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锡昌 《学海》 1997年第6期63-66,共4页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张锡昌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着祖国未来的面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是高校面临的迫...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张锡昌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着祖国未来的面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是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当代大学生 专业教育 个性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探析 部分大学生 品德素质 能力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的伦理内核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冬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3,136,共8页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导引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责任,必须走在弘扬、发展、创新社会文化的前列,特别是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发散源。大学校园文化对伦理个体、伦理群体...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导引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责任,必须走在弘扬、发展、创新社会文化的前列,特别是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发散源。大学校园文化对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之熏陶与浸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借助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对社会成员、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辐射,正是其伦理内核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 伦理内核 伦理个体 伦理群体 伦理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学术文化考量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0-63,共4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研究型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考察大学学术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学的学术文化是不自觉的,而它却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基本内涵,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各种思潮和理想,体现着大学...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研究型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考察大学学术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学的学术文化是不自觉的,而它却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基本内涵,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各种思潮和理想,体现着大学的基本价值观和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趣味和学术人格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大学面貌的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文化意识 基本价值观 学术趣味与学术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
4
作者 陆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2-254,共3页
我们把大学传统文化称之为学院文化。其要义首先是以学术为主线,重要的方面就是秩序性,其内涵即大学精神。所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后生文化,就其现存表现而言构成了对大学传统文化的冲击。但大学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既然作为从... 我们把大学传统文化称之为学院文化。其要义首先是以学术为主线,重要的方面就是秩序性,其内涵即大学精神。所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后生文化,就其现存表现而言构成了对大学传统文化的冲击。但大学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既然作为从认知工具演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和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生长开来,我们就必须对其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和发展加以认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大学文化 包容 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14
5
作者 陆海 姜平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95-98,共4页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积极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今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网络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积极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今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网络主流文化阵地、构建网络道德体系、搭建网络"主体精神屏障"、完善网络文化实践体系,让网络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秉文教育平衡思想的后现代观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璟洁 凤启龙 许启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着现代、后现代交织并存的时代境遇。在为中国式的"后现代大学"探寻应对后现代挑战的路径进程中,郭秉文因其中国语境下的教育平衡思想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在契合而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当代高...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着现代、后现代交织并存的时代境遇。在为中国式的"后现代大学"探寻应对后现代挑战的路径进程中,郭秉文因其中国语境下的教育平衡思想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在契合而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当代高校面临的后现代问题挑战,通过后现代视角观照郭秉文的高等教育平衡思想,进而为消解当代高校的诸多后现代困境提供可能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郭秉文 教育平衡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耶克自由主义正义论析评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久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0,共7页
正义论是哈耶克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学术界未得到系统深入研究。论文从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入手 ,围绕正义与自由、正义与平等、正义与市场秩序及社会进化等问题 ,对哈耶克的“公正行为规则论”的正义观及其实... 正义论是哈耶克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学术界未得到系统深入研究。论文从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入手 ,围绕正义与自由、正义与平等、正义与市场秩序及社会进化等问题 ,对哈耶克的“公正行为规则论”的正义观及其实质作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行为规则论 社会进化 自由主义 自由 社会正义 自发秩序 哈耶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吴宓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阐扬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久红 李冬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9,共5页
吴宓及学衡派在历史上是有其积极影响和可取之处的 ,或者说 ,吴宓及其学衡派的文化追求尽管多有不合时宜之处 ,但又以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对人文精神的关切 ,并以一种与新文化运动总体上异质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系统参与了中国现代性... 吴宓及学衡派在历史上是有其积极影响和可取之处的 ,或者说 ,吴宓及其学衡派的文化追求尽管多有不合时宜之处 ,但又以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对人文精神的关切 ,并以一种与新文化运动总体上异质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系统参与了中国现代性思想文化话语的形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学衡派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
9
作者 王海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3-15,63,共4页
拉克劳和墨菲的政治哲学是通过激进多元民主革命策略走向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放弃了宏大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途径,而是把社会革命分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采取多元斗争形式,对抗资本主义的各种压制关系。左派的任务就是重新阐发... 拉克劳和墨菲的政治哲学是通过激进多元民主革命策略走向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放弃了宏大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途径,而是把社会革命分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采取多元斗争形式,对抗资本主义的各种压制关系。左派的任务就是重新阐发一种新社会政治理论,形成一种社会主义的话语霸权,连接各种斗争场所和形式,走向激进民主政治。这就是他们的社会主义及其斗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后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热运用与冷思考 被引量:37
10
作者 宋健刚 高明 +2 位作者 阳甜甜 邱文教 秦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与模式的大力推行与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热土。文章通过透析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升...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与模式的大力推行与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热土。文章通过透析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升级的必然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端要素配置优化的必要之举。在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背景下,文章冷静地反思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边界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格局以及建立课程思政各要素力量的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做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永红 郭广银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与"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的新论断,共同构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与"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的新论断,共同构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人民立场基础上,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重点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结论指出,这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主线,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贯彻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国家治理体系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之一,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 贡献。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 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之一,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 贡献。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 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倡 导的唯物史观最基本原理和辩证法基础,而且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问 题,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对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三个代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化”策略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婵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124,共6页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综合分析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所进行的全球化策略实践卓有成效且对中国高校来说最具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策略的三大经验:一是远期规划引领发展;二是国际合作为纽带;三是核心价值融入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三点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谋划,构建面向世界的"一流格局";二是开展全面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智慧";三是根植中华文化,塑造凸显特色的"一流名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双一流”高校 国际化战略 教育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14
作者 吴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它不仅坚持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并且把这些相关的原理统一起来 ,形成了一个精辟的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又从理论上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它不仅坚持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并且把这些相关的原理统一起来 ,形成了一个精辟的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又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唯物史观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艮与王阳明良知思想对比
15
作者 李冬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3,68,共6页
王艮的良知思想继承了王阳明良知思想中的某些内容,在很多方面又有所发展,特别是增添了良知思想的平民化特色。这种良知思想经过泰州学派的发展,对明末的人性解放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王艮 王阳明 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