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性抗SARS-CoV-2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及广谱中和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1
作者 尹慧敏 吕海 +3 位作者 迟莹 刘静娴 焦永军 卫平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为诊断和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候选分子。方法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提取总RNA...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为诊断和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候选分子。方法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构建人源性抗SARS-CoV-2 scFv抗体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对SARS-CoV-2 S蛋白具有特异性的scFv抗体。通过序列分析和人源IgG抗体表达,合成IgG全抗体,并评估其对SARS-CoV-2的结合能力及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库容量为1.56×10^(7)CFU的SARS-CoV-2人源性scFv抗体文库,筛选出两种特异性scFv抗体;并将scFv抗体表达成IgG形式的全抗体(IgG-A10和IgG-G6),其中IgG-A10对SARS-CoV-2原始株(WT)和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XBB)毒株均具有较好中和活性,对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JN.1(JN.1)毒株中和效果一般。结论本研究从康复者外周血中成功构建了人源性抗SARS-CoV-2 scFv抗体文库,并筛选表达出具有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2 IgG抗体,为SARS-CoV-2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单链可变片段(scFv) 噬菌体展示技术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参与小鼠矽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宇梦 罗薇 巢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二氧化硅(SiO_(2))诱导的小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矽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只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矽肺组(n=3)。矽肺组小鼠经气管滴注SiO_(2)悬液0.2 g/kg构建矽肺模型,对照组经气...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二氧化硅(SiO_(2))诱导的小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矽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只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矽肺组(n=3)。矽肺组小鼠经气管滴注SiO_(2)悬液0.2 g/kg构建矽肺模型,对照组经气管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处理人成纤维细胞(HPF-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MLg)构建矽肺离体细胞模型。Masson染色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SiO_(2)对小鼠肺组织及其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对小鼠肺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矽肺组小鼠ECM相关细胞成分的变化及关键基因;空间转录组测序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与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肺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中波形蛋白和MMP3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MP3蛋白在小鼠肺组织ECM和TGF-β_(1)处理的HPF-a、MLg中的表达,以及在小鼠肺组织ECM中的蓄积情况。结果Masson染色和天狼腥红染色结果显示,矽肺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样改变且ECM胶原沉积明显。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矽肺组小鼠ECM成分改变与成纤维细胞相关,MMP3是其关键基因;矽肺组小鼠肺组织MMP3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主要分布于纤维化病灶部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小鼠肺组织MM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GF-β_(1)处理后,HPF-a中MMP3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小鼠肺组织ECM中MM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将TGF-β_(1)处理后的MLg移植到正常小鼠肺组织ECM后,其MMP3表达水平升高(P<0.05),MLg移植的小鼠肺组织ECM经脱细胞处理后,其MMP3表达水平同样升高(P<0.01);矽肺组小鼠肺组织中波形蛋白和MMP3在矽结节及其周围的共定位信号明显增强(P<0.01)。结论在小鼠矽肺模型中,TGF-β_(1)可导致成纤维细胞分泌的MMP3增多并潴留在肺ECM中,从而加重胶原沉积,促进肺纤维化。MMP3可能成为矽肺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细胞外基质 矽肺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空间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15岁及以上居民电子烟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魏贻晖 曲晨 沈孝兵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15岁及以上居民的电子烟流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居民尝试使用电子烟的主要因素,为电子烟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部分15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采... 目的了解江苏省15岁及以上居民的电子烟流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居民尝试使用电子烟的主要因素,为电子烟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部分15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尝试使用电子烟的主要因素。结果江苏省15岁及以上居民的电子烟知晓率为47.70%,电子烟尝试使用率为3.64%,电子烟现在使用率为0.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女性为参照,男性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为17.441(95%CI:10.275~29.605);以农村为参照,城市居民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为1.731(95%CI:1.261~2.378);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初中文化程度的居民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为1.657(95%CI:1.035~2.653);以≥65岁为参照,15~24岁、25~44岁和45~64岁的居民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分别为3.472(95%CI:1.736~6.945)、3.791(95%CI:2.364~6.078)、1.746(95%CI:1.124~2.711);以没有看过电子烟广告为参照,看到过电子烟广告的居民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为2.166(95%CI:1.636~2.866);以家中没有室内吸烟者为参照,家中有室内吸烟者的居民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的OR值为4.323(95%CI:3.240~5.768)。结论江苏省电子烟知晓率、尝试使用率及现在使用率均低于全国水平,但使用电子烟人群的平均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故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以提高公众对电子烟危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岁及以上人群 电子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豆杂粮代餐粉的研制及其血糖生成指数值测定
