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范例的延安整风运动
1
作者 庄紫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0,共4页
本文着重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的角度对延安整风进行总结:(1)党的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基。(2)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驱动。(3)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形式等方... 本文着重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的角度对延安整风进行总结:(1)党的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基。(2)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驱动。(3)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综合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种结论性的看法: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论》中自由、秩序与权力的张力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云虹 邵海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自由、秩序与权力的张力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难题。从自由主义的观点出发,洛克认为秩序是自由的基础,自由是秩序的本质;自由和秩序是政治权力的目的,权力是实现秩序和自由的工具;权力制约是实现自由秩序的保障。
关键词 洛克 自由 秩序 权力 《政府论》 政治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基于知识生态观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福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7,共3页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但要实现其理论整体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认识其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由此调整和建构...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但要实现其理论整体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认识其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由此调整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学科 整体建设 生态观 知识 学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两江总督群体结构考察--以任职背景和行政经历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龚小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清代两江总督是光绪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地方总督,从其设置直至清末,被朝廷正式任命的共有83人。本文以两江总督的任职背景与行政经历为视角,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结构的总体形象,描摹出其仕宦生涯所具有的普遍特... 清代两江总督是光绪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地方总督,从其设置直至清末,被朝廷正式任命的共有83人。本文以两江总督的任职背景与行政经历为视角,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结构的总体形象,描摹出其仕宦生涯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以及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一群体普遍发生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两江总督群体 任职背景 行政经历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治理良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盛凌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以政府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得以初步建立,本文正是从低度政治、动态稳定和政府善治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政府治理的发展特性和建构策略,以期发掘和谐社会秩序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 治理 良好秩序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巡抚”定名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小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江苏作为全国的财赋要区和人文荟萃之地,有清一代始终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省之长的巡抚一职,在清初却有众多的称谓。本文考察了各个称谓的起源和使用情况,探讨了"江苏巡抚"使用的起始时间,指出:"江苏巡抚&qu... 江苏作为全国的财赋要区和人文荟萃之地,有清一代始终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省之长的巡抚一职,在清初却有众多的称谓。本文考察了各个称谓的起源和使用情况,探讨了"江苏巡抚"使用的起始时间,指出:"江苏巡抚"在雍正后期逐渐成为官方通行的称谓,至乾隆以后成为江苏一省之长唯一的称谓。"江苏巡抚"从开始使用直至定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反映了清前期地方制度、行政区划及职官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苏建省 江苏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批判叙事的复兴与重构——关于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马克思社会批判的话语分析
7
作者 张程 许苏明 陈良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他们以现代性反思作为批判叙事的话语基点,以重构的"异化"作为批判叙事的工具,以意识形态向度的批判作为批判叙事的旨趣,以日常生活视阈的拓展作为批判叙事的解构和发展,从而全面复兴与重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叙事 现代性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成功论
8
作者 孙婧 张祥浩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6,共4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的"成功论",阐述了"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有志者事竟成"、"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以及"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等有关成功的理论,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作进一步... 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的"成功论",阐述了"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有志者事竟成"、"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以及"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等有关成功的理论,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功论 非常之人 立志 人谋与天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论》与中印文化交流
9
作者 魏福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2,共5页
《肇论》这部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佛教哲学著作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肇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表达形式以及思想内容都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肇论》准确地领会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 《肇论》这部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佛教哲学著作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肇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表达形式以及思想内容都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肇论》准确地领会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理论,并以“刹那存在论”为基础,论证了“动静未始异”和“物不迁”的佛教动静观;《肇论》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了印度大乘中观的“假有性空”、“非有非无”的缘起思想,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的有无之辩,在中国哲学史和佛学史上形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佛教本体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和佛学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玄学 中观理论 缘起理论 刹那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