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二课堂嵌入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析——以东南大学“二十四节气文化耕读体验”课程为例 |
刘文成
李昭昊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2
|
理工类高校文科大类招生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东南大学秉文实验班为例 |
李书颜
马心悦
孔安琪
聂春雷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竞逐的场域--20世纪20年代初国立东南大学的学生运动再探 |
闵心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大学德性:内涵、现状与重建路径 |
韩益凤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并进——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传统暨规律探讨 |
闵卓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6
|
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构建 |
刘文成
尚昌红
|
《农村农业农民》
|
2025 |
0 |
|
7
|
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基于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的机制分析 |
陈涛
巩阅瑄
洪岩璧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大学生主体性危机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焦虑代际传递的视角 |
汤顶华
刘莹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9
|
论现代中国电影文学的“传奇”叙事 |
韩镇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影响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信息分享意愿的机制研究——基于信息来源与特质共情的视角 |
石蕊
胡宇涵
刘畅
尚俊辰
|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宗法伦理起源新探 |
徐嘉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2
|
重思劳动力治理的生命政治意涵——基于《资本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章的考察 |
高广旭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3
|
论哈贝马斯对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阐释 |
高广旭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老龄文明的伦理之“重”与伦理之“轻” |
樊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王安石经典诠释的义理向度——以《洪范传》为中心的考察 |
魏福明
鲁迅剑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社会互动赋能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 |
张晶晶
张望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公共舆论伦理意义的道德哲学图景 |
蒋艳艳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儒道乐论的对峙与互补 |
徐嘉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技术嵌入与制度吸纳: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
张晶晶
孙浩绫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超人类化”还是“人机共生”?——漫谈人形机器人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 |
张学义
郝佳箐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