4
作者 严威 张振震 +6 位作者 任兴远 夏惠 杨立刚 廖望 潘达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2-30,共9页
旨在研制一款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荷包豆杂粮代餐粉,并评价其餐后血糖生成能力。以荷包豆为主要原料,结合燕麦、薏苡仁、红豆、藜麦、枸杞和亚麻籽进行配方设计,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配方。参照卫生行... 旨在研制一款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荷包豆杂粮代餐粉,并评价其餐后血糖生成能力。以荷包豆为主要原料,结合燕麦、薏苡仁、红豆、藜麦、枸杞和亚麻籽进行配方设计,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配方。参照卫生行业标准WS/T 652—2019《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以葡萄糖为参考食物,通过双盲交叉试验测定最优配方代餐粉的GI值。结果显示,最佳配方为每100 g含荷包豆粉23.5 g、红豆粉13.5 g、枸杞粉4.0 g、燕麦粉15.0 g、薏苡仁粉15.0 g、藜麦粉15.0 g、亚麻籽粉14.0 g,GI值为51.84。与葡萄糖组相比,代餐粉组的餐后15、30、45 min和60 min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峰值均显著降低,12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研制的荷包豆杂粮代餐粉属于低GI食品,食用后餐后血糖峰值浓度较低,且餐后血糖回落过程更为平缓,整体血糖波动呈现相对稳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生成指数 荷包豆 代餐粉 配方优化 餐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来源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细胞外基质蓄积促进矽肺纤维化
5
作者 任言晖 徐可颖 +1 位作者 张伟 巢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7-1434,共8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LGALS3)在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2)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关系,进一步揭示LGALS3在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LGALS3)在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2)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关系,进一步揭示LGALS3在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iO2暴露构建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利用天狼星红染色和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及结构变化。通过单细胞聚类分析将细胞分为20个聚类,并筛选出成纤维细胞在SiO2处理56 d时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明确与ECM结合相关的基因。在体外实验中,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HPF-a和小鼠肺成纤维细胞MLg,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GALS3的表达水平及其在ECM中的沉积情况。结果:单细胞聚类分析发现,成纤维细胞在SiO2处理56 d时数量显著增加,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前10个基因,包括Ccl6、Lyz2、Ftl1、Spp1、Lgals3、Cxcl2、Fth1、Psap、S100a9和Ctss。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与ECM结合密切相关,其中Ctss、Lgals3和Spp1是核心关联基因。点图显示,Lgals3在SiO256 d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天狼星红染色和偏振光显微镜结果显示,SiO2暴露组小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显著增加,且结构致密,呈现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理特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HPF-a细胞中LGALS3的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变化,12 h达到峰值(P<0.05)。动物模型验证表明,SiO2暴露组小鼠肺组织中LGALS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GALS3与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共定位信号增强(P<0.01)。此外,将TGF-β1刺激的MLg细胞种植于ECM上后,LGALS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移除细胞后,ECM上的LGALS3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纤维细胞来源的LGALS3在SiO2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参与ECM的沉积过程。LGALS3的表达水平受TGF-β1调控,且在ECM上呈现持续性蓄积。这些发现揭示了LGALS3在肺纤维化中的重要作用,为矽肺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半乳糖凝集素-3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耀珑 赵佳欣 杨立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825-3834,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共同构成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逐渐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并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共同构成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逐渐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并可能在将来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危害日趋显著。本文在进行大量资料搜集与文献阅读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性别、地区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激素、环境等危险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兴远 王文博 +4 位作者 桂兰兰 郝润华 王少康 陈希民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4,共9页
