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结构状况——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1
作者 戚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4-176,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几组数据来谈谈笔者所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的结构状况。
关键词 师资队伍 建设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创建一流本科背景下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敏 姜勇 杨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150-152,共3页
结合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通过调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思考。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应注重价... 结合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通过调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思考。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应注重价值引领,凝练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国际化培养、进行科研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能在传统石油化工和新兴化工行业、化学与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发挥引领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化学化工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类专业课化学工艺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丽丽 张雪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147-149,共3页
化学工艺学是针对化学工程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专业课,在和实际生产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其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化学工业生产相关的工作。本文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提出... 化学工艺学是针对化学工程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专业课,在和实际生产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其今后能更好地胜任化学工业生产相关的工作。本文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提出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差别化选取,并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手段,二者结合从而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化学工艺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艺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在大学化学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郑颖平 李敏 孙贻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144-146,共3页
微课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资源类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大学化学开放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技术,以有机化学开放实验为例,探讨了微课教学的设计、制作,并将微课资源充... 微课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资源类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大学化学开放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技术,以有机化学开放实验为例,探讨了微课教学的设计、制作,并将微课资源充分利用到学生的碎片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开放实验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固态化学反应100%完成的方法
5
作者 雷立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无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质,但因为固体的非流动性,它常常会因严重的传质困难而有始无终。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作者提出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LSR)的概念,即通过使用少量的溶剂赋予固体流动性,使反应物固... 无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质,但因为固体的非流动性,它常常会因严重的传质困难而有始无终。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作者提出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LSR)的概念,即通过使用少量的溶剂赋予固体流动性,使反应物固体部分溶解,再使用搅拌反应器解决其“三传”问题,使之完全反应,从而达到使一些化学工业过程绿色化的目的。本文用平衡热力学数值计算的方法图解了几种代表性LSR的Gibbs自由能随反应进度的关系,进而指出:LSR的中间阶段如同没有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两端像溶液化学反应,因此,LSR虽继承了混合自由能导致的化学平衡,但其平衡点比溶液化学反应更接近100%完全。特别地,在LSR即将结束时,通过逐步移除溶剂以使反应物和产物固体持续存在而延长中段,能推动反应达到100%完全;对于连串反应,LSR仍有可能通过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获得中间产物;对于Δ_rG_m~?略小于零的反应,可以通过使用较多的溶剂跨越可能的早期平衡态,或者使用大量的产物固体“种子”使所有的产物一直与其饱和溶液平衡,最终通过逐渐蒸发溶剂推动反应进行到底;LSR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或产物的溶解度关系不大,但与反应物的溶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和产物的结晶速度紧密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使一些竞争反应、非自发反应进行到底的方法,获得高度的反应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 固态化学反应 溶液反应 吉布斯自由能 绿色化学 100%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郑颖平 李敏 姚翰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28,共3页
“医用有机化学”是自然科学类课程,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充分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的有力举措。该文章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了教学实践... “医用有机化学”是自然科学类课程,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充分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的有力举措。该文章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了教学实践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有机化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2
7
作者 郭玲香 赵红 +4 位作者 杨洪 房雷 孙莹 姜勇 李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137-139,共3页
以有机化学实验专业知识和实验项目为载体,深入挖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元素基因式地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家国情... 以有机化学实验专业知识和实验项目为载体,深入挖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元素基因式地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安全与环保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等隐性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价值引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4-二烷氧基噻吩的D-A-D型有机共轭分子的合成及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祁争健 韦斌 +4 位作者 王雪梅 康凤 洪满心 唐兰兰 孙岳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10-3316,共7页
