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兴国 朱道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9-35,共7页
本文将n阶变系数线性差分方程化为矩阵形式,进而求得它的解,此解为系数的函数,且非递推形式。
关键词 线性方程 递推函数 差分方程 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发展对实验力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第75次论坛会议简介
2
作者 方岱宁 何小元 谢惠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566,共2页
由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发起和中国科协主办的第7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现代科技发展对实验力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于2003年8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会堂召开.
关键词 现代科技 实验力学 中国科协 科学家 第75次论坛 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纳米技术 纳观测量法 图像信息提取处理技术 光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系扭振计算的子结构传递矩阵法
3
作者 褚华 佘颖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7-95,共9页
本文综合了扭振分析的简化扭转单元有限元方法和传递矩阵法,提出一种新的转子系统扭振分析方法——子结构传递矩阵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剖面的转子段,使用简单方便,且不要求大的计算机容量.子结构传递矩阵法将一转子段离散成有限个单... 本文综合了扭振分析的简化扭转单元有限元方法和传递矩阵法,提出一种新的转子系统扭振分析方法——子结构传递矩阵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剖面的转子段,使用简单方便,且不要求大的计算机容量.子结构传递矩阵法将一转子段离散成有限个单元,通过子结构静力凝聚技术建立转子段两端状态矢量之间的关系.文中详细叙述了这一方法,并给出了几个数值算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系 扭振 子结构 转子 传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V07可编程数据采集器的改造与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跃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5年第2期50-52,共3页
7V07可编程数据采集器(以下简称7V07)是198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日本三荣(株)的静态应变测量数据采集装置(售价高达15万元人民币)。它具有智能化、省力、省时等优点,但又因其体积、重量不适应现场测试和其昂贵的价格,使其拥有了精、... 7V07可编程数据采集器(以下简称7V07)是198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日本三荣(株)的静态应变测量数据采集装置(售价高达15万元人民币)。它具有智能化、省力、省时等优点,但又因其体积、重量不适应现场测试和其昂贵的价格,使其拥有了精、贵、稀仪器的身价。为解决现场测试问题,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用便携式386对7V07主机的替换。保留了原7V07的静态自动切换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单、双通道的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自回归模型的最大熵谱估计
5
作者 李大仰 林循泓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91-99,共9页
本文以多维时序模型预测误差能量最小为依据,推导了一种新的多维自回归谱分析算法。理论和实验表明,该算法估计的模型精度较高,而运算工作量较低,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算法。
关键词 多维自回归 谱估计 最大熵 算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时的蠕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志红 贺耀龙 +2 位作者 胡宏玖 赵峰 张晓龙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6-1063,共8页
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小应力作用下聚氯乙烯(PVC)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63℃)时的短期蠕变性能.根据Struik-Kohlrausch(SK)方程及Struik移位方法,分析了物理老化对PVC瞬时蠕变柔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多松弛机制的新模型定量描... 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小应力作用下聚氯乙烯(PVC)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63℃)时的短期蠕变性能.根据Struik-Kohlrausch(SK)方程及Struik移位方法,分析了物理老化对PVC瞬时蠕变柔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多松弛机制的新模型定量描述初始蠕变柔量、松弛时间和形状因子.结果表明:SK方程虽可表征不同老化时间下PVC的蠕变性能,但通过Struik移位方法却无法获得理想的主曲线,且初始蠕变柔量、松弛时间、形状因子和蠕变率均受物理老化显著影响,并在双对数坐标下随老化时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新模型不仅揭示了物理老化控制参量的演化规律,而且极好地预测了PVC在物理老化进程中的高温蠕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老化 聚氯乙烯 玻璃化转变温度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