目的:研究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进行喂养;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余甘子、余甘子茶多酚混合... 目的:研究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进行喂养;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余甘子、余甘子茶多酚混合物、余甘子左旋肉碱混合物。灌胃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体内肾周脂肪、睾周脂肪质量,检测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血脂4项水平。测定血清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检测肝脏内相关酶活性、总蛋白水平及脂肪组织内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余甘子、余甘子与茶多酚、左旋肉碱配伍对预防肥胖模型大鼠的减肥效果及肝损伤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体内脂肪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余甘子的调节作用下,余甘子干预组与余甘子左旋肉碱配伍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质量及其系数也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中瘦素、抵抗素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肝脏中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脂肪组织内单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α-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余甘子茶多酚配伍干预组预防肥胖效果并不显著。结论:余甘子能够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且单独使用效果优于余甘子与茶多酚或左旋肉碱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茶多酚 左旋肉碱 高脂饮食 预防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贤 王炎炎 +8 位作者 王锋 夏惠 潘兴昌 朱航榉 谷瑞增 马永庆 唐华丽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损伤模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胃黏膜损伤模型对照组、水解小麦蛋白肽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d)(以体质量计,下... 目的:研究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损伤模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胃黏膜损伤模型对照组、水解小麦蛋白肽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d)(以体质量计,下同))、阳性对照组(甲氰咪胍组65 mg/(kg·d)),每组各10只。采用酒精灌胃致胃黏膜损伤,给予水解小麦蛋白肽30 d后,观察胃黏膜组织的大体变化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大鼠胃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水平。结果:水解小麦蛋白肽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组织损伤,降低损伤积分(P<0.05),提高损伤抑制率;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大鼠血清PGE2含量、EGF含量、SOD活力及胃组织EGFR表达水平,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IL-8含量及胃组织Caspase 3表达水平(P<0.05),低、中剂量组能降低血清PAF含量(P<0.05)。结论:水解小麦蛋白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提高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小麦蛋白肽 胃黏膜损伤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纳米镍对秀丽线虫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孔璐 唐萌 +1 位作者 王大勇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育相关评价指标,对纳米镍生殖发育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微米镍组比较,秀丽线虫暴露于20nm和90nm镍的两个剂量组后,均表现出生殖和发育的异常(P<0.01),并有剂量依赖性。且90nm镍暴露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天数等指标的缺陷作用均显著于20nm镍。研究表明,纳米镍可影响秀丽线虫的生殖和发育功能,这一效应与纳米粒径和暴露浓度有关。此结论可为制定纳米镍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镍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孔璐 张婷 +2 位作者 王大勇 唐萌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5-660,共6页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等发育、运动和生殖的相关评价指标,对SiNP毒性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微米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在5.0g·L-120和60nm SiO2剂量组均出现发育和运动等异常(p<0.01);暴露在60nmSiO2时,3个剂量组的秀丽隐杆线虫均出现生殖指标的异常(p<0.01),而20nm SiO2的各剂量组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指标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在5g·L-1剂量组,20和60nmSiO2及微米SiO2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纳米尺寸和暴露浓度可影响纳米SiO2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生殖和发育等多系统功能。此研究工作可为制定SiNP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短期干预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慧珍 刘福康 +4 位作者 芦慧霞 郭斐 胡丽杰 韩超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人血糖及其胰岛素抵抗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1:1匹配法选取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糖尿病病程相差不超过5年,服药类型和剂量相近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服用LBP胶囊(300mg/d,持续3个月)和安慰剂进行干...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人血糖及其胰岛素抵抗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1:1匹配法选取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糖尿病病程相差不超过5年,服药类型和剂量相近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服用LBP胶囊(300mg/d,持续3个月)和安慰剂进行干预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两组人群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BP能够通过抑制TNF-α水平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2型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明 王少康 +5 位作者 胡旭 朱玉明 刘春艳 缪彩云 程科萍 孙桂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描述并分析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8~2006年淮安市楚州区胃癌发病资料,计算男女各年龄别发病率、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分析胃癌发病流行趋... 