基于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型D-A-D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双(2-乙烯基-3,4-二烷氧基噻吩)-对-2,5-二苯基-1,3,4-噁二唑[(3,4DAOTV)2-OXD],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元素分析法(EA)对化合物的... 基于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型D-A-D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双(2-乙烯基-3,4-二烷氧基噻吩)-对-2,5-二苯基-1,3,4-噁二唑[(3,4DAOTV)2-OXD],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元素分析法(EA)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荧光(PL)光谱及电化学分析研究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在氯仿溶液中,各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basx)在382-383nm之间,光学带能隙在2.92-2.97eV之间,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48-452nm之间,发出明亮的青色光,荧光量子产率可达36.8%-37.6%;在固体薄膜状态下,各化合物于513-516nm处发射出亮蓝绿色光.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三种大π共轭分子在正、负向区域均表现出明显的氧化、还原现象.其中,5.65-5.70eV的电离势(Ip),与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空穴传输特征相符;电子亲和势(Ia)在2.74-2.88eV之间,与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特性相近,这利于电子从阴极的注入和传输.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D-A-D型共轭分子共平面性好和电荷离域程度高,对光电功能材料的分子界面组装、载流子的有效传输和器件量子效率的提高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功能材料 烷氧基噻吩 噁二唑 电子供体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玲香 刘松琴 +2 位作者 杨洪 林保平 王明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6-158,共3页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系统地探索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系统地探索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 创新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Co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旭 周宏 +1 位作者 沈彬 张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4-248,共5页
采用低温水热技术,分别以柠檬酸(CA)和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在70℃的水相中合成了单分散的,粒子尺寸约为4 nm的ZnS∶Co半导体量子点.研究了稳定剂、Co2+掺杂剂及其掺杂量对掺杂量子点发光性能和结构的影响.XRD结果表明,Co2+离子主要... 采用低温水热技术,分别以柠檬酸(CA)和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在70℃的水相中合成了单分散的,粒子尺寸约为4 nm的ZnS∶Co半导体量子点.研究了稳定剂、Co2+掺杂剂及其掺杂量对掺杂量子点发光性能和结构的影响.XRD结果表明,Co2+离子主要掺杂在量子点表面,对主体ZnS晶格没有影响.当采用MPA为稳定剂,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掺杂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最高;而同样掺杂量下采用CA为稳定剂时,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有所下降.循环伏安研究显示,与空白ZnS量子点相比,Co2+离子的掺杂在ZnS的禁带中形成杂质能级,相应地,ZnS∶Co量子点的吸收边发生红移.与未掺杂ZnS量子点相比,掺杂量子点具有较少的表面非辐射复合中心,因而荧光发射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ZnS:Co 量子点 掺杂 制备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有机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玲香 杨洪 +2 位作者 蒋伟 房雷 周建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58-159,165,共3页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作者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助式课前预习和"启发、质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将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中,全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作者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助式课前预习和"启发、质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将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中,全面实施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是一条良好的素质教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研究性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洪 郭玲香 +1 位作者 刘松琴 林保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2-174,共3页
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及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材精选、集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建设、"两课四法"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并对师资水平... 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及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材精选、集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建设、"两课四法"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并对师资水平、学生英语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全英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全英文教学 两课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膜吸附钯的化学镀前活化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丽娜 徐鸿飞 +6 位作者 周凯常 徐爱群 岳增全 顾宁 张海黔 刘举正 陈坤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无需氯化亚锡敏化、基于分子自组装膜(SAMs)吸附钯的活化方法,成功地引发了在氧化铝粉末表面的化学镀铜.用XPS、AES、FTIR研究了钯的吸附机理,认为是由于氯化钯与SAMs上向外突出的氨基形成了化学键,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化机理.... 提出了一种无需氯化亚锡敏化、基于分子自组装膜(SAMs)吸附钯的活化方法,成功地引发了在氧化铝粉末表面的化学镀铜.用XPS、AES、FTIR研究了钯的吸附机理,认为是由于氯化钯与SAMs上向外突出的氨基形成了化学键,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化机理.金属化产物经XRD、FTIR、剖面金相显微表征分析与压片电阻率测定,示为金属铜完全包覆氧化铝的复合材料.该活化工艺具有活性引发层厚度薄、寿命长和与基底结合力强等优点,也可应用于其它表面富羟基的基底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吸附 活化方法 氧化铝粉末 化学镀 镀前活化 金属/陶瓷复合粉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俊明 肖国民 +1 位作者 周永红 蒋剑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6-1460,共5页
