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补充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敌 成晨 +4 位作者 华丽 张婷 刘彩萍 王少康 孙桂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机开始小剂量补充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以及孕妇血压的影响。方法:在句容市妇幼保健院招募400例待产期孕妇,最终纳入370例孕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了解孕期开始补充叶酸的时机、剂量及持续时间。根据妊娠...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机开始小剂量补充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以及孕妇血压的影响。方法:在句容市妇幼保健院招募400例待产期孕妇,最终纳入370例孕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了解孕期开始补充叶酸的时机、剂量及持续时间。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判断是否患病。根据是否补充叶酸及开始补充的时机将孕妇分为未补充组、孕后开始补充组和孕前开始补充组。采集孕妇入院待产时的血样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纳入的370例孕妇中12例患有HDP,发生率3.24%,其中未补充组(43例)5例,发生率为11.63%;孕后和孕前开始补充组(250例,77例)分别5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60%;3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收缩压和舒张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后开始补充组血压较低;但产后血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血压的影响。结论:小剂量补充叶酸可能不仅是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变血清指标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补充叶酸对产前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但仍需大样本人群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经胃和皮下暴露毒死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正颖 姚欣雅 +1 位作者 赵敏娴 王灿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构建毒死蜱(CPF)同时ig和sc暴露的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PBTK/TD)模型,模拟和验证其预测CPF暴露后体内毒代特征及毒效可靠性。方法①构建CPF的PBTK/TD模型,运用所构建的模型模拟大鼠同时ig和sc暴露CPF的毒代和毒... 目的构建毒死蜱(CPF)同时ig和sc暴露的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PBTK/TD)模型,模拟和验证其预测CPF暴露后体内毒代特征及毒效可靠性。方法①构建CPF的PBTK/TD模型,运用所构建的模型模拟大鼠同时ig和sc暴露CPF的毒代和毒效学数据,预测暴露大鼠血液中CPF及其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浓度变化,血液和大脑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曲线。②45只成年雄性大鼠一次性ig和sc联合染毒CPF(50+50)mg·kg^(-1),染毒后0.0,1.0,2.0,4.0,6.0,8.0,12.0,24.0和48.0 h收集生物样本,测定血浆CPF和TCP浓度,及血浆和大脑皮质AChE活性,将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模拟大鼠ig和sc联合暴露CPF 20+20,10+30和(30+10)mg·kg^(-1)后,48 h内血液中CPF和TCP浓度均先上升,达到峰值后随之下降;ig暴露剂量越大,血浆AChE活性下降越快,酶活性抑制程度越重,但酶活性恢复速度很快;大脑AChE活性抑制程度受皮下暴露量的影响较大。实测大鼠联合染毒(50+50)mg·kg^(-1)CPF后的血浆CPF和TCP浓度,及血浆和大脑皮质AChE活性,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PBTK/TD模型可预测大鼠同时ig和sc暴露CPF后的体内毒代特征及毒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乙酰胆碱酯酶 毒物代谢动力学 毒效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