目的描述并分析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8~2006年淮安市楚州区胃癌发病资料,计算男女各年龄别发病率、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分析胃癌发病流行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描述发病率的升降幅度。结果淮安市楚州区累计报告1998~2006年胃癌新发病例4999例。胃癌平均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6.00/10万、33.03/10万、44.36/10万。胃癌发病率的男女性别比为2.17。自1998年到2006年胃癌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将两种癌症的预防和监测工作结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经口暴露毒死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惠 乙楠楠 +5 位作者 刘沛 李亭亭 何贤松 赵敏娴 姚欣雅 王灿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测定一次性经口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指标,研究CPF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剂量分组为:12.5、25.0、50.0、100.0 mg... 目的:测定一次性经口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指标,研究CPF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剂量分组为:12.5、25.0、50.0、100.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染毒后1、3、6、12和24 h 5个时间点分别在每个剂量组随机选择3只大鼠,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大脑皮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5个时间点的血清中CPF和3,5,6-三氯-2-吡啶(3,5,6-trichloropyridinol,TCP)的浓度,用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血清和大脑皮质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结果:血清CPF和T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前者峰值浓度出现在染毒后3 h,后者为6 h左右;血清和皮质的AChE活性随时间变化,先下降后上升,血清AChE活性在染毒后3-6 h抑制程度最大,皮质AChE在染毒后6-12 h抑制程度最大。血清CPF浓度。TCP浓度与AChE活性均成线性负相关,血清CPF浓度与TC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获得了毒死蜱经口暴露的多项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数据,阐明了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为毒死蜱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毒物代谢动力学 毒物效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添舒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4-800,共7页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因而其安全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量子点作用的潜在靶器官之一,量子点的神经毒性研究也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量子点可跨越血脑屏障...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因而其安全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量子点作用的潜在靶器官之一,量子点的神经毒性研究也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量子点可跨越血脑屏障或通过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破坏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神经突触可塑性等神经毒性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离子通道改变3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居静娟 浦跃朴 +1 位作者 尹立红 王大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经发育,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MCs可能通过影响脑组织中的解毒与抗氧化系统,诱发其对动物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的伤害。在分析与讨论MCs神经毒理研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研究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神经毒理 模式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经皮暴露毒死蜱的生理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敏娴 姚欣雅 +1 位作者 曹正颖 王灿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0,共6页
目的 :构建经皮暴露毒死蜱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model,PBPK/PD model)。方法 :1动物实验: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一次性皮下注射毒死蜱,... 目的 :构建经皮暴露毒死蜱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model,PBPK/PD model)。方法 :1动物实验: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一次性皮下注射毒死蜱,各组在3、6、12、24、48、72 h 6个时间点收集大鼠生物样本。测定指标包括血清毒死蜱(CPF)、血清和尿液3,5,6-三氯-2-吡啶(TCP),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包括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u Ch E);2模型建立:确定模型房室结构;建立微分方程,搜集参数;模型模拟,并根据动物实验数据优化模型参数;模型验证。结果:根据139.5 mg/kg组动物实验数据得到优化的PBPK/PD模型,然后用此模型模拟69.75 mg/kg和279.00 mg/kg组的CPF、TCP、ACh E和Bu CHE时量变化,得到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实验和模型模拟结果都显示血清CPF和TCP在体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血清Ch E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数据显示各剂量组血CPF浓度在染毒后6 h达峰值,血TCP浓度在12-24 h达峰,血ACh E在24 h抑制最大,血Bu Ch E在12-24 h抑制最大,模型模拟数据显示血CPF在6.7 h达峰,血TCP浓度在24.7 h达峰,血ACh E在32-35 h抑制最大,血Bu Ch E在15-28 h抑制最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PBPK/P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CPF、TCP和Ch E在体内的动态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3 5 6-三氯-2-吡啶 胆碱酯酶 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量子点在神经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17
