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时期福建的柑橘生产及其影响
1
作者
吴忱恬
李昕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品种多、质量高,所产果实上贡皇室。明清时期福建柑橘的兴盛,原因有自然条件适宜、小冰期气候与商品经济发展等。而柑橘作为果品、药品、商品以及富有祈福寓意的吉祥物品,在当时福建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岁时民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
柑橘
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
被引量:
2
2
作者
杜新豪
李昕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番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明代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块根作物,其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以“五谷”为代表的谷类种植法有所不同。在传入初期,农学家围绕其“栽种法则”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种植技术的本土化;嗣后...
番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明代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块根作物,其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以“五谷”为代表的谷类种植法有所不同。在传入初期,农学家围绕其“栽种法则”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种植技术的本土化;嗣后在其北传的过程中,闽浙的越冬留种法并不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当地人们逐渐摸索出窖藏的技术来保存薯种。明清时期形成的番薯栽培与留种技术并不是全然的“新知”,中国传统薯蓣作物种植法、储谷法、冬季窖菜法与块茎作物留种法等“旧学”皆为番薯新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藉由此,本文提出应以动态的观念审视新作物种植技术的生成过程,为考察外来作物的栽培技术史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
藤蔓
薯蓣
窖藏
知识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胜景的圮毁:大报恩寺琉璃塔外文史料中的中国形象嬗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闵心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17世纪以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可视化形象逐渐借由各色丰富的外文史料传到西方,其中纽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是最早将琉璃塔的视觉形象带到欧洲的开山之作,启发了欧洲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无尽想象。鸦片战争前后,阿罗姆、怀特等人...
17世纪以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可视化形象逐渐借由各色丰富的外文史料传到西方,其中纽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是最早将琉璃塔的视觉形象带到欧洲的开山之作,启发了欧洲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无尽想象。鸦片战争前后,阿罗姆、怀特等人尝试向西方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琉璃塔宏伟壮观的形象与南京城的破败萧索形成对比。尽管琉璃塔最终毁于太平军的战火,但西方世界对琉璃塔历史意涵的追溯和重建并未停止,借由报恩寺琉璃塔视觉形象的变迁,可进一步观察17—19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报恩寺
琉璃塔
图像史
中国形象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福建的柑橘生产及其影响
1
作者
吴忱恬
李昕升
机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东南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明清以来番薯史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021SJZDA116)。
文摘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品种多、质量高,所产果实上贡皇室。明清时期福建柑橘的兴盛,原因有自然条件适宜、小冰期气候与商品经济发展等。而柑橘作为果品、药品、商品以及富有祈福寓意的吉祥物品,在当时福建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岁时民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
柑橘
生产
影响
Keyword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ujian Province
citrus
production
influenc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
被引量:
2
2
作者
杜新豪
李昕升
机构
中国科
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基金
中科院青促会课题“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项目编号:2020157)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明清以来番薯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021SJZDA116)。
文摘
番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明代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块根作物,其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以“五谷”为代表的谷类种植法有所不同。在传入初期,农学家围绕其“栽种法则”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种植技术的本土化;嗣后在其北传的过程中,闽浙的越冬留种法并不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当地人们逐渐摸索出窖藏的技术来保存薯种。明清时期形成的番薯栽培与留种技术并不是全然的“新知”,中国传统薯蓣作物种植法、储谷法、冬季窖菜法与块茎作物留种法等“旧学”皆为番薯新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藉由此,本文提出应以动态的观念审视新作物种植技术的生成过程,为考察外来作物的栽培技术史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番薯
藤蔓
薯蓣
窖藏
知识生成
Keywords
sweet potato
vine
yam
cellar storage
knowledge production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胜景的圮毁:大报恩寺琉璃塔外文史料中的中国形象嬗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闵心蕙
机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南京城市史外文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0LSC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7世纪以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可视化形象逐渐借由各色丰富的外文史料传到西方,其中纽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是最早将琉璃塔的视觉形象带到欧洲的开山之作,启发了欧洲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无尽想象。鸦片战争前后,阿罗姆、怀特等人尝试向西方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琉璃塔宏伟壮观的形象与南京城的破败萧索形成对比。尽管琉璃塔最终毁于太平军的战火,但西方世界对琉璃塔历史意涵的追溯和重建并未停止,借由报恩寺琉璃塔视觉形象的变迁,可进一步观察17—19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认知。
关键词
大报恩寺
琉璃塔
图像史
中国形象
明清时期
Keywords
the Great Bao'en Temple
the Porcelain Tower
pictorial history
image of China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时期福建的柑橘生产及其影响
吴忱恬
李昕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
杜新豪
李昕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胜景的圮毁:大报恩寺琉璃塔外文史料中的中国形象嬗变
闵心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