生物柴油是重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但其在制备方法及自身燃料性质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出现的热化学方法提供了较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质柴油新方法。重点介绍了直接热解、催化热裂解两种转化方式... 生物柴油是重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但其在制备方法及自身燃料性质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出现的热化学方法提供了较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质柴油新方法。重点介绍了直接热解、催化热裂解两种转化方式的现状及特点,并探讨了热化学转化方法还存在的问题。对催化裂解过程所用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及特点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目前油脂裂解过程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柴油 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雪梅 石晨 +3 位作者 肖英勃 韦斌 孙岳明 祁争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0,共4页
通过Heck偶联法合成了4种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二唑)(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二唑)(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P3HT-Py)和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 通过Heck偶联法合成了4种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二唑)(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二唑)(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P3HT-Py)和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啶)(P3OT-Py)。用NMR、GPC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系列共聚物光电性能。结果表明,随噻吩环3位取代烷基碳链的增长,聚合物电离能(Ip)减小,带隙(Eg)也随之变窄。其中,P3OT-OXD的Eg比P3HT-OXD小0.11 eV,P3OT-Py的Eg比P3HT-Py小0.19 eV,在3-烷基噻吩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吸电子能力较强的二唑单元,可有效提高共聚物电子亲合能(Ea),对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改善电子与空穴注入平衡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噻吩 循环伏安 电子亲合能 电离能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玲香 倪恨美 +2 位作者 杨洪 姚琛 李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9-171,共3页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及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近三年的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从教材精选、集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建设、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几方面,本文阐述了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及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近三年的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从教材精选、集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建设、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几方面,本文阐述了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两课四法"双语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提高了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双语教学 两课四法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office软件在实验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齐 王国力 +2 位作者 薛忠俊 祁争健 孙岳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实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是化学、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然而传统的实验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化学物质的制备,面对含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物质而言,理解其结构等性质不能快速而有效。作者针对化学实验钴... 实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是化学、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然而传统的实验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化学物质的制备,面对含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物质而言,理解其结构等性质不能快速而有效。作者针对化学实验钴Ⅲ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实验中立体结构复杂、示意图结构抽象难懂、不易辨别等特点,利用Chemioffice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构建线条结构和球棍结构模型,重现其二维平面结构、三维立体结构,方法简单易行。更可结合球棍模型,有效增强有机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的生动性,拓宽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office软件 实验化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合二为一的构想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全红 路春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全面规划了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优化实验内容 ,强化技能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 ,力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22
19
作者 胡爱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6-128,共3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本科生毕业设计平台,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创新 导师制 SRTP 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电解池中CO_2电化学还原的阳极电解液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瑞 吕伟欣 雷立旭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9,共8页
采用自制的H型电解池开展了KHCO_3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_2制甲酸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电解池中长时间电解时阴阳两极间的电压(槽电压)会持续升高,导致电解过程不可持续.经过恒电位电解、恒电流电解、pH测试以及电解前后阳极室KHCO_3浓度分... 采用自制的H型电解池开展了KHCO_3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_2制甲酸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电解池中长时间电解时阴阳两极间的电压(槽电压)会持续升高,导致电解过程不可持续.经过恒电位电解、恒电流电解、pH测试以及电解前后阳极室KHCO_3浓度分析等实验研究,作者发现,这是由以下过程引起的:阳极上的析氧反应产生的H^+与电解液中的HCO_3^-反应生成水和CO_2,导致阳极室的HCO_3^-的消耗,之后阳极室的K^+被迫扩散进入阴极室而导致阳极室电解质浓度下降.因此,阳极室电解液导电性下降,进而引起阳极电位的升高.研究发现,阳极电解液具有碱性时,都可能发生此种现象.因此,为保证电解过程可持续且保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阳极液的电解质不能含任何具有碱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电解池 质子交换膜 二氧化碳 电化学还原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