作者 吴添舒 唐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共10页
如今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正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发展。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探针,由于其优越的光电学特性在生物学和毒理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神经毒理学作为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量子点的应用也给该领域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 如今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正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发展。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探针,由于其优越的光电学特性在生物学和毒理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神经毒理学作为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量子点的应用也给该领域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本文重点阐述了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单分子技术和一种优秀的荧光探针在神经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作者还简要介绍了量子点进入机体神经系统的途径和影响其应用的一些因素,为今后量子点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更好地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量子点 神经毒理学 荧光探针 药物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茶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红梅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0-284,共5页
茶是除水以外消耗最多的一种饮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可作为癌症的保护因素。而喜食烫食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使食道上皮细胞脱落、更新加快,从而增加食... 茶是除水以外消耗最多的一种饮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可作为癌症的保护因素。而喜食烫食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使食道上皮细胞脱落、更新加快,从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关于饮茶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从茶的消耗量、茶的种类、饮茶温度3方面对近年来茶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 食管癌 茶多酚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高斯贝叶斯网络的代谢组学数据分类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品远 余小金 +4 位作者 谢纬华 赵超 刘冉 尹立红 陈炳为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条件高斯贝叶斯网络(conditional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CGBN)在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判别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模拟研究与实际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比较CGBN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目的探讨条件高斯贝叶斯网络(conditional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CGBN)在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判别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模拟研究与实际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比较CGBN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在不同相关程度和不同稀疏水平的高维数据及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等情形时的分类判别性能,评价指标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平均计算时间。结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变量之间低相关且样本量不大于200时CGBN分类判别AUC高于PLSDA。在自变量与因变量非线性相关且小样本情况下CGBN分类判别AUC同样高于PLSDA。实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GBN和PLSDA分类判别的AUC分别为0.997,0.975。CGBN的计算时间要远高于PLSDA。结论在不受计算负担限制的情形下,CGBN是代谢组学数据典型分析方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高斯贝叶斯网络 分类判别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巢湖高效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晖 何颖 +2 位作者 曹驰骋 章奇 江和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13,共6页
对巢湖水华期可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溶藻菌的筛选、溶藻特性研究和生物学鉴定。筛选出一批有明显溶藻作用的细菌,以3种蓝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a的测定,对其中5株溶藻菌的溶藻效率进行比较后,确定了1株高效溶藻菌C1138。通过将菌液经过... 对巢湖水华期可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溶藻菌的筛选、溶藻特性研究和生物学鉴定。筛选出一批有明显溶藻作用的细菌,以3种蓝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a的测定,对其中5株溶藻菌的溶藻效率进行比较后,确定了1株高效溶藻菌C1138。通过将菌液经过4种处理(菌液、洗脱菌体、无菌滤液及加热滤液)后与蓝藻混合培养,确定溶藻作用方式。同时,初步探讨了菌液藻液浓度比例对溶藻效果的影响。最后对菌株C1138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和PHB染色。结果显示:C1138菌株为Chitinimonas viridis,且PHB染色阳性。菌株C1138对3种蓝藻(FACHB-905、PCC 7806、FACHB-7942)均有显著的溶藻作用,溶藻效率均>50%,且主要通过菌体的直接作用产生溶藻效果,菌株C1138菌体悬液以2/30的体积比加入铜绿微囊藻FACHB-905藻液的效果最佳,且第4天溶藻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分离鉴定 铜绿微囊藻 聚球藻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