞分化为nNOS阳性神经元,参与神经网络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皮质 尾壳核 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腺相关病毒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对培养神经干细胞转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军 晋光荣 +2 位作者 刘俊华 徐汉荣 何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3-567,共5页
为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rAAV-2)载体能否有效地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本研究采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rAAV-2(rAAV-2/EG... 为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rAAV-2)载体能否有效地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本研究采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rAAV-2(rAAV-2/EGFP),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104、1×105、1×106转染体外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同时,检测子代细胞的活力、增殖倍数、分化情况,以评估rAAV-2对NSC存活、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2/EGFP对NSC的转染效率。结果显示,转染10d后各转染组可观察到NSC克隆球发出绿色荧光,起始荧光强度不一,同时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转染21d后荧光强度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MOI为1×104、1×105、1×106时转染率分别为26.34%、50.97%、56.36%,荧光指数(FI)分别为4.01、12.70、14.08。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培养7、14、21d时其细胞活力、增殖倍数、分化均无统计学差异。本实验初步证明rAAV-2能有效地转染N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 转染 感染复数 绿色荧光蛋白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O经Mash1信号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纹状体内神经发生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志年 曾水林 +1 位作者 王磊 朱建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为检测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在大鼠脑缺血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本实验将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立即尾静脉给予CEPO(50μg/kg)。结果显示:CEPO可显著降低大鼠MCAO后3d梗塞面积,增加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增... 为检测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在大鼠脑缺血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本实验将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立即尾静脉给予CEPO(50μg/kg)。结果显示:CEPO可显著降低大鼠MCAO后3d梗塞面积,增加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CEPO的促神经发生效应与缺血侧纹状体内前神经元bHLH转录因子Mash1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本结果提示CEPO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Mash1信号在缺血侧纹状体内可能介导CEPO增强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元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发生 CEPO Mash1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注射纳米三氧化二铁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对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
7
作者 刘袁静 李涛 +3 位作者 曾水林 王健华 史婷婷 朱建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三氧化二铁(nano-Fe2O3)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方法 立体定位下,大鼠中脑黒质和腹侧被盖区各一次性注射1μlnano-Fe2O320g.L-1后,分别于1,2,3和4周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中脑行Perls... 目的探讨纳米三氧化二铁(nano-Fe2O3)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方法 立体定位下,大鼠中脑黒质和腹侧被盖区各一次性注射1μlnano-Fe2O320g.L-1后,分别于1,2,3和4周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中脑行Perls反应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多巴胺(DA)能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内注射生理盐水对大鼠游泳速度、找到平台时间、潜伏期及搜索平台策略评分无影响。注射nano-Fe2O3后2和3周,大鼠找到平台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搜索平台策略以趋向式和随机式为主,注射nano-Fe2O3后各组均以趋向式和边缘式为主;各组游泳速度明显下降(P<0.05)。Perls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均没有双标阳性细胞;nano-Fe2O3组药后1~4周均出现酪氨酸羟化酶(TH)/铁双标阳性细胞(TH+/铁+)、胶质体丝酸性蛋白质(GFAP)/铁双标阳性细胞(GFAP+/铁+)、OX-42/铁双标阳性细胞(OX-42+/铁+),但各组间数量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TH+,GFAP+,OX-42+单标细胞无显著差异;而nano-Fe2O3组黒质和腹侧被盖区均出现DA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少数DA能神经元胞浆内有nano-Fe2O3沉积,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注射区数目增加并且吞噬nano-Fe2O3颗粒。结论脑内注射nano-Fe2O3能引起DA能神经元的破坏及胶质细胞数目和形态的改变,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 学习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胶质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锰对大鼠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
8
作者 史婷婷 李涛 +4 位作者 晋光荣 王健华 刘袁静 陈哲 朱建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锰(nano-MnO2)对大鼠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方法: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下,实验组脑内注射nano-MnO2,对照组脑内注射生理盐水(NS),各组分别于注射1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胶...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锰(nano-MnO2)对大鼠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方法: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下,实验组脑内注射nano-MnO2,对照组脑内注射生理盐水(NS),各组分别于注射1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注射1周后,腹侧中脑损毁侧与对侧相比,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GFAP及iNOS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大鼠注射1周后,腹侧中脑损毁侧与对侧相比,TH、GFAP和i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脑内注射nano-MnO2能引起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破坏,GFAP和iNOS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锰 多巴胺能神经元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性5型腺病毒载体Ad5/F35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鎏 毛曦 +1 位作者 刘英 李建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5-1079,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35型腺病毒纤毛的嵌合性5型腺病毒载体Ad5/F35能否有效地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eGFP基因在大鼠BMSCs内持续表达的时间。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BMSCs。用带有e... 目的:研究携带35型腺病毒纤毛的嵌合性5型腺病毒载体Ad5/F35能否有效地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eGFP基因在大鼠BMSCs内持续表达的时间。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BMSCs。用带有eGFP基因的Ad5/F35(Ad5/F35-eGFP)分别以1、10、100、1000的感染复数(MOI)转染第2代大鼠BMSCs;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eGFP基因的转染效率与表达水平,观察细胞生长状态以评估病毒对大鼠B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MOI=100的病毒转染的大鼠BMSCs在转染后第2、7、14、21、30天分别用FCM检测大鼠BMSCs内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MOI在1到1000范围内,eGFP基因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与Ad5/F35-eGFP的MOI呈正向剂量相关性。MOI=100的病毒可转染90%左右的大鼠BMSCs,且eGFP基因在1个月内均有表达。MOI为1、10、100的病毒不影响大鼠BMSCs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结论:Ad5/F35可以高效地将eGFP基因体外转染大鼠BMSCs,eGFP基因可持续表达1个月。本研究为Ad5/F35作为BMSCs的基因转移和表达载体进行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Ad5/F35腺病